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水务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水务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建设效果与评价
效果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田的灌溉保证率、排水标准和 农作物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评价
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为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 了有力支撑。
03
农田水利管理情况
管理体制与职责
责任主体明确
调查显示,各地的农田水利管理职责主要明确由水务局及其 所属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局设有专门的农田水利管理科室 。
03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 题和挑战,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等。
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当前水务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 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为今后的农田水 利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 产量,更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2 3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在防洪 、灌溉、供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 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田水利管理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 严重,管理维护不到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正 常使用和效益发挥。
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不高
部分地区农业用水存在浪费现象,缺乏有效的 节水措施,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低下。
本次研究未对相关政策背景进行分析,可能影响对问题原因的全面了解和提出更加有针对 性的政策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水资源管理及效果
水资源管理措施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 广节水技术、加强水污染治理等。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水利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益,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为水利建设提供有力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走访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同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水源问题在进行问卷调查中,发现农村水源普遍存在问题,其中包括供水不足、供水不稳定、水质差等情况。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农村经常会发生旱情或水灾,多数农村缺少有效的蓄水设施。

同时,也有一些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灌溉问题农田灌溉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灌溉设施普遍存在退化、老化、缺乏维护等问题。

部分农村存在水泵老化、灌溉水量不足、浪费灌溉水资源等问题。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地区的灌溉设施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山区,由于线路走向复杂,很难进行灌溉设施的改造和提升。

3.排水问题农业生产中排水也非常重要,对于土地的保护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排水问题普遍存在,其中包括排水不畅、非法倾倒污水等问题。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村存在排水设施不完善、路面积水、河流污染等问题。

由于土地利用率低,排水体系相对较为单一,容易造成土地、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4.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困难问卷调查反映出,农村水利建设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

在实地走访中,还发现存在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问题,如土地流转难、用地困难、建设标准不明确等。

四、未来建设方向1.加大投入农村水利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村水利建设的实施。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评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田水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农田水利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方法与步骤⒈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⒉调研步骤a) 确定调研范围和对象,制定调研计划。

b) 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发展情况。

c) 对相关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数据。

d)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e) 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建议。

三、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a) 主要灌溉方式及设施覆盖率。

b) 农田排灌设施的完备程度。

c) 水土保持设施的状况。

⒉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及人员分布情况a) 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

b) 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情况。

⒊农田水利问题分析a) 水资源利用率低和浪费现象。

b)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和维护不到位问题。

c) 农田水利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

四、问题解决方案及建议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a) 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和设备。

b) 加强农田排灌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c) 加强水保存与节约意识的宣传教育。

⒉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a) 加大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b)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c) 健全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的职能和责任。

⒊优化农田水利建设布局a) 在易旱地区增加灌溉设施建设投入。

b) 在水资源较富足地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⒈相关调研问卷。

⒉农田水利建设数据统计表。

⒊调研过程中所获取的图片和资料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水利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的简称,是我国水利工作的基本法律。

⒉灌溉小区:指按照划定的区域进行集中管理的灌溉用地区域。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农田水利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农田灌溉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此次调研主要包括对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同时,还对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调研结果1.规模:当地农田水利建设规模较大,涵盖了灌溉工程、渠道建设、水库和水塘建设等多个方面。

2.技术水平: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存在着一些老化设施和设备,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3.经济效益:农田水利建设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渠道渗漏等,效益仍有待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1.技术水平较低: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

2.管理不规范: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需加强监管。

3.资源浪费严重:由于一些老化设施和渠道渗漏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五、建议1.加大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和设备的技术水平。

2.加强管理: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日常管理,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规范管理行为。

3.提高效益: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此次调研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提出了相关建议。

我们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政策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的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1. 引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是保障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本报告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领域进行了调查研究。

2. 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农田水利项目。

共收集了500份问卷,并与10个农田水利管理机构进行了深入访谈。

3. 调查结果3.1 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整体进展较为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灌溉设施:大部分农田都配备了现代化灌溉系统,灌溉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 排水设施:农田排水系统完善,有效解决了农田积水问题。

- 防洪设施:农田防洪措施得到了加强,有效降低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3.2 农田水利管理现状调查显示,农田水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区农田水利项目的资金来源有限,导致建设和维护难以为继。

