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有人说: 有人说:西 周衰亡主要是因 为褒姒“ 为褒姒“红颜祸 水”,你认为怎 为什么? 样?为什么? 西周和商的 灭亡有哪些相似 的原因? 的原因?
幽王烽火戏诸侯
关于 退出 返回 后退 前进
全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西周亡后次年, 年-前476 春秋争霸〈 770年 476年 一、西周亡后次年,周平王迁 年〉 春秋争霸〈前770 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 都洛邑,东周开始。 年,平王东迁 东周开始: 770年 1、东周开始:前770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你知道东周和春秋、 你知道东周和春秋、战国 历史名称的由来吗? 历史名称的由来吗?
关于 退出 返回 后退 前进
城濮战败,楚国并不甘心,继续与晋争霸 城濮战败,楚国并不甘心,继续与晋争霸… …
关于 退出 返回 后退 前进
全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楚庄王继承王位后最 初几年,不问国事, 初几年,不问国事, 终日于宫中饮酒嬉戏, 终日于宫中饮酒嬉戏, 并下令: 并下令:有敢劝谏者 斩。一天,大夫申无 一天, 畏请他猜谜: 畏请他猜谜:楚国京 城有只大鸟, 城有只大鸟,一连三 年不飞不叫, 年不飞不叫,这是一 只什么鸟呢? 只什么鸟呢?楚庄王 答曰:“三年不飞, 答曰: 三年不飞, 一飞冲天。三年不鸣, 一飞冲天。三年不鸣, 一明惊人。 一明惊人。”
问鼎中原之后, 问鼎中原之后, 楚庄王再次北上与 晋交锋, 晋交锋,终于在邲 城之战中大败晋军, 城之战中大败晋军, 实现了饮马黄河, 实现了饮马黄河, 称霸中原的抱负! 称霸中原的抱负!
关于 退出 返回 后退 前进
全屏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 770年 476年 一、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开始: 770年 1、东周开始:前770年,平王东迁 春秋首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2、春秋首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厉行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厉行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城濮之战, 3、晋文公:城濮之战,与楚争霸 楚庄王:邲城之战, 4、楚庄王:邲城之战,问鼎中原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从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争霸战争的学习,明白人要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国要兴,要有贤才、能人来治理,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材分析: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
“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纵,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讲授新课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教材分析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
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
同时弱灭强存,数量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步伐。
战争也使我国境内各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吴越争霸。
2.思想政治教育:①使学生认识一些大诸侯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实行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
②通过讲述勾践复国的故事,给学生以启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发愤努力。
3.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难点:诸侯称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教学方法以讲为主的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指出)前一个历史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
下面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1.东周——春秋、战国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它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与一个客观的历史时期相当,故以此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初一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与xx〖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分析争霸斗争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xx称霸: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
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xx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
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第3课 春秋五霸

第3课春秋五霸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齐桓公称霸:齐桓
公是春秋时期的我爱位霸主,其称霸的背景、手段和活动教材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称霸过程的分析,了解到诸侯争霸的实质认识到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
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春秋五霸都是谁:葵丘会盟台城濮之战
【教学难点】你怎样看待争霸战争?
教学方法: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 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 主实际上去的政治上的最高地位。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洛邑,避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称霸的主要基础是什么?
A、齐国自然条件优越,盛产鱼盐 B、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C、“尊王攘夷”的口号提出 D、葵丘会盟
答案:A
齐桓公死后,代之而起的是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名重耳,曾经在 外流亡多年,得到楚成 王的帮助.离开时他做 出承诺 ,一旦晋楚两 国交战,晋军定要退避 三舍,以报答恩情.后 晋 ,楚两军在城濮相遇 晋文公信守诺言.兵退 三舍,避其锐气.晋军 诱敌深入,迂回包抄, 大败楚军, 这就是城 濮之战 .晋文公一跃 成为中原霸主
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春 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 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 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 霸斗争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答案:A
按照小组顺序,每组说 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 语典故,各组不能重复。比 比哪个组能坚持到最后? (注意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 远交近攻 纵横捭阖 围魏救赵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毛遂自荐……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楚庄王给我们的启示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赵
救命啊! 齐 庞涓,快 回来!!
桂陵
大梁
魏
赵括取 赵 王 赵 代廉颇! 括 我坚守不出! 你能奈何? 廉 我天下 赵 颇 无敌! 我离间! 括 纸上谈兵!
白 起
《 坑 杀 赵 军 想 象 图 》
历史之谜 长平之战秦国坑 杀赵军降兵人数
春秋战国时 期是分封制的瓦 解和崩溃时期, 中国由列国体制 逐渐演变成帝国 体制,是中国历 史具有重大意义 的大变局,史称 ‚周秦之变‛。
周以前
秦以后
当堂训练
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 B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面哪位诸侯王的野心
二、战国七雄
1、战国开始 的标志: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齐(姜氏 田氏)
庄子曰: ‚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2、七雄大战 ①赵魏战争 ②齐魏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③秦楚战争
④燕齐战争
⑤秦赵战争(长平之战) 战争特点:以兼并灭国为目的;战役规模大,人数多,持
(
)。
B.楚庄王 C.晋文公
B
A.齐桓公
3.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5.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A
D.宋襄公
B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 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课纪录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和重大事件。
前接夏商西周的社会体制,后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建立全局的观念,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知识。
因此,学好本课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欲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喜欢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典故。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有所收获并有机会当众展示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进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
然而,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讲解。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接受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快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并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②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③借助书中材料讲述“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历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名称及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快速浏览找出春秋战国的时间段和具体成员,反复强调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②阅读文字及相关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而归纳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学习并提高从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与能力;③讲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当时社会局势及历史人物的理解;④识读“战国形势图”,并与“春秋形势图”进行区分,找出战国七雄的具体位置,编制口诀帮助记忆;⑤借助地图理解“合纵”、“连横”策略及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五霸和战国 七雄
770BC. 周 平 东迁 王
在镐京之东
770BC.—476BC. 东 周 春秋 战国
475BC.—221BC.
