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苯磺酰氯
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机理

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机理1. 概述β-环糊精是一种重要的环糊精衍生物,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对甲苯磺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之间的反应机理。
2. β-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β-环糊精是一种含有七个α-D-葡萄糖残基的环糊精衍生物。
它的结构呈现出一个中心的腔道和七个侧臂。
腔道内部具有疏水性,而侧臂则具有亲水性。
这种结构赋予了β-环糊精在化学反应中的独特性质。
3. 对甲苯磺酰氯的结构和性质对甲苯磺酰氯是一种有机磺酰氯试剂,具有较强的亲电性。
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常常被用作亲电试剂,能够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磺酰基化反应。
4. 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的反应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之间发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
当将β-环糊精溶解于适当的有机溶剂中,加入对甲苯磺酰氯,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和加热时,可以观察到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这一反应是比较特殊的,需要适当的控制条件才能进行,但通过对条件的优化,可以高效地得到产物。
5. 反应机理的研究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可以推测出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之间的可能反应机理。
在该反应中,β-环糊精的腔道结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甲苯磺酰氯分子可以进入到β-环糊精的腔道中,与其中的疏水部分发生相互作用。
在适当的条件下,磺酰氯基团可以与腔道内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相应的产物。
这一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理解β-环糊精分子的特殊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6. 应用前景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在有机合成领域,使用β-环糊精作为催化剂或者载体材料,可以实现对甲苯磺酰氯等试剂的有效控制和传递,实现有机合成反应的高效率和高选择性。
这一技术在药物合成、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7. 结论β-环糊精和对甲苯磺酰氯之间的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化学问题。
对甲苯磺酰氯水解反应

对甲苯磺酰氯水解反应甲苯磺酰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7ClO2S。
在化学领域,甲苯磺酰氯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作为重要的试剂。
甲苯磺酰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对应的甲苯磺酸和氯化氢。
本文将详细介绍甲苯磺酰氯的水解反应机理和条件。
甲苯磺酰氯的水解反应是一种亲核取代反应,原理基于亲核试剂(水分子)与甲苯磺酰氯中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水解反应的机理大致分为两个步骤:亲核试剂的攻击和氯离子的离去。
首先,甲苯磺酰氯的氯原子与水分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甲苯磺酸和氯化氢。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攻击甲苯磺酰氯中的氯原子,形成一个五角锥中间体,并断裂甲苯磺酰氯中氯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键。
此时,氧原子上的负电荷与氯原子上的正电荷产生静电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电子重新排列,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碳原子结合形成新的共价键,同时氯离子离去生成氯化氢。
其次,生成的中间体再次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甲苯磺酸中的酰基发生亲核反应,生成一个新的中间体。
再经过电子重新排列和氯离子的离去,最终生成甲苯磺酸和两个氯离子。
甲苯磺酰氯的水解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得更加迅速和完全。
首先,适宜的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通常,水解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但在高温条件下反应速率更快。
其次,合适的溶剂也有助于反应进程。
通常,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二甲基亚砜等可以加速水解反应。
此外,反应物与水的摩尔比例也会影响反应的进行。
过量的水会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但若水过量,则可能导致产物的进一步水解或分解。
甲苯磺酰氯的水解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中一个应用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酰化试剂的一种重要中间体。
甲苯磺酰氯水解生成的甲苯磺酸可以与其他含有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进一步反应,形成酯或酰胺等有机化合物。
此外,甲苯磺酰氯的水解反应也可以用于制备甲苯磺酸和氯化氢等化学品的生产。
总结起来,甲苯磺酰氯的水解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通过水分子的亲核取代,甲苯磺酰氯可以水解生成甲苯磺酸和氯化氢。
对甲苯磺酰氯新工艺的合成研究

!"#$%&’(")&(*’(!前言对甲苯磺酰氯作为一种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工业中。
在染料行业主要用于制造分散、冰染、酸性染料的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生产磺胺药!甲磺灭隆等;农药工业主要用于甲基磺草酮、磺草酮、精甲霜灵等。
随着染料、医药、农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对该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尤其是欧美,市场前景广阔。
本产品的传统工艺主要有以下两种:(")甲苯与过量氯磺酸低温下直接酰氯化制得#"$,这种方法生产含有较高的邻甲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为其副产品,且二者很难分离%能耗大;(&)甲苯与氯磺酸在某些盐存在和一定温度下直接与过量氯磺酸酰氯化制得#&$#’$,该法虽然对甲苯磺酰氯的产物比例较高,提纯比方法(")容易,能耗低,但由于反应温度相对较高,分离后的磺化油含砜较高,利用价值低,实际总收率只有()*)+,。
另外,这二种方法均存在原料氯磺酸消耗高,生产产生的废硫酸太稀,不利于工业利用和治理。
也有报道对方法(&)进行改进#-$,首先使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对甲苯磺酰氯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结晶出来,并使结晶颗粒增大,采用不水解而是直接过滤的方法使对甲苯磺酰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但目前在工业化装置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困难,投资大。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作者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究,选出了合适的催化剂,以及其他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部分"#!反应机理./01.0’2.345’0.0’./0-45’020.3.0’./0-45’02.345’0.0’./0-45&.320&45-0&45-2&676&45-2&07.345’0267.345’6207.0’./012&.345’6.0’./0-45&.326&45-20.3 "#"仪器和药品合成过程中所用原料均使用工业品%分析用药品采用分析纯。
对甲苯磺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
不相容物质,热、火焰和火花。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在正常的储存和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危险的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经口):无资料
LD50(经皮):无资料
LC50(吸入):无资料
致癌性:
未列入
皮肤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或腐蚀性:
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火会产生刺激性、毒性或腐蚀性的气体。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不合适的灭火介质: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相对密度(水=1):
1.3
蒸发速率:
不适用
黏度(mm2/s):
不适用
闪点(℃):
不适用
n-辛醇/水分配系数:
3.49
分解温度(℃):
无资料
引燃温度(℃):
492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无资料
易燃性:
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在正确的使用和存储条件下是稳定的。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磺酰氯分解温度

