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

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一)论文关键词:音乐情感心理学认知体现论文摘要: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现性艺术最早的形式之一。

随着心理学的诞生,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情感的研究逐渐趋向一种科学化、实证化的描述和解释。

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脑神经科学、生理学等众多学者的联盟,音乐情感的研究呈现了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这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文章对音乐情感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并提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见解。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乐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曰"乐者(快)乐也"。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精神的营养品之一。

缺少它,就会元形中影响人的精神健康,或者会使人心理健康不全面,甚至会无形中影响人的寿命。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

并不从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只是在人们心灵上、感情上,会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更不是道德信条背诵记忆的载体。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

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

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因为爱,所以爱——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因为爱,所以爱——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因为爱,所以爱——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其性质就是情感审美,寓教于乐。

情感体验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

【关键词】情感体验;爱;感恩Because of the love, so love——Emotion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Li Xiao-ping【Abstract】Music is a kind of special emotion expression way, music education Be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virtuous teach of importance path, its property be an emotion to appreciate beauty and learn through playing.The emotion experience is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music to appreciate lesson of importance link, the emotion be the key that best music appreciate lesson.【Key words】Emotion experience;Love;Feel grateful【中图分类号】G4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3-26-0088音乐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普通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

教学中音乐的情感体验的现状与思考

教学中音乐的情感体验的现状与思考

教学中音乐的情感体验的现状与思考【摘要】音乐的情感体验其所属的类别是音乐艺术,是人们常说的音乐感觉,指人们通过对音乐的听觉而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非常的抽象,这种体验也是因人而异;同时,这种体验能力也是构成一个人音乐修养的重要成分,是检验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音乐艺术情感体验现状思考曾经有一位资深的音乐老师说过:“学音乐的学生如果没有音乐感觉,就好比顽冥不灵,根本是教不好的,也是教不得的。

”虽然这句话说得有点“过火”,但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音乐作品中最核心的东西——音乐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太多教师在音乐课程中,强调更多的依然是各自的专业技术,声乐的强调发声的技术,键盘的强调触键的技术……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情感方面的发掘与表现,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极度的薄弱,只能成为一部没有情感的“发声机器”,因此,强调音乐教学中的情感部分,刻不容缓。

一、音乐教学当中对音乐情感体验教学的现状什么是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的情感体验那么重要,那有人会问,什么是音乐的情感体验呢?音乐的情感体验就是人们常说的音乐感觉,指人们通过对音乐的听觉而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非常的抽象,这种体验也是因人而异;同时,这种体验能力也是构成一个人音乐修养的重要成分,是检验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的重要标准。

如何感受情感体验。

了解了什么是音乐感觉之后,那么我们该如何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呢?首先,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

我们应该知道作曲家在创作一首音乐作品时,他是从最核心的情感表现效果出发,音乐中的每一个乐句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处理而得到的,这些乐句包含着大量的作曲家在创作时的情绪或情感信息。

其次,了解音乐的表现对象或表达内容。

这样,我们才能对音乐作出一种内在的想象力,让我们可以通过已有的音乐形象,以及对音乐形象的创造力的想象,从而实现对音乐作品地听觉体验。

二、针对现状,改善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拓展思路,触类旁通音乐感觉并不只是学习音乐的学生的专利品。

音乐课堂的丰富情感体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堂的丰富情感体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堂的丰富情感体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提要: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

如何使音乐在教学中回归其本来的艺术特性,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情感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

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发展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的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教学价值观。

如何使音乐在教学中回归其本来的艺术特性,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和审美乐趣,从而热爱音乐艺术,提高审美情致。

教学中利用这一审美客体来培养审美主体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

1 情感体验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认识主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

它虽然是具体的心里的活动内容,但作为一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到各种心理活动中,对丰富感性认识和积累、对提高理性认识与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于情感体验是亲身性的,其感受具有“真实材料”的性质,不仅真实可信,而且能融入人的本质力量。

音乐教学是情感体验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才能赋予音乐作品以感人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情感体验越深刻、越丰富,音乐艺术表现就越富有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

