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下抗震桥梁的反应
多维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123 ,,
() 9
c J
f
.
位 f刚塑
睦
I
根据傅立叶变换和逆变换得系统在多维地震动输入 下各分量的相对位移反应为
“()={ } t ,t P () q (0 1)
I
』 q
f
图 2 隔震层滞 变恢 复力模 型
F g 2 Hy tr si d l fioai n ly r i. se e t mo e lt a e c o s o
Q ui ( ,)=N k t au+N 1 )xs ( ) ( 一 k。 n i g t
() 2
上式及图2中, N为隔震元件的总数; 、 kc分别 Q 、, t
二刚度系数.
屈服力 、 初始弹性刚度和第 本文探讨用频域法对隔震层为双线性滞变特性的隔震桥 为每个隔震元件的屈服位移、 将() 2式代入 , 则方程() 1可化为
计 算结果显 示 了分析 方法的有 效性 .
关 键 词 :多维 地 震 动 ;非 线性 随机 响 应 ;隔震 桥 梁 中 图分 类号 : U3 2 T 5 文献标识码 : A
实际地震时的地面运动包括 6个分量 :个平动分量 3 和3 个扭转分量. 结构和构件的作用是空间的, 将结构简 化成平面模型并只考虑单向或双向地震动作用的分析, 不 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结构地震反应的本质. 对隔震桥梁结构 地震作用的反应分析, 国内外 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平面结构 模型上, 结构本身的空间特性及输入地震动的多维性等尚
有待深入研究.
隔震结构研究中地震反应的控制 已成为 目前研究的
热点之一 .Wio 等在 S S 方法的基础上, ln s RS 提出了考
图 1 单 质点模型
地震作用下桥梁动态响应分析

地震作用下桥梁动态响应分析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对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关键节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深入研究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桥梁在地震中的受力特点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主要受到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的影响。
水平地震力通常是导致桥梁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它会使桥梁产生水平位移、弯曲变形和剪切破坏。
竖向地震力虽然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引起桥梁的墩柱破坏、支座失效等问题。
此外,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也会对桥梁的受力产生影响。
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和振动方式不同,使得桥梁在不同部位受到的地震作用存在差异。
例如,面波在地表附近传播,其能量较大,对桥梁基础的影响较为显著。
二、桥梁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1、桥梁的类型和跨度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梁桥、拱桥、斜拉桥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梁桥的结构相对简单,但其跨度较小,在地震中的变形能力有限;拱桥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对水平地震力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斜拉桥由于其复杂的结构体系,地震响应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桥梁的跨度也是影响地震响应的重要因素。
跨度越大,桥梁的自振周期越长,与地震波的共振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导致更大的地震响应。
2、桥墩和桥台的形式桥墩和桥台是桥梁的重要支撑结构,它们的形式和尺寸对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
实心桥墩的抗弯和抗剪能力较强,但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力;空心桥墩则具有较好的延性,但在强震作用下可能发生局部屈曲。
桥台的类型(如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等)也会影响桥梁与地基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地震响应。
3、支座和伸缩缝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关键部件,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桥梁在地震中的变形和受力。
