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方剂

合集下载

中药调理治高血压偏方

中药调理治高血压偏方

中药调理治高血压偏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依靠药物,但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与肝肾阴虚、痰湿内盛等因素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辅助治疗高血压。

下面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中药偏方。

天麻杜仲汤天麻杜仲汤是一个治疗高血压的经典方剂,具有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的作用。

方中天麻可以平肝息风、止眩晕;杜仲能够补肝肾、强筋骨;石决明有镇肝潜阳、平降血压的功效;合欢皮可以缓解肝郁气结;桑寄生能够滋补肝肾。

这些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很好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服用方法:天麻15克,杜仲15克,石决明30克,合欢皮15克,桑寄生15克。

将这些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煮至汤液较浓时,取汁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服15天。

罗布麻茶罗布麻有降血压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辅助治疗高血压。

罗布麻茶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取罗布麻叶适量,洗净后放入杯中,沸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每日3次。

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长期饮用罗布麻茶,对稳定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丹参红花茶丹参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红花能够活血通经,二者配伍饮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帮助。

制作方法:丹参15克,红花10克,加水煮沸5分钟,取汁代茶饮用,每日2-3次。

决明子山楂汤决明子能够降血压、降血脂,山楂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作用。

二者同用,既可以控制血压,又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消化功能。

制作方法:决明子30克,山楂30克,加水煎煮20分钟,取汁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药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药。

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压。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用高盐、高脂肪的食物;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劳累。

只有综合调理,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本方案旨在结合现代中医治疗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个专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标本兼顾: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缓解血压升高,也要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

3. 整体调理: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配合中医治疗,达到身心平衡。

4.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现代医学方法,以提高疗效。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处方用药1. 基础方剂:珍珠母、菊花、钩藤、生地黄、白芍、川芎、甘草等。

2.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进行药物加减。

用药方法- 煎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

- 丸剂或散剂:对于不便煎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丸剂或散剂。

2. 针灸治疗选穴1.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

2. 配穴:肝阳上亢加肝俞、肾阴虚加肾俞、痰湿阻滞加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 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按摩1. 头部按摩:按揉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2. 背部按摩:按揉肝俞、肾俞等穴位,每次按摩10-15分钟。

3. 四肢按摩:按揉太冲、曲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4. 生活方式调理1.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监测与评估1. 定期检测血压: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观察症状变化: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3. 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结语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高血压治疗方:平肝清热活血降压方

高血压治疗方:平肝清热活血降压方

高血压治疗方:平肝清热活血降压方处方:生龟板15g、生鳖甲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白芍15g、代赭石15g、怀牛膝60g、生地12g、山萸肉10g、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6g、降香10g/丹参20g、汉三3g、水蛭6g、天麻10g、钩藤30g、僵蚕10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一剂药加水1000毫升,水煎2次,混匀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用。

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饮食。

10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即可使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

说明:本方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建瓴汤合黄连解毒汤、冠心二号加减化裁组方而长。

建瓴汤重在滋阴潜阳,引血下行。

诚如张锡纯所言,建瓴汤一方“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医学衷中参西录》)。

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冠心二号活血化瘀,本方容滋阴清热活血于一方,对肝阳上亢,热毒炽盛,瘀血阻络之高血压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冠心病效果显著。

这是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一首方剂,临床辨证需抓住心与肝辨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主血藏血和情志方面。

心主血脉而藏神,肝主疏泄而藏血。

肝是疏泄,情志失常,肝阳上亢,阳热化风,伤阴耗血,则肝肾不足,心血亏虚则头晕头昏;或风火相煽,热入心包,高热神昏,抽风惊厥;毒热血瘀,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紫癜鼻衄频发。

临床症状可见头昏头晕,耳鸣目胀,心悸气短,或舌强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脉弦紧。

西医诊断还需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血脂等生化检查。

作者临床常用此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临床治疗50例,均未使用西药降压,服用中药3个临床后统计显效40例,有效8例,无效2例。

