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新课标教科版3-2选修三2.2《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WORD教案1

2019-2020年新课标教科版3-2选修三2.2《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WORD教案1

2019-2020年新课标教科版3-2选修三2.2《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WORD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复习上节课知识,并推出εm=BωS εm=NBωS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3.理解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意义,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对纯电阻电路的电压、电流进行有关计算4.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演绎思维能力。

6.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由用电器铭牌,可介绍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为建设祖国发奋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计算特殊形式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来体会和掌握它的定义2.交变电流瞬时值确定使学生感到困难,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借助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机、幻灯机、手摇发电机、导线若干、万用电表(25只)灯泡“220V、100W”(25只)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感线的任一轴匀速转动一周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m=BωS。

2.学生通过知识类比知道描述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必须要引入周期T、频率f来表示变化的快慢。

3.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掌握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概念。

4.学生通过再次使用万用电表,熟练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5.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交流电图象的认识和有效值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描述交变电流的各物理量的内涵和外延(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框中产生了正弦式交流电。

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_电子教案

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_电子教案

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教后记新课课前复习1.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2.写出交流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解析式。

7.2 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由家用电器的铭牌引出描述交流电需要多个物理量。

一、表征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频率、角频率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用T 表示,单位:s 。

2.频率:交流电在1s 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用f 表示,单位:Hz 。

3.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 =f1 4.角频率:交流电每秒钟所变化的角度:ω = Tπ2 = 2 π f 二、最大值和有效值1.最大值: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

用I m 、U m 、E m 表示。

2.有效值:让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若它们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称为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

3.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E = 2mE = 0.707 E m (适用于正弦交流电)U = 2m U= 0.707 U mI = 2m I= 0.707 I m用E 、U 、I 分别表示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各种使用交流电的电气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数值及一般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数值,都是有效值。

以后提到交流电的数值,凡没特别说明的都是指有效值。

三、相位和相位差1.相位:ωt + ϕ 称为交流电的相位。

2.初相位t = 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位。

相位可用来比较交流电的变化步调。

3.相位差: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差。

用 ϕ 表示。

ϕ = (ωt + ϕ 01 ) - (ωt + ϕ 02 ) = ϕ 01 - ϕ 02(频率相同) (1)ϕ = 0 称它们为同相(2)ϕ= ± π 称它们为反相(3)e1比e2超前ϕ四、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

知道了这三个量,就可以写出交流电瞬时值的表达式,从而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故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教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说课稿

教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说课稿

教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说课稿一、教材解析《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是教科版高二物理选修3中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涉及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交流电的特点和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的方式。

教材编写上充分考虑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描述物理现象,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加深学生对正弦交流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描述正弦交流电物理量的基本概念;2.理解交流电的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描述正弦交流电物理量的方式;2.理解交流电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和联系;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述(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开始导入,如使用手机充电时的充电器。

引导学生思考充电器内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引发学生思考交流电的产生和特点。

2. 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比较(10分钟)在导入部分的引导下,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场景和特点,引导学生逐渐理解交流电的特点是电流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

3. 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描述(20分钟)3.1 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函数的基本知识,通过探讨正弦函数和交流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的概念。

解释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示波器显示频率为1 Hz的交流电信号的图像来直观展示。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频率和周期。

3.2 交流电的电压幅值和有效值(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压的变化情况,通过示波器的示意图来展示电压的幅值和有效值的概念。

