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手”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平台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重新定义问题,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视角,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科研平台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1.开拓思路。
科研平台通过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研究热情,帮助学生在深入研究中拓展思路和思维方式。
2.培养学术能力。
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与优秀的教授和研究生联系,让学生从专业人士处得到指导和建议,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
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发扬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
2.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科研平台应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术资源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优秀的学术氛围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学术研究。
3.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科研平台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中体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4.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科研平台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提供相应的领域和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研究方向中进行科研和实践。
结语科研平台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科研平台的培养,学生可以开拓思路,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术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当下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发挥学科小助手优势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挥学科小助手优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科小助手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小助手是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化学习辅助服务的工具。
利用学科小助手,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科小助手的优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学术能力。
一、发挥学科小助手的优势
学科小助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智能化学习辅助
学科小助手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服务。
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分析,学科小助手可以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多维度知识呈现
学科小助手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多维度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学科小助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3.实时学习反馈
二、利用学科小助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引入学科小助手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学科小助手,将学科小助手的智能化学习辅助服务融入课堂教学中。
利用学科小助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知识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定制化教学方案
利用学科小助手的实时学习反馈功能,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升。
三、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学术能力
通过发挥学科小助手的优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术能力。
1.提升学习体验
2.提升学术能力。
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支持策略

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支持策略在当今高等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许多大学重要的任务之一。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支持策略。
一、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机会去参与科研课题。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科研助理、参与科研团队或者担任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来深入了解科研的全过程。
这些机会将不仅仅是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的机遇,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科研的工作方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提供科研训练课程高校可以设立科研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这些课程将包括科研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学生可以逐步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要素和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三、导师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导师制度是高校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建立一支富有科研经验和成就的导师队伍,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导师在学生的科研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顾问的角色,他们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提供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
这包括科研设备、实验材料和文献资料等。
通过充足的经费和资源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五、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机会。
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与其他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热点,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
六、激励机制的建立高校应该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通过奖学金、奖励和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推行科研助手制度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黑龙江生态工程 职业 学院学报
J o u r n l a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i g n e e i r n g
冉 新霞 彭何 欢 魏 鹂 赵小 霞
( 浙江农林 大学 a . 教务 处 ; b . 天 目学 院 , 浙 江 临安 3 1 1 3 0 0 )
摘
要: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省属农林 高等 院校 , 在 实现创新 型人 才培养 目标 同时, 推行 大学生科研 助手制度 , 提
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 对提 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 了积 极的作用。
关键 词 : 科 研 助 手 制度 ; 创新 能力 ; 综 合 素 质
中图分类号 : G 6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6 3 4 1 ( 2 0 1 4 ) 0 3— 0 0 6 3— 0 2
所谓创 新能力 , 是指 创新 主体 的信 息加 工能力 、 动手 能
基金项 目: 浙江农林 大学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Y B I 2 4 4 )
作者简介 : 冉新霞( 1 9 6 4一) , 女, 新疆 人 , 助 理 研 究 员。
研 究方 向: 实践教学。
4 . 4 加 强校 园 文 化 建 设
校园文化在人 文教 育的体 系 中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要 营 造 高职院校整 体 优化 的 育人 氛 围 , 就要 建 立一 个 有 良好 校
力、 创新的表达能力 、 表现能 力 以及掌握 和运 用新 技法 的能 力 。大学生通过参 与科 研训 练 , 可 以培养 自身 的科研 创新 能力 ,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 提高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了解 本学科 未来 的发展趋 势 以及 面 临的各 种 问题和 挑战 。许 多学 者 开 展 了相关研究 , 认 为实践 环节 在培养 学生 创新 精神 、 创 新能 力、 创 新思维 , 以及掌握创 造技 法等方面具有 突 出的作 用 J 。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获得实践经验,并培养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科研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科研团队合作是高校科研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团队合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科研团队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科研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研项目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三、科研团队合作的学习机会科研团队合作提供了学生学习的机会。
在科研项目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内容,了解到目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同时还能够与导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这些学习机会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科研团队合作的挑战与解决方法科研团队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沟通协调问题、分工不明确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团队成员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能力,明确分工与责任,并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此外,团队合作还需要领导者的指导和组织,提供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学术支持。
