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神奇的水》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方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的物理特性,如流动性、透明性、无色无味等。

- 掌握水的简单实验方法,如观察、记录、比较等。

-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如量筒、试管、滴管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实验器材:量筒、试管、滴管、水、色素、油、盐、胡椒粉等 - 实验记录表- 安全教育资料2. 学生准备:- 准备好实验记录本- 对水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水的认识。

- 提问:水有什么特别的性质?2. 新课讲授- 水的特性: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流动性、透明性、无色无味等特性。

- 水的溶解性: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盐、糖、胡椒粉等。

3. 实验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 组1:观察水的流动速度。

- 组2:比较不同温度下水的溶解性。

- 组3: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流动情况。

4. 讨论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水的特性。

5. 总结- 强调水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水的特性。

2. 拓展延伸- 水的循环: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径流等。

- 水资源保护: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设计节水装置,如节水龙头、节水淋浴头等。

4. 总结- 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倡导学生从小做起,节约用水。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情况。

- 评估学生的实验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2. 结果评价:-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其对水特性的理解程度。

教学方案设计之神奇的水

教学方案设计之神奇的水

教学方案设计之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神奇的水展开,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小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展示一片水滴翻滚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水的神奇之处。

2.实验一:三态变化(30分钟)将三个小组分别安排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固态小组:给每个学生一小块冰块,观察冰块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液态小组: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气态小组:给每个学生一小片湿的毛巾,让学生将其挥舞起来观察水的汽化过程。

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后,将结果进行简单汇报,让学生对三态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实验二:水的密度(30分钟)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0名学生组成。

小组一:给每个学生一瓶矿泉水,让学生观察矿泉水的特点。

小组二:给每个学生一瓶可乐,让学生观察可乐的特点。

让学生合作观察两种液体的密度,并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例如可以提供不同容积的容器,观察同样容积的矿泉水和可乐的质量差异。

4.实验三:水的表面张力(40分钟)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6-7名学生组成。

小组一: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纸上的行为。

小组二:给每个学生一张硬纸板,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纸板上的行为。

小组三:给每个学生一张毛巾,让学生观察水滴在毛巾上的行为。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材质表面的水滴行为,引导学生提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5.总结与展示(2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水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和成果,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撰写;2.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3.学生的总结与展示。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每人一个透明杯子、一张白纸、一支记号笔。

2. 实验材料:碘酒、糖、盐、清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桌面上的透明杯子和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说出水的特点。

2. 实验一:神奇的水线(1)邀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条水线,用透明杯子倒水,观察水在白纸上流动的过程。

(2)引导幼儿发现水在白纸上流动时,水线会逐渐消失。

3. 实验二:碘酒与水的神奇变化(1)邀请幼儿将少量碘酒滴入透明杯子中的水中。

(2)观察碘酒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碘酒与水混合后,颜色会发生变化。

4. 实验三:糖与水的神奇变化(1)邀请幼儿将少量糖放入透明杯子中的水中。

(2)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糖与水混合后,水的味道会发生变化。

5. 实验四:盐与水的神奇变化(1)邀请幼儿将少量盐放入透明杯子中的水中。

(2)观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盐与水混合后,水的味道会发生变化。

6. 总结与反思: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总结水的神奇之处。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探索水的神奇变化。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水的神奇变化”展示区,让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水的神奇变化的认识。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听取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活动内容:1. 进一步探索水的性质,如透明度、表面张力等。

2. 进行水的过滤实验,了解过滤的原理。

3.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水的性质和实验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教案名称: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水、不同颜色的墨水、吸管、杯子、搅拌棒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性吗?”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水。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水的基本性质
教师讲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观察一杯清水,验证这些性质。

2. 实验活动:颜色的变化
将不同的颜色的墨水滴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和溶解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每组配发一套实验材料。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请各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总结水的性质和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东西可以溶于水,哪些不能溶于水,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实验可能做得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深化。

以上就是“神奇的水”这一主题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的实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的准备:教师准备:粉笔1支红水钢笔1支高锰酸钾1份盐1份糖1份沙子1份玻璃棒2根抹布1块托盘1个放大镜1个纯净的水1杯红水1杯学生准备:纯净的水24杯红水6杯高锰酸钾6份盐6份糖6份沙子6份玻璃棒12根面纸6张布条6块抹布6块托盘6个放大镜6个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又见到大家,你们喜欢水吗?我们都是响水人,对水有了哪些认识?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看来,大家对水了解的很多。

