温度和气温陈建秋
最新五下二1热起来了陈建秋教学讲义ppt

(3)人站在阳光下会感觉到热,是因为人从阳光中获
得了热量。( √ )
(4)米饭、土豆、番薯等食物能给人体提供热量。
(√ ) (5)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产生的热量多。( × )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实验记录表一
衣服外的温度
衣服内的温度
直中:指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 径直入于三阴病者。
合病:指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 出现的病证。
不恶寒,甚至面赤。
㈡少阴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 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 红,脉细数。
六、厥阴病证
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 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 的概括。
临床以上热下寒为其提纲。临床表现为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太阳伤寒证 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
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 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 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㈡太阳腑证 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病邪
由太阳之表内传其膀胱腑所表现的证候。 根据病机之不同,又分为太阳蓄水证和 太阳蓄血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
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n
五、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是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的后 期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病变 主要在心肾。少阴病证有从阴寒化、从阳热 化两类证候。
㈠少阴寒化证 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 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临床 表现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呕不欲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
陈建秋-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

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培训
2011年,让实验飞
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要经常做实验。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已不需说明。 是否认真做实验是区别真伪科学教师的重要标志。 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应突出实验知识和技能操作。 2011年,让实验飞——
每个实验从“实验名称、课题和页码、实验目的、实验器 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备注”8个方面 进行了阐述。
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本手册肯定存在着某些问题,欢 迎大家批评指正,我的联系方式QQ173692760。
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实验在 手册中的页码。
三、典型实验现场操作 1.物体热胀冷缩实验
3.单摆实验
教材参考:五下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6摆的研究 实验器材:带绳金属球和塑料球,铁架台,秒表 实验步骤: 1、研究摆幅的大小和摆动次数的关系。 2、研究摆锤的重量和摆动次数的关系。 3、研究摆绳的长短和摆动次数的关系。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注意事项: 1、用秒表计时,每个实验重复几次。 2、怎样算摆动一次?怎样减少摆的振荡?
6.收集相关实验视频、课件资料,还可自己动手拍摄。
五下第二单元《5金属热膨冷缩吗 》
实验器材:金属线膨胀演示器
铜铝铁的膨胀比赛视频:时长2分29秒 膨胀系数从大到小排列:铝—铜—铁
五下第二单元《7传热比赛 》
实验器材:热传导演示器
铜铝铁传热实验视频时长:时长3分6秒 传热性能从强到弱排列:铜—铝—铁
2.材料导热比较实验
3.单摆实验 4.沉浮实验 5.潜水艇演示实验
6.制作日晷演示实验
1.物体热胀冷缩实验
7.1《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7.1《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面对着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责任。
今天,我要教授的是《温度》这一章节,这是他们在数学课上首次接触温度这一概念。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他们理解温度的意义,掌握温度的计量和转换方法。
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1节《温度》。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温度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定义,能够进行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定义,以及能够进行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以及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转换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温度计的模型,以及用于演示温度转换的计算器。
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温度计,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然后我会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温度计。
然后,我会讲解摄氏度的定义,我会告诉他们,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准来定义的,冰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温度的理解。
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板书包括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定义,以及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公式。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比如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摄氏度与开氏度之间的转换。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温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掌握摄氏度的定义,以及进行摄氏度与其他温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引导。
四年级科学教案 温度与气温-“黄冈杯”一等奖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支温度计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和温度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重识温度计(PPT出示天气预报播报图片)同学们图片中正在播报的是什么节目?(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中“气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往往根据天气预报的提示来安排我们的出行和着装。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第3课“温度与气温”,三年级时,我们已经测量过物体的温度,那么,什么是温度呢?(生:物体的冷热程度)。
我们生病去医院,医生会测量我们身体的温度--体温,今天我们学习“气温”,那什么是气温?(生:空气的温度)测量温度需要什么工具?(温度计)(二)、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老师手中有一支染色酒精温度计,你能介绍一下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吗?生:液泡、液注、刻度和玻璃管2、怎么使用它?手怎么拿?什么时候开始读数?怎么读取数据?生:......师指导:待液面稳定后,默数5秒后开始读数3、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由于温度计是易破损的玻璃仪器,在使用的时候要小心拿放,避免破碎。
如果温度计破碎了,一定要告诉老师来处理,不要自己处理好吗?(五)、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PPT出示记录单)请大家读一读这张记录单,请你说说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要在哪些地方做?每个地方我们该怎么做?生:测量的地点有四个地方,分别是......生:必须测量三次,要算出平均气温。
3、你认为此时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不一样)我们怎样准确的知道室外的温度比室内的温度高还是低?(用温度计测量)4、全班一起测量室内的温度下面,我们将一起测量室内温度,请先听清要求,当老师说开始后再进行测量。
请小组内,两人合作测量教室内的温度,一人将温度计放于面前,另一人观察液面,当它不再上下浮动时读出数据。
(完整word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四年级上册郑重说明:浙江省各小学使用的科学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一直是我省小学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批科学老师担任志愿者,编写出3-6年级作业本参考答案供大家使用。
近几年,该作业本数次修订,原有的参考答案和作业本题目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情况,已不便继续使用。
为此,我们再次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上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本次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感谢。
三上:姚力军、杨荣华四上:孙小宝、张淑飞五上:陈晓吉、陈亚飞六上:朱建英、曹建清统稿和审查:陈建秋、刘竹英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主要由孙小宝老师和张淑飞老师负责提供,大家在使用中若有异议可联系这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也可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
《天气》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记录:1.下雨、刮风、有霜、多云等2.今天是晴天,天边有一些淡淡的云。
早上比较冷,要穿厚厚的外套。
有微风,能看见国旗在飘动.课堂练习:3.感觉特别寒冷的天气晴天要带雨伞出行的天气雪天适合野炊郊游的天气雨天4. 填图.大雨——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小河流水急、凉、潮湿。
2.天气日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3。
填空题(1)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2)记录、观察天气预报4。
选择题。
(1)C(2)B(3)C5。
(略)3。
温度与气温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C(2)A(3)A4.风向和风速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2.填空题。
(1)吹来、八(2)风速(3)强风3.选择题.(1)B (2)A(3)A (4)C5。
降水量的测量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
(1)雨量器(2)毫米2.选择题.(1)C(2)B(3)C(4)C(5)A6.云的观测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1)云量(2)小水滴、冰晶2.选择题。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22 气温教案 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22 气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2章,主题为“气温”。
具体内容包括气温的概念、测量、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涉及教材章节如下:1. 第1节:气温的概念与测量2. 第2节:气温的分布规律3. 第3节:影响气温的因素4. 第4节: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认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影响气温因素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温计、世界气温分布图、影响气温因素的相关图片。
2. 学具: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对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气温的重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气温计,加深理解。
4. 实践:分组讨论影响气温的因素,分享各组观点,教师点评。
5.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气温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气温相关问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气温2. 板书内容:(1)气温的概念与测量(2)气温的分布规律(3)影响气温的因素(4)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答案:(1)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测量工具为气温计。
(2)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原因: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等。
(3)示例:气温影响衣着、农业、交通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对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需加强,今后教学中需增加相关实例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一天气温度与气温》41