五、科研团队合作的价值与意义科研团队合作不仅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有价值,同时也为高校的科研发展做出了贡献。
团队合作能够整合高校内外资源,促进科研项目的快速推进,并为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科研水平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六、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以某高校的科研团队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该团队由教师和学生组成,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说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七、结论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科研项目,获得实践经验,并培养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谈本科生在科研中提高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谈本科生在科研中提高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作者:刘艳菊葛继红赵欣徐丽萍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6期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合本科生自身特点,浅谈其参与科研对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科研探索综合素养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大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吸收大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教师把学科的最新前沿传授给学生,而充满好奇和幻想的学生又能推动教师科研的进展。
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是接受全面、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的过程,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探索创新的科研素质。
一、本科生的特点经过中学阶段系统的理论教育,本科生已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刚进大学的本科生不但动手能力没能得到充足的锻炼,而且还不具备将把理论和实践游刃有余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然而,大学生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一定的科学引导和科研培养定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研的本质,发现科研的魅力,进而培养科学态度、探索精神、提升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大程度地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必要性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让文化素质培养的比重降低,使之不再是衡量优秀毕业生的唯一标准,综合素质包括人格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的培养比重上升,成为了优秀本科生的必备素质。
科研是探究未知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观察能力是研究者的基本素质。
本科生理论知识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尚不足。
在科研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本科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将实践穿插到理论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幅度促进本科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以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培养具有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掌握最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知识、具备制药过程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人才。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首先,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科研的基础,但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项目中去。
学校可以设立科研实践基地,提供场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科研资源和平台。
此外,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既增加了科研的实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科研工作常常需要多个人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因此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科研导论等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团队协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科研成果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再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竞赛,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和创新,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科研不仅仅需要学生在学科上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在思维逻辑、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科研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研素养。
教学型本科院校科研助手的培养

教学型本科院校科研助手的培养作者:郭赣林阎斌伦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36期摘要: 科研助手是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从科研助手的选择、实验室培训、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教学型本科院校如何实现科研助手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学型本科院校科研助手科研创新能力目前,无论是在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除了毕业论文阶段,本科生较少有机会或渠道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因此,国内外很多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其中科研助手就是一种较好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设立了很多的“本科生早期研究计划”,将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研究型学习结合起来;哈佛大学近几年设立了高年级本科生“助研计划”,让本科生成为教授的科研助手。
国内扬州大学的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选拔26名本科生担任该院8名教授的科研助手,让本科生加入科研队伍。
浙江工业大学已经实行了科研助手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科研助手正成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个新途径。
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首次在校内设置100个科研助手岗位,直接提供给就业困难的应届毕业生。
浙江大学提供1300个科研助手的岗位供毕业生选择。
我院是一所教学型本科院校,2009年3月通过省教育厅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评审。
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本科生平时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而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的黄金阶段,因此,学校有必要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了解和参加科研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掘创新潜质,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完善人才的全面培养。
那么,教学型的本科院校该如何实现科研助手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呢?一、科研助手的选择科研助手选择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对科研工作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科研工作感兴趣,才会有持续的动力和激情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才会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科研工作。
其次,还要有独立工作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大学生有一定 的创 新思 维能力 , 来要 从事 的工 作也 将
和高科技领域相关 ,因此 在传授 知识 的 同时培 养他们 对科 学 的兴 趣以及正确 的思维也是很重 要 的。所 以在绪论部 分 , 可 以多向学生渗透 医学 家或科 学家 取得 的成 就 ,从而 激发
康怀兴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山东 济南 20 5 53 5
【 关键词 】
“ 科研 助手”模式 ,药学 ;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2 07 81 2 1)叭 一 03 O 07 一 1
【 中图分类号 】R 9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良好的科研能力将会为学 生今后从事药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毕业专题实习阶段
目 国内外 很多高 校采取 多种 形式 来培 养大 学生 的科 前
研创新能力 ,其 中 “ 研助 手” 模式 就是一 种行之 有效 的 科
方式 。美 国麻 省理 工大学 和哈佛 大学 设立 了很 多的 “ 科 本
生早期研究计划 ” 该计划将教 师 的科研 与学生 的研究 型学 ,
习结合起来 。在 国内 ,“ 科研助手 ” 模式 在高校 、研 究所 、 大型企业 等应用较 为普遍。 2 “ 科研助手 ”模 式的实质
[] 1 李蕴 ,何 秀娟 ,龙军 ,等 . 传统教学结合 P L B 或结合文献汇报在医学免 疫学理论教学 中的应 用体会.中国高 等医学 教育 [ ] 00年 第 8 :5 J ,2 1 期 8
~
5 9
( 收稿 日 :21.20 ) 期 0 11.5
“ 科研助手 ”模式对学生 的要求较低 ,因此 大一 、大二 等低 年级 的同学有 机会参 与到 科研 工作 中来 ;同时学 生 的
自由度较大 ,学生可 以根据 自身 的需 求进 入不 同的课 题组
如吞 噬细胞 、自然 杀伤 细胞 、补体 系统 的组 成及 功 能 ;然
同学们对于本 课程 的兴趣 。 比如在 学习结 核杆 菌前 ,介绍 该菌是 由德 国微 生物学 家科 赫分离 出 的,幻 灯打 出科 赫 的 照 片,一生所取 得 的成 就等 等 ,让 同学在对科 学家 崇拜佩
力 ,为培养创新 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 础。
参考 文献
与 目前 国 内高 校 培养 学 生 的科 研 和 实 验 动 手 能力 的
“R 项 目” “ ST 、 毕业 专题 实习 ” “ 战杯 ” 等模 式相 比, 、 挑 “ 科研助手 ”模式具有更 多有利 的特点如 :门槛低 、学生 自 由度大 、灵活性强 等 ;同时 “ 科研 助手 ” 模式 为本科 生 的 择业 、勤工俭 学 、缓解就业压力等提供 了便利 条件 J 。
3 1 门槛低 、学生 自由度大 、灵活性强 .