常见的支座类型如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等,它们在地震中的滑移和变形特性不同,会导致桥梁的地震响应有所差异。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g / 1 达到最大值 共振
2.方程的特解II——冲击强迫振动
地面冲击运动:
xg
(
)
x0g
0 dt dt
对质点冲击力:
P
mxg 0
0 dt dt
质点加速度(0~dt):
a
P m
xg
dt时刻的速度:
V
P m
dt
xg dt
dt时刻的位移: d 1 P (dt)2 0 2m
4.1 概述
1.基本概念:
地震作用——地震引的结构振动,在结构中产生动力荷载效 应(内力、变形等),属于间接作用。地震作用是建筑抗震 设计的基本依据,取决于地震强弱、场地、结构动力特性等。
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和变形。
结构动力特性——结构固有的动力性能,如自振周期、阻尼、 振型等。
C —— 阻尼系数
*弹性恢复力 ——由结构弹性变形产生
f r kx k —— 体系刚度
力的平衡条件:
fI fc fr 0
mx cx kx mxg
令 k c
m
2m
x 2x 2 x xg
二、运动方程的解
自由振动:在没有外界激励的 情况下结构体系的运动
1.方程的齐次解——自由振动
M
g (t) (t)
kH
g max
g
定义为水平地震系数, 根据抗震设防烈度选用
g (t)
图 4.11
单质点体系示意图
g
max
g max
为动力放大系数,根据选定的反应谱曲线 及体系的自振周期确定
规范中,还引入综合影响系数 Cz ,以考虑结构的延性耗能作用,则
P Cz kH . W
多维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地震反应(Ⅱ)——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

关于 铅芯 橡胶 支座 隔 震桥 梁 地 震 反应 研 究 已做 了 很 多 工作 。G o aa n l l 虑 下 部 结 构 屈 服 , h brh a d Al _考 一
座三 跨 隔震桥 和非 隔震 桥 的地 震 反 应 。A e等 使 用 b 19 9 5年 K b oe地震 的地 震 时程 记 录 , 研究 了隔震 桥 梁在 地 震作 用 下 的性能 。P g ii ann 等 使 用 等价 线性 化 方法 对 铅 芯橡 胶支 座和滞 后 耗 能器 组 成 隔 震 系统 的三 跨 连
东 生等 在输 入多 条具 有相 同反应 谱 和 时域 内强 度包
线形 状 相似 的 地 震 波 的 条 件 下 , 铅 芯 隔震 支 座 桥 梁 对
进行 了非线 性 时 程 分 析 , 得 了铅 芯 隔震 桥 梁 地 震 反 获 应 的离 散性 很 大 、 最 大 响应 对 地 震 动 输 入 时程 十 分 其 敏感 的认识 。王 丽等 也利 用 非线 性 水 平 和转 动 弹 簧 分别 来模 拟减 、 隔震支 座 和桥 墩 延性 的非 线 性行 为 , 分 析 了铅 芯橡 胶 支 座 隔 震 桥 梁 的 减 震 性 能 , 讨 论 了铅 并 芯橡 胶支 座在 桥 墩 线 性 范 围 内时 的 减 震 效 果 , 步研 初 究 了屈 服强度 和 屈服 比对 隔震效 果 的影 响 。
验 研究 了一个 中 问柔 性 墩 的两 跨 连 续 桥 梁 的 反应 , 分 析 了桥 墩柔 性 对 隔 震 桥 梁 反 应 的影 响 , 而 没 有 考 虑 然
地震 反应 方 程及 求 解 方 法 ; 通 过 隔 震 连 续 梁 桥 结 构 并 模型 振动 台试 验证 实所 建 立 双 向多 自由度 计 算模 型 的 合理性 和在多 维地 震作 用 下 考虑 铅 芯橡 胶 支 座 两水 平
桥梁结构第4章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③ C类:应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的要求,不需进行抗震分 析和抗震验算。
3)乙、丙和丁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应按表4-6选用。
4.1.2 设计反应谱
1)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①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规定
Smax
(5.5T
0.45)
S Smax
Smax
(Tg
/T)
Smax 2.25CiCsCd A
T 0.1s 0.1s T Tg T Tg
Cd
1
0.05 0.06 1.7
0.55
② 《城市桥梁抗震规范》规定
0.45Smax 2 Smax S 2Smax (Tg / T )
3)抗震设防标准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规定,A类、B类和C类桥梁必 须进行E1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D类桥梁只须 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B 类、C类、D类桥梁,可只进行抗震措施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设防措施等级按 表4-2确定。
第4章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 法
• 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公路桥 梁抗震设计细则》及《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有关 规则桥梁的抗震计算方法。
掌握桥梁结构抗震反应的规范分析方法中桥梁地震反应 计算要点以及等效振型刚度、等效振型质量等基本概 念
