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片《狗十三》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精选19篇)

《狗十三》观后感《狗十三》观后感(精选19篇)《狗十三》观后感篇1我的爱因斯坦丢了,是在爷爷买菜时它自己溜了的,它是我最爱的宠物狗。
全家没有一个人去寻找它,就像他们从来不认识它似的。
没有人知道它对我有多重要。
大人们只知道它就是一只狗,是个畜生,他们忽视它,所以不会有人在意它的安危。
只有我知道,在大人们忙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在那些被忽视掉的日子里,陪伴我的,只有爱因斯坦。
我发疯了一样的寻找它,在漆黑寒冷的夜里奔跑,哭泣,呼喊,没有一声回应。
寒冷的气流肆意地侵蚀我的四肢,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
我想,我永远都不会感受到冷了。
爷爷追了出来,他把衣服给我让我穿上,怕我着凉,可是我最爱的狗都丢了,我还有什么心情穿衣服?我不想穿衣服,推了爷爷一把,爷爷摔在地上,崴了脚。
我还在跑,我一直哭一直哭,没有人明白我。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爸爸。
爸爸又娶了一个我不认识的阿姨,他们生了个大胖小子。
一屋子人都非常开心,没有一个人告诉我。
也许,我不应该知道吧!我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家,爸爸每天都很忙,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作,现在他还要养他的儿子,忙的更带劲了。
在我的小小世界里,唯一能走进这个世界的,只有我小小的狗,可是,连它也丢了。
丢了狗之后,我一直很难过,每天耷拉着脑袋,丧着脸。
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找到它。
我用攒了好久的零花钱去打印了寻狗启示,到处贴,到处发。
或许是被我的努力感动了,或许是对我的执着无可奈何,大人们重新给我买了一只看着很像爱因斯坦的小狗,还欺骗我说是爱因斯坦自己回来了。
我兴奋地从学校逃课回来,却发现那根本不是我的爱因斯坦。
我讨厌他们哄骗我,我哭着说那不是爱因斯坦,那不是……没有一个人理我,大人们都说那就是,那就是。
我跑了出去,碰到了姐姐的男朋友,他听了我的话后安慰我,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原来他也是大人的世界中的一员。
我想不通,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事情是理所当然呢?以爱为名义的欺骗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吗?就应该值得原谅吗?不,我不能原谅他们。
狗十三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以少女李玩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揭开了中国式家庭教育和青春成长中的种种问题,让人深思。
李玩,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她的世界原本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美好的憧憬。
然而,家庭环境的束缚和成人世界的规则,却让她的青春变得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电影中,李玩的父亲为了让她提高英语成绩,擅自修改了她的兴趣小组。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却反映出了家长们常常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做决定,完全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李玩的内心,她热爱物理,对宇宙的奥秘充满了向往。
可父亲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对她梦想的一次打击。
这让我不禁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的兴趣爱好就这样被家长无情地扼杀在了摇篮里。
李玩的狗“爱因斯坦”走丢后,全家没有一个人真正去努力寻找,反而试图用一只新狗来敷衍她。
大人们觉得这只是一只狗,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对于李玩来说,“爱因斯坦”是她的伙伴,是她孤独时的倾诉对象。
大人们无法理解孩子与宠物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他们的冷漠和不理解,让李玩感到无比的失落和伤心。
在寻找“爱因斯坦”的过程中,李玩的情绪逐渐崩溃。
她四处张贴寻狗启事,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阻拦。
而家人的不支持,甚至是指责,让她感到自己在这个家里是如此的孤立无援。
这也反映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家长们总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后来,李玩在父亲的暴力下,不得不妥协,接受了新狗。
但她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忘记真正的“爱因斯坦”。