[ ] 张元 良,王君 明. 培养创新 人才 的有效模式一科 研助手 制 [ ] 1 J .科技
创新导报 ,20 , :29 09 6 4 [ ]郑明华 ,段徐 .学 生科研在 医学生创 新意识培 养中的作 用 [] 中医 2 J.
教育 ,2 1 , 0( ) 5 01 3 2 : 1 ( 收稿 日期 : 0 1 1.4 2 1. 12 )
32 为本科生今后择业 、考研提供宝 贵的见 习机会 .
如果学生对 自己的未来 没有 明确 的规 划 ,经过 充 当科
研助手 ,可 以让 学生 有机会 体验科 研 、感受 科研 氛 围、思 考未来 ,从而为将来 的择业提供很好 的见 习机会 。 3 3 在勤工俭学 同时 ,提 高 自身 的综合 能力 . 与单纯 的勤工 俭学 不同 ,科研 助手 除 了拿 到相应 的经 济报酬之外 ,最重要 的是 自身 的综合 能力得到极 大的提升 。 “ 科研助手 ”为学生提供 了一个平 台,它为学生提供 了 自主 的 、探索 的、综合 的学 习锻炼机 会 。科研 助手通 过参 与实 验 、课题项 目等科 研活 动 ,充分 调动其 学 习的主动性 和积
后讲特异性 免 疫 应答 及 其 调 节 ,包 括 :抗原 、抗 原 呈递 、
抗体 、 免疫调 节 等 ;最 后 讲 临床 免 疫 部 分 :如 超 敏 反应 、 免疫学应用等 ,这样 可 以使 教学 内容 更 为紧凑 , 络更 加 脉
清晰 。 5 对学 生科 学思维的培养
服的同时喜欢上这 门学科 。还可 以介绍 一些先 进 的实 验技 术 ,比如单克隆 抗体 的制备 过程 ,扩 宽学生 的思 维 ,这种
进行学 习和锻炼 ,因此 ,“ 科研 助手”模式对开 阔眼界、拓 宽知识 面有一定 的帮助 。
外 ,本科生很少有机会或渠道 参与到系统 的科研 活动 中。同 时,科研能力的培养凭课堂教育或实验室 的基本操作是远远 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1 “ 科研 助手”模 式提 出的背景
科研助手 的实 质就是让学生参 与科研活动 。通过科研 , 导师在指导学生科 研 的过程 中发现 和解 决 了新 问题 ,对 教 学与科研起 到 了促 进 的作 用 。对 学生 来说 ,能 把 自己所 学
的理论知识应用 到 实践 中 ,通过 实 践检 验 、巩 固、提高 理 论认 知 ,是一个理 论 到实践再 到 理论 的循环 提高 过程 。学
极性 ,激发科技创 新 的热情 ,培 养科研 兴趣 ; 实践 中发 在 现问题 、解决问题 ,把学习 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 4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就业压力 . 目前 ,针对本科生就业激烈 的竞争 ,“ 科研助手” 模式 能提供一些短期的工作 岗位 ,时 间期 限一般为 1— 3年 ,因 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
4 结 语
生通过系统 的科研 训练 ,能 提高 文献 检索 能力 、数 据整 理 和分析能力 ,加强 了计 算机 、专 业外 语及 数理统 计 软件 等 工具的应用 ,对学 生今 后毕业 论 文 的顺 利 开展 和考研 、就
业提供 了过渡性平 台。 3 “ 科研助手” 模式的特点
“ 科研助手” 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重要途径 ,它不 仅 可以激发本科生参 与课 外科技 活动 的热情 ,而且可 以减 轻科研 任务较重 的教师 的科研 压力 ,使教 师在减 少许 多辅 助性 工作的同时 ,将学 生的综 合能 力最大化 。通过 “ 研 科 助手”模式 的实施 ,使学生更深 刻的理解 和掌握基本理论 、 基本原 理和基本操 作 ,培养 学生 分析 、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学 术 探 讨
Ac e e su y C d td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 lo tnm dc e ad eho hr ay hns oma feho e in n tnp am c i ・ 3・ 7
“ 科研 助 手 " 模 式 对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 培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