4.1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规范分析方法 4.2 规则桥梁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
1)甲类桥梁抗震措施,当地震基本烈度为6~8 度时,应符合 本地区基本地震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更高的要求。
地震对桥梁各部结构的破坏

土木1103班谢立忠111120107(06)地震对桥梁的影响一、地震对桥梁的危害桥台的震害桥台是桥梁两侧岸边的支撑部分,一般是在岸边的原域填土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三角形或矩形的支台。
因为桥台的路基高且三面临空,振动大,桥台和下面土的刚度不同,又相互作用,土体本身在地震中会产生液化、震陷破坏。
桥墩震害桥墩是支撑桥身的主要构件,其震害主要包括桥墩的断裂、剪断和裂缝,其次还有桩柱因埋入深度不够等原因遭受破坏。
落梁震害落梁是桥梁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地震时梁与桩柱发生位移,两岸桥台往河心滑移,引起岸坡滑移破坏。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地震时该桥活动支座上的梁均从支座上脱落,固定支座钢板焊接缝均被破坏,桥墩压碎。
不良基础导致桥梁破坏地震中大部分桥梁倒塌都是由于地基失效和砂土液化造成的,砂土液化通常指饱和粉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失去抗剪能力,变为流动状态。
地基失去承载力,使得位于上部土层的桥墩倾斜、滑移。
支座破坏支座在桥梁结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桥梁的桥身并不是直接架放在桥墩上,必须安装防落梁支座,用来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造成落梁。
支座破坏是桥梁上部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破坏现象,相邻梁互相碰撞或梁的纵、横向位移,大多数都是以支座破坏为前导,强震时支座受到很大剪力和变形,这是桥梁上部就会脱离支座,产生落梁现象。
二、桥梁防震措施隔震支座法隔震支座法是在抗震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来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的。
采用减、隔震支座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通过设计或是应用新材料来实现结构柔性和阻尼的增加。
可以有效的减小墩、台所受的水平地震力,从根本上减小了地震的影响,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利用桥墩延性桥墩的延性是抗震设计中可以加以利用的特点。
由于桥墩自身是具有延性的,将这一性质加强。
在强震时,这些部位形成的稳定延性塑性铰可以产生弹塑性变形,这样变形将延长结构的周期同时耗散地震的能量。
利用桥墩自身加强的延性,将地震力通过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渐渐分散,是在桥梁设计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抗震方法。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桥梁作为交通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是确保桥梁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的关键。
桥梁在地震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破坏形式,如墩柱的弯曲破坏、剪切破坏,支座的移位、脱落,以及桥梁上部结构的碰撞、落梁等。
这些破坏不仅会导致桥梁无法正常使用,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次生灾害。
为了减轻地震对桥梁的破坏,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抗震设计。
首先,在桥梁的选址和布局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地震因素。
应尽量避开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选择相对稳定的场地。
同时,合理确定桥梁的走向和跨度,避免出现不规则的结构形式,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结构体系的选择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桥梁结构体系包括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刚构桥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例如,简支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相对容易发生落梁,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连续梁桥整体性较好,但墩柱受力较大。
在构件设计方面,墩柱是桥梁结构中承受地震力的关键构件。
