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试题三套及答案

合集下载

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物理化学

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物理化学

五. (10 分) 20℃, 101.3 kPa 下, 将直径为 0.1 mm 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已知该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为 72.8 - - mN.m 1, 体积质量为 1.00 g.cm 3, 假设水可完全润湿玻璃,计算: (1) 相对于管外液面,毛细管内液面的高度; (2) 要使管内外的液面相平, 需对管内液面施加多大压力。
六. (20 分) 敌敌畏在酸性溶液中的水解是一级反应, 活化能为 98.78kJ· mol-1。 20℃时敌敌畏水解的半衰期为 61.5 天, 70℃时敌敌畏水解的半衰期为 4 h 计算: (1) 20℃时敌敌畏的水解速率常数; (2) 20℃时敌敌畏水解掉 90%所需的时间; (3) 70℃下敌敌畏水解速率为 20℃下水解速率的多少倍。
8. 一“U”型管被 AgI 固体制成的多孔塞分成两部分,两侧及塞中细孔充满 0.001 mol·dm-3 KI 溶液,若在 两侧插入电极, 通以直流电, 则会看到 移动, 因为 , 这种现象被称为 。 9 .将 NH4HS ( s )置于内有 NH3(g) 的容器中,分解达平衡时,系统的独立组分数 C 和自由度 f 分别 为 。 A. 1,2 B. 2,2 C. 2,1 D. 1,1 10. NaCl 水溶液在其冰点时, 有冰析出, 此时 。 A. 溶液的化学位 μ(溶液)高于冰的化学位μ(冰) B. 溶液的化学位 μ(溶液)等于冰的化学位μ(冰) C. 溶液中水的化学位μ(水)高于冰的化学位μ(冰) D. 溶液中水的化学位μ(水)等于冰的化学位μ(冰)
八. (10 分) 518 K 进行乙醛气相分解反应, 由两次不同初始乙醛蒸气压力 p0 进行反应,所测得的半衰期 t1/2 如下: p0 /kPa 22.5 48.4 t1/2 /s 880 410 计算 518 K 下乙醛气相热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青岛科技大学08年大学物理A、B、C(上)试卷及答案