只有通过音乐作品的内涵去领略情感真谛,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才能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掌握。

情感体验是感受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提升情感体验,领略真情实感,净化心灵,陶冶性格。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活动上综合的动态过程,可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其中,音乐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是贯穿审美过程的心理活动线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感官体验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感官体验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感官体验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感官体验方法摘要: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感官体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本文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角度,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感官体验方法。

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

多感官体验方法是将音乐与各种感官相结合,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互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感官体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视觉体验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场景、人物、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视频播放: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音乐的氛围、情感等,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舞蹈表演:结合舞蹈表演,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听觉体验方法1.现场演奏:邀请演奏家或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妙,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音频播放: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音乐的魅力。

3.音乐游戏: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四、触觉体验方法1.打击乐器:让学生亲手演奏打击乐器,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歌词、创作旋律等,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音乐绘画:结合绘画,让学生在画纸上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嗅觉体验方法1.香料配合: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运用香料,如薰衣草、橙花等,让学生在嗅觉上感受音乐的氛围。

2.自然环境: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音乐是一门充满乐趣和无限魅力的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不仅仅是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所得到的一种感受,更是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一种启迪和一种沉淀。

通过音乐的体验,小学生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体验活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通过身体、心灵的参与和感知,来得到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天然对美、对新奇事物有着特别的敏感和追求。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感知和想象,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从而使得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情感投入。

这种身心参与的学习方式,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特殊魅力所在。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音乐“体验”(一)注重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音乐让学生体验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共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悲伤、怀旧、豪情、思考等情感,通过音乐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欣赏古典音乐中的优美旋律,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可以通过教学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情感和心境。

只有对音乐中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学生才能够做到真正的表演和创造。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作为倾听者和感受者,更应该成为音乐参与者和创造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和游戏,让学生通过唱歌、舞蹈、打击乐器等方式,亲身参与到音乐的创造和表演中。

可以通过教学一些简单的合唱曲和舞蹈曲,让学生在歌声和舞步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也可以通过教学一些简单的音乐器材,让学生在演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思考

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思考

关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的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指人在活动中对待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

情感教学既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

在教学活动中,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覆盖了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努力地开发教学中的情感效能,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得到情感上的感染,情操上的陶冶,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

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呢?一、以情换情,建构温馨愉悦、平等和谐的音乐课堂音乐课注重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

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理性知识的执行官,更是一个净化人类心灵的天使。

当音乐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成为了朋友,音乐课堂会变得温馨愉悦、趣味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调动所有的情绪细胞,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把热切的关怀流露在目光里,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同情、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情感的投入,用温暖的手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用明朗的笑容去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我想,我们不会失去威信,反而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学生会理解我们的一片真心,会接受我们的一腔热情,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音乐课堂也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温馨愉悦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的课堂。

情感疏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音乐之间多方面的渠道,从而产生了情感的呼应,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以情影情,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

”可见,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教师热爱音乐,才能带动学生一起在音乐的国度里畅游!因为只有爱音乐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去感受音乐;只有真正欣赏音乐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去被音乐所感动。

在音乐教学中增强情感体验教育论文

在音乐教学中增强情感体验教育论文

在音乐教学中增强情感体验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把音乐中蕴含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和谐美等都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教育和熏陶,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

因此,体验是音乐的真谛,如何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的优势与特长,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渲染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音乐氛围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音乐创作的氛围,了解当时的背景,体会音乐蕴含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产生波澜。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的渲染。

每一篇音乐作品都有它产生的意境和历史背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用生动的故事,或用谜语引人,或用问答的方式引入,如欣赏豫剧《花木兰》,教师问学生谁知道我国古代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谁能讲一下她的故事·谁能背几句语文中学习的《木兰诗》呢·谁又能唱几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通过以上事例,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很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当时的情境,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如,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学片段,利用大屏幕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片段。

日军攻陷南京后,整整屠杀了一个月,美丽的南京城变成了最恐怖的人间地狱。

《黄河怨》描写的就是一位善良的中国妇女,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强烈控诉日军的残暴兽行,哭诉她的灾难,最后投河自尽。