为了提高墩柱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增加配筋率、设置箍筋加密区、采用高强混凝土等措施。
同时,要注意控制墩柱的长细比,避免出现过于细长的墩柱。
对于支座,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类型,如减隔震支座,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能量的传递。
在计算分析方面,需要运用先进的地震分析方法和软件,准确模拟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响应。
常用的方法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
反应谱法计算简便,能够快速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但对于复杂结构可能不够精确;时程分析法能够考虑地震波的时间历程,但计算量较大。
在实际设计中,通常会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除了结构设计,还需要重视桥梁的构造措施。
例如,在墩柱与盖梁、基础的连接处设置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在梁端设置挡块,防止落梁的发生;合理设置伸缩缝,避免相邻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相互碰撞。
液化场地简支桥梁体系地震反应与抗震性态分析

液化场地简支桥梁体系地震反应与抗震性态分析液化场地是指土壤在地震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固结结构,土体颗粒间的胶结力较弱,从而导致土壤呈现液态流动的状态。
在液化场地中存在诸多地震风险,因此对于液化场地上的简支桥梁体系的地震反应与抗震性态进行分析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液化场地对桥梁体系的地震反应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桥梁的动力性能下降:液化场地的土体刚度降低,会使桥梁的共振频率降低,从而导致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增大。
2.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增加:液化场地的地震动输入的频谱特性可能发生改变,地震动的频率内容可能增加,因此对液化场地上桥梁体系的地震动输入要进行充分考虑。
3.土壤侧向液化引起的侧移位:液化场地的土体容易出现失稳和液化,会引起桥墩的侧向液化和侧移,进而导致桥梁结构破坏或失稳。
为了对液化场地上的简支桥梁体系的地震反应与抗震性态进行分析,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土壤动力特性研究:对液化场地进行室内和现场实验,获取土壤的动力特性参数,包括固结指数、动力刚度、阻尼特性等。
2.液化潜能分析:根据现场勘测和土壤试验数据,开展液化潜能分析,确定液化场地上的土层对地震作用的响应特点和潜在液化情况。
3. 地震动输入分析:对液化场地上的桥梁体系进行有效波动输入的确定,考虑地震动的频率内容和Ricker波的主要周期,进行地震动输入的合理化处理。
4.桥梁体系的受力性态分析:根据桥梁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地震动输入等条件,进行桥梁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包括自振频率、振型、位移和应力的计算。
5.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将桥梁结构的受力性态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评估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和评估,可以对液化场地上的简支桥梁体系的地震反应与抗震性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改进设计,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同时,也对液化场地上的其他工程项目的地震反应和抗震性态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10
■
0.15 Tb=2 sec Tb=3 sec
0.10
0.15
■
图1
桥梁反应图
连续桥梁桥在地震模拟时的桥墩基础剪力, 桥面板加速度和 支座的相对位移关于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垂向和横向被分别表示 在图 2 中。这个反应列出了考虑和不考虑时双向互相影响的铅 F0 = 芯橡胶支座的恢复力。铅芯橡胶支座的主要参数 T b = 2. 5 s, 0. 05 。表明桥墩的剪力和面板的加速度有明显的减小, 这表明铅 芯橡胶支座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是很有效的。支座在桥台和桥墩 不考虑相互影响的垂向峰值位移分别是 15. 53 cm 和 15. 31 cm。相
桥墩响应基础剪力 Wd 桥面板响应加速度
· · · ·
0. 14 之间
0.2
0.5g
■ ■ ■■ ■ ■ ■ ■
0.4g 0.3g 0.2g 0.1g 50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隔震桥梁的结构模型
