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政府、企业、学术界、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联合推动创新创业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创新创业,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包括政府、产业、学术界、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五大主体,形成了协同创新、协同创业的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服务体系的构建。
政府在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制定出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
政府还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来。
产业界也是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界在实现创新创业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和经营经验,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实际的产业支持。
产业界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也是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作为创新创业的智囊团,他们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成果,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创业培训和服务,帮助创业者提升创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也是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金融机构可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创业贷款和优惠政策,从而帮助创新创业者顺利开展创业活动。
金融机构还可以为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进一步加快了创新创业的步伐。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可以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双创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和支持。
刍议“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刍议“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作者:孔艳丽杨宗霄姚霞陈敬云胡鑫铭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年第10期【摘要】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用”,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新命题,是企业社会服务意识的再升级,是全方位开展创新服务的新使命。
论文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系列建议,以求建立有效的产、学、研融合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to "government,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s a new proposi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re-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awareness of social service, and a new mission to carry out all-round innovative services. Taking Jiyuan industrial city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ountry's first whole-region industrial city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so as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and serv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關键词】“政产学研用”;济源示范区;协同创新【Keywords】"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Jiyuan demonstration are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G649.2;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0-0155-031 引言20世纪8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我国政、产、学、研四大创新主体未能有效融合,科技与经济相对独立且相互分离,国家创新体系不完整。
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作为推动产业界、学术界及研究机构深度合作的重要桥梁,正逐渐成为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以下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协同创新平台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协同创新平台首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包括实验室、研究设备、数据信息、专业知识等,打破传统界限,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
这种资源共享机制不仅避免了重复,还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例如,高校的高端科研设施可以向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又能直接反馈给科研团队,形成资源互补和循环利用的良性互动。
二、联合研发与项目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了产学研之间基于共同兴趣和目标的联合研发项目。
通过设立跨领域、跨机构的研究团队,集合多方面的智慧和技术,针对行业痛点和前沿科技开展攻关,加速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
这种模式下,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三、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了人才培养与交流的快速通道,为学生、学者和企业人员提供了跨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形式,不仅为企业输送了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为学界和研究机构输入了行业前沿视角和实践经验。
此外,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家之间的角色转换,促进了知识与经验的双向流动。
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政府和相关机构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发布针对性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为产学研合作项目保驾护航。
这包括科研经费的专项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引导基金等,降低了合作项目的初期风险和成本,增强了参与者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政策导向明确,为产学研合作指明方向,促进资源向国家需求和重点产业领域集中。
五、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上述机制,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不同主体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形成了紧密连接的网络,实现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通。
产学研政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产学研政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作者:许本洲程小青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21年第04期编者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发布,指出要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
2018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从省级层面对职业学校设立产业学院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产业学院集产、学、研、创、用于一体,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际上,南京职业学校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探索建立产业(专业)学院,目前全市已建立30多个产业(专业)学院。
近几年,这些产业(专业)学院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效。
我刊由此选择了几所较为典型的产业(专业)学院,从平台打造、课程建设等方面分享建设中的经验和思考,以期为正在发展中的产业学院提供借鉴。
【摘要】从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学院的创新实践入手,阐述了E型双循环产学研政服务平台的整体模型框架、价值及意义、运行机制等。
构建 E型双循环产学研政服务平台,目的在于打造企业、学校、科研院所、政府四方利益共同体,打通产业学院内外循环系统,解决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办学定位不明晰、办学特色不明显、产学研政利益共同体及运行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等问题,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元育人的生动格局。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学研政;产业学院;E型双循环;产业联盟【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9-0044-06【作者简介】1.许本洲,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南京,211500)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2.程小青,江苏中磬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211000)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农业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工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然而,工程创新需要集合多种资源、技术和专业知识,而企业往往单打独斗,难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
因此,建立一个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是必要的,可以将不同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促进创新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
二、目标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旨在促进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汇聚各方力量,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拓展市场和增加产值。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创新资源支持: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创新资源支持,促进产品和技术的升级。