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水有许多神奇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水。

(板书:神奇的水)二、研究水的溶解实验一学生实验感受水的溶解为什么说水神奇呢?让我们从实验中来寻找答案吧!想把实验做成功吗?那可要好好看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2、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按实验报告的要求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自己轻声读读吧!看明白了吗?那就赶快动手实验吧!学生实验,师巡视。

生汇报。

(实物投影)实验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颗粒不见了,水却变紫了,像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

(板书:溶解)同学们,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糖、盐、沙子,把这些物质分别放入三杯水中,会溶解吗?大家猜猜看!生猜测。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优质教案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优质教案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身边的科学”,主题为“神奇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学生对水的感知和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热水、杯子、漏斗、滴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水的颜色、味道、气味、硬度等性质。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水的认识。

3. 水的三态变化(10分钟)教师演示冰、水、水蒸气的三态变化,解释其相互转化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水的用途(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5. 保护水资源(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水,提高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解答疑问。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拓展性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2.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3. 水的用途4. 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的性质,举例说明水的三态变化。

论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列举自己身边的节水措施。

2. 答案: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等。

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6篇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6篇

[最新]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6篇怎样的老师才能够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教案也可以用于老师之间相互分享教学心得,形容良好的教师之间的友谊。

一篇好的教案包括哪些要素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观看图片,提问: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2、你们觉得它们长的像吗?3、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小时候一个样,长大后又是一个样?二、幼儿欣赏图片、观察回答问题:1、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小时候像什么?长大后又变成了什么?3、幼儿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三、蚕宝宝的食物--桑叶教师: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是不是每种树叶都吃呢?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四、蚕的作用大1、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是做什么的呢?2、幼儿欣赏图片--蚕丝织物3、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那么多。

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蚕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五、幼儿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师布置任务,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三种类型。

2、树立科学的观点,知道指纹的作用。

3、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教师)各种指纹图和有关指纹的资料、双胞胎照片、报纸一张、《黑猫警长》动画片片段三、活动过程1、观看动画片片段,引发幼儿兴趣⑴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朋友(出示黑猫警长的头像)黑猫警长正在调查一宗特大的盗窃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⑵观看片段,黑猫警长他们找到了罪犯留下的痕迹⑶出示幻灯片:指纹图片这就是罪犯留下的印迹?是什么?(指纹,并将汉字贴于黑板)对,黑猫警长就是通过指纹找到罪犯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流动性等。

2.探究水的化学变化,包括水的凝固、蒸发、溶解等。

3.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循环。

4.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活动材料:清水、食盐、蓝色食用色素、透明塑料瓶、冰块等。

2.展示材料:有关水的图片、课件、小视频等。

3.布置教室:教室要保持清洁,台面整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操作空间。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3.1 导入与热身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心目中的水。

引导学生讨论画出的水的颜色、形状、流动性等。

引人注意到水的物理性质,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也可以很有趣。

反思:本节课程的导入相对轻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3.2 实验探究3.2.1 “神奇”的水实验材料:蓝色食用色素、透明塑料瓶实验步骤:1.在透明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清水,加入蓝色食用色素,轻轻摇晃,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2.再加入适量食盐,轻轻摇晃,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实验表现:水的变化效应让学生感到惊奇,充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水的物理性质和水和其他物质的反应。

反思:实验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

3.2.2 探究水的凝固实验材料:冰块实验步骤:1.将冰块放置在透明塑料瓶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将瓶子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冰块的变化。

实验表现: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引导他们体验物质的冻结,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反思: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

3.3 知识巩固通过学生回归实验,总结归纳水的物理性质、水的化学变化和水的重要性及循环等知识。

同时展示有关水的图片、课件、小视频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水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学生在回归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总结,巩固知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教学准备】
餐巾纸若干张、、烧杯12 个及水、粉笔6 支、棉布条6 条、报纸条6 条、塑料绳6 根、玻璃片6 片、硬币若干枚、塑料尺6 个、报纸13 张。

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观察现象
师: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让同学们见识一下水往高处爬的神奇景象。

师:这个杯子里面是染了红颜色的水。

这是餐巾纸,现在把纸巾垂直放入水中。

大家仔细看好了!神奇即将发生。

(水沿着纸巾往上爬)
生:我们看见水沿着纸条往上“爬”,
师:神奇不神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的一些神奇现象。

(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二、研究会“爬”的水
2.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水为什么会向上爬?
2.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
师:你们真会提问题。