《电工学》教案02正弦交流电路

《电工学》教案02正弦交流电路
少角度或时间,以角度表示时为ψ1-ψ2,若以时间表示,则为(ψ1-ψ2)/ω。如果两个正弦 电流的相位差为 12 = ,则称这两个正弦量为反相。如果 12 = 2 ,则称这两个正弦量为正
交。
图 2.4 正弦量的相位关系
3. 有效值
周期电流 i 流过电阻 R 在一个周期所产生的能量与直流电流 I 流过电阻 R 在时间 T 内所
为正弦量的相位,它描述了正弦量变化的进程或状态。ψ为 t =0 时刻的相位,称为初相位(初
相角),简称初相。习惯上取 ≤180°。图 2.3(a)、(b)分别表示初相位为正和负值时正
弦电流的波形图。
图 2.3 正弦电流的初相位
正弦电流每重复变化一次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为它的周期,用 T 表示,周期的单位为 秒(s)。正弦电流每经过一个周期 T ,对应的角度变化了 2π弧度,所以
率。用小写字母 P 表示。
当 uR , iR 为关联参考方向时,
(a)相量模型
(b)相量图
图 2.12 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及相量图
P uRiR
若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为(设初相角为 0°)
uR U Rm sin t
iR I Rm sin t
则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上的瞬时功率为
P = uRiR =U Rm sin t I Rm sin t = U Rm I Rm sin 2 t
则电感两端的电压为uL来自LdiL dt
L dI Lm
sin(t i ) dt
= I Lm L cos(t i )
U Lm =
sin(t
i
)
2
=U Lm sin(t u )
式中 U Lm LI Lm Ψu=Ψi+ 2
写成有效值为

正弦交流电的教案

正弦交流电的教案

【课题名称】正弦交流电【教学目标】1.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2.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3.会分析正弦交流电;【教学重点】重点: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难点:分析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相量表示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引导式、多媒体动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正弦交流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多媒体显示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波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正弦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波形;学生活动:观察正弦交流电波形的特点,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教学环节2: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一)周期、频率、角频率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正弦交流电波形获取周期、频率、角频率的概念;学生活动:理解掌握周期、频率、角频率的概念;(二)相位、初相位、相位差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相位的定义,多媒体演示初相位、相位差;学生活动:观察演示理解相位、初相位、相位差的含义;(三)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正弦交流电分析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学生活动:根据正弦电压或正弦电流分析最大值、有效值; 教学环节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表示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练习用三种方法表示正弦交流电;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第4题的(1)、(4)。

四、课堂小结1.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1)周期:T 、 频率:Tf 1=、角频率:f T π2π2==ω(2)相位、初相位、相位差在式)sin(0m ϕω+=t I i 中,0t ωϕ+ 表示相位,ϕ0表示初相位,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表示相位差。

(3)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正弦量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0.707倍。

2.最大值、频率和初相位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正弦交流电可用三角函数式、波形图、相量图来表示,它完整地描述了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正弦交流电路教案

正弦交流电路教案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1.掌握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组成;
2.掌握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3.感抗的概念;
4.掌握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该电路的应用场合;针对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组成,分析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自己举例并对学生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其中穿插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相量图表示。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现实生活中正弦交流电路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画播放展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让学生掌握三要素含义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给出其各种情况下的波形;介绍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对比二者的不同。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等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正弦交流电路的应用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列举正弦交流电路的应用实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举例,并进行讨论。
师生互动:列举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表示法,让学生自己进行举例,并进行讨论。
作业布置
主 要
参考资料
备注
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理论教学用)
第 次课 2学时
章节
第5章正弦交流电路5.3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第 章 正弦交流电路教案

第 章 正弦交流电路教案


I 2 = 10╱-45ºA=[10cos(- 45º)+10jsin(- 45º)]A=(7.07–j7.07 )A
合成电流的相量为



I = I 1 + I 2 =(5╱30º+10╱-45º)A=[(4.33+7.07)+j(2.5–7.07)]A
= 11.42 + 4.532 ╱arctan - 4.53 A=12.27╱-21.65ºA 11.4
正弦交流电的三个特征量——三要素。
波形图如图 2-1 所示。
30
图 2-1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
1.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表示交流电变化快慢 周期:正弦交流电量重复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单位是秒(s),或者是毫秒(ms)和 微秒(µs)。1ms=10-3s,1µs=10-6s。 频率:正弦交流电在每秒钟内变化的周期数,用 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1Hz 表示 每秒变化一个周期,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是
±1800 之间,故采用后一角度。


方法 2。用相量图求合成电流的幅值和幅角,作图如图 2-6 所示,合成电流是 I 1 和 I 2 ,
两相量所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它与横轴正方向的夹角即为初相位。
第二次课:
图 2-6 例 2-4 相量图
2.2 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2.2.1 纯电阻电路
如果电路中电阻作用突出,其他参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则此电路称为纯电阻电路。 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将纯电阻接入交流电源,并设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相同,如图 2-7 所示。为方便起见, 现选择电流为参考量,即设
U1m = 2U1 = (1.41× 220) V ≈ 311V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

