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高考专题练9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高考专题练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自古以来,闽台关系源远流长。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由福建流传至台湾,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系。台湾八成民众祖籍福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有着广泛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问祖。这一事实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决定作用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亲兄弟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材料这一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当选;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重要而非决定性作用,①不选;③不选,材料不涉及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正确,材料表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

答案:D

2.山东吕剧、云南的滇剧、闽南的高甲戏、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安顺地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②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③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④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产物,因而①④入选;各地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②表述错误;③中“保持稳定不变”表述错误。

答案:D

3.央视农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呼伦贝尔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闽南、岭南等字词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区域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因而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A

4.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②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④中华文化坚持在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抓住材料中“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可知②④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或集中反映,①表述错误;③与题干主旨不符。

答案:C

5.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闭门会谈的历史性会谈中,二人都强调,要顺应民意,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这反映出()

①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创造力②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④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由材料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可知强调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答案:B

6.“呲必中国”是一种一味推崇发达国家,片面歪曲否定祖国的现象,这体现了小部分国人爱国意识淡薄,缺乏民族自信心。“呲必中国”现象会()

①动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②削弱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③导致

中华民族彻底堕入消亡的深渊④阻碍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呲必中国”片面否定祖国,缺乏爱国精神,这会动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削弱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①②正确;③过于夸大“呲必中国”的不利影响;

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得以奋起。但至今仍有人是非不分,亵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进步事件。要认清历史,明确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必然需要我们() A.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抵制外来文化和思想

B.培育形成民族精神,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C.端正文化价值取向,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

D.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保护传统历史与文化

解析:题干中“但至今仍有人是非不分,亵渎……进步事件”启示我们需要端正文化价值取向,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C正确;我们应抵制外来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思想,A错误;B表述错误,我国的民族精神早已形成;优秀的传统历史与文化才需要我们保护,D错误。

答案:C

8.在全国各地艺术舞台上活跃着一批农民艺人,他们在庄稼地上辛勤耕作,用原汁原味的词语写作,用真心全力表演,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土地、对生命的朴实情感和真实感受。这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由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④文化创作需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②④B.①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农民艺人扎根生活,真心全力表演,体现①④;②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③表述错误。

答案:D

9.中共中央宣传部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批“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的事迹厚重感人,影响深远,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告诉我们()

①榜样的力量对人的价值观形成起决定作用②先进典型事迹是人们道德素养的核心与标准③应从先进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④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国家宣传“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以优秀文化影响人,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榜样的力量,表述错误;②把先进典型事迹作为人们道德素养的核心与标准也是错误的。

答案:D

10.家训是家庭或家庭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家训流传至今,承载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经典家训在现代家庭生活中仍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规避人们的思想道德冲突③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集中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经典家训流传至今,在现代家庭生活中仍起着积极作用,表明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主旨重在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排除;②中“规避”表述错误。

答案:A

11.转型期社会所呈现的信任相对缺失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他人,尤其是对陌生人的行为。要扭转这一现象需要我们()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③增强公民辨别落后文化的眼力④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要改变国人信任缺失的状态,需要做到①②中的要求;③④与提高人们之间的信任无直接关系。

答案:A

12.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②要沿袭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材料中平凡人的行为告诉我们应从身边做起,投身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因而①③符合题意;对传统应批判继承,②中“沿袭传统”表述错误;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④中“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表述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

英雄在词典中解释为本领高强、英勇过人的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作为中华民族英雄文化史的一部分,他们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展现不同的英雄特质:忠于诚信、舍生取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

不管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黄继光、董存瑞,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国家情怀和民族气节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他构成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他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我们以引领和激励。一个没有英雄精神的人,是心灵患有软骨病的人;一个不能崇尚英雄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

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对英雄也有了不同的认知甚至质疑。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对英雄质疑甚至抹杀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1)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英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22分)

(2)假如你所在班级举行以“弘扬英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班会现场写两条标语。(要求:每条限20个字以内,朗朗上口,主题鲜明,必须体现英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4分)

解析:第(1)问是做法类问题,强调我们应怎样发挥英雄精神作用,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应发挥民族精神的激励作用;可联系材料中“有人觉得,英雄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也有人对英雄的事迹和壮举提出质疑甚至抹杀”要丰富民族精神,使之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涵,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第(2)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符合题干内容限定及字数限定。

答案:(1)①必须充分认识到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4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6分)②学习英雄精神的实质,用英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英雄精神,发挥英雄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8分)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英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英雄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4分)

(2)答案示例:①英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英雄。(每点2分,标语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1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IP是英文InteectualProperty的缩写,它是互联网创作的一个概念。热门IP拥有大量粉丝,一旦改编成影视剧、游戏等,“粉丝效应”就会叠加显现。2015年,《芈月传》《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编剧火爆荧屏,收视率、网络播放量及口碑爆棚。IP 的火热使得有些网络小说还未写完,版权就卖出去了,一个好故事好创意就能卖钱,这对网络小说的成长成熟并不一定是好事。网络文学改编热不仅没有实质性地改变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相反还加剧了网络文学的浮躁,使得网络文学难出精品。IP热使得其他许多优秀的传统原创作品拉不到投资,找不到人拍,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原创作品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这无疑会给中国文学及影视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当“小鲜肉”席卷荧屏、当“颜值”取代了价值,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正在被人们忽视。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IP改编热潮的认识。(12分)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IP改编应如何健康发展。(10分)

(3)在“互联网+”时代,请就影视作品如何承载社会责任提两条建议。(4分)

解析:第(1)问,必须紧密结合材料提示既看到IP改编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其不利影响以及国家的管理及引导。第(2)问,要注意针对主体是影视作品创作方及传播方,指向是承担社会责任,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生产和消费新的变化。IP改编热潮说明人们在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4分)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过多的IP改编及其低俗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我国的文化建设。(4分)③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在文化生产方面,要奏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分)

(2)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来看,IP改编只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才能持续健康发展。(5分)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文化产品的生产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5分)

(3)①影视作品创作人要认真打磨,力争推出精品。②影视作品的内容要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③大众传媒要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作品。(每条2分,答出2条即可。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