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行业褐煤利用探讨

合集下载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是一种低质、低热值、高水分、高挥发分的煤种,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褐煤作为一种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提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热值、密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高效的能源来源。

本文将介绍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1.干燥技术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热值和燃烧效率较低。

干燥技术是褐煤提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性能。

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包括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具有处理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通过高温加热褐煤,使其发生热分解,生成固体炭、液体产品和气体产物。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碳转化率和热值,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挥发分。

常见的热解技术包括高温热解、中温热解和低温热解等,其中高温热解具有处理效果好、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气化技术气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主要包括水蒸气气化和氧气气化等。

水蒸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氧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

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挑战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低、副产品处理困难等。

此外,由于褐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节能环保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褐煤提质过程的节能环保。

02 海南褐煤 白颐解析

02 海南褐煤 白颐解析

二甲醚** 烯烃 其中煤制烯烃 成品油 其中煤制油 煤制天然气
500 2925 140 23000 150 68% 3% 100% 0.7%
1200 4500 500 29000 200 300 78% 9% 100% 0.007% 15%
褐煤利用机会分析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分(50%左右)、高水分(30%左右)、高灰分 (30%左右)、低热值(14MJ/kg左右)、低灰熔点的劣质燃料。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t,占全国煤炭 储量的13%,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华北等地,集中在 内蒙古、云南和黑龙江等省(其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占全国褐煤 储量的77%)。 褐煤的利用可以有多种途经 : 1、经干燥后直接进入气化炉,制备合成气; 2、经干燥后直接进入液化装置,生产油品; 3、经过轻度气化,进行馏分分离再分别加以利用; 4、经干燥后,直接作为燃料使用。
煤炭
焦炉气
MTG
气化
转化
CO、 CO2、H2
有机玻璃、MBS、涂料 、PET树脂等。
MMA/ DMT 甲醇
乙二醇
MTP
畜禽饲料蛋白等。
蛋白 甲醇 燃料 二甲醚
甲烷 氯 化物
车辆代用燃料等。
4 电子清洗剂、制冷剂、 有机硅和有机氟等。
煤化工系列产品(2)
化学 肥料
尿素、碳酸氢铵、 硫酸铵、氯化铵、 磷酸一铵、磷酸二 铵、硝酸磷肥等。
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水资源与环境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呈 逆向分布,目前,水资源的制约已经对我国煤炭生产产生了显著 影响,环境和生态影响也成为了突出问题。碳排放和利用问题将 成为制约因素。 生产与市场分离,运输物流成本较高:我国煤资源主要分布在中 西部地区,市场消费能力低,而石化、能源产品市场主力市场在 东部,绝大部分产品要远销东部地区。 能源替代类产品使用不够规范,缺乏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甲 醇等煤基替代能源产品出台了宏观政策予以支持,但进入具体操 作层面,仍然缺乏具体指导性的规范和标准。 投资强度大,投入产出比低:大型煤化工是资金密集的产业,需 配套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投资强度较大。 煤炭资源支撑条件相对较好,分布相对集中:我国煤炭产量约占 世界总产量的40%,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面主要特点是“北 多南少、西多东少”,且煤种齐全。

浅谈褐煤提质的意义

浅谈褐煤提质的意义
关键词 : 褐煤 ; 提质技术 ; f ;  ̄ I 综合利用 l
中图分 类号 :Q 2 T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47 5 (02)30 4 .3 10 -0 0 2 1 0 .0 40
引 言
我 国有着 很 丰 富 的煤 炭 资 源 。其 中 , 已探 明 的 褐 煤 保 有 储 量 达 133亿 t 占全 国 煤 炭 储 量 的 0 ,
褐煤是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 , 其特点是含水 量高、 发分高、 热量低、 挥 发 易风化碎裂 、 易氧化 自 燃、 不适 于远 途运输 ( 般运输半 径在 30k 一 0 m之
内 ) 直接 燃 烧 时排 出 的 粉 尘 量 大 、 境 污 染 严 重 、 、 环
热利用率低 J 。因此 , 褐煤 的直接利用受到一定 的
限制 。 目前 , 主要 用作燃 料 发 电。与其 他煤 种相 比 ,
4 4亿元 , 一次水消耗约 30万 ta燃料褐煤消耗为 2 /, ,
5 o万 ta o /。 ,
褐煤有其特殊性 , 褐煤挥发 分高、 含油率 高, 是热解 提质提取焦油的理想原料 , 褐煤和低变质烟煤适合 用于炼制油品。因此 ,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褐煤资
褐煤提质同时得到 的煤焦油和煤气也是能源产 品。 考虑到褐煤 自 的特性 , 身 结合我国能源结构及产业 政策 , 对褐煤进行综合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
值 。近几年 ,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 , 价格相对低廉的褐 煤 开 发利 用开 始受 到重 视 。在 国家新 能源 战 略调整
中 , 煤 提质加 工 和综合 利 用逐渐 提 上议事 日程 。 褐
1% , 7 在我 国煤炭资源 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褐煤资 源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 自治区和云南省 …。内蒙古 的褐煤集 中在东部地区的褐煤盆地群 ( 主要集 中在 锡林浩特、 通辽和呼伦 贝尔地 区) 。这些褐煤煤 田