青岛科技大学08年大学物理A、B、C(上)试卷及答案

- 2 / d tR 2 ∞22007-2008学年 2学期大学物理 A (上)(Ⅰ卷)课程考试试题拟题学院(系):适 用 专 业: 数 理 学 院07 级 56 学时各专业拟题人: 校对人: 葛松华籍远明考试时间:2008-07-1(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选择题 (共 30 分)1.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A )(C ) r - r .(B )d t . (D ) d t x , yd r.d t.2.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D)一般曲线运动.r = at i + bt - j (其中 a 、b 为3.质点作半径为 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A )d v. (B )v .d tRd v v 2 ϒ d v 21/ 2v 4 (C )+ d t R. (D ) ' '≤ + ∞ . ƒ4. 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 v 向西行驶,今有风以相同速率从北偏东 30°方向吹来,试问人感到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A ) 北偏东 30°. (B ) 南偏东 30°. (C ) 北偏西 30°. (D ) 西偏南 30°.5. 在两个质点组成的系统中,若质点之间只有万有引力作用,且此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此系统(A )动量一定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B )动量与机械能一定都不守恒. (C )动量不一定守恒,机械能一定守恒 (D) 动量与机械能一定都守恒.6. “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A )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 )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 - rd x 2 d t d t+ d y 2 2d(C)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7.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A)温度相同、压强相同.(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8.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物理意义为:(A)具有速率v 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B)速率分布在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C)具有速率v 的分子数.(D)速率分布在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9.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带正电荷的导体,其电势一定是正值.(B)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一定相等.(C)场强为零处,电势也一定为零.(D)场强相等处,电势梯度矢量一定相等.10.C1和C2两空气电容器串联以后接电源充电.在电源保持联接的情况下,在C2中插入一电介质板,则(A)C1极板上电荷增加,C2极板上电荷增加.(B)C1极板上电荷减少,C2极板上电荷增加.(C)C1极板上电荷增加,C2极板上电荷减少.(D)C1极板上电荷减少,C2极板上电荷减少.二、填空题(共22 分)1.质量m = 1kg 的物体,在坐标原点处从静止出发在水平面内沿x 轴运动,其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合力大小为F = 3 + 2x (N),那么,物体在开始运动的3 m 内,合力所做的功W = ;且x =3 m 时,其速率v = .2.有一质量为m=5 kg 的物体,在0 到10 秒内,受到如图所示的变力F 的作用.物体由静止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力的方向始终为x 轴的正方向.则10 秒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F(N)C1C2飞4020t(s)O 5 10O d dl3.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的底端E,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体相连,O 点2x0B为弹簧原长处,A点为物体的平衡位置,x0为弹簧被m压缩的长度.如果在一外力作用下,物体由A 点沿斜面A向上缓慢移动了2x0距离而到达B点,则该外力所作αE功为.4.如图所示,一水平刚性轻杆,质量不计,杆长l=20 cm,其上穿有两个小球.初始时,两小球相对杆中心O对称放置,与O的距离d=5 cm,二者之间用细线拉紧.现在让细杆绕通过中心O的竖直固定轴作匀角速的转动,转速为ω0,再烧断细线让两球向杆的两端滑动.不考虑转轴的和空气的摩擦,当两球都滑至杆端时,杆的角速度为.5.一“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为λ.在它的电场作用下,一质量为m,电荷为2q的质点以直线为轴线作匀速率圆周运动.该质点的速率v =.6.在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放置着电量为q 的三个正的点电荷.若将另一正点电荷Q 从无限远移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则外力所作的功为.7.一任意形状的带电导体,其电荷面密度分布为σ(x, y, z) ,则在导体表面外附近任意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E(x, y, z) = .三、计算题(本题12 分)质量为m 的小船在平静的水面上以速率v0航行.以小船关闭发动机为计时起点,设水的阻力和小船速率之间的关系是f =-kv (其中k 是常量),求:(1)发动机关闭后小船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式;(2)发动机关闭后小船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式;(3)如果v =12 m ⋅s -1, 处关闭发动机最合适?k / m = 0.25s -1.为了节省燃料,小船靠码头时在离码头多远Ox2四、计算题(本题 12 分)电风扇在开启电源后,经过t 1 时间达到了额定转速,此时相应的角速度为ω0 .当关闭电源后,经过t 2 时间电风扇停转.已知电风扇转子的转动惯量为 J ,并假定摩擦阻力矩 M f 和电机的电磁力矩 M r 均为常量,求:(1) 开启电源到达到额定转速过程中的角加速度 β1 ;(2) 关闭电源到电风扇停转过程中的角加速度 β2 ;(3) 摩擦阻力矩 M f ;(4) 电机的电磁力矩 M r五、计算题(本题 12 分)1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做如图所示的循环,其中ab 代表等体过程, bc 代表绝热过程, ca 代表等压过程.设 p 1 = 1.0 ⨯105 Pa , p = 3.0 ⨯105 Pa ,V = 1.0 ⨯10-3 m 3 ,V = 2.0 ⨯10-3 m 3 .求: (1) 一次循环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2) 一次循环中,系统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3) 一次循环中,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4) 循环的效率.六、计算题(本题 12 分)一球形电容器由两个同心金属球面组成,内、外球面半径分别为 R 1 和 R 2 ,其间充满相对电容率为ε 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设内、外球面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电荷+ Q 和- Q , 求:(1) 电容器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布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2) 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容器所贮存的能量;(3) 设电介质的击穿场强为 E b 、R 2 为定值.在电介质不被击穿的情况下,R 1 取多大时可使电容器贮存的能量最多?1 21 m v2007-2008 学年 2 学期大学物理A (上)(Ⅰ卷) 试题标准答案拟题学 院 (系 ):数理学(答案要注明各个要点的评分标准)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D )2.(B )3.(D )4.(C )5.(A )6.(B )7.(C )8.(B )9.(D ) 10.(A )二、填空题(共 22 分)1. 18 J 6m/s( 4 分) 2.40 m/s(3 分) 3. 2mgx 0 sin α(3 分)4.ω (3 分)45.6. 4πε 0lο (x , y , z ) 7.ε 0(3 分)(3 分)(3 分)三、计算题(12 分)(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dv= -kv dt分离变量并积分得(2 分)v dvtkv k ⎰ = ⎰ - dtv 0- k tln 0= - tm (2 分)v = v 0 e m(2 分)λq πε 0m3 3qQv0 t 0(2)由v =dx= v edt0 - k tm分离变量并积分得x t⎰ dx = ⎰ v 0e 0v m -k t mdt- k t(2 分)x = 0 (1 - e m )k(2 分)(3) (3)t → ∞.....x = v 0 mk将 v = 12m ⋅ s -1 , k /m = 0.25s -1x = 12= 48m0.25代入上式得(2 分)四、计算题(12 分)(1) 根据题意,电风扇在开启电源后到达额定转速过程中,作匀加速转动ω = β tβ =ω0(3 分)1 111(2)同理,关闭电源后到电风扇停转,做匀减速转动0 = ω0 + β2t 2β = -ω02t(3 分)2(3) 关闭电源后到电风扇停转,根据转动定律有- M f= J β = -J ω2 t(3 分)2(4) 开启电源后到达额定转速,根据转动定律有M r - M f = J β1M r = J β1 + M f= J ω ( 11+ 1 )t 2(3 分)五、计算题(12 分)ab 过程吸热,bc 过程Q = 0 ,ca 过程放热。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历年真题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历年真题

