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洁净煤技术概述
洁净煤技术课件 第1章 绪论rev

从社会发展和客观需要出发,如何在煤炭加工、 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上减少污染并提高 效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洁净煤技术
一
洁净煤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中国洁净煤
二
三
世界主要经济体洁净煤发展战略
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意义
四
一、洁净煤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洁净煤技术(CCT):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 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转 化、燃烧和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 它是使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 用,而释放出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炭的清 洁利用的技术。 洁净煤技术由洁净开采技术、燃前加工与转化技术、 燃中处理及集成技术和燃后处理技术构成(表1-3)。
二、中国洁净煤
“中国洁净煤”的构想是以实现煤作为燃料的洁净 化为最终目的,在煤炭燃烧或利用之前对可能排放的 所有污染物(CO2除外)进行有效控制,即“中国洁 净煤”的核心是煤的燃烧或利用前的加工与转化。
选煤、水煤浆、型煤与动力配煤都属于煤炭加工技 术的范畴。
选煤是指煤炭经过加工方法去除成煤和开采时混 入的无机矿物杂质,脱除大部分灰分和硫分,对 不同质量的产品分别利用,对脱除的尾矿集中治 理。
日本把能源利用的3E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即经 济性(Economy)、供应稳定性(Energy Security) 和环境适宜性(Environment)。 日本推行的Cool Gen计划,通过IGCC和CCS技术 实现燃煤发电的零排放。 日本将立足于实现环保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面向 亚洲乃至世界,进行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4、俄罗斯煤炭产业的发展
自1954年起,前苏联就开始了煤制液体燃料的研究, 主要是Kansk-Achinsk盆地生产合成液体燃料。
洁净煤--整理介绍

第一节洁净煤技术基本概念及框架体系1.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的,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换及污染控制等技术的总称,是使煤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
2.我国煤炭工业洁净煤技术重点发展为4个领域10个方面,即煤炭加工:选煤、型煤、动力配煤、水煤浆;洁净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炭转化:煤炭气化(含地下气化)与煤炭直接液化;资源化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矿井水与煤泥水净化及利用和煤层气开发利用。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继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清洁生产的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以及清洁的产品三个部分。
4.国内洁净煤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我国洁净煤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方面有显著的进展。
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深加工有所进步,煤炭入洗比重逐年提高;工业型煤和水煤浆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始起步,已有示范性项目投入使用;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气已成为城市民用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煤炭液化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煤炭液化商业性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
但是,我国在洁净煤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我国洁净煤技术层次不高,还没有形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法规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力量不集中,资金筹集渠道不畅。
5.发展洁净煤技术的重大意义首先,采用煤炭加工技术,可有效降低原料煤的灰分和硫分,实现煤炭燃前脱硫降灰,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煤炭利用的外部成本。
其次,发展煤基合成燃料可以促进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性,改善单一的能源结构,在相当程度上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且经济投入和运行成本大大低于采用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及长远的能源安全。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1. 引言洁净煤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的煤燃烧和碳捕集技术来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并提高煤燃烧效率的方法。
煤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但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使煤燃烧更加环保和高效。
2. 洁净煤技术的分类洁净煤技术可分为燃烧技术和碳捕集技术两大类。
2.1 燃烧技术燃烧技术是通过改进煤燃烧过程来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方法。
常见的燃烧技术包括:•燃烧控制:通过优化燃烧温度、燃料供给以及燃烧过程中的空气分配,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燃料预处理:对煤进行洗煤、破碎和干燥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煤燃烧效率;•燃烧辅助技术:如气体再循环、预混煤粉燃烧等,可以降低煤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
2.2 碳捕集技术碳捕集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从煤燃烧废气中分离和捕集的方法。
常见的碳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利用化学吸收剂(如氨水和胺溶液)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其被吸收,并进一步进行分离和回收;•膜分离法:利用特殊薄膜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实现捕集和回收;•吸附法:利用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和分子筛,吸附并分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3. 洁净煤技术的应用洁净煤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洁净煤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3.1 发电工业洁净煤技术在发电工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燃煤发电厂。
通过采用燃烧控制、燃料预处理和燃烧辅助技术,可以降低发电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并提高煤燃烧效率。
