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0前面得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得得积得末尾添上与乘数末尾个数同样多得0。

2.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先把两、三位数瞧作接近得整十、整百数,再去与一位数相乘。

3.两个数量之间得关系,除了相差关系,还有倍数关系。

4.求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得几倍,就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注意“倍”不就是单位。

5.求一个数得几倍就是多少,也就就是求几个这个数就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得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得个位、十位与百位上得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得下面。

7.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乘)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中个位、十位、百位上得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8.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得方法与不连续进位乘得方法相似,都就是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得个位、十位、百位上得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得个位上得数就写在那一个数得下面,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得乘积必须加上进上来得数。

9.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10.乘数中间有0得乘法得计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得数(包括0),当个位乘得得积需要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得数直接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11.计算乘数末尾有0得乘法: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得数,再瞧多位数得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0。

第2单元千克与克

1.一般物体得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秤一秤”来进行比较。

2.秤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就是比较大得质量单位,可以用符号“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3.用秤称物体时,指针指向几,就就是几千克;如果指针接近几,那么称出得物体就大约就是几千克。

4.计量比较轻得物体,常用克作单位。“克”就是比较小得质量单位,用符号“g”表示。

5.千克与克之间得关系就是:1千克=1000克。

第3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

1.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个角,且四个角都就是直角;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得对边相等,正方形得每条边都相等。

2.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并且相对得边相等;都有四个角,并且都就是直角。正方形就是一种特殊得长方形。

3.一个封闭图形得一周得长度叫作它得周长。

4.如果图形就是规则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那么可以先测出各条边额长度再相加,这样就得到这个图形得周长;如果就是不规则得图形,那么可以用细绳沿着它得边线围一围,围成一圈细绳得长度就就是这个图形得周长。

5.长方形周长得计算方法:长方形得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得总长度,即长方形得周长=长+宽+长+宽,所以长方形得周长=长×2+宽×2,还可以表示为长方形得周长=(长+宽)×2。其中第三种方法最简便。

6.正方形周长得计算方法:正方形得周长=边长×4。

第4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被整除)得口算方法:先用十位或百位上得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得末尾添上与被除数中个数相同得0。

2.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时,先把几百几十瞧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以一位数,得几个十,结果就就是几十。

3.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被整除),可以先把两位数拆成几十与几,再用几十与几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算得得结果加起来。

4.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被整除)时,先用被除数十位上得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得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5.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前两位能被整除)得方法:从被除数得最高位除起,分别用百位、十位与个位上得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6.验算没有余数得除法,用商与除数相乘,瞧结果就是否等于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那么说明计算就是正确得;如果结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说明计算就是错误得。

7.验算有余数得除法,用商与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瞧结果就是否等于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那么说明计算就是正确得;如果结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说明计算就是错误得。

8.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被整除)时,应先从被除数得十位除起,十位上余下几,就表示几个十,这几个十要与个位上得数合起来变成几个十,再继续除以除数。注意除到被除数得哪

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得上面。另外,每次除后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9.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被整除)得除法时,用百位上得数除以一位数,商就是几,结果就就是几百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被整除)得除法得笔算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被整除)得除法得笔算方法类似,从被除数得最高位百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在计算得过程中,百位上有余数,要与十位上得数合起来继续除;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得数合起来继续除,每次除得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1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最高位算起,如果被除数百位上得数不够除,那么就要用被除数得前两位数除以除数,除到被除数得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得上面。每次余下得数必须比除数小。

11.0表示没有,0除以一个不就是0得数表示把0平均分成若干份,那么每份还就是0、为什么要强调除以不就是0得数呢?这就是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举例验证:(1)8÷0,算式得结果就是多少?根据乘、除法得关系,8应等于除数与商得积,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能得到8,因此,8÷0不能得到商。(2)0÷0,算式得结果就是多少?根据乘、除法得关系,被除数0应等于除数0与商得积,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得结果可以就是任何一个数,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得商。所以0作除数无意义,0不能作除数。

12.商中间有0得除法得计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得十位上得数就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那么这一位上得商就就是0、

13.商末尾有0得除法得计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得十位正好除尽,且个位上又就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直接在个位上写0。

