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

软饮料工艺流程
详细介绍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 料处理、配料、混合、杀菌、灌装等关键 步骤。
软饮料行业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软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消 费者需求变化、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等方 面。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软饮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了解软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创新 意识和市场洞察力。
熟悉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各关 键步骤的操作要点。
01
质量检验与包装
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包 装、贴标等后续工作。
05
03
调配与均质
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糖、奶精、果味等, 并进行均质处理,使茶饮更加均匀细 腻。
04
杀菌与灌装
对茶饮进行杀菌处理,然后灌装入瓶 或罐中。
功能型饮品发展趋势
天然、健康、营养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 功能型饮品越来越注重天然、健康、
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方向和要达到的预期结 果。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事故 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安 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 自我保护能力。
环境控制
对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温度、 湿度、洁净度等,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性。
04
常见软饮料类型及特点
碳酸饮料生产工艺
碳酸化过程
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水中, 形成碳酸水。
灌装与封口
将混合好的碳酸饮料灌装入瓶 或罐中,并进行封口。
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水源,经过过滤、软 化等处理;添加适量糖、酸味 剂、香精等。
2024年《软饮料生产技术》教案

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保障消费者健康。
废弃物回收处理方案探讨
01
建立回收体系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建立废弃物 回收体系。
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资 源化利用。
03
02
分类处理
针对不同种类废弃物,采取分类处 理措施。
无害化处理
对无法回收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 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04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前景
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 消耗。
减排技术
应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和有 害气体排放。
清洁生产
推广清洁生产理念,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环保 控制。
可持续发展
将节能减排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推动软饮料行业的绿色发展。
06
新产品开发策略与市场推广技巧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软饮料生产工艺、设备 操作、原料及添加剂选用、产品质量 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 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 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 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期末考试成绩则主要检验 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合格品处理与召回制度
制定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和召回制度, 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的产品进 行及时处理和召回,保障消费者权益。
符合性验证流程建立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要求,建立符合性 验证流程,对产品的原料、辅料、生 产过程和成品进行全面的符合性验证。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饮料

食品工艺学课程设计饮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饮料的食品工艺学知识,让学生掌握饮料的制作原理、工艺流程及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饮料的分类、原料及添加剂的作用;掌握饮料制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饮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饮料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熟练操作饮料生产设备,掌握饮料制作的工艺流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食品工艺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饮料品质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饮料的分类及特点、原料及添加剂、饮料制作原理与工艺、品质控制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饮料的分类及特点:介绍各类饮料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2.原料及添加剂:讲解饮料原料的种类、性质及作用,包括水、糖、酸味剂、色素等;介绍常用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3.饮料制作原理与工艺:阐述饮料制作的的基本原理,如原料处理、配料、均质、灭菌、灌装等工艺流程。
4.品质控制:讲解饮料品质控制的方法,包括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饮料制作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品质控制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饮料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实验法:学生进行饮料制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讨论法:学生针对饮料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食品工艺学》相关章节,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饮料制作、品质控制等方面的补充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饮料制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4.实验设备:提供饮料制作的实验设备,如饮料灌装机、均质机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合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食品工艺学》系列课程《饮料工艺学》教学大纲学时:32 学分:2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饮料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相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饮料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限选课程,其任务是给学生讲授饮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地位,典型食品饮料对生产原料的要求、代表性饮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加工过程要点、质量检验和成品品质标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了解饮料类食品的加工工艺原理、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典型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强调基本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对国内外有关饮料的先进饮料技术和成就给予及时的反映。
要求学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与理解典型饮料的加工工艺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先导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工原理》为基础,重点介绍软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原理。
本课程是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很多工艺原理与技术,应尽可能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注: 为选开实验,可选开其中的一个实验。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限选课程。
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饮料的定义与分类,软饮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软饮料的定义及与食品的区别和软饮料的分类。
第二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天然水的分类及其特点,天然水中的杂质,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饮料用水的处理。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天然水中的杂质饮料用水的要求和饮料用水的处理。
第三章软饮料的主要原辅材料甜味料,着色剂,防腐剂,二氧化碳,其它辅料。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讲授饮料的甜味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其它辅助材料。
软饮料工艺学植物饮料学习教案