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回收,减少碳排放。
3.2 工业锅炉工业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燃煤设备,也是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洁净煤技术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煤气化工艺煤气化是一种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的过程,合成气可以用于制备液体燃料和化学品。
洁净煤技术之活化原理介绍课件

03
优点:可以降低煤的灰分和 硫分,提高煤的品质
02
缺点:需要较高的活化温度 和压力,能耗较高
04
缺点:活化过程中可能产生 有害气体,需要严格控制
3
活化原理在洁净 煤技术中的应用
活化原理在煤炭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活化原理可以 提高煤炭的燃 烧效率,降低 污染排放
01
活化原理可以提 高煤炭的稳定性, 降低运输过程中 的损失
促进可持续 发展:洁净 煤技术可以 减少煤炭燃 烧产生的温 室气体排放, 促进可持续 发展。
010203Fra bibliotek04活化原理在洁净煤技术中的作用
提高煤炭燃烧效率:活化原理可以降低煤炭燃烧 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提高煤炭燃烧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活化原理可以减少煤炭燃烧过程 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减少环境污染:活化原理可以 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
害物质,降低环境污染。
3
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活化原理 可以提高煤炭产品的质量,满
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4
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活化原 理可以推动煤炭工业的技术进 步,提高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
利用效率。
04 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性
减少环境污 染:洁净煤 技术可以减 少煤炭燃烧 过程中产生 的有害物质, 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
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洁 净煤技术可 以提高煤炭 的燃烧效率, 降低能源消 耗,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保障能源安 全:洁净煤 技术可以提 高煤炭资源 的利用效率, 保障国家能 源安全。
03
02
活化原理可以 降低煤炭加工 过程中的能耗, 提高生产效率
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一种旨在减少煤炭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探索煤炭燃烧的清洁化方法。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洁净煤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前景。
洁净煤技术是通过改变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它主要包括煤炭预处理、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捕集和后处理等环节。
其中,煤炭预处理是洁净煤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煤炭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煤炭中的杂质和硫、氮等有害物质。
这样可以降低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煤炭洗选、煤浆制备和煤气化等。
煤炭洗选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煤炭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和去除的过程。
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煤炭中的灰分和硫含量,并提高热值。
同时,煤炭洗选还可以减少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煤浆制备是将煤炭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并与水或其他介质混合形成煤浆的过程。
煤浆具有高燃烧效率和低污染排放的特点。
在燃烧过程中,煤浆可以达到更完全的燃烧,减少烟尘和颗粒物的排放。
煤气化是将煤炭加热到高温下,使其在缺氧或有限氧气条件下产生气体燃料的过程。
煤气化能够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一种或多种气体燃料,如合成气、甲烷等。
这些气体燃料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供给工业和居民使用,从而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除了煤炭预处理,洁净煤技术还包括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捕集和后处理。
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捕集主要是指对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进行捕集和处理。
这些污染物捕集技术包括脱硫、脱氮和除尘等方法。
脱硫是将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石膏等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的过程。
常见的脱硫方法包括石灰石法、湿法石膏法和石灰石石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并减少酸雨的形成。
脱氮是将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常见的脱氮方法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吸收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减少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
第一章 洁净煤技术绪论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也是极不均衡的,64%分布在华北地区。山西省 的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的1/3(5000亿吨);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 山东和沿海地区。
我国能源消费特点: (1)以煤炭为主。前面已讲过 (2)人均消费水平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从下表中可见人均能耗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1/2,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4倍(3.95倍).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 量上虽然大体相当(即各占约50%左右),但是因为自 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这好比一个人吃饭,肚量再 大,让他多吃一倍的饭,也是会把肚子撑坏的。硫氧 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的过程是十分复杂 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 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 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 性沉降。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酸云和 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 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高山区由于经 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 造成成片死亡。