无效者源于服用中药恶心呕吐,格拒中药之苦,气味之烈,不愿服用此药。

临床治愈率在96%以上,症状大部分消失,生化检查血脂、血粘度、尿酸均有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水平。

随访1年内血压正常无大的波动。

治疗高血压四十偏方

治疗高血压四十偏方

治疗高血压偏方四十方1.松花蛋菜粥治高血压:[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粥,可加少许盐调味。

每日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 清心降火。

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

[制用法] 水煎。

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功效] 用治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症状也大有益处。

3.菊槐绿茶治高血压:[配方]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

待浓后频频饮用,平时可当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4.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配方] 鲜西红柿2个。

[制用法]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效] 清热降压,止血。

用治高血压、眼底出血。

5.莲心治高血压:[配方] 莲心2至3克。

[制用法] 以开水沏,代茶饮用。

[功效] 清心,涩精,止血,降压。

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6.鲜葫芦汁治高血压:[配方]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 将鲜葫芦捣烂绞取其汁水,以蜂蜜调匀。

每次服用半杯至一杯,每日2次。

[功效] 除烦降压。

治高血压引起的烦热口渴症。

7.玉米须治高血压:[配方] 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

每日饮3次。

[功效] 降压,利水。

用治高血压。

8.柿漆、牛奶治高血压:[配方] 柿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制用法] 牛奶热沸,倒入柿漆,分3次服用。

[功效] 清热降压,用治高血压,对有中风倾向者,可作急救用。

9.猪胆汁绿豆粉治高血压:[配方] 猪苦胆汁200克,绿豆粉100克。

[制用法] 将绿豆粉拌入胆汁内,晒干,研成细末。

每服10克,每日2次。

[功效] 清热,平肝。

治高血压。

10.黄瓜藤汤治高血压:[配方] 干黄瓜藤1把。

[制用法] 洗净加水煎成浓汤,每日2次,每次1杯。

[功效] 清热,利尿。

治高血压。

11.黑木耳柿饼治高血压:[配方] 黑木耳6克,柿饼50克,冰糖少许。

高血压中医案例

高血压中医案例

高血压中医案例
患者情况:
性别:男性
年龄:55岁
主诉:长期发现血压高,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已有10年,使用西药控制,但一直不稳

中医诊断:
肝阳上亢,肝火上扰,肾阴不足
治疗方案: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要药物组成:
龙胆草、栀子、柴胡、生山楂、山荷叶、地龙、甘草、黄芩等
治疗原则:
清热泻火,平肝降压,补益肾阴
处方解析:
1. 龙胆草、栀子、柴胡等为清热泻火药物,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清理肝胆火热。

2. 地龙具有补肾阴的功效,可改善肾虚情况,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3. 甘草具有调和药方各种成分的作用,可加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治疗过程:
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后,每天2次,每次服用30毫升。

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后,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后继续定期复诊,并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

总结:
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整体调理,通过清热泻火、平肝降压、补益肾阴等方面对症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稳定,并减轻症状。

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因此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不同。

重要的是坚持按时服药,并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达到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效果。

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体系。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剂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状等因素来选择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天麻钩藤饮:主要成分有天麻、钩藤、夏枯草、菊花等。

主要用于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

2.杜仲茶:主要成分有杜仲、桂枝、当归、川芎等。

主要用于肾阳不足型的高血压。

3.平肝熄风汤:主要成分有龙骨、牡蛎、石决明、夏枯草等。

主要用于肝风上扰型的高血压。

4.益母草煎剂:主要成分有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等。

主要用于血瘀阻络型的高血压。

5.黄连温胆汤:主要成分有黄连、黄柏、黄芩、生姜等。

主要用于湿热内蕴型的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高血压不仅仅是服用方剂,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等综合措施。

此外,中药的选择和用法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完整word版)中药治疗高血压的配方

(完整word版)中药治疗高血压的配方

中药治疗高血压配方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即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在40岁以前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