1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求出商得百位后,如果除到被除数得十位时不够商1,那么要写0占位,余下得数与个位上得数合起来继续除。

1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除到被除数得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得数又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么就不必再除,直接在商得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得数移下来作为余数。

第5单元解决问题得策略

1、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题中每个条件得含义,瞧清要求得问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得出答案。

2、解答此类问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得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题中有一个条件不同,解答方法也会不同。

3、沿着一条线一一间隔排列得两种物体,如果两端得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得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得另一种物体多1个;如果两端得物体不同,那么这两种物体得个数一样。

第6单元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1、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与大小不发生改变。

2、旋转就是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本身得方向发生改变,但形状与大小都不发生改变。

3、对折后完全重合得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得方法:先将纸对折,然后画出要剪图形得一半,再沿所画得图形剪下来,最后打开,就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7单元分数得初步认识(一)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得一份就就是这个物体得几分之一。

2、同样大得物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平均分得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所以分子就是1得份数,分母小得反而大,分母大得反而小。

3、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就是几;表示这样得几份,分子就就是几。

4、比较分数得大小,可以借助示意图。在示意图中,涂色部分多得分数就大。分母相同得分数,分子大得分数就大,分子小得分数就小。

5、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动物繁殖学题库

动物繁殖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1隐睾;2副性腺 21生殖激素;2神经激素;3长反馈;4短反馈;5超短反馈;6外激素;7大神经内分泌系统;8小神经内分泌系统;9动物的化学通讯;10动物的物理通讯;11局部激素;12神经内分泌; 31性成熟;2体成熟;3行为系列;4精子发生;5精子发生周期;6果糖酵解;7外源性呼吸;8精子冷休克;9呼吸商;10精子成熟;11精子的趋流性; 41母畜初情期;2发情周期;3季节性发情;4排卵率;5产后发情;6安静排卵;7卵泡期;8黄体期;9自发性排卵;10发情鉴定;11初配适龄;12诱发性排卵; 51人工授精;2精子活率;3精子密度;4精子畸形率;5精液稀释;6变温保存;7液态保存;8冷冻精液;9精液平衡; 61受精;2精子获能;3透明带发应;4卵黄封闭作用;5妊娠识别;6妊娠的建立;7胎盘;8怀孕脉搏;9附植;10精子顶体反应;11卵裂;12子宫拴; 71分娩预兆;2产道;3胎向;4胎位;5胎势;6子宫复原;7产后期;8分娩;9牛胎衣不下;10破水;11努责;12产力;13恶露;14前置; 81发情控制;2同期发情;3诱发发情;4胚胎移植;5超数排卵;6诱发分娩;7核移植;8胚胎分割;9卵子培养;10排卵控制; 91繁殖力;2正常繁殖力;3情期受胎率;4不返情率;5配种指数;6产犊指数;7窝产仔数;8繁殖成活率;9第一情期受胎率;10繁殖率;11总受胎率;12总情期受胎率;13公羊效应; 二、填空题 11家畜的睾丸为()形; 2成年未孕母牛卵巢的形状为()形; 3公畜的交配器官是(); 4母畜的交配器官是();

