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章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章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章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师德规范修改(出台)背景

新《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样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了要“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这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而且,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中,显示党中央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来看待。

当前,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因此,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十七大”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尤其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所以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4年中央8号文件第三条指出: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十条中明确规定: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中,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一个精神,四点希望”。一个精神:就是“教师应该体现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四点希望:就是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文件及讲话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催生《规范》适应新形势进行修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改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一次颁布和修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距2008年相距11年,原《规范》条款中许多内容不能满足新时代要求,许多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少数教师师德缺失与滑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

二、新《规范》体现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新《规范》一共六条,不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如“爱国守法”强调了教师要爱祖国和人民;“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关爱学生”强调“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更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进一步明确了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人师表”同样赋予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含义,不仅与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紧密相连,而且对教师的衣着和言