青岛科技大学200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A)考试科目: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高分子化学部分:一、回答下列问题(35 分,每题 5 分)1 请写出萘-钠/THF 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聚合的各步反应方程式。

此体系是否为活性聚合体系?所得到的聚苯乙烯分子量如何计算,写出表达式。

2 请写出BPO 引发MMA 自由基聚合各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偶合终止、歧化终止)方程式。

已知MMA 以歧化终止为主,请你根据所写的基元反应方程式给出一个可能的解释。

3 自由基聚合出现自动加速现象时,聚合速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聚合物分子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自由基寿命是增加还是减少?4 阳离子聚合的特点是什么?请写出BF3/H2O 引发体系引发异丁烯聚合时,链增长末端与反离子碎片结合终止的反应方程式。

5 请写出3-甲基-1-丁烯在低温下阳离子聚合的可能结构。

6 请用平面锯齿结构及费歇尔投影式表达全同聚丙烯的结构。

7 两单体M 1、M 2共聚合时,r1=0.4; r 2=0.6, 比较两单体的相对活性。

二、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合成反应式(选做三题)(15 分,每题五分)1 尼龙-6,62 丁腈橡胶3 聚乙烯醇4 聚环氧乙烷5 苯乙烯/ 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三、已知两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的竞聚率为r1=0.52, r2=0.46, 试画出共聚物组成曲线,说明应采取何种措施方可使产物的组成控制在要求的F I=0.50,并得到组成均一的产物。

(10分)四、用1摩尔的己二酸与 1 摩尔的己二胺反应制备尼龙-6,6。

若欲制得聚合度为100 的缩聚物,试求体系中所允许的水的残留分数是多少?以及相应的反应程度是多少?已知平衡常数K=280。

(15分)高分子物理部分: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1. 简述高聚物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的主要特点。