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

3..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粉笔、棉布条、报纸、塑料棒、玻璃片等物品(出事PPT),把它们一端放入水中,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往上爬吗?请各小组先讨论
一下,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表格)认为水能沿着这个物体往上爬的就打√,不能往上爬的就打×。

活动一: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能的在表格中打“ √ ”不能的打“ ×”
师:哪一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

(我认为:水会沿着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在塑料棒,玻璃片中不会上爬。

)(学生汇报,教师打√或×)
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师:这些结论只是我们的猜测,要知道猜测正确不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做实验。

(1)明确要求
师: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考虑和注意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提示(出示实验要求-温馨提示)
1、实验物品浸入水里的部分在2 厘米左右;
2、实验物品要竖直放入水中;
3、保持整洁,轻拿轻放,不能碰碎玻璃制品,以免受伤;
4、用完物品放在托盘里的报纸上。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所给的材料验证你们的猜测。

(2)学生实验。

(3)学生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实验发现:水能沿着像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

不能沿着塑料棒和玻璃向上爬。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为什么水能够沿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而沿着塑料棒、玻璃水却爬不上去呢?
师: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比较一下粉笔、棉布条、报纸与塑料棒、玻璃,他们在
结构上什么不同?(学生观察)
生:粉笔、棉布条、报纸比较酥松,中间有小孔(粉笔。

棉布有小孔很明显)(板书-小孔),塑料棒、玻璃比较结实,中间没有小孔。

师:材料中间有小孔,水就能沿着小孔往上爬,没有小孔,就爬不上去。

师: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一片玻璃放入水中时,水不能爬上去,现在,请同学们把两片玻璃靠在一起(教师演示)放入水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大家试一试吧!
生:(分组实验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谁能解释一下原因?
生:我们看到水从玻璃片中间爬上去了。

师:为什么一片玻璃水不能爬,而两片玻璃夹在一起水就爬上去了呢?
师:玻璃片的外侧有水在爬升吗?(没有)
生:因为当两片玻璃靠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中间就会有一条缝隙,水就是沿着这条小缝爬上去的。

师:看来,水不仅会沿着小孔往上爬,它还会沿着缝隙往上爬(板书:缝隙)。

小孔和缝隙合起来就叫做“孔隙”。

(完善板书:孔隙)
以前我们只注意到水能从高处往低处流,今天居然发现水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刚才放东西的报纸,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荫湿了一大片。

(4)揭示概念
师:水除了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以外,还会向四周扩散(板书:向四周扩散),我们把水产生的这一神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完成板书-毛细现象)(出示概念PPT)
师: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毛细现象什么因素有关(孔隙)?
师:物体只要有孔隙存在,一遇到水就可以产生毛细现象。

(5)生活应用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有毛细现象存在?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一现象的?(出示PPT)
生:干布擦水、酒精沿着棉线上升,毛笔蘸墨写字,海绵吸水,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等。

三、研究“团结”的水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

我们继续研究。

师:这是一枚硬币、这是一个滴管,往硬币上滴水,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同学们猜猜看?(学生猜测)
师:把你的猜测记录下来(出事活动记录表)
活动二:一元钱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师:同学们猜测的准不准呢,实验证明一下。

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注意事项。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前,组长要分好工,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数数,其他同学要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认真地观察硬币上的水滴,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2)滴管离硬币不能太远,操作员动作要轻要稳。

(3)如果滴到20 滴水溢出来了,只能算19 滴。

(4)试验中要注意安全与卫生。

重点观察:水溢出前表面的形状。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交流出水的神奇。


生:水滴越多时,水表面凸起,往上鼓,呈弯曲状,像个馒头。

师:为什么水面凸得很高而不流下来呢?原来水是由一个个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组成的。

这些颗粒很团结。

(板-团结的水),我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水的微小颗粒,(选5 名学生上来手挽手围成圆圈)他们手挽手相互来着,很团结,要把其中一个同学拉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师:水的表面这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表面张力)(出示概念)
师;硬币上水满而不溢就是由于水有表面张力。

师: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出示PPT),比如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滑行。

那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呢?
生:花瓣上的水珠、草叶上的露珠,溅起来的水滴呈球状,下雨时,滴在雨衣、雨伞上的水珠;水滴在地上或桌子上也可能是这样的;……
五、课堂评价
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知道到了什么?我们怎样得到这些结论的?你有什么感想?
2.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科
学的结论,表现得很出色。

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六、板书设计:
会爬的水---- 水的毛细现象
神奇的水{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方法: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