软饮料工艺学植物饮料学习教案教案:软饮料工艺学——植物饮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软饮料工艺学》第四章,主要介绍植物饮料的分类、制作工艺及营养成分。
具体内容包括:1. 植物饮料的定义及分类;2. 常见的植物饮料原料及其特性;3. 植物饮料的制作工艺;4. 植物饮料的营养成分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饮料的分类及特点,掌握植物饮料的制作工艺;2. 掌握植物饮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提高对植物饮料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对软饮料行业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饮料的制作工艺及营养成分;难点:植物饮料的制作技巧及营养成分的提取与保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植物饮料样品;2. 学具:实验手册、笔记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植物饮料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饮料的种类及特点;2. 理论讲解:介绍植物饮料的定义、分类及制作工艺,讲解植物饮料的营养成分及功能;3. 实验演示:演示植物饮料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4.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植物饮料的制作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5.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植物饮料,评价口感、色泽等方面;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对植物饮料制作工艺及营养成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植物饮料分类1) 果汁饮料2) 蔬菜饮料3) 茶饮料4) 草本饮料2. 植物饮料制作工艺1) 原料选择与处理2) 提取与浓缩3) 调味与稳定4) 包装与储存3. 营养成分及功能1) 维生素2) 矿物质3) 膳食纤维4) 其他功能性成分七、作业设计1. 思考题:(1)植物饮料与普通饮料相比,有哪些优点?(2)植物饮料的制作过程中,如何确保营养成分的提取与保持?(3)请列举三种你喜欢的植物饮料,并说明其营养成分及功能。
2. 实践作业:(1)自制一种植物饮料,记录制作过程及结果;(2)调查市场上常见的植物饮料品种,分析其特点及受欢迎程度。
饮料加工技术课程教案

教学
内容
分析
重点
香精的分类 着色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难点
香精的分类 着色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具
多媒体 香精 色素
课时
2
教
学
过
程
【课程引入】
香精、色素能够赋予产品与我们所需调节的产品的香味和颜色。我们本次课将学习有关香精和色素的知识。
【新课教学】
(一)香料与香精
简单介绍其他的酸味剂
作业布置
写出酸味剂的作用和加工特性
课后分析
第3周 星期四 第 1 2节 2016年3月17日(食检)
第3周 星期三 第 56节 2016年3月16日(食安)
课 题
第二章 第三、四节 香料与香精 着色剂
授课方式
讲授 互动
教 学
目 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香精香料的作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香精的分类和注意事项。
3、香精使用注意事项
(1)水溶性香精在饮料中,尽可能在生产工序的后工序添加,以减少加工对其影响。
(2)水溶性香精尽量避免高温条件下使用。
(3)严格按配方要求进行使用。
(4)应在阴凉避光通风的条件下进行贮存。
(二)着色剂
着色剂俗称色素。
1、分类
一般按来源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1)天然色素
一般相对比较安全,但相对用量较多、不稳定、容易发生褪色、价格相对较高。
常见的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钠、胭脂红、亮蓝,以这四种为原色可以进行调制出各种所需的颜色。
2、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时,要注意与配方中原料不发生化学反应。
(2)使用时必须准确准确。
软饮料工艺学ppt学习教案

目标设定
针对每个改进方向,设定具体的改进目标,如提高甜度、增加果 香、优化包装设计等。
可行性分析
对设定的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改进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经 济性。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1 2
改进计划 根据品质改进方向和目标,制定具体的持续改进 计划,包括改进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采用减排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 放。
实施能源管理和审计
推广绿色生产理念
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能源审计,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理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学品等。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
风险评估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发 生概率。
实施风险监控和更新
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 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环境保护法规遵守及污染治理措施
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 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特点
软饮料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滋味和口感,可以 解渴、补充人体的水分以及提供营养或风味。
软饮料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市场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软饮料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种类日益 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发展趋势
未来软饮料市场将朝着健康、营养、 低糖、低盐、低电解质等方向发展, 同时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个性化。
选用原则
根据产品需求和成本考虑,选择适合的甜味剂。例如,对于低糖或无糖饮料,可选 择阿斯巴甜或安赛蜜等强力甜味剂;对于传统高糖饮料,可选用蔗糖或果葡糖浆等。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