2. 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 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整合行业内的创新资源,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4. 打造行业标杆:通过中心的建设和运作,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和标杆企业。
三、建设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将包括以下建设内容:1. 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建立创新资源整合平台,促进不同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平台将整合技术人才、研发设施、研发资金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支持。
2. 技术研发中心:设立技术研发中心,聚焦行业内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3. 成果转化平台: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组织技术对接和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4. 创新培训基地:设立创新培训基地,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创新培训和人才培养服务,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四、组织架构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包括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技术团队。
具体包括:1. 领导机构:设立领导小组,由行业领军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组成,负责中心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2. 管理机构:设立管理委员会,由各合作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组成,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 协同创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
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是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在
创新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
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创新发展。
2.加强平台建设。
政府可以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平台,为各方提
供便捷、高效的合作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搭建自身的科技创新平台,吸
引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入。
3.推动人才交流。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加强各方人才的交流和培训,
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交流。
同时,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高企业
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研发水平。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可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各方共
同创新,保护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利益。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各方
更加积极地参与协同创新。
5.加强对外交流。
政府可以积极推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与国际
接轨,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同时,各方也应加强与国际上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合作,开拓国际科技创新市场。
综上所述,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探索(PPT 54页)

6 临沂产学研基地
北航(临沂)产学研基地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特 色 磁悬浮动力机械产业园 定 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
位 磁悬浮动力机械工程
2
工程机械用液压元器件
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
机械加工与制造、生物医药
目 正在建设“磁悬浮动力机械产业园”
前 成立了磁悬浮动力机械技术中心和临沂华信磁悬浮动力公司
(正在与意向合作企业洽谈中。)
32
5 南方产业基地(顺德)
2
2011年1月13日,我校和顺德区政府在顺德签订了 《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框架协议》
33
5 南方产业基地(顺德)
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顺
德)
特 机械装备技术
色 工业设计
定
位 老年人产品工程中心
2
目 调研企业接近60家,收集各项技术创新需求接近300项;
研发总部技术创新基地 公共技术服务基地 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基地
21
2 北京研究院
科学中心 先进制造 医疗器械
北航 昌平基地
通用航空
2
教育集团
赛会论坛
22
2 北京研究院
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
特 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色 通用航空器及其设备制造 定 无人机制造
位
共性及关键技术开发平台
2
适航验证系统
支持4: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并成立相应的产业公司, 开拓市场,目标是形成若干高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
28
4 深圳研究院
2
2010年7月26日,我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深 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框架合作协议。
29
4 深圳研究院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创新创业活动,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逐渐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创业者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而要实现创新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建立一个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围绕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是当前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协同,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成果转化。
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的搭建还可以有效提升创新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应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学术界在双创全程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也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价值,对于推动我国创新创业事业迈向更高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理念解读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理念是指政府、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的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为双创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产业作为主体,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持;学术界作为科研机构,提供前沿科技支持;研究机构提供学术指导和技术转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22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2收稿日期:2012-02-24,修回日期:2012-05-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程项目交易方式及其效率衡量体系研究”(70772057),“面向过程的工程项目交易方式选择及其实证研究”(71072156)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52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陈勇强,张雯,金春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摘要:将政产学研合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结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特点,借鉴虚拟组织的思想,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框架,并给出了平台的概念与特性,分析了政府、企业、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在平台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委员会这一虚拟组织,同时给出了以流程为主线、以协同为机制的平台运行机制。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政产学研;虚拟组织;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2-0243-04Study on Building a Platform of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CHEN Yongqiang ,ZHANG Wen ,JIN Chunhua(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theory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its features ,drawing on the thinking of virtual organization.The paper built a platform of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gave its concept and fea-tures.It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roles of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so on ,then built a committee which is a virtual organization ,and an operating mechanism based on process and collaborative is made.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virtual organization ;cooperative innovation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各行各业都应该进行创新发展,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不断向前。