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

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

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引言: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也是电力工业最重要的燃料。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炭需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两个层面上,对未来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和分析进行探讨。

一、全球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1.1 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电力工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增长1.7%。

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电力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

而电力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将随之增加。

1.2 煤炭的替代物尽管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减少,但是煤炭仍然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能源来源。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还依赖于煤炭发电。

目前,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在逐渐增强。

但由于许多国家煤炭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煤炭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1.3 环境保护对煤炭需求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全球范围内加强了治理和减排的力度。

一些国家甚至开始逐步淘汰煤炭发电。

这将严重制约煤炭的需求。

此外,全球碳排放定价政策的出台也将直接影响煤炭市场。

由于煤炭的碳排放量较高,其成本将因此增加,从而降低其竞争力。

1.4 煤炭需求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电力工业对煤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工业基础相对庞大,其对煤炭需求的峰值已经出现,并逐渐趋于平稳。

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等,由于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仍将增加。

二、中国电力工业对煤炭需求的预测与分析:2.1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煤炭生产国,电力工业对煤炭的需求占到了绝大部分。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稳中向好发展,年均增长率约为3%。

这将推动中国对煤炭的需求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2.2 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褐煤综合利用探讨

褐煤综合利用探讨

章卫星等
褐煤综合利 用探讨
4 3
1 2 节能 环保 . 褐煤 的综 合 利 用 符 合 国 家 产业 政 策 ,是 环 境
定量 分 析 褐煤 净 化 和煤 化 工 装 置 的联 产 ,提 出两 种产 品路 线 的技 术 经 济方 案 ,作 为 能 源 和 化 工 企 业 的跨行 业发展 的参考 。
联 产 ,提 出尿 素 和 天 然 气 两 种 产 品路 线 的技 术 经 济 方 案 ,探 索 符 合 国 情 的 褐煤 综 合 利 用 途 径 。
关键词 褐煤 洁净煤技术 低碳经济
低碳 经 济 最 主要 的途 径 是 要 减 少 化 石 能 源 的 消耗 ,大力 发 展 太 阳 能 、风 能 、水 电、核 能 等 可
42
CHEM I CAL ENGI NEEI UNG DES GN l
褐 煤 综合 利 用 探 讨
章卫 星 夏 吴 中国五环 工程 有限公 司 武汉 4 0 2 3 23
摘要 褐煤是一种高挥发份、高水份、 高灰份、低热值、 低灰熔点的煤炭 , 具有易 自 燃,不适合长期储存
和长距离运输 的特性 ,因此长期 以来被视作劣质燃 料 ,开发利用 程度低 。定量 分析褐煤 洁净化 和煤 化工装 置 的
再生 能源 。但 是 ,从 目前 我 国乃 至 世 界 的技 术 水
的褐煤 储量 最大 ,占全 国褐煤 储 量 的 7 % 。因此 , 7 合 理开 发 和 充 分 利 用 缺 水 地 区 的 褐煤 资 源 ,提 高 综 合利 用 价 值 是 实 现 国 家 能源 战 略 目标 一 系列 工 作 中值 得研 究和关 注 的重 要领 域 。 褐 煤净 化 技 术 主 要 过 程 分 为 两 步 :第 一 步 是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及贸易预测1. 引言1.1 煤炭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煤炭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传统能源之一,煤炭一直是电力行业的主要能源之一。