软饮料工艺电子教案一、引言软饮料是指那些不含酒精的、口感柔和并且具有一定调味效果的饮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软饮料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掌握软饮料的制作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本电子教案将介绍软饮料的工艺流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软饮料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软饮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3.能够根据不同的软饮料配方,按照工艺流程正确制作软饮料;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1.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2.软饮料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4.1 软饮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软饮料的定义和特点;•软饮料的分类(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等)及其特点。
4.2 软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软饮料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准备、调配、加热杀菌、灌装、包装等多个环节。
4.2.1 原料准备软饮料的原料主要包括水、糖、添加剂和调味料等。
原料的准备工作包括水的处理、糖的溶解、添加剂和调味料的配比等。
4.2.2 调配根据软饮料的配方,将预先准备好的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调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原料的配比、加入顺序等。
4.2.3 加热杀菌调配好的软饮料需要进行加热杀菌,以去除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常用的杀菌方法有高温短时间杀菌和超高温杀菌。
4.2.4 灌装经过杀菌的软饮料需要进行灌装,将其灌装到瓶子或罐子中,并进行密封。
灌装过程需要注意灌装速度、灌装温度等参数的控制。
4.2.5 包装灌装好的软饮料需要进行包装,常用的包装方式有瓶装、罐装、桶装和包装袋等。
4.3 软饮料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软饮料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水的处理:软饮料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糖的溶解:糖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添加剂和调味料的加入:加入顺序和配比的准确性对最终口感至关重要;•加热杀菌的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需要准确;•灌装的速度和温度控制:灌装过程中速度过快或温度过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包装的选择和卫生控制:包装材料的选择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过程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0-09-05 [作者]:李国胜[出处]:食品学院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Beverage
课程编号: z08054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饮料工艺学是以水、果品蔬菜、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经合理的配方设计,按照不同种类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通过调配、过滤、均质、脱气(或碳酸化)、灭菌、灌装等工序后,生产出天然、营养、健康的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等饮料产品的应用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饮料加工的水处理、加工用原辅材料及要求、包装容器和材料、加工设备、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的加工原理、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注重高新技术在软饮料加工中的应用,为将来独立掌握软饮料加工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能独立进行生产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的软饮料工程技术人才。
3.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
4.学时与学分:该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32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3
学分。
5.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机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
6.推荐教材:
胡小松主编,《饮料工艺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7。
参考书目:
(1)胡小松、蒲彪主编,《软饮料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邵长富等编著,《软饮料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勇主编,《现代软饮料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胡小松等,《现代果蔬汁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
(5) 杨桂馥、罗瑜编著,《现代饮料生产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对涉及基础理论知识较多的章节,为避免重复,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余组织学生就相关专题进行资料查阅与讨论。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之和。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考试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
9.课外自学要求(包含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指定参考书并查阅相关资料,并能就软饮料相关专题进行综述性论述。