2. 玻璃态高聚物在外力下发生强迫高弹形变的原因和条件。

3. P VC : 210.98(卡/cm ')1/2, CI2 CH2 :3 =9.73 (卡/cm ')1/2两者为何不相容4. 聚合物熔体大多数属于哪种非牛顿流体?其主要特点是什么?5. 简述分子量对Tg和T f的影响。

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卷

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卷
1 2
的关系式。华慧考博网-考博第一品牌() 考博咨询QQ:4006224468 编辑推荐: 考博英语辅导班:/classroom?t=1113.0 考博英语专题/kaoboyingyu.html 考博英语怎么复习?/yingyu_fuxi.html
f
华慧考博—考博第一品牌
华慧网 考博咨询QQ:400 622 g的a点所示系统降温, 最多可分离出多少纯 B固体?(低共溶混合物的组 成为52%) 五.(24分) 有电池 Ag(s)│AgCl(s)│KCl(0.1 mol·kg-1)│Hg2Cl2(s)│Hg(l),请: (1) 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2) 计算298K时该电池的电动势、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反应方向 ; (3) 计算298K 时所写电池反应的△rGm、△rSm、Qr ,m。 假设各物质的活度因子均为 1,并已知E = 0.0584 V+3.41×10-4 (T/K- 298) V。 六.(10分) 20℃时,一水滴的蒸气压为2.40 kPa,请估算该水滴的半径及水滴表面的附加压力。已知水的摩尔质 量为18g·mol-1,同温下水密度为1g·cm -3、表面张力为 72.8 mN·m1,蒸气压为 2.34 kPa。 七.(16分) 环氧乙烷的分解为一级反应,实验测得反应的活化能为 218 kJ·mol-1,380 ℃下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2.21×10-3 min1。请通过计算回答: (1) 380 ℃下环氧乙烷分解反应的半衰期为多少? (2) 380 ℃下,环氧乙烷分解掉25%需多长时间? (3)将反应温度提高到 500 ℃下,环氧乙烷分解掉25%需多长时间? 八.(8分) k k B C ,反应的速率常数k2>> 有一连串反应 A k1,A的初始浓度为 [A]0,试导出在某一时刻 t产物的浓度 [C]与t

青岛科技大学物理化学2008年考研真题

青岛科技大学物理化学2008年考研真题
6.由A、B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中,A的摩尔分数和活度因子分别为0.721和0.352,同温度下纯A的蒸气压为25.8 kPa。与此混合物相平衡的蒸气中A的分压为__________。
7.0℃、101.3 kPa下1 mol水结成冰,放热6.02 kJ,此过程ΔS = ________________。
A. 1.01min B. 4.04 min C. 7.0 min D. 50.5 min
4.可见光照到溶胶上可见到丁达尔效应,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_。
A.透射B.反射C.散射D.衍射
5.溶胶能稳定的三方面原因是动力学稳定作用、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___稳定作用和
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作用。
(1)绘出此系统的温度~组成(质量% )图;
(2)指出相图上各区域的物质及相态;
(3)若有100 g含A 50 %的溶液由20℃冷却到-10℃,最多能析出多少克A(s)?
八.(10分)已知理想气体反应H2(g) + I2(g) == 2 HI(g)的Kp(1000K) = 32.7及1000 K的以下数据:
B H2(g) I2(g) HI(g)
-{[Gm(T)-Um(0K)]/T}B/(J·K-1·mol-1) 137.0 269.5 213.0
计算反应的ΔrHm(0K)。
第2页(共2页)
10.ζ电位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溶液本体间的电位差。
二.(6分)2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由300 K、100 kPa绝热可逆地压缩至500 K,计算此过程的ΔH
第1页(共2页)
三.(20分)2 mol60℃、100 kPa的液态苯变为60℃、24.0 kPa的苯蒸气,计算此过程的ΔU和ΔH。已知40℃时苯的蒸气压为24.0 kPa,气化焓为33.4 kJ/mol,C6H6(l)及C6H6(g)的等压热容分别为141.5 J·mol-1·K-1及94.1 J·mol-1·K-1。蒸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压力变化对液体ΔH的影响可忽略。

青科物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青科物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青科物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

A.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B. 每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C.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D. 每千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答案:A2.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因此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气体的()。