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

前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属中医的“头痛”、“眩晕”范畴;后者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作为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1、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高血压[方剂]桃仁、杏仁各12克,桅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

[制用法]上药共捣烂,加1个鸡蛋清调成糊状,分3次用。

于每晚临睡时敷贴于足心涌泉穴,白昼除去。

每天1次,每次敷1足,两足交替敷贴,6次为1疗程。

3天测量1次血压,敷药处皮肤出现青紫色。

[疗效]有降压特效。

2、菊槐绿茶治高血压[方剂]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以沸水沏。

待浓后频频饮用。

平时可常饮。

[功效]清热、散风。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3、玉米须煎饮治高血压[方剂]玉米须60——80克。

[制用法]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

每日饮3次,坚持服用。

[功效]利尿,利胆,止泻。

玉米须中含有大量钙、鳞、铁等微量元素,并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可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体内的脂肪与胆固醇的正常代谢。

对治疗高血压病及慢性肾炎,有很好的作用。

4、.西瓜皮草决明汤降血压[方剂]风干西瓜皮30克,草决明15克。

[制用法]加水煎汤。

代茶饮。

[功效]清热散风。

5、肉桂吴茱萸等外敷治高血压[方剂]肉桂、吴茱英、磁石各等份。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备用。

用时每次取上药末5克,用蜂蜜调匀,贴于涌泉穴上,阳亢者加贴太冲穴,阴阳不足者加贴足三里。

每次贴两穴,交替使用。

贴后外以胶布固定。

并用艾条悬灸20分钟。

每天于临睡前换药l次。

[功效]引火归原,降压止晕6、金银菊花汤治高血压[方剂]金银花、菊花各24——30克。

[加减]若头晕明显者,加桑叶12克;若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植24——30克。

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

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高血压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血压早期治疗的中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约有10亿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在高血压早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血压早期治疗的中药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高血压早期诊断与评估1.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成人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和高血压3级。

高血压早期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水平、病史、临床表现等。

2. 评估指标:高血压早期评估应包括血压水平、心率、体重、腰围、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

三、高血压早期治疗中药方案1. 基本方剂: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高血压早期治疗的基本方剂如下:(1)基本方:黄芪、白术、当归、川芎、泽泻、丹参、牛蒡子、枸杞子、桑寄生、钩藤。

(2)加减法: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适当加减药物。

2. 方剂解析:(1)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压。

(2)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安胎等功效,可调节脾胃功能,降低血压。

(3)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4)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解郁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5)泽泻:具有利水消肿、泻热通淋、清热解毒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6)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7)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8)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止咳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9)桑寄生: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10)钩藤:具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可降低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中医方剂
(一)三草汤
【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二)玄参钩藤汤
【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三)化瘀清散汤
【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四)赭决九味汤
【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五)清肝汤
【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六)莲椹汤
【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出处】邓铁涛方。

(七)脾肾双补汤
【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法】平肝滋肾潜阳。

【方名】脾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八)附子龟板汤
【辨证】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治法】滋阴潜阳。

【方名】附子龟板汤。

【组成】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九)龙牡真武汤
【辨证】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水气上逆。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方名】龙牡真武汤。

【组成】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术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生姜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辅周方。

(十)红龙夏海汤
【辨证】肝阳上亢。

【治法】清肝,平肝,潜阳,镇痉熄风。

【方名】红龙夏海汤。

【组成】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黎炯方。

(十一)清脑降压汤
【辨证】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治法】平肝熄风,育阴潜阳。

【方名】清脑降压汤。

【组成】珍珠母20克,石决明25克,何首乌5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成思方。

(十二)八味降压汤
【辨证】肝经热盛,痰浊中阻。

【治法】清肝熄风,活血散瘀。

【方名】八味降压汤。

【组成】紫丹参30克,怀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马兜铃30克,钩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来春茂方。

(十三)七子汤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降压熄风。

【方名】七子汤。

【组成】决明子24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15克,金樱子9克,沙苑子12克,桑椹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