5精子在()中最后成熟; 6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的()部; 7对分子宫二角基部之间的纵隔有一纵沟,称(); 8胎儿的发育场所是(); 21各种家畜孕酮的含量,在卵泡期都低于(); 2前列腺素是()分泌的局部激素; 3催产素分泌的调节一般是()性的; 4调节松果腺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5PMSG是由马属动物子宫内膜的()组织所分泌; 6HCG主要来源于孕妇胎盘绒毛的(); 7在调节家畜繁殖机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是(); 8在所有的家畜中,发情周期内雌激素的含量以()期最高; 9对生殖活动有间接调节作用的激素称(); 10控制LHRH分泌调节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基底部的中枢神经();11低等动物中的松果腺是(); 31雄性动物的性成熟一般比雌性动物(); 2精子的头部呈()形; 3精子的呼吸主要在()进行; 4精子的正常运动型式是(); 5精子的发生是在睾丸内的()中进行的; 6对精子起营养、支持作用的细胞称作()细胞; 7精子蛋白质的分解往往表示精子品质已(); 8精子的比重比精清略(); 9新采出的牛、羊精液偏()性; 10新采出的猪、马精液偏()性; 11早期幼畜的性腺对微量促性腺激素缺乏(); 12培育品种的性成熟比原始品种(); 13公畜的初配年龄主要决定于(); 14大家畜的性成熟时间比小家畜(); 15精子向附睾内运行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16精子最脆弱的部分是(); 17精清中的磷脂主要来源于();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及著作 (一)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1.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有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2.教育对象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 3.教育目的 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教育内容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条原则不是孔子提出来的,而是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 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道德修养 第一,立志有恒 《论语.子罕》:“三军可以多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第二,自省自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三,身体力行。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第四,改过迁善。 7.教师观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学记》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教育的作用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基础知识巩固 一、昆虫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 二、昆虫的发育 1.昆虫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________,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蟋蟀、蚱蜢、蝼蛄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2.昆虫的发育经过了、、和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菜粉蝶、果蝇、棉铃虫、松毛虫等的发育就是这种类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雌雄_______,_______受精,卵生。受精必须在_______完成。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许多差异,幼体生活在_______,用_______ 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______________呼吸。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的生殖 具有明显的_______性。筑巢后,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_______行为,如仙鹤跳舞、孔雀开屏等,然后,雌雄鸟交配,精子与卵细胞在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 二、鸟卵的结构 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功能是______________)、胚盘(内有_______,是_______的部位)组成,其中后三部分结构构成了鸟卵的_______ 。 三、鸟的发育 鸟的受精卵在_______就已经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第一单元多音字 假:假装、假日好:问好、好奇发:发现、白发晃:晃眼、摇晃朝:朝向、朝霞 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与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就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就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就是一般记叙文与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就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写作:记叙课余活动所谓记叙文,就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与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古诗积累《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1《我们的民族小学》主要内容:课文层次清楚。先写同学们上学的路上与来到学校的情景,再写课上与课下的情形,最后以自豪的赞美之情点题:这就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就是一所令人难忘的学校。主题思想: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间的有爱与团结。 2《金色的草地》主要内容:课文语言平实。描写“我”与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与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第三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就是引导读者理解草地会变色的原因;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与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主题思想: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通过对这两个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欢乐与探索发现的喜悦,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爬天都峰》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我”爬天都峰的经过,“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我”与老爷 爷的两次对话以及一起登上天都峰;最后,爸爸的话含义深刻,发人深思。“您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可见,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我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主题思想:本文写了“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一起爬天都峰的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金额信心的道理,教育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从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槐乡的孩子》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就是孩子们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可以瞧出孩子们有很强的自立精神。主题思想: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淳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就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她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二)第二单元 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止。”语言在动作之前