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煤炭是主要的电力生产原料,为能源供应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煤炭具有储量丰富、价格相对稳定、采用成本低廉等优势,使其成为电力行业的首选能源之一。

煤炭燃烧可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发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

煤炭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学品、合成燃料等,具有多重用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减弱。

由于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人们开始转向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尽管如此,煤炭在电力行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为了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清洁燃烧技术,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煤炭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煤炭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厂,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煤炭的需求量。

二是政策调控的影响。

政府在环保、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煤炭需求也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提出的“煤改气”政策,将对煤炭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三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地区的电力行业开始向清洁能源转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程度。

四是国际市场因素。

国际市场的煤炭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等都将对煤炭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煤炭供需的平衡。

2. 正文2.1 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分析电力行业是煤炭需求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进而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增加。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

我国年青褐煤的开发价值和前景分析本文所说的年轻褐煤,是指形成晚第三纪的褐煤。

其主要特点:水分高(Mt35%-60%)、挥发分高(Vdaf50%-70%)、灰分中等(Ad10%-30%)、发热量低(Qnet.v.ar3000大卡左右);同时,富含蜡、腐植酸、锗等稀有资源。

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昭通、夸竹、蒙自、禄丰、罗茨、寻甸、临沧等,云南褐煤大部为晚第三纪的年轻褐煤)、黑龙江(萝北、宝清、虎林等)、吉林(春化)、内蒙(丹峰煤田)、广西(钦州捻子坪)、山西(繁峙)、海南(詹州)、四川等地区。

该煤若作为能源利用与开发,属于低品位能源,水分高、发热量低,不适合于长途运输,其经济性远不及作为原料。

该煤种不但含蜡量较多,而且腐植酸往往也较高。

另一大特点,挥发分高,所以是较理想的褐煤蜡、腐植酸及低温干馏原料。

一、年轻褐煤开发工艺路线1、精细化学品与环保产品煤首先干燥、破碎、筛分;0.5-5mm粒度煤,用于提蜡;提完蜡后的残煤与<0.5mm细煤粉,一道作为腐植酸原料;提完腐植酸后残渣,经催化水解,加工成土壤改良剂。

该产业链主要产品:褐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腐植酸及其深加工制品;土壤改良剂系列产品。

2、精细化学品、环保产品、清洁源能煤首先干燥、破碎、筛分;<0.5mm的细煤粉,作为腐植酸原料。

提完腐植酸后的残渣作为土壤改良剂原料;0.5-5mm粒度煤,先提蜡,提完蜡后残煤作为低温干馏原料。

通过低温干馏,获得半焦、煤焦油、煤气清洁能源。

该产业链主要产品:褐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腐植酸及其深加工制品;土壤改良剂系列产品;热解半焦清洁燃料;热解低温煤焦油;热解煤气。

从上述产业链不难看出,工艺路线不同于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

与其相比:工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投资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经济附加值高;并且充分体现了年轻褐煤的特点(含蜡、腐植酸,挥发分高),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使低品位能源变成资源、原料,或资源、能源并举。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也称为泥质煤或褐炭)是一种低质煤炭,主要由植物组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

与其他类型的煤相比,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且污染物排放较高。

然而,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因此对其提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缺氧条件将褐煤转化为高品质煤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含量。

热解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干燥热解、热解燃烧和热解气化等。

2.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褐煤浸泡在溶剂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方法。

浸出技术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浸出剂,通过溶解和洗涤的方式去除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和硫分等杂质。

3.燃烧掺烧技术:燃烧掺烧技术是一种将褐煤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的方法。

通过将褐煤与高品质煤或生物质等其他可燃物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

尽管褐煤提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提质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增加了提质成本。

其次,褐煤提质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第三,褐煤提质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1.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褐煤提质技术。