这一段让我感到无比的心疼。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多少次因为长辈的权威和压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坚持,违背自己的内心。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李玩在一次次的挫折和打击中,逐渐变得“懂事”。
她学会了迎合大人的喜好,不再任性,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
她在酒桌上,为了父亲的面子,喝下了那杯她原本不愿意喝的酒。
她看到了真正的“爱因斯坦”,却不敢相认,只是默默离开。
狗十三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宏大的场面,有的只是一个十三岁女孩李玩的成长故事,却如此真实而深刻地触动了我。
李玩生活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又有了一个儿子。
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她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无奈。
一开始,李玩因为兴趣小组的选择和父亲发生了冲突,父亲不顾她的意愿强行替她做了决定。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的成长,有多少时候,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替我们做了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选择,却从未真正倾听过我们内心的声音。
李玩喜欢物理,却被父亲要求选择英语小组,这种不被理解和尊重的感觉,或许很多人都曾体会过。
而她为了寻找自己的“爱因斯坦”,那种执着和不顾一切,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纯真和对爱的渴望。
她不是在找一只狗,而是在寻找那份失落的理解和陪伴。
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他爱李玩,却不知道如何去爱。
他会在李玩取得好成绩时给予奖励,也会在李玩犯错时暴力相向。
他以为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是爱,却从未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种爱,是那么的片面和肤浅。
爷爷奶奶对李玩的爱,也是传统中国式长辈的爱,他们关心李玩的生活起居,却无法理解她的精神世界。
在李玩把爷爷推倒受伤后,爷爷也只是默默地叹气,他们的爱充满了包容,却也带着无奈。
而继母,在这个家庭中始终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
她对李玩的态度,表面上客气,实则疏离。
她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努力去调和各种矛盾,但这种努力往往显得那么无力。
李玩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学会了妥协和迎合。
她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再反抗父亲的权威。
当她在饭局上吃下那块狗肉的时候,她内心的纯真和坚持已经被现实磨灭了。
那一刻,她真正地长大了,却也让人感到无比的心疼。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成长的问题。
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学会迎合社会的规则,放弃自己的个性和梦想?还是在现实的磨砺中,依然坚守内心的那份纯真和善良?李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被现实同化的过程,她失去了自我,变得懂事、听话。
《狗十三》观后感5篇心得体会

《狗十三》观后感5篇心得体会《狗十三》借助于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和尖锐的洞察,对于中国下一代的状态及其在顽固思想摇摇欲坠的新时代中的处境,传递了一则令人不寒而栗的信息。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狗十三》观后感5篇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狗十三》观后感一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女孩成长的故事。
自小父母离异的李玩被爸爸寄养在爷爷家,跟爷爷奶奶长大。
爸爸为了李玩能够进入一个好的高中强制给爱好物理的李玩改到英语组,这招致李玩的不满。
为了缓解紧张的父女关系,爸爸送了一条狗。
李玩开始对小狗厌恶,然后同情,接受,照顾,喜欢,最后依赖,把它看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与要好朋友。
狗丢了,家人弄了一条一模一样的狗来糊弄李玩,令李玩怒不可遏。
爷爷因为小狗被李玩推倒,摔断了腿,多年不出门的奶奶因为寻找李玩迷了路,爸爸为此大动肝火,李玩在丢狗的委屈中知道自己的任性妄为给亲人带来的伤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知道狗可能找不回来了。
于是开始接受这个现实,丢狗让李玩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不仅仅只围绕自己转,个人感受固然重要,他人的感受亦是十分重要,亦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积极学习,积极生活。
经过努力,李玩英语考了第一,激动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欢天喜地地以为爸爸会奖励自己为自己庆祝一下。