动物繁殖学知识点整理

1.繁殖(生殖):是指有生命的个体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来延续生命的过程。 2.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动物科学或畜枚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涵盖了繁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繁殖障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发情鉴定、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妊娘诊断等用技术,也包括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转基因等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动物繁殖学的研究意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畜种质量; 减少生产资料的占有量; 3.雄性生殖器官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睾丸,生殖腺内上皮细胞排列形成精细管索一睾丸网②中肾管、附争管和输精管一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③生殖结一阴茎④缪勒斯管退化,形成未发育的子宫台 雌性生殖器管的分化:①生殖腺发育形成卵巢,生殖腺表面部分形成皮质索,中央部分形成髓质索②皮质索一原始卵泡③缪勒斯管一子宫、输卵管、阴道。 4.雄性的生殖器官及机能: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尿生殖道、阴茎、阴囊。 睾丸:是雄性动物的生殖腺。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分为游离缘和附着缘(附睾附着侧) 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在腹腔内,该动物不做种用。 睾丸的组织结构:睾丸表面被以浆膜,即固有鞘膜,其内 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睾丸白膜,睾丸白膜从睾丸头向 睾丸实质部伸入结缔组织索,构成睾丸纵隔,向四周伸 出的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为中隔,将睾丸分成许多睾 丸小叶,每个小叶内由2-3条精细管组成,精细管在 小叶顶端汇合成直细管,形成睾丸网,盘曲成附睾头。 精细管:是精子产生的场所,其内充满液体,精细管的管 壁由外向内为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和复层的生殖上皮 (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睾丸的功能:①合成并分泌雄激素:精细管之间的间质细 胞分泌雄激素,精细管管壁的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激活素等;②精子生成:由精细管生殖上皮的生殖细胞生成; 睾丸支持细胞的主要作用:①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精环境。②支持生精细胞,促进生精细胞转位及精子释放;③分泌蛋白质及细胞因子;④营养生精细胞 附睾:附着于睾丸的附着缘,分为头、体和尾;附睾头由13-20条睾丸输出管组成。机能:①促进精子成熟②吸收作用③运输作用④贮存作用(微酸环境(pH=6.2-6.8)、高渗透压(400)、低温) 阴囊:具有温度调节能力,保护精子正常生成。 输精管:参与形成精液;射精时其强有力的收缩作用使精子射出。 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精囊腺和输精管共同开口于尿生殖道骨盆部精阜。前列腺由体部和扩散部组成。犬无尿道球腺。副性腺的机能:①冲洗尿生殖道(尿道球腺的分泌物先排出,冲洗残留的尿液)②稀释、营养、活化和保护精子③运送精子④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尿道球腺分泌物的凝固作用,形成阴道栓,防止精液倒流。) 尿生殖道:尿生殖道是精液和尿液的共同通道。由骨盆部和阴茎部组成。其中的精阜是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的共同开口。 阴茎和包皮:阴茎为粗细不等的长圆锥形,主要由海绵体组成,内有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勃起时可增大数倍。包皮是双层鞘囊,分为内包皮和外包皮,猪有包皮憩室. 5.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及机能: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部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点全概括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篇二】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 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篇三】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动物繁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个) 1、红体 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皱缩,从破裂的卵泡壁血管流出血液和淋巴液,聚积于卵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红体。 2、黄体 卵泡内膜分生出血管,布满于发育中的黄体,卵泡内膜细胞也移入黄体细胞之间,由于吸取脂类而使颗粒细胞变成黄色,称为黄体。 3、睾丸下降 睾丸在胎儿期存在于腹腔内,在动物出生前或出生后,睾丸才由腹腔沿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 4、隐睾 动物出生或成年后,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进入阴囊,仍留于腹腔或腹股沟内的现象。 5、卵泡发育波 雌性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中,卵巢上有群体卵泡发育到三级卵泡及少数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大小时,发生闭琐退化或排卵的现象。 6、皮质反应 卵子激活后,胞质内皮质颗粒向卵质膜下移动,并且与卵质膜融合,释放内容物的过程。 7、透明带反应 透明带在皮质酶作用下,糖蛋白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精子无法识别和穿过透明带的现象。 8、卵黄膜反应 精子进入卵黄膜时,精子质膜与卵黄膜融合,卵黄膜立即发生变化,表现为卵黄紧缩,卵黄膜增厚,并排出部分液体进入卵黄周隙。 9、顶体反应 获能后的精子,在受精部位与卵子相遇,顶体结构的囊泡形成和顶体内酶的激活与释放的过程。

10、情期受胎率 即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 11、卵丘 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12、精子获能 哺乳动物精子离开雄性生殖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时间,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某些变化,机能进一步成熟,才具备获得受精的能力。 13、适配年龄 根据品种、个体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确定适用于配种的公畜年龄。 14、胚胎附植 胎在子宫中定位后结束游离状态,开始同母体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附植 15、胚胎分割 是指利用特制的玻璃针或显微刀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显微分割成2、4、8或更多等分,人工制造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的技术。 16、妊娠识别 在妊娠初期,孕体发出信号(类固醇激素或蛋白质)传递给母体作用于母体,母体随即产生反应,以识别孕体的存在。由此,母体和孕体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孕体进一步发育,这一生理过程叫妊娠识别。 17、同期发情 采用外源生殖激素等方法使一群母畜在同一时期发情并排卵的技术。 18、超数排卵 是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卵巢多个卵泡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的方法,称为超数排卵,简称“超排”。 19、繁殖力 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小学教育学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 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 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 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