A. 理想气体行为B. 实际气体行为C. 范德华气体行为D. 非理想气体行为答案:A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过程中系统内能增加的是()。

A. 系统对外做功B. 系统吸收热量C. 系统对外放热D. 系统对外做功且对外放热答案:B4. 物质的相变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下系统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熔化C. 液化D. 汽化答案:B5.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公式,下列哪种情况下反应会自发进行?()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G = ∞答案:C6. 电化学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

A. 氧化还原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C. 沉淀反应D. 配位反应答案:A7.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常数k会()。

A. 减小B. 保持不变C. 增加D. 先增加后减小8.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A. 总是增加B. 总是减小C.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D. 与温度无关答案:C9.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成正比。

A. 气体的摩尔质量B. 气体的分压C. 气体的密度D. 气体的体积答案:B10. 根据范特霍夫方程,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K会()。

B. 保持不变C. 增加D. 先增加后减小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mol/L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______。

答案:PV = nRT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ΔU = Q + W4.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公式为______。

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

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

八.(6分) 将10ml浓度为0.02mol·dm-3 的KI溶液与5 ml浓度为0.08mol·dm3的AgNO 3溶液混合,制得AgI溶胶,写出胶团结构;判断胶粒带
何种电荷;说明胶粒的电泳方向(正极或负极)。现有KNO3、ZnSO
4、Al(NO3)3和K3[Fe(CN)6],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以上电解质对
B. 选取B→C为控制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衡态近似处理
C. 对中间产物B进行稳态近似处理
一定温度下,一个球形小液滴与其蒸气达平衡,液相的压力记为pl A. pl=pg , μl=μg
,,化学势记为μl , 气相的压力记为pg,化学势记为μg ,则
。 D.
p l >p g , μ l = μ g
0,ΔG
B. pl<pg , μl<μg C. pl>pg , μl>μg
θ=17.7°(cosθ=0.953),请计算:
(2)在半径为5×10-4m的毛细管内的弯曲水面的附加压力; (3)在半径为1nm的毛细管内水可以凝结的最低蒸气压。 六.(20分) 已知25℃下E (Ag+Ag) =0.799V,E(ClAgClAg)=0.222V,请: 反应与电池表达式); (2)计算AgCl(s)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b表示); (3)
.50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4.5min。 ; (2) 计算30℃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3)
(1)若反应为基元反应,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计算在上述条件下,使A的转化率达到80%所需要的时间; (4)初浓度不变,但将反应温度提高到50℃,反应的半衰期为 多少?
华慧考博—考博第一品牌 华慧网 考博咨询QQ:400 622 4468 第4页共5页

物理化学实验(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物理化学是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学的本质。

( )A:对B:错答案:A2.使用氧气瓶是正确的操作是()。

A:移动时不必拆除减压阀B:使用专用减压阀C:发生泄漏时要迅速用密封油脂堵漏D:固定放置答案:BD3.误差可分为()。

A:过失误差B:计算误差C:偶然误差D:系统误差答案:ACD4.物理化学实验通常需要同时测定多个物理量。

()A:对B:错答案:A5.用图来表达实验数据时正确的做法是()。

A:选择坐标分度时,每厘米格宜选1、2、5及其倍数B:图序和图名必须写在图的正上方C:使用直角坐标图时必须在坐标轴画箭头D:坐标刻度上的数值要包括数字和单位答案:A第二章测试1.“溶解焓测定”实验中,用经验公式法求真实温差。

A:错B:对答案:A2.在“溶解焓的测定”实验中,搅拌速度对实验结果无影响A:对B:错答案:B3.“溶解焓测定”实验中,误用了250ml的容量瓶量取去离子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它均不正确;B:两次实验用水量相同,误差抵消,故对最终结果无影响;C:所测得的氯化铵的溶解焓只要注明相应组成数据仍是正确的;D:会使测定的能当量的数值发生偏差;答案:D4.“溶解焓测定”实验中,如果所用盐类吸水,所测的溶解焓()。