《温度与气温》
教课课时:40分钟
教课目的:
1.对气温观点的理解。
2.选择每日丈量气温的环境,坚持达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丈量
和记录。
3.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知道长久丈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和难点
选择每日丈量气温的环境,达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丈量和记录。
教课难点。
正确丈量,能坚持记录。
教课过程: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天
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露研究内容:今日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察看和丈量我们周
围大气的温度。
二、理解温度计
1、温度是用什么丈量?
2、温度计如何才能正确读取数据。
三、研究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
1、请学生谈谈使用温度计丈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教师推行补
充说明。
2猜想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同样吗?(出示上节课我们的实验报告)
小组报告考证结论,并说明哪个温度可以反应今日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小结:温度是指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温度,每日应当选择同一时间来丈量温度四、剖析同一天温度的变化
出示今日的温度统计表
请同学们依据统计表上的数据达成统计图
剖析数据
小结:同一天的温度先从低到高再由高降低,一天中正午的温度最
高
五、课后延展
百页窗的用途及结构六、总结
温度是指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温度,每日应当选择同一时间来丈量温度同一天的温度先从低到高再由高降低,一天中正午的温度最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温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转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温度,了解温度计的使用,进而学习温度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冷热,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冷热程度。
但是,对于温度的科学概念,以及摄氏度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温度,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转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表示方法,温度转换的方法。
2.难点:温度转换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表示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温度计。
2.准备一些与温度相关的图片,如冰淇淋、热水等,用于导入新课。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天气预报、生病就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如冰淇淋、热水等,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们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与什么有关的吗?”学生回答:“温度”。
教师总结:“对,这些都是与温度有关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温度计,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用来测量什么?”学生回答:“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和气温陈建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
1、每个小组发一根温度计。
2、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
)
3、寻找温度计上水结冰的温度(冰点)和水沸腾的温度(沸点)。
4、估计在寒冬和烈日时节分别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大致范围。
(随机课件)
5、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室内和教室外温度一样吗?哪一个温度会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测量室内外温度,完成作业本4面活动记录2题。
测量室内温度。
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在“室内外温度记录表”上相应的地方。
汇报测量的结果,对各组(同学)之间的温度差别进行分析,认识误差,并指导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测量室外温度。
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
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3、回到教室,把室内外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思考: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或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三、气温的测量:
1、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2、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3、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4、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5、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