教师播放歌曲《黄河怨》,学生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感染,不少学生含着眼泪在听这首歌,心中抱定必胜的信念:“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学生体验到了歌曲的真谛,触摸到了歌曲的灵魂。

二、给予学生体验的时空音乐教材中的大部分中文歌曲和乐曲学生都有所耳闻,有时唱得非常流畅,只是有时缺少一种情味,缺少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情体验,不能感染和打动人。

教学中,除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以外,还要给学生一个物理的空间,一个时线的空间,一个心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变换角色,产生互动,让学生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师生交流
改革了十多年的中国音乐教育,不仅极须树立起主体意识、研究和认识自身,而且还应从更深的层面上——情感教育的高度上进行思考和探讨,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音乐教学中也同样得到体现,即学习音乐过程应是:“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研究——音乐的情感再体验。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情感教学的运用技巧,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与在感情投入中学习到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是音乐教学中一直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情感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情境对人生情的重要。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培养学生积极美好情感的重要条件。

当某种情境能够引起人的情感想象时,即是生情。

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生情”。

以境养情: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
境。

设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等。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达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效果。

恰当地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小树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创设情境。

在学唱前,教师用形象、生动并富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当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再进行启发和引导,号召全体学生向英雄小八路学习,长大做一名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这样,学生在英雄小八路事迹的感召下,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二、以情激情、以情启思、以思促情
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激发、调动的,同时学生之间互相激发,产生互动。

音乐课堂上应该是一种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变换角色的过程,从而产生互动激情的环境,这是实现情感教学的前提。

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这个道理。

在音乐课上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就要把握这个“情”字,就如教师是音乐知识火花的点播者,使学生与教师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使音乐流动起来。

教师以自己的情志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转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真实、诚挚的
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

要做到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示范(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等)。

要努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用音乐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指导学生欣赏《京调》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音调,向学生讲解了《京调》是一首欢快、活泼、悠扬的曲子。

同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国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运用电教多媒体,生情并茂地讲解了扮演京剧的四个行当,“生、旦、净、丑”及各自的表演特点。

通过教师情感的表现,学生兴奋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的情感自然和谐地融汇为一体。

三、体态语言,二者结合,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学生,才能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本身并无情感可言,或者自己的情感倾向不为学生所知,根本就谈不上去感召学生,教师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很多,但最直接、最快捷的就是教师的语言和体态。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时,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调、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是打动学生的主要媒介,但平淡的语言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时,要有感染力,要
注意语调、音量等各个因素的变化,同时使用的语言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例如,介绍作家聂耳时,如果按下面的语言进行评述,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聂耳是我国特别有名的作曲家,他为抗日救国尽了最大努力,他通过写歌曲来唤醒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号召同日本鬼子作斗争。

小朋友,你们说聂耳为什么这样做?(回答后教师继续)因为聂耳热爱自己的祖国。

小朋友们,聂耳这样一个伟大的作曲家那么爱国,我们应不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呢?如果有人欺负中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抓住音乐要素,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语言是作者传递情感的媒体,作品中的关键乐句和音乐的高潮处,往往是作者情感喷发的火山口。

正确分析、把握理解音乐元素,如音高、音速、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在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学生对作品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

音乐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感。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缺乏活动经验,因此它的情感体验浅显。

因而,对低年级必须适应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生动活泼的演唱,演奏和聆听一些愉快活泼、悠扬优美的歌曲。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知识逐渐拓宽,情感不断丰富,可以逐
步扩展到不同情感、富于变化、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及相应的音乐语言的表现方式。

例如:知道明朗雄壮的音乐多用大调式表现;柔和忧郁的音乐则多用小调式表现。

当音乐表现奋发急促时,节奏紧张且句法短促;表现委婉柔和时,节奏和缓且句法悠长。

上行音调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都是音乐表现方式的一般规律。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情感塑造。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变换角色,产生互动,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与在情感的投入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