如何衡量雨水的酸度
水的酸碱度科学上用pH来表示。从酸到碱,pH值从0-15,每 增减1级,表示酸碱度增减10倍。pH值为7.0时的水是中性的, 不过,在自然界中,即使不受污染的雨水,pH值也是小于7的, 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易溶解到雨滴中使雨水呈弱酸 性。因此国际上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才称为酸雨。但是,美 国和加拿大的酸雨监测网是把pH值5.0以下的降水才算作酸雨 的。实际上,根据中美合作项目,在远离人烟的中国内陆云 南省丽江地区玉龙雪山海拔3200米的云杉坪,从1986年开始 共8年观测的结果,也证明取5.0作为全球内陆降水酸度背境 值是合适的。自然界中有时也会降酸雨。例如,火山喷发后 会降含硫酸或盐酸的雨,雷电可以使雨水中含硝酸等。但是, 自然界造成的酸雨都是暂时的,只有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才 会经常出现,以至酸性越来越强,造成重大灾害。为什么有 的酸雨尝起来并不酸呢?原来,人舌头的味觉,在pH值一般要 低到4.0左右时才会有酸的感觉。
洁净煤技术

1、洁净煤技术的定义和内涵?在煤炭开发和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是使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应达到最大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量,以实现煤的高效、洁净、经济利用为目的技术。
中国洁净煤技术是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气化为先导、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为重要内容的技术体系。
2、煤炭燃烧的方式根据煤在燃烧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分为:层状燃烧、悬浮燃烧、流态化燃烧(沸腾燃烧)3、CO2的捕集方式二氧化碳的捕集方式主要有三种:燃烧前捕集(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Oxy-fuel combustion)和燃烧后捕集(Post-combustion)。
依据捕获系统的技术基础和适用性,通常将火电厂CO2的捕集系统分为以下4种:燃烧后脱碳(post-combustion)、燃烧前脱碳(pre-combustion)、富氧燃烧技术(oxyfule)以及化学链燃烧技术(CLC)。
4、IGCC发电系统组成、发电原理、过程、优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发电系统,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
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
第一部分的主要设备有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包括硫的回收装置),第二部分的主要设备有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
IGCC的原理是:煤经过气化和净化后,除去煤气中99%以上的硫化氢和接近100%的粉尘,将固体燃料转化成燃气轮机能燃用的清洁气体燃料,供入燃气轮机的燃烧室,产生高温燃气以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再利用燃气轮机高温排气经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做功发电,即使得燃气发电与蒸汽发电联合起来。
指煤经过气化产生中低热值煤气,经过净化除去煤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变为清洁的气化燃料,燃烧后先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然后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在废热锅炉内产生过热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洁净煤技术介绍

洁净煤技术介绍★ 什么是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在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 中国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必要性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煤炭可靠、廉价和洁净利用的重要技术。
在中国能源资源、经济水平等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20~30年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实行全过程控制,是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是使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能源效率有效提高,保证国家环保目标实现的唯一选择。
(1)有利于提高煤炭效率,减少粉尘和SO2污染采用煤炭加工技术,如洗选煤、型煤、配煤和水煤浆技术,可有效减少原料煤的含灰和含硫量,实现燃烧前的脱硫降灰。
如采用先进选煤技术可降低原煤灰分50%~80%,脱除黄铁矿硫60%~80%,可大量减少煤炭无效运输,电厂和工业锅炉燃用洗选煤,可提高热效率3%~8%;用户燃用固硫型煤,不仅可减少SO2排放30%~40%,减少烟尘70%~90%,还可以节煤15%~27%。
采用先进的煤炭燃烧技术,可有效提高热效率,实现燃烧中脱硫。
(2)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国家能源资源条件和现有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用油、气大规模作为一次能源。
发展洁净煤技术,可在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煤炭资源的前提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油、气,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缓和中国是由、天然气供应的不足。
煤炭价格及各项煤炭利用技术的运行成本大大低于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及长远的能源安全。
(3)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技术及装备水平落后、生产规模小、大量低水平用煤,是中国工业部门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改变传统用煤方式,用洁净煤技术替代现有用煤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能效。
减少污染,将是工业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煤炭行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可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的煤炭加工技术(选煤、配煤、水煤浆等)和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发电、气化、液化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其他用煤行业,通过广泛采用先进的燃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国际煤炭企业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三个:
1、世界煤炭工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澳大利亚、美国、 加拿大及南非等国的煤炭企业逐渐重组为几家大型 煤炭销售跨国公司,控制世界80%的煤炭出口量。
2、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生产趋向集中化,带来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 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 大,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煤炭主产省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工作