爸爸明知电影本周不上映却还要表面欢喜地带李玩去,实际上只是无法开口而编造一个谎言骗李玩去参加儿子的一周岁生日。
宴会上,看着爸爸忘情地给弟弟唱生日歌庆生,李玩懂事地拍着手庆祝,迎合地笑着,笑容里带着羡慕,努力而尴尬地笑着,笑里带着对爱的渴望,笑容渐渐消失,退出人群独坐到沙发上。
考了好成绩本来今天是主角的,无缘无故杀出一个素未谋面的弟弟,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自己还要为他庆祝生日。
凭什么,为什么,自己想要做的不能做,不想做的被强制去做,自己拼命努力懂事只是为了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求而不得。
我就是不高兴,不开心了,我不愿陪笑了,我想一个人静静。
《狗十三》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狗十三》观后感(精选16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狗十三》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狗十三》观后感篇1其实看海报就大概能够想象电影说了什么,关于家庭教育,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为你好”式的试图掌控。
这么想来,题目也未必不确切。
人对狗的要求是什么?聪明、忠诚、听话。
人对人呢?聪明、忠诚、听话。
如出一辙。
据说电影最开始叫《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后来改成了《狗十三》,整部电影以狗来命名,但其实是以狗为引子,来讲述人的故事。
我打上一段的时候,最初打错了一个字,打成了“以狗为影子”,唔,结合题目,这么说也说得过去,以狗写人。
中文太多时候真是有趣。
电影的一开头,少女李玩在念叨平行世界,由于这次我丝毫没看剧透,我以为又会是文艺片一贯不说人话的调性,接下来的剧情让我发现是我想错了。
一个喜欢物理的女孩子,却在家长和老师的干预之下,修改了学习小组,选了英语。
这是中国家长和孩子最常见的冲突,此后在电影里,这样的类似的冲突不断出现,让孩子更改学习小组,让孩子陪同出席人情饭局,让孩子懂事一点放弃找狗……这种冲突不仅仅出现在电影里,也出现在非常多的家庭里,而这种家长和孩子的价值观冲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贯穿整个生活的,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在几乎每一项决定里,几乎都有着这样的冲突。
屏幕上李玩在浴缸里哭的时候,我在屏幕外的电影院里泪流满面,和她一样不停落泪却又无声无息。
有朋友说,要不是旁边有人我也哭了。
人有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在人前放悲声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流泪都是无声的,一个人躲在被子里,一个人蹲在地上,一个人在黑暗里。
然后擦干眼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有时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经历了怎样的难过。
还好我这些年,开始能够把这样的难过倾诉出来,不能够让A知道,但可以说给B听。
好在我运气足够好,有足够多的朋友愿意听我絮絮叨叨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不开心和难过。
《狗十三》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在观看了《狗十三》后,我产生了许多感触,也想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部电影的缺点主要集中在导演手法上。
首先,女主角的镜头过长,而她的表演却未能完全撑起这个平实的角色。
其次,配角的表演过于“样板化”,将各种特点集中在一个角色身上,再加上演员的夸张演绎,使得电影显得有些“不真实”。
然而,从剧本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物的塑造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带有“说教”意味的电影,这种类型的人物反而恰到好处。
关于戏剧矛盾的选择,电影选取了朴素平凡的路线,这也是许多人认为的不足之处——如此小的事情,根本称不上是成长的伤痕。
这一点确实有其道理。
如果将伤痕的范围划定在堕胎、吸毒等极端事件上,那么这个家庭的故事简直可以作为学校里的教科书。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个人经历。
我也是在类似的幸福家庭中长大,心理基本健康。
但我身边有很多成长不幸的例子,至少有两成的女性朋友在青春期时经历过严重的妇科问题,一成男性朋友被警察约谈过。
我的社交圈子也算狭窄了,但还有很多隐形成长伤痕的朋友。
大家在青春期都会遇到一些无法处理的大人的事。
总有人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尊重,这也是本片想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尽管如此,这部电影仍然有其闪光点。
首先,电影给予了女主角以善良的目光。
影片中 90%的镜头都聚焦在她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善良和尊重。
尤其是在这样的主题下,电影没有对女主角进行暴力对待,而是选择了关注她的成长,这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配角的表演非常出色,每个角色的特点都被鲜明地刻画出来,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哪怕是那些没有名字的路人,他们出现时的动作和台词都真实得仿佛现实中的人。