A:变大;B:变小;C:难以确定;D:不变;答案:C5.“溶解焓的测定”实验中,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 )。

A:溶质的性质及用量;B:温度;C:压力;D:溶剂的性质及用量;答案:ABCD第三章测试1.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得的不是物质的燃烧焓,而是其燃烧热力学能(变)。

A:错B:对答案:B2.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V0为反应末期条件下由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而造成的系统温度的变化率。

A:错B:对答案:A3.“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需对测得的温差进行修正的主要原因是( )。

A:扣除热量计所吸收的热;B:扣除点火丝燃烧放出的热;C:氧弹热量计非严格绝热;D:温变太快,无法准确读取;答案:C4.在“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所用修正温度测量值的方法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试题之一第一套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平衡。

2、同一个系统的U、H、A、G这四个热力学量,最大,最小。

3、补全热力学函数关系式:dG= + VdP ; (∂G/∂p)T = 。

4、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Q,所做的功是变化到相同终态的最大功的20%,则系统的熵变为(用T和Q表示)。

5、等温等压下两种纯物质混合形成理想溶液,则△mix V 0,△mix H 0,△mix S 0,△mix G 0(填“>”或“<”或“=”)。

6、非理想气体的标准态是指:。

7、热分析法绘制相图时,常需画出不同组成混合物的温度-时间曲线,这种线称之为。

8、写出化学反应等温式:。

9、反应C(s)+O2(g)=CO2(g),2 CO(g) +O2(g)= 2CO2(g),C(s)+ 1/2 O2(g)=CO(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Θ、K2Θ、K3Θ,这三个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K3Θ= 。

10、298K时有一仅能透过水的渗透膜将0.01mol/L和0.001mol/L的蔗糖溶液分开,欲使该体系达平衡,需在浓度为的溶液上方施加压力,该压力为 Pa。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不符合近代化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的是()(A)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B)从宏观到微观(C)从平衡态研究到非平衡态研究(D)从表相到体相2、下列关于热力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热力学研究对象是大量分子的集合,所得的结论不适用于分子的个体行为。

(B)热力学可以解决怎样把一个变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问题(C)经典热力学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D)经典热力学不能解决一个具体变化所需要的时间3、下列参数中属于过程量的是()(A)H (B)U (C)W (D)V4、实际气体处于下列哪种情况时,其行为与理想气体接近()(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5、在一个刚性绝热容器内发生苯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A) △U=0,△H<0,Q=0 (B) △U=0,△H>0,W=0(C) △U=0,△H=0,Q=0 (D) △U=0,△H=0,W=06、关于Joule-Thomson系数μJ-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μJ-T是系统的强度性质(B)μJ-T<0,表示节流膨胀后气体的温度下降(C)常温下,大多数气体的μJ-T为正值,而H2和He的μJ-T为负值(D)理想气体的μJ-T = 07、工作在393K和293K的两个大热源间的卡诺热机,其效率约为()(A) 83% (B) 25% (C) 100% (D) 20%8、当10mol N2和20mol H2混合通过合成氨塔,反应一段时间后有5mol NH3生成。

对反应式N2+3H2=2NH3,反应进度()(A) 等于2.5mol (B) 等于-2.5mol(C) 对不同反应物计算结果不一样 (D) 反应物没反应完而无法计算9、在标准状态下 2H2(g)+O2(g)=2H2O(l) 的Δr H mø是()(A) 水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ø(H2O,l);(B) H2(g)的标准燃烧热Δc H mø(H2,g);(C) 1/2Δr H mø是水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ø(H2O,g);(D) 1/2Δr H mø是水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ø(H2O,l)。