有序推进。至2009年底,山西省重组整合 企业正式签订协议率达98%,主体接管到 位率达94%。煤矿复工复产、改造建设、 矿井关闭工作全面展开,“多、小、散、 低”的产业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一是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矿井数由2598处 压减到1053处,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 到130家。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 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 10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 械化开采。
3、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由于经营范围和规模经 济的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路港航一 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 经营,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能源企 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是由资源条件决定 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占我国一 次能源储量的90%,占一次性能源消耗的近 65~70%;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电力结构继续优化:
一是火电比重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 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 比上年增长8.2%,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 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 电 装 机 1.97 亿 千 瓦 , 增 长 14% , 约 占 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 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 20万千瓦。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电力结构继续优化:
二是火电建设继续向高参数、大容量、环 保型机组发展。至2009年底,全国单机容 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64.6%, 比2005年底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在运百 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在建12台。
三是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 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 国家,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
目前,在我国煤炭提供大约75%的发电能源、 76%的工业燃料和动力、75%的民用燃料以 及70%的化工原料。
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 中的主导格局不会改变,预计到2010年煤炭 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将下降到 62%,到 2050年仍将保持在50%的水平。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国 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 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 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都将得 到显著提高。贵州省通过国有大矿托 管、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小煤矿, 河南省推进现有国有重点煤矿强强联 合 。 2009 年 全 国 累 计 关 闭 小 煤 矿 1000个,煤矿个数下降到1.5万个。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二是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4个年生产
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5000 万吨级、11个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 企业集团。 三是办矿机制明显优化。形成了以股份制 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 其中,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占 30%,股份制企业占50%。 四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整合后的保 留矿井将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实现 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 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世界煤炭可 采储量约为9800多亿吨,按照目前的全球生 产能力,煤炭资源尚可开采190多年,而石 油可开采约40年,天然气尚可开采约60年。 在国际上,按同等热值计算,燃用天然气、 石油的运行成本一般为燃用动力煤的2至3倍。 煤炭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根据BP 统计概览的统计,2009年全球煤炭产量约为 65亿吨,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8%。
图1 2007年我国的能源结构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图2 1978-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图3 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图4 1995~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构成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图5 2010~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预测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29.6亿吨,比上年增 长12.7%。全年发电量36506亿千瓦时,增 长7%;全社会用电量36430亿千瓦时,增 长5.96%。原油产量1.89亿吨,大体持平, 下降0.4 %;原油净进口1.99亿吨,增长 13.6%。天然气产量829.9亿立方米,增长 7.7%;煤层气(瓦斯)抽采量达到71.8亿 立方米,利用量23.5亿立方米,分别增长 23.8%和36.6%。
第二节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电力结构继续优化:
四是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内蒙 古自治区风电突破500万千瓦,我国 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和国内第一个兆瓦 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甘肃 敦煌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洁净煤技术
陶有俊
参考书:
1.陈文敏等编,洁净煤技术基础,煤炭工 业出版社;
2.俞珠峰编,洁净煤技术发展及应用,化 学工业出版社;
3.姚强等编,21世纪能源丛书-洁净煤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4.曹征彦编,中国洁净煤技术,中国物资 出版社;
5.《洁净煤技术》杂志,煤炭科学研究院。
第一节 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