郑国国君郑庄公 对周王傲慢无理,周 桓王亲率军队讨伐郑 国,结果被打得溃不 成军,自己的肩膀也 中了一箭。
郑庄公(雕像)
(前757—前701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末期
赵奢
赵括
廉颇 赵
胜
影响:
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反间计
廉颇像
赵括身死疆场,赵军40万将士在降 秦后被坑杀
赵括像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 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规模: 小 → 大,更灵活,更残酷
性质: 春秋争霸 → 战国兼并 趋势: 诸侯国林立(春秋)→七雄并立 (战国)→ 一雄天下(秦)
晋文公——城濮之战
楚庄王 ——一鸣惊人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看
1. 重耳流亡
图
说
史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伍举:“有只大鸟, 身着五色,居于楚之 高岗已经三年,不见 其飞,不闻其鸣,不 知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这是一支 非凡的鸟。三年不飞, 飞必冲天;三年不鸣,
主持人:李冰 2.特点:防洪灌溉
3.作用: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四、商鞅变法
1.私田大量开垦,各国掀起变法 2.商鞅变法 356BC.开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支持人:秦孝公
三、商鞅变法
1. 私田大量开垦,各国掀起变法 我开的荒地归我了
有 能 承认土地私有 耐 奖励耕织 内容 战 军功授爵 场 大家都来种粮食织布啊 上 这的地盘我做主 建立县制 杀敌士兵一人并获首级者,赐爵 使
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越 王 勾 践 剑
范蠡 、文种
二、战国七雄 1. 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并立
三家 分晋
燕 赵 齐 晋 魏 韩 田氏
秦
403BC.周天子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代齐 386BC.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沿用齐 楚 国号,变姜姓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诸侯国800多个,
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 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连 年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因而应予全部否定”,你怎么看?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诸 侯 并 立 七 雄
一雄
4. 战争的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消极) 有利于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
讲故事,学做人
管鲍之交——交友 孙庞斗智——识友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 诚信是友谊的核心 宽容待人 不存私心
与春秋战国历史相关的成语拾录:
数典忘祖
朝秦暮楚
管鲍之交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卧薪尝胆
一鸣惊人
围魏救赵
完璧归赵
唇亡齿寒
负荆请罪
鞭长莫及
一鼓作气
不耻下问
两败俱伤
——《论语· 季氏》
一、春秋五霸 1.背景: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 大国崛起。
周平王死,周 桓王向鲁国乞 讨丧葬费
秦穆公
晋文公
齐桓公 宋襄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桓公
管仲
一箭之仇
齐桓公率军远征伐戎,救援燕国
老马识途
恢复被狄人灭亡的邢国和卫国,赢得
各国尊重
率领诸侯安定周王室,震慑住了想越
打草惊蛇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舍本逐末 上行下效
南辕北辙
买椟还珠 大公无私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一字千金
东施效颦
门庭若市 三令五申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三、著名的都江堰
分 水 鱼 嘴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 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三、著名的都江堰 1.时间:战国 地点:秦国蜀郡
从地域、人才、策略上展开分析
齐桓公首霸原因
地域:山东北部,盛产渔盐, 经济富庶。 人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组建强大军队。 策略:打着“尊王攘夷”旗号, 树立威信,扩充领土。
一、春秋五霸 1.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大国崛起
2. 管仲改革,齐桓公首霸中原 3. 晋楚争霸
楚庄王
一鸣惊人!”
4. 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破楚败越 越王勾践励志尝胆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 孙武为将,攻破楚都郢。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 越趁虚而入,攻吴,阖 闾兵败身死。
1983年湖北江陵出土,通长29.5厘米,宽3 厘米。“吴王夫差,自乍(作)用矛”
吴 王 夫 差 矛
越王勾践尝胆励志
启示: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国家可以有大小强弱的区别, 三千越甲可吞吴。 可以有盛衰荣辱的转变, 但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强国的意识和自强的精神, 却不可须臾丢弃! 百二秦关终属楚。
同时并存
东 南 西 北 在 中 央
燕 赵 魏 秦 韩 楚
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七雄方位示意图
二、战国七雄 1. 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并立 2.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前4世纪中期
庞涓
魏
孙膑
齐
败
胜
354BC.
赵
孙膑
魏
齐
庞涓
因胜而骄
因骄而败
3. 长平之战 白起 秦
2.商鞅变法
356BC.
一级,赏土地一倾,宅九亩。
四、商鞅变法
1.铁器使用,私田大量开垦,各国掀 起变法 2.商鞅变法 支持人:秦孝公 内容
作用
位夺权的王子带,太子郑(周襄王) 顺利登王位
率领诸侯联军征伐楚国,使楚国重新
服从周王室的统治
九次与诸侯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葵 丘 会 盟 台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把周王的代表以及宋、 卫、许、曹等国召来葵丘(今河南兰考)开会, 霸业达到了顶峰。
阅读、探究:
齐桓公率先称霸 的优势有哪些?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