学生须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并能对教师评阅后指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软饮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方向,国内外软饮料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加工产品的市场情况。
掌握软饮料的分类以及软饮料工艺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领会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
了解天然水的分类和特点、水中杂质的种类、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和相关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水处理的过滤、净化、软化、消毒方法及常见的几种水处理工艺、水处理方案的确定,了解常用的水处理设备。
第二章软饮料常用原辅料
了解软饮料加工的原料,包括植物原料、动物原料、矿物原料、保健生物材料。
熟练掌握甜味剂、酸味剂、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剂、增稠剂、稳定剂、澄清剂的种类、特性及在软饮料加工中的作用。
第三章碳酸饮料
了解碳酸饮料的发展简史、种类、风味、发展趋势。
掌握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及设备,以及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要求,冰茶饮料、果汁型碳酸饮料的加工及常用设备。
熟练掌握碳酸饮料的配方设计,以及加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包括:杂质处理、含气不足、混浊、沉淀、糊味、变味、微生物污染的处理。
第四章果蔬汁饮料
了解果蔬汁饮料的分类,主要产品规格和特色。
了解不同类型的典型果汁饮料的生产,包括浓缩汁、清汁和果肉饮料,主要实例有:苹果汁、柑桔汁饮料、猕猴桃汁饮料、胡萝卜汁、芒果汁等。
掌握果蔬汁饮料加工中的各个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与清洗、预处理、榨汁、提取、澄清、过滤、香气回收、浓缩、灌装与贮藏,以及加工用设备。
熟练掌握果蔬汁饮料的配方设计,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的质量管理以及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和控制。
第五章含乳饮料
掌握乳的特性及各种乳饮料的加工,包括强化乳、果味乳的加工。
一、中性调合含乳饮料;
二、酸性调合含乳饮料
第六章植物蛋白饮料
掌握植物蛋白饮料的种类、加工方法、常见的植物蛋白饮料加工实例,如杏仁乳、花生乳、椰子乳等及乳饮料的稳定方法和技术。
第七章包装饮用水
了解矿泉水的资源、分类及保健作用,掌握饮用矿泉水的水质及其评价方法、矿泉水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措施。
了解饮用纯净水的种类及用途,掌握纯净水的制造工艺、主要纯水设备,饮用纯水的主要质量指标和质量控制措施。
第八章茶饮料
了解与领会茶叶中的保健成分、茶叶的加工、质量评价及茶饮料的分类、产品特征。
掌握绿茶、红茶、柠檬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九章特殊用途饮料
了解保健饮料的功能性,以及加工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保健饮料的原料类型。
理解与掌握营养强化饮料、功能性果蔬汁饮料、婴幼儿饮料、运动员饮料、低热饮料、滋补疗效饮料、传统中医药加工的保健饮料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十章固体饮料
了解固体饮料的种类及分类依据。
熟练掌握果香型固体饮料的主要原料、生产工
艺、具体生产实例、产品的质量管理、微胶囊技术在果香型固体饮料中的应用。
熟练掌握蛋白型固体饮料的主要原料、生产工艺、奶粉、蛋白乳晶、麦乳晶等具体生产实例,以及这类饮料的产品质量控制。
了解速溶咖啡、速溶茶、固体汽水、可可饮料及其它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备科学、合理的选用饮料原辅料、包装容器、设备选型的能力;
(2)能对各种饮料的生产工艺、饮料配方进行独立设计;
(3)能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用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
三、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基本内容,用※标注为选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软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软饮料工业的发展慨况
第三节软饮料工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软饮料用水及水处理
第一节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
第二节软饮料用水的水处理
第二章软饮料用原辅材料
第一节甜味剂
第二节酸味剂
第三节香料香精
第四节着色剂
第五节防腐剂
第六节抗氧化剂
第七节增稠剂
第八节乳化剂
第九节二氧化碳
第三章碳酸饮料
第一节碳酸饮料的分类及产品技术要求
第二节碳酸饮料生产的主要设备
第三节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
第四节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第四章果蔬汁饮料
第一节果蔬汁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果蔬汁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第四节果蔬汁的发展趋势与加工新技术
第五章含乳饮料
第一节含乳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中性含乳饮料;
第三节酸性含乳饮料
第六章植物蛋白饮料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配制型含乳饮料
第三节发酵型含乳饮料
第四节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第五节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工艺
第六节各类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实例
第七章包装饮用水
第一节饮用天然矿泉水
第二节饮用纯净水
第八章茶饮料
第一节茶饮料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茶饮料加工工艺
第三节茶饮料加工实例
第九章特殊用途饮料
第一节特殊用途饮料慨况
第二节运动饮料
第三节婴幼儿饮料
第四节低热量饮料
第十章固体饮料
第一节固体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果香型固体饮料
第三节蛋白型固体饮料
第四节其他类型固体饮料
四、学时分配
课程实验内容及所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