支座响应位移/cm
■ ■
■■
■
■ ■
■ ■
■ ■
20 10 0.00 0.05 F0 无相互影响 有相互影响
■ ■
■■
■ ■
■■
30
■
■ ■
隔震系统支撑的连续桥梁采用一般连续梁桥的高度 。 桥梁 的基础包括坚硬的桥台和钢筋混凝土桥墩 。在目前的研究中, 隔
■ ■
■
■ ■
桥台
■
■
■
■
■ ■
40
桥墩
■
■
■
■
■ ■
■ ■
0.05 F0
要: 分析研究了支座反力的双向作用下的桥梁隔震反应, 体现了支座反力的双向作用影响, 通过模拟计算分析, 发现支座恢复 力的双向影响对桥梁的隔震影响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 关键词: 隔震系统, 铅芯橡胶支座, 支座反力, 双向作用 U442. 5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向。6 ) 比如路缘, 扶手墙或者废旧层的刚度是忽略的, 但是它们 的竖直重力是要考虑的 。7 ) 桥梁建筑于结实的土基础或岩石上, RB 是各向同性的, 地震作用完全作用于所有的支撑物上 。8 ) L意味着在垂直方向上的动态属性是相同的 。 另外, 桥墩和桥台的 RB 的力—变形被认为是双线 支撑力都是一样的动态特征 。9 ) L性的, 是以非线性模型为基础的, 这种模型在过去广为应用 。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建立隔震桥梁的相关数学模型 。
3
数据研究分析
Imperial 桥梁 隔 震 系 统 对 地 震 的 反 应 是 运 用 国 外 的 Kobe, Valley 等地震记录情况分别进行模拟分析 。 桥梁系统在垂向和横向的反应量有: 桥墩的基本剪力( F x 和 Fy ) , 桥面板中心的绝对加速度( x 和 y ) , 还有桥台上和桥墩上 y 分别代 的铅芯橡胶支座的相对位移( x p 和 y p ) 。 在图 1 中的 x, 表桥梁在垂向和横向的反应 。根据地震时的地面运动, 桥板的绝 对加速度和桥墩的基本剪力都与直接作用于桥梁系统的力成比 例。另一方面, 根据现有研究表明, 支座的隔震频率 Tb 在 2 s 3 s 之间变化, 铅芯橡胶支座的标准屈服级别 F0 在 0. 02 变化。
0.0 50 40 30 20 10 0.00
支座响应位移/cm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RB 被认为是交替的钢片层和橡胶层组成的 。 LRB 在竖直 震 L方向的刚度很强, 但是在水平方向柔韧。水平的柔韧度和阻尼特 点可以保证设计系统的隔震效果 。 水平的柔韧度可以相对限制 从桥墩传递到上部建筑的地震力 。另一方面, 支撑的阻尼效果可 以消散地震能量, 因此减少了桥梁的设计位移 。 对隔震桥梁的地 震分析考虑做出下列的假设: 1 ) 假定桥梁的结构和墩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状态 。2 ) 桥 梁层面是直线的, 纵向上用离散的交叉横隔板支撑, 此外, 桥台也 假定为刚性的。3 ) 桥梁的上部建筑和基础看成一个庞大的连接 系统, 并划分为许多分散的小段 。每个相临近的部分段都由节点 连接, 每个节点认为两个自由度 。每段的质量都假设由相邻的两 个节点支撑, 并且节点假设为质点。4 ) 桥墩的基础假定埋置的很 坚固。5 ) 地震表面的水平运动方向认为是桥梁的纵向和横向方
第 39 卷 第 6 期 2013 年2 月 文章编号: 1009-6825 ( 2013 ) 06-0177-03
SHANXI
山
西
ARCHITECTURE
建
筑
Vol. 39 No. 6 Feb. 2013
· 177·
谈地震下抗震桥梁的反应
李平伟
( 山西诚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6 )
摘
1
概述
在本文提出隔震桥梁在地震下的反应, 这种隔震桥梁运用铅 RB ) 使其与地震的双向作用( 也就是两个水平分 芯橡胶支座( LRB 的力—变形情 量) 隔离开来, 从而达到抗震目的。本文认定 L况为双线性的, 同时适当的考虑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恢复力之间的 相互作用。具体的研究目标是估计在桥梁的最值反应时的地震 隔离的作用效果, 和调查研究隔离支座的恢复力之间的双向作用 效果。通过逐步理论的渐增形式中解决运动方程, 建立连续跨度 的隔震桥梁模型在地震下的反应来表现抗震效果 。 用隔震桥梁 RB 的效果。 其效 与相应的非隔震桥梁在地震下的对比来体现 L果的比较包括考虑或者忽略轴承力在重要参数变化之下的互相 LRB 的刚度和屈服强度。 结果 作用, 重要参数有桥墩的柔韧性, RB 恢复力的互相作用对桥梁抗震有相当的作用效果 。 表明 L地震隔离是试图减少地震力或者满足结构的弹性能力的方 法策略, 来消除和减少弹性变形 。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减少基础结 构的振动频率。隔离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消能的手段, 就是 这种隔离装置经常替换常规的桥 把能量消散于隔震系统 。因此, 梁支撑, 在地震的时候把桥梁层面和基础隔离开来, 从而大大减 RB 隔 少了层面的加速度, 从而把力传递给桥墩。 在本文, 将对 L震的桥梁在地震时地表的两个水平方向的运动作用下的反应做 LRB 的力—变形在两个水平的方向被认定为双线 出调查研究, RB 恢复力的双向作用对隔震桥 性的。研究的具体目标: 说明 L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影响, 同时没有与其作用作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