板书课题: 讲述 新课 39 分钟
§ 7-1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一、设置悬念、激发探究(3分钟)
直观演示 1、展示手摇发电机并简述其构成。 并引导学 生观察、 发 定子 ──── 一对磁极 现。 进一步 转子 ──── 线圈、集电环 2、演示:先快速转动手柄,再缓慢旋转,提示学生 询 问 设 置 悬念, 激发 观察小灯泡状态。 学生探究 提问:小灯炮一闪一亮说明了什么? 的兴趣。 引导学生共同回答:转子转动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流
提问:上面用公式表示了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我们是否还能用其它方法表示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呢? 选取 α=0°、α=90°、α=180°、α=270°、α=360°五个 特殊位置,利用数学中所学的“五点法”绘出正弦交流电 波形。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5、结合波形图说明瞬时值、最大值的物理意义。 e、i———瞬时值 Em、Im———最大值
正弦交流电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复习 旧课 2分钟
提问:导体切割磁力线会产生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的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方向如何确定? 方向:右手定则 大小:e=Blvsinα α——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夹角
引入 新课 2分钟
多媒体课件展示:正弦波、锯齿波、矩形波、尖脉 让 学 生 与
e=2e′=2BLv′=2Blvsinα =Emsinα=Emsinωt 若整个闭合回路中电阻为R则任意时刻线圈中感生电 流强度为: i=Emsinα/R=Imsinα=Imsinωt
提问: 从上面导出的感生电动势表达式,可看出发
电机产生的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学生回答: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4、学会用波形法表示正弦交流电。 教师先 画好横坐 标、纵坐 标。 重放多 媒体“分 步”画面, 引导学生 根据特殊 感生电动 势大小在 黑板绘出 波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六三职场导学”教学设计
专业:机械数控
学科: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课题: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教师:彭文岚
《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教学设计
一、任务描述
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第三章《交流电路》第1节《正弦交流电》。

本节主要讲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物理量的概念、意义、计算,这几方面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基础,对应用和生产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掌握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之间的关系;
3)理解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掌握交流电路概念;
2)学会分析简单电路。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热情。

4.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

三、教学资源
白板课件字母卡片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通过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分钟)
老师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课前一分钟提醒学员准备上课,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地面、桌面、清点人员。

老师向学生问好:“各位优秀的同学,大家好”学生回答:“好,很好,非常好!”。

听到大家响亮的回答,我能感觉到大家的状态是真的非常好,希望大家将这种非常好的状态保持90分钟。

因为我们今天要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又很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需要达到四个目标: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2)掌握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之间的关系;3)理解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4)学会分析简单电路。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间的问候,拉近彼此的距离,并为之后的知识输入做好铺垫。

2. 导入新课(8分钟)
每组出一名同学进行“萝卜蹲”游戏,通过游戏对之前所学的物理量进行复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游戏规则:每组出一名同学,通过抽牌决定代表的物理量,开始游戏。

扮演XX的同学念“XX蹲, XX蹲, XX蹲完YY蹲”,并做出相应动作, XX完成后YY立即跟上,念“YY蹲,YY蹲,YY蹲完ZZ蹲”。

设计说明:通过热身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注意力更为集中,同时又复习了以前所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注:对最后胜出的两名同学给予爱的鼓励,并给其所在的小组加分。

3.复习旧知(8分钟)
教师提问:(1)什么是直流电,交流电?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了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定义之后,讨论:你的身边有哪些直流用电器和交流用电器?
(2)正弦交流电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正弦交流电的产生遵循电磁感应定律。

设计说明:温故而知新,讨论的加入使学生对交流电的认识更为深刻。

4.检查学生预习情况(3分钟)
教师:课后让大家自己预习一下这部分内容,大家预习了吗?
学生:预习了。

教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下面三个问题会的同学请抢答。

问题1:课本上讲了几个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
问题2:周期的符号是什么?
问题3: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什么?
5.讲授新课(40分钟)
知识点一:表征正弦交流电大小的物理量——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
(1)瞬时值:正弦交流电在某一瞬间的数值,用小写字母表示,如i、u、e等。