这在虚构写作中是非常难以做到的,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
哪怕他们被人说“不真实”,但在整部电影中却十分和谐,该片的文本性要强于戏剧性,有着“说教”般的结构,这与优点二相结合,两者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关于狗十三的观后感

关于狗十三的观后感观看了《狗十三》这部电影,记录一点点感想。
这部电影所选的角色很有代表性,讲述的故事也值得深思。
离异的二婚家庭新添了一个儿子,怎样瞒住女儿,让这个在青春期迷茫成长的孩子能够顺利接纳她的弟弟,成了摆在全家人面前的一个难题,于是父亲送给女儿一条狗作为礼物,正是这条狗,最终帮助女儿接纳了弟弟,同时也供为女儿走向成熟的祭品。
对女儿而言,到了叛逆的青春期,她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的成长、变化中,但父亲因为生活中接踵而来的压力,很难腾出时间来耐心疏导孩子,这导致父女之间矛盾重重;祖父母只能满足孙女物质上的需要,年事已高的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对孙女进行全方位的关怀;继母无法替代生母,表姐也只是个孩子罢了,在这样的家庭里,发生的种种故事,应当深刻反思。
当代的价值判断体系同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相比已全然不同,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几乎所有成年人都在为生计奔波,他们无暇顾及孩子更多,但都尽其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优渥的物质条件,这已然非常之不易,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方法往往简单粗暴。
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的物质条件也大大改善,当年由简单粗暴方式教育出的孩子们已经到了为人父母的时候了,为人父母也是一门非常深刻的学问,当年的孩子现在的父母已不能简单套用上一辈的教育经验,这需要他们去学习,需要新的实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探索。
然而,现代优渥物质条件的前提条件要求我们普通人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产生价值的社会生产活动中,那么,对于家庭教育,经济上、精力上、时间上投入的成本与从事劳动生产投入的成本便成为了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再次,父母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这些喜好兴趣占用的时间、精力另外分摊到有限的二十四小时之内,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种种便又打了折扣。
在《狗十三》里表现在如下几个情节上:忙碌的父亲蛮横地改掉了女儿申请的物理兴趣班,改成了更能出成绩的英语兴趣班;在女儿考了第一名之后,没有兑现带女儿去物理展的诺言,让女儿大大失望。
《狗十三》观后感

《狗十三》观后感说起来,看完《狗十三》这部电影,心里真不是滋味,有点酸酸的,又有点闷闷的。
它不像爆米花电影那样看完就忘,反而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心里平静的湖面,泛起一阵阵涟漪。
这部电影是曹保平导演的,主演是张雪迎。
它讲的是一个女孩李玩和她的小狗“爱因斯坦”的故事,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实际上它讲的是青春期的迷茫、家庭的隔阂,以及成长的阵痛。
李玩一开始养了一只小狗,取名叫“爱因斯坦”,她可喜欢这只小狗了。
可是后来,狗丢了。
家里人为了安慰她,又给她买了一只狗,也叫“爱因斯坦”。
这下可好,李玩不干了,这不是她的“爱因斯坦”!这就像你最喜欢的玩具熊丢了,别人又给你买了一个一样的,虽然看起来一样,但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电影里,大人们总是用“为你好”的名义,替李玩做决定,强迫她接受新的狗、学习物理、参加英语竞赛……他们以为给李玩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却忽略了她内心的真实感受。
就像用一个漂亮的笼子,把一只渴望自由的小鸟关了起来。
李玩一开始还会反抗,还会哭闹,但后来,她慢慢地“懂事”了,学会了妥协,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
她喝牛奶过敏,以前会直接说,但后来,她默默地把牛奶倒掉,脸上还带着微笑。
看到这里,我心里真的很难受,这笑容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心酸啊?这部电影的画面很真实,没有华丽的滤镜,也没有夸张的特效,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样子。
音效也很棒,尤其是片尾曲,听着听着就让人想哭。
要说缺点嘛,我觉得节奏有点慢,有些情节可能略显拖沓。
这慢节奏也恰好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更能让人体会到李玩内心的挣扎。
《狗十三》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像其他青春片那样充满浪漫和幻想,而是直面现实的残酷,展现了青春期真实的痛与迷茫。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无奈与妥协。