磺酰氯是一种含有磺酰基的有机化合物。
其分解温度是根据不同的取代基而变化的,并且也与反应条件有关。
一般来说,磺酰氯的分解温度在100-250摄氏度之间。
具体来说,苯磺酰氯的分解温度约在100-110摄氏度。
而对甲苯磺酰氯的分解温度较高,约为170摄氏度。
而在更高的温度下,磺酰氯可能会发生剧烈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解磺酰氯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操作。
同时,应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或合成过程,选择合适的操作温度,以确保反应的成功和安全进行。
对甲苯磺酰氯标准

对甲苯磺酰氯标准
对甲苯磺酰氯(TsC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7SO2Cl。
它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制备及激素合成中的分子重排反应。
关于对甲苯磺酰氯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 外观:对甲苯磺酰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刺激性恶臭。
2.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3. 熔点:约为71℃(参考数据,实际可能略有偏差)。
4. 沸点:145℃(参考数据,实际可能略有偏差)。
5. 安全性:对甲苯磺酰氯属于有毒化学品,需遵循相关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总之,在实际应用中,对甲苯磺酰氯的纯度、活性等可能因生产工艺和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购买和使用对甲苯磺酰氯时,建议参考实际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和质量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对甲苯磺酰氯

品名、CAS号
-9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C;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理化性质
危险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菱状结晶,有刺激性恶臭
熔点/℃:67-71
沸点/℃:145-146 (2.0kPa)
相对密度(水=1):1.33
自燃温度/℃:无资料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5-10min。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职业接触限值
防护措施
未制定标准
泄漏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防静电服,戴橡胶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灭火剂:用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爆炸极限:无资料
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与强氧化剂接 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接触后表现
现场急救措施
本品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并引起迟发性深层疱疹和变态反应。可引起眼和皮肤灼伤。长期接触引起头痛、酩酊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压迫感和胃肠炎等症状。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一种对甲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对甲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74d36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1.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454956.1(22)申请日 2019.05.29(71)申请人 浙江燎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317016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医化园区(72)发明人 王锦涛 何灵敏 陈云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代理人 黄美娟 朱思兰(51)Int.Cl.C07C 309/86(2006.01)C07C 303/22(2006.01)C07C 303/02(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对甲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对甲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对甲苯磺酸盐、甲酰胺类催化剂、氯化亚砜、溶剂混合,升温至60~80℃反应8~10h,之后经后处理,得到产物对甲苯磺酰氯;本发明方法采用甲酰胺类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性能,使反应能够在低于氯化亚砜沸点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降低了氯化亚砜的用量,并且实现了室温下直接将物料混合,再加热进行反应的操作方式,提高了反应操作的安全性,大大减少了已报道方式中过量氯化亚砜在高温下反应过程中溢出所造成物料损失和环境危害的问题,成本低、环境友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10028429 A 2019.07.19C N 110028429A1.一种对甲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对甲苯磺酸盐、甲酰胺类催化剂、氯化亚砜、溶剂混合,升温至60~80℃反应8~10h,之后经后处理,得到产物对甲苯磺酰氯;所述对甲苯磺酸盐、甲酰胺类催化剂、氯化亚砜的质量比为1:0.005~0.02:0.6~0.7;所述甲酰胺类催化剂为N ,N -二甲基甲酰胺、N ,N -二乙基甲酰胺、N -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甲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甲苯、二氯乙烷、乙腈、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甲苯磺酰氯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4-甲苯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4-toluene sulfonyl chloride;p-toluene sulfonyl chloride
分子式:C7H7ClO2S
相对分子量:190.64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98-59-9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并引起迟发性深层疱疹和变态反应。
长期接触引起头痛、酩酊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压迫感和胃肠炎等症状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氧化硫、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干粉、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禁止用水、泡沫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收容材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菱状结晶,有刺激性恶臭。
pH值:无资料
熔点(℃):67~71
沸点(℃):145~146(2.0kpa)
相对密度(水=1):1.3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0.13(88℃)
燃烧热(kJ/mol):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3.49
闪点(℃):110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无资料爆炸上限(%):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制造染料、糖精等。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受热
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氧化硫、氯化氢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刺激性:无资料
(12)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13)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与燃料混合后,焚烧。
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14)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687
UN编号:
包装类别:Ⅲ类包装
包装标志:有毒品;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塑料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15)法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危险化学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