(2)最大值:正弦交流电变化时出现的最大瞬时值,用带下标m的大写字
母表示,如I
m 、U
m
、E
m
等。

(3)有效值: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原理来确定的。

将直流电流I和交流电流i分别通过同一电阻R,如果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则此直流电的数值即为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有效值用大写字母表示,如I、U、E等。

e=E m sin(ωt+φ0)
瞬时值表达式u=Umsin(ωt+φ0)
i=I m sin(ωt+φ0)
E≈0.707E m
有效值与最大值关系U≈0.707U m
I≈0.707I m
(4)练习: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311sin(314t)V。

则此交流电的最大值为(),有效值为()。

知识点二:表征正弦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频率、角频率
(1)周期:正弦交流电按正弦规律变化,每完成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s(秒)。

(2)频率:正弦交流电1s内完成的周期数称为频率,用符号f表示,单位为Hz(赫兹)。

(3)角频率:正弦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弧度数称为角频率,用符号ω表示,单位为rad/s(弧度/秒)。

(4)练习:我国生产和生活用工频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周期T=_______s,角频率ω=_______rad/s。

知识点三:表征正弦交流电初始状态的物理量——初相位
(1)相位:式e=Emsin(ωt+φ0)中的(ωt+φ0)称为相位。

相位是随时间变化的角度。

(2)初相位:t=0时的相位叫做初相位,即φ0。

初相位决定了交流电的起始状态。

(3)相位差:两个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相位之差叫做相位差。

当φ1>φ2,即φ>0时,称i1超前i2,或i2滞后i1;
当φ1<φ2,即φ<0时,称i1滞后i2,或i2超前i1;
当φ1=φ2,φ=0时,称i1与i2同相;
当φ=±π或±180°时,称i1与i2反相;
当φ=±π/2或±90°时,称i1与i2正交。

(4)练习:u1= 311sin(314t-30) V,u2= 311sin(314t+60)V,写出其相位差,指出哪个超前,哪个滞后?
设计说明:讲练结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即有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练习题,并请学生回答及讲解解答方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6.检验反馈(20分钟)
(1)趣味练习——连连看
已知正弦电压解析式:u=20sin(100πt+π/3)V
求:最大值Um、角频率ω、周期T、频率f、初相位φ0
注:本题完成步骤为:学生独立解答--上台展示结果--讲解解题方法--小组评价完成情况。

(2)分组竞赛
组织一场课堂的竞答比赛,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准备几个关于本节内容的题目写在纸条上。

公布竞答的规程:本组出的题目由对方组答题,两组依次答题,不看书答题并且正确者为本组加3分,看书回答正确者加1分,回答错误者不得分。

如果出题方所出题目超出本节范围,出题组倒扣1分。

最后
以得分多少判定胜负。

7.知识拓展(5分钟)
(1)我国电力系统的供电频率为50Hz(称为工频),少数国家如美国、日本采用60Hz的频率。

(2)我们通常所说家庭照明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20V就是指有效值,多数电器产品铭牌上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用交流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出来的数值也都是有效值。

(3)三位点亮世界的电力巨人
设计说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设置悬念:“你想知道爱迪生和特斯拉之间发生了什么吗?请大家回去查一查,下节课我们来讲这个故事。

”给学生一个想上下节课的期盼。

8.总结(4分钟)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本节所学知识,通过自主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3分钟)
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一下这节课的表现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有学生评价出表现最好的小组,最后老师总结并评价各个小组并给最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七、课后作业(1分钟)
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指导与练习》P34一、2、3、4二、1、2、3
八、教学反思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直观,学生更易接受及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竞赛方式让学生自主检验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附件:教学任务书,学生工作页
机械数控教学部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学任务书
科目: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师:彭文岚
机械数控教学部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生工作页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教师:____________ 小组组长: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根据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完成工作页各项内容的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