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浸出剂、热解剂和掺烧燃料等,以提高提质效果和降低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褐煤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快褐煤提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号 :M72 T 1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章编 号 :0 9— 20 2 1 )0— 0 4— 5 10 33 (00 1 00 0
Dic si n Utl a in o o a we n usr n Ch n s u so i z to fBr wn Co lPo r I d ty i i a i
0 1 0 ,C n ;. asa u l rP w rJ it nu eC mp n T i a 2 2 0 C n ) 7 0 3 h a 2 T i nN c a o e on tr o a y, as n5 9 0 , h a i h e Ve h i
Ab t a t Ths ril d s rb s h c s o o s c in t r s u c s nd o r iti u o sr c : i atce e c e t e a e f d me t lg ie e o r e a p we d srb f n i i i st a o iu t n,d s rb st e k y tc n l ge flg ie p we e e a in.I t de h in t sa f e o i e c e h e e h oo i so n t o rg n r t i i o tsu ist e lg ie a u lf r p we e e ain wh n te unt r a i g p o lms a d p o o e ou ins W e c n l e a h o rg n r to e h i a e f cn r be n r p s d s lto . s o cud d t tt e h lg ie p we p lc t n n t e b o d p o p cs i na,s o l e c mbn d wi a g in t o r a p ia i si r a r s e t n Chi o h h u d b o ie t lr e—c p ct h a ai y t e ma o r l ni r i g t c n lg n e r to s te man die t n o e eo me t o it n i h r lp we i t d yn e h oo y i tg ain a h i r ci fd v l p n ,t n e sf g e o y t e d v lp n n t iain o ini . h e e o me ta d u lz to flg t i e Ke r : Lin t y wo ds g ie;Elcrc p we ;Utl a in e ti o r ii t z o
及其 相关加工 生产技 术 , 又被世界 能源 界所重 视 。
俄 罗斯 、 国 、 大利亚 等 国家 , 美 澳 这些存 储大 国 , 均
对褐 煤 的开 发利用 的较早 , 研究 也 比较 深人 , 己经
我 国褐煤资 源丰 富 , 但是 现 阶段 褐 煤 的利用 率 却
并不 高 , 由于采用 传 统 的燃 烧方 法 而 造成 了大 量
F NG e E L i .W U J n p n u — ig
( . o t hn lc i P we nvri nt ueo n rya dP w rE gn eig B o ig 1 N r C iaEet c o rU iesy Is tt f eg n o e n ie r , a dn h r t i E n
形成 了不 同容量等 级 的电站 常规煤粉 炉 的系 列成 熟产 品 , 煤锅炉燃 烧技 术相对 比较稳 定 , 中德 褐 其 国 、 国应用 褐煤 作 为 电站 锅 炉 动力 用煤 使 用 较 美
广泛。
的资 源浪费 , 以应 加紧对 褐煤进 行综合 利用 , 所 加 强对褐 煤技 术 的开 发应 用 。这 对 满 足 电力需 求 、

应 用能源 技术
21 0 0年第 l ( O期 总第 14期 ) 5
我 国电力 行业 褐 煤 利 用探 讨
冯 蕾 武 俊平 。
(.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河北 保定0 10 ; . 70 3 2 台山核 电合营公司, 台山590 ) 220
摘 要 : 绍 了国 内外褐 煤资 源分布 的情 况及 发 电现状 。 介 阐述 了褐 煤发 电的 关键技 术 。研 究 了褐煤 在作 为发 电燃 料 时机 组所 面, 问题 并提 出 了解 决 办法 。褐煤 在 我 国电力应 用 中前 浯的 景 广阔 , 应把 大容量 火电机组 结合褐煤 集 成干燥技 术作 为主要 发展 方 向, 紧褐 煤的 开发 利用 。 加 关键词 : 煤 ; 褐 电力 ; 综合利 用
后 经脱水 、 压实转 变为有 机生物 岩 的初 期产物 , 具 有高 水 分 、 高灰 分 、 高挥 发 分 和低发 热 量 、 低灰 熔 点 。有 的褐 煤还 含 有较 多 的纤 维 分 , 些特 征 给 这 褐煤 的应用 带 来 不少 的困难 和问题 。但 是 , 目 在 前全 球能源 日趋 紧 张 的形 势下 , 煤 的经济 价 值 褐
O 前 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褐煤是 煤化 程 度最 低 的煤 种 , 是 泥炭 沉 积 它
l 国内外褐煤 资源分 布及发 电应用
现 状
1 1 国外 褐煤 资源分 布及发 电现状 . 世界 褐煤 的地质 储 量 约为 4万亿 t 。据 统 … 计, 全世界 褐 煤储 量 足 够 供 2 0 10座 发 电能 力 为 1 0 0MW的 电站 使 用 3 0 O年 。主 要 分 布 在 德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