10、等温等压下,A和B组成的均相系统中,当改变浓度时A的偏摩尔体积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A) 增加 (B) 减小(C) 不变 (D) 随A和B的比例不同而不同11、FeCl3和H2O能形成四种水合物,则在25℃,标准压力下,该系统最多可平衡共存的相数为()(A) 2 (B) 3 (C) 4 (D) 512、两液体的混合物在T-x图上出现最高点,则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产生偏差的情况为()(A) 正偏差 (B)负偏差 (C) 无偏差 (D) 无规则13、等温等压下,某反应的∆r G mΘ=5kJ/mol,则该反应变化()(A) 正向自发 (B)反向自发(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14、反应3O2(g)=2O3(g),在25℃时Δr H mø=-280 J/mol,对该反应正向进行有利的条件是()(A) 加压升温 (B) 加压降温(C) 降压升温 (D) 降压降温15、过饱和溶液中的溶剂的化学势与纯溶剂的化学势相比较,前者()(A) 大 (B) 小 (C) 与后者相等 (D) 无法比较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在273K,1000 kPa时,10.0dm3单原子理想气体(1)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到终态压力100 kPa;(2)在恒外压100 kPa下绝热膨胀到终态压力100 kPa。

分别计算两个过程的终态温度、W、△U、△H、△S。

2、室温下,液体A与液体B能形成理想溶液。

现有一A、B混合物的蒸气相,其中A的摩尔分数为0.4 ,把它放在一个带活塞的汽缸内,在室温下将汽缸缓慢压缩。

已知纯A与纯B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40.0 kPa和120.0 kPa,求(1)当液体开始出现时,汽缸内气体的总压;(2)当气体全部液化后,再开始汽化时气体的组成。

3、CO2(g)与H2S(g)在高温的反应为CO2(g) + H2S(g) = COS(g) + H2O(g) ,在610K时将0.1 mol CO2(g)加入体积为2.5 dm3的空瓶中,然后再充入H2S(g)使总压为1000 kPa。

达平衡后取样分析,其中H2O(g)的摩尔分数为0.02 。

设该反应的Δr H mø= 2.74×105J/mol且不随温度变化,视气体为理想气体。

分别求610K和620K时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4、在标准压力下蒸馏时,乙醇—乙酸乙酯系统有如下数据(x表示液相中的摩尔分并回答下列问题:对x乙醇=0.80的溶液,(1)进行蒸馏,最初馏出物的组成为?(2)普通蒸馏到最后一滴时,余液组成为?(3)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平衡蒸发到最后一滴时,余液组成为?5、合成氨的反应可表示为 N2(g) + 3 H2力时该反应的Δr H mø= -92.22 kJ/mol,Δr G mø=-32.90 kJ/mol。

已知:C p,m(N2)=28.58 + 3.76×10-3T (J﹒K-1﹒mol-1) ;C p,m(H2)=27.28 + 3.26×10-3T (J﹒K-1﹒mol-1) ;C p,m(NH3)=29.75 +25.1×10-3T (J﹒K-1﹒mol-1) ,请表示出Δr G mø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并计算1000K时该反应的Δr G mø和Kø。