- 人力资源不足:部分农田水利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影响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培训与技术支持不足:由于农田水利领域的技术更新较快,农民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技术支持亟待加强。

4. 对策建议4.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和维护所需的经费充足,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增加投入渠道。

4.2 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对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职称评定,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同时,改革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提升管理效能。

4.3 加强技术支持与示范推广加强针对农民和农田水利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推动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提高农田水利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在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田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改革,并加强技术支持与示范推广,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持续改善与发展。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二)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二)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通用)(二)引言: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民用水和农田灌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本报告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正文:一、水利设施现状调查1.1 农村水库数量和容量1.2 小型灌溉渠道的分布和覆盖情况1.3 农田排水设施的建设情况1.4 隧道、引水渠等大型水利设施的存在和使用情况1.5 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状况二、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2.1 水资源调度与分配管理2.2 农村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2.3 农民对于水资源利用的认知和理解水平2.4 农村节水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情况2.5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评估三、农村用水安全情况3.1 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水质安全监测3.2 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状况3.3 农村饮水设施的供水可靠性和水质稳定性3.4 农村用水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情况3.5 农村用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四、水利设施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1 农田灌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4.2 农村水利设施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4.3 灌溉设施建设对农村就业和收入的促进4.4 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4.5 水利设施建设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五、存在问题及建议5.1 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的分析5.2 农村水资源管理不规范的原因分析5.3 农村用水安全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挑战5.4 提升农村水利设施效益的建议和措施5.5 未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展望总结:通过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农村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报告3篇篇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

近年来,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日,我们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了座谈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一)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1、陇县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陇县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改造固殿渠灌区、曹家湾镇灌区、蒲峪渠灌区3处,改造干渠渠道13公里,配套斗渠74.5公里,新建改造抽水站4处,铺设低压输水管道24公里。

完成主要工程量:开挖土方96158m3,外运土方57816m3,回填土方92440m3,浇筑砼8042m3,浆砌石19194m3,钢筋制安104.04T;安装抽水站机泵设备和控制系统4台套,架设输电线路2km;安装管道25.97km,其中:安装φ100上水钢管1086m,安装φ200PVC管道3720m,φ110PVC管道6216m, φ75PVC管道14952m,砌筑闸阀井68座,出水桩437个。

工程完成投资1886.39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1646.05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完成投资34.84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完成投资9.55万元,临时工程完成28.64万元,费用完成117.53万元,群众投劳折资金49.78万元。

2、陇县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陇县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5万亩,其中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①丰收水库灌区:包括渠灌与管灌两部分:渠灌工程维修改造干渠13km,配套斗渠8km,其中D40U型渠道长3km,D30U型渠道长5km,建筑物92座,其中生产桥48座,跌水29座,斗门15座,管灌工程铺设田间输水管道31.5km。

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一、xx市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近些年特别是XX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目标引领,坚持科学谋划,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各县均于XX年制定并出台直至2020年的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期目标和任务。

在制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各县将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相应内容整合其中。

市农建办每年据此编制下发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各县农建办则根据计划,将具体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在工程建设资金、技术和管理上提供支持,保证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原则,整合国土、农发办等部门资金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全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各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总投资42.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5.6亿元。

为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严肃性、约束性,有些县要求按规划统筹安排,制定详细建设方案,资金捆绑使用。

审批后的规划要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内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如需变更或调整,按法定程度办理相关手续。

农田水利建设按年度进行规划和实施,有效整合各部门多渠道的项目,促进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合理、使用高效、运行安全,为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看有力保障。

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各县农田水利建设主要还是采用政府主导模式,由上级水利投资和政府财政配套作为支撑。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采用“以奖代补”方式进行鼓励,其中嘉鱼县以正式文件,明确对列入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的项目由县级财政给予补助;赤壁市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指导、部门督导、乡镇组织、村组实施、农民主体、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多干多补”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纳入到县级财政以奖代补范围;通城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经考核验收后列入建管一体化补助范畴,县级财政实行“以奖代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

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日,我们到四川省仪陇县、大英县、乐至县、游仙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同10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四川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99.6%,控制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2.3%,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XX年以来,他们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