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工程项目建设行业的创新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而工程项目建设行业不仅需要建设技术的创新,还需要项目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主要面临以下关键问题:(1)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体系及法律促进体系、配套措施不够完善;(2)工程企业缺乏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水平低,缺乏工程管理人才;(3)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眼光,多项目资源配置能力不足,项目全过程集成管理、信息管理水平不高。
上述问题单靠政府、企业、高校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是难以解决的。
政府能够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但是对于微观层面的发展力度不足。
工程企业虽然拥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但是知识体系建立不完善,管理创新意识不足。
高校拥有强大的研究创新实力,但是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研究的成果容易与实际脱节,难以彻底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因此,在政府的引导下,工程企业与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类学科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提高管理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可以提高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高校可以借助工程企业资源进行相关管理技术前沿的分析与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在科研过程中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从而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完善,提高中国建设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与地位。
本文拟为工程项目管理领域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结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行业特点,借鉴虚拟组织的思想,建立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使资源和创新得到有效的整合,增强各方之间的交流,突破传统体制的障碍。
陈勇强等: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1研究现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
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
1992年,我国开始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从此,国内许多学者开始进行政产学研相关方面的研究。
朱桂龙等[1]给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定义,即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方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所进行的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
张玉强[2]、陈立泰[3]指出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称为“政产学研”。
政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开展。
一方面,大量学者研究政产学研的合作模式、组织架构设计,如:吴绍波等[4]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转让、共建研究机构、基于项目的短期合作、共建经营实体的模式等;王英俊等[5]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将之划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牵引”型和“学研拉动”型三种模式,而周涛[6]提出,除上述三种模式,还包括“产学研联合”型模式;张奇[7]在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时,采取网络式组织体系,且当组织规模比较大时采用“核心组织+战略同盟”双层网络式组织体系。
另一方面,学者将政产学研合作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研究在特定领域下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特点、组成及运行,包括虚拟研发组织[5]、高技术产业[8]、地方高校[7]等。
虽然国内的政产学研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是缺乏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与政产学研合作相结合方面的研究,已有的相关研究仍停留在对其重要性、适用性方面的分析。
本文结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特点,对平台的概念、特性进行界定,并对平台的成员组成、组成方式、运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2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概念与特性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指在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控和市场的引导下,将生产、教育、科研按不同社会分工,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以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为纽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政府、企业、学校、研究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2.1从传统的科学技术型合作转化为管理技术型合作传统的政产学研合作主要应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由高校、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开发专利技术,通过企业将专利技术产业化、商品化,推进高校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例如制造业、生物制药、化学工程等;而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应用于管理领域,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关系。
因此,平台建设目的不同,科研需求与条件不同,知识转化模式也不同,需要专门地进行规范与建立。
2.2以高校为主体进行协同创新传统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虽然多样,但是大部分情况都是以企业为主,因为企业拥有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条件,且高校技术类专业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相比较而言,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更能协调整个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运行;而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高校管理类专业拥有大量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比企业更适合运行整个平台。
除此之外,工程市场还不够成熟,工程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往往只是着眼于眼前利益,不利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2.3资源集成化,优势互补工程企业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与数据,有大量的现实案例可以作为研究的基础,并且工程企业拥有资金优势。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类专业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与智力资源,各方在平台下可以将各自的资源优势汇集到一起,进行集成化,通过协同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2.4以项目咨询带动应用研究,推动基础研究高校进行的工程项目管理类研究,按照与市场的密切程度,主要分为项目咨询、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如图1所示。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正是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咨询的基础上,带动高校进行管理类应用研究,形成行业通用的管理成果,促进行业共同发展,从而利用企业的资金与信息资料,推动管理类基础研究,为管理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1管理类研究活动发展示意图[9]2.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作为一个虚拟组织,各资源主体不在同一时空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缩短时空距离,解决平台中成员的沟通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合作冲突;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效率,更快地进行资源整合与转化,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输出成果给工程企业。
但是应注意网络信息安全,建立相应机制,保障平台内部信息传递安全。
442陈勇强等: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3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成员组成与合作模式3.1平台的成员组成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高校为主体,发挥其在平台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工程企业,通过企业及时将研究出的管理理论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社会经济效益。
其中政府相关部门起到了很好的宏观控制和协调作用,通过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氛围,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出现的不利因素,使得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1.1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类专业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类专业是平台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主体。
一所或几所核心高校牵头,组织其他高校参与,形成高校联盟。
高校联盟汇集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科研人才与管理精英,有能力有精力运行平台,并以此为手段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实现了自身的科研价值,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