答案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热平衡、力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2、H,A3、-SdT ;V4、5Q/T5、=,=,>,<6、在标准压力下,且符合理想气体性质的假想态7、步冷曲线8、∆r G m=∆r G mΘ+RT lnQ9、K3Θ= K1Θ/2 K10、0.01mol/L , 22298二、选择(每题2分,共30分)D B C B B B B A D B A B C B B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每一问的T2、W、△U、△H、△S五个量各1分解:n=PV/(RT)=4.41mol(1) γ= C p,m/ C V,m=5/3由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P1V1γ=P2V2γ,代入数据得V2=39.8 dm3T2= P2V2/(nR)=108.6KW=△U= nC V,m(T2- T1)= —9.04kJ△H=△U+△(PV)= —9.04×103+(105×39.8×10-3-106×10.0×10-3) (J)= —15.06 kJ△S=0(2)绝热:W= nC V,m(T2- T1)等外压:W= —P2(V2-V1)= —P2(nRT2/P2- nRT1/P1)两式相等,代入数据,解得T2=175KW=△U = nC V,m(T2- T1)= —5.39kJV2=nRT2/P2=64.16 dm3△H=△U+△(PV)= —5.39×103+(105×64.16×10-3-106×10.0×10-3) (J)=8.97 kJ△S=nRln(V2/V1)+n C V,m ln(T2/T1)= 43.7 J/K2、解:(1)P总=P A+P B= P A*x A+P B*x B =[40.0 x A+120.0(1-x A)]=120.0-80.0 x A (kPa) 3分y A= P A/P总= P A*x A/ P总 1分开始时,气相组成y A=0.4即:0.4=40.0 x A/(120.0-80.0 x A) 解得x A=0.667 1分所以 P总=120.0-80.0 ×0.667=66.67(kPa) 1分(2)全部液化后,液相组成与原始组成一致,即x A=0.4P A = P A*x A=40.0×0.40=16.0 (kPa) 1分P B = P B*x B=120.0×0.60=72.0 (kPa) 1分y A= P A/P总=16.0/(16.0+72.0)=0.182 1分y B=0.818 1分3、解,初始H2S(g)的量=n总-n0(CO2)=PV/(RT)- n0(CO2)=0.393 mol 2分设生成H2O(g)物质的量为xCO2(g) + H2S(g) = COS(g) + H2O(g)开始时物质的量/mol 0.1 0.393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1-x 0.393-x x x由于该反应Σν=0,反应前后n总不变 n总=0.493 mol 2分H2O(g)的摩尔分数为0.02,即x=0.02×0.493=0.00986 (mol)该反应Σν=0,KΘ(610K)=K n=x2/[(0.1-x)( 0.393-x)]=2.82×10-3 3分由ln[K Θ(620K )/ K Θ(610K )]= (1/610K-1/620K)Δr H m ø/R代入数据后解得:K Θ(620K )=6.74×10-3 3分4、解:(作图略) 4分(1)最初馏出物的组成为x 乙醇=0.69 2分(2)普通蒸馏到最后一滴时,余液为纯乙醇 2分(3)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平衡蒸发到最后一滴时,余液组成为x 乙醇=0.88 2分5、∆C p ø,m = —50.92 + 36.66×10-3T (J ﹒K -1﹒mol -1)由基尔霍夫定律,d ∆H m ø =∆C p ø,m dT ,将∆C p ø,m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代入上式作不定积分得∆H m ø =∆H 0ø-50.92T+18.33×10-3T 2(J ﹒mol -1) 2分将T=298K 时∆H m ø =-92.22×103 J/mol 代入上式,求得∆H 0ø=-78680 J ﹒mol -1 所以∆H m ø与温度的关系式为 ∆H m ø =-78680-50.92T+18.33×10-3T 2(J ﹒mol -1) 2分 由吉-亥公式,d(∆G m ø /T)=-( ∆H m ø /T 2)dT将∆H m ø与温度的关系式代入上式作不定积分得∆G m ø /T = —78680/T+50.92l nT-18.33×10-3T+I (J ﹒K -1﹒mol -1) 2分即:∆G m ø =—78680+50.92T lnT -18.33×10-3T 2+IT (J ﹒mol -1)将T=298K 时∆G m ø =-32.90×103 J/mol 代入上式,求得I=-131 J ﹒K -1﹒mol -1所以∆G m ø与温度的关系式∆G m ø =—78680+50.92T lnT -18.33×10-3T 2-131T (J ﹒mol -1) 2分 将T=1000K 代入,的∆G m ø(1000K) =123.8 kJ ﹒mol -1) 1分K ø=EXP(-∆G m ø /RT)=3.41×10-7 1分第二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A. ΔU=Q VB. W=nRTln(p 2/p 1)C. ΔU=dT C m ,V T T 2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A. 反应热B. 吸收的热量C. 焓的变化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A. 1/6.443B. (6.443)1/2C. (1/6.443)2D. 1/(6.443)1/2( )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A. 1,1,1,2B. 1,1,3,0C. 3,1,2,1D. 3,2,2,2( )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