近年来,南充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

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

如:高坪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顺庆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

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目前,南充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意。

(二)“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遂宁模式。

“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是遂宁市大英县、船山区等地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和新农村示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

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再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

如果同意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调研勘测,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由乡镇或村组织实施。

工程竣工后,先由乡镇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县(市、区)水利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验收。

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材料费、技工工资总和的40-50%。

XX年,大英县利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组织方式,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选在人民渠灌区通仙乡和蓬莱镇的普陀村、洋溪村、登荣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粮村,共维修和新建渠道30.3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筑物25处;完成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捆绑使用水保、农开发资金10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投资100万元;新增蓄水0.8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同时解决了1200人、136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船山区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基本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唐家三坝新农村示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方式。

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纽带,担保公司为村、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协会利用信贷资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将整治改造后的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经营业主,用经营承包费偿还贷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以补助。

水利“四方合作”是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四方共赢机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风险防体的系统工程。

这种新的机制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又同时解决了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卖了之”“承包租赁费一花了之”的问题。

目前,资阳市燕山区已运用这种新的机制改造山平塘近10口,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资阳市水利局拟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

(四)“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绵阳模式。

绵阳市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

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890个,由协会管理的灌区面积达65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0%。

绵阳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去年以来,绵阳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梓潼县卧龙镇五一农渠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在遭受严重旱灾后,通过协会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人均投工5个、亩平集资50元,对管辖的部分农、毛渠进行节水改造。

在市、县武引灌区管理单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农、毛渠节水改造9.6公里,兴建计量管理设施5处。

游仙区魏城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群管自治组织原则,由协会牵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自XX年以来,全镇共开挖农、毛渠35条115.2公里,硬化农渠36.2公里。

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的涪城区金峰、新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投工3万多个、集资140余万元,配套建设末级渠系35公里,建设防渗渠24公里,改建闸口98处,新建测流点127个。

去年以来,涪城区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576万余元,维修小型水库3座,整治塘堰189口,新修渠道130.8公里,维修渠道81.5公里。

(五)“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乐至模式。

乐至县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以流域为单元,以中型和重点小(一)水库为依托,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是小型水库及灌区)的成功路子。

乐至县的做法是:县水利局成立乐至县中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归口管理全县所有104座中小型水库。

根据水库单位的功能划分与承担的任务,除蟠龙河等3座中型水库单独设管理站外,其余101座小型水库以流域片区或灌区为单位,依托重点小(一)型水库现有基础设施,设立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分片管理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及灌区。

新设立的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100人。

其中3座中型水库定编24人,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定编76人,每个管理站人员视任务不等。

管理站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办法。

县财政按中型水库每人每年5000元、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每人每年8000元给予定额补助。

水管单位所有收入统一缴入县财政专户,除8%留作财政管理经费外,其余资金支出由县水利局、水库管理总站按照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原则和顺序提出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监督。

水库管理人员养老保险,参照同类事业单位保险划转办法,由机关事业管理局划转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局保险。

这种管理方式,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分级管理,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

二是强化了管理职能,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明、管理松懈或脱节问题。

三是明确了管理性质。

四是落实了管理经费,保证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是强化了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

现有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四川省连续两年的干旱,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四川一些地方表现的相当突出。

如南充市的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干旱走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025毫米,但8、9、10三个月降雨量占了全年的60%,而需水高峰的4、5月份,降雨只占全年的18%;截止XX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9573多处,其中小微型水利设施9457处,总蓄水能力不足1亿立方米,仅占年平均径流量的 4.2%,大量径流白白流走。

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拦蓄能力较弱,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8万亩、保灌面积20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0%、20%。

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

据遂宁、资阳等地反映的情况,目前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

资阳市乐至县龙开坼水库具有典型性。

该水库1971年建成,总库容3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300亩,原配套渠道42公里,其中自流31公里,提灌11公里,实现灌溉面积2300亩。

而现在灌区的现状是:至今能通水的自流渠道仅剩放水洞以外1公里,能通水的提灌渠道只有4公里,实灌面积不足500亩,老化退化的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二)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

据遂宁市船山区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连办丧事出殡也难以找到青壮劳力。

多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

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四川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丘地区成了一句空话。

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