如果你也经历过青春期的迷茫,或者正在经历,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看这部电影,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共鸣,或许你会对成长有新的理解。
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哈哈大笑的电影,但它会让你思考,让你回味,让你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想起李玩那带着一丝苦涩的微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狗十三》观后感
我小时候也养过狗,有一次,夜幕降临了它都还没回家。
我就面朝大山、面朝河岸,大声地喊它的名字。
边喊边哭,想着它是不是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后来一想我们那边的山里是没有老虎的,就放心了;但是可能大山里有蛇呀,会不会被蛇放倒了,一下又好难过。
差不多喊了1个多小时,我都做好它已经挂掉、已经失踪的思想准备了,它竟然趁着夜色,跑回来了,身上还带了些污泥,想必是受了什么苦,可我又猜不出,一时间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妈也很央就我,在我喊的过程中,没有阻止过我,到现在我还有点感谢她。
我有很多小情绪,经常得不到照顾。
一旦被照顾到了,就会铭记、感激。
①幼儿园放学后,我们在田边摘李子。
一个斯文的大哥哥,发现几颗金黄色的李子,连着长在一个枝头上,他冒险爬上树,把那枝丫摘下来了,再从树上跳下来的时候,李子散落一地,所剩无几,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哄抢地上散落的李子。
抢的时候我还心惊胆颤的,因为别的大哥哥从树上打下来的李子,哪怕是普通的李子,要是被人捡了,他们都会厉声厉色地呵斥,让人交出来,稍不注意还会打人。
他却笑呵呵地,让我们不用还了,就拿着吃吧。
20多年了。
②那天同事婚宴,酒席上,大家推杯换盏,喝到最后都去敬老板的酒了,我没有去,独自窝在角落,看他们谈笑风生。
有人特地好心过来教我,快去给大佬敬酒。
我说他们都喝了很多了,可能也不想再应酬了,算了吧。
教我的人说,你管他们喝多少干嘛,你要去敬了才是关键。
我转手拿起酒杯,又犹豫了,内心有些抵触,觉得喝酒也应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特意去敬老板感觉有点谄媚,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去敬
酒了。
放下酒杯后,又出现了转机。
老板特意叫到我,端着酒杯,唠了几句,我倒上了更多的酒,双手端起杯子,杯口低于老板,一饮而尽。
我很感激,感激大佬不嫌弃,主动拉我一把。
然后我退下了,有些无所适从,坐在椅子上,埋下头。
有人过来关心我,是不是酒精过敏,我内心差点哭了,有人能懂。
这是我不擅长喝酒的一个原因,而且我的体质,喝酒多了是更容易得食道癌的。
③前几天回老家,小侄女也回来了,她被要求喊一些不知道该喊什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长辈,但是没有人第一时间教她怎么喊。
那种场面我是感同身受的,我不是不喊人,我是不知道怎么喊,但是有时候我都急得火烧眉毛了,我爸妈还总是略带责怪的语气说我,要知道喊长辈,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面前的这个长辈,该喊什么。
小侄女有报周末的舞蹈班,所以后来还被要求在长辈面前跳个舞,
她不好意思,但是长辈们央求不休(虽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在小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为难,我能体会),我说,不用跳,懒得跳喔,我们好好吃饭。
她很开心。
后来吃饭的时候,她要我坐她旁边,后来还说,舅舅,我们两个拍个照嘛。
我们都很开心。
别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④我妈妈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上次回家我才知道,她每次查话费余额都是打人工客服,根据语音提示按了很久的号码,都问不到话费余额。
我分分钟给她装了个营业厅APP,演示了几次给她看怎么登录,然后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电话账号的套餐使用情况。
她很开心。
今天她登陆营业厅APP后,没看到余额,微信截图给我看了,语音说了一堆,按照我提示,还是没弄明白。
然后我们用另一个手机开视频,对着她手机,我说一句,她操作一下,弄到最后,发现好像是运营商bug,这两天可能暂时看不到。
我说可以发短信来查询,也很简单,也免费。
然后我自己用短信的方式查了一遍话费,截图发给她,她还是说麻烦,算了不弄了。
最后还说了一句:“我不想再麻烦你了。
”
我才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态度不好,因为当时忙着要去洗澡、忙着要回别的事情,有点急躁,不像以前那么温和耐心。
是我没有照顾好她的小情绪。
以前她可是有什么软件不会用,都会打电话问我的。
那种耐心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的画面,很温馨。
然后我又打了电话回去,道了歉,相互之间嘘寒问暖说了些,最后道别时我妈说:要是以后,你和你姐姐有一丁点给我脸色看的事情,我都不会去你们家玩。
我说:哈哈哈哈,不会的不会的。
以前看到一句话:我们总是把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
我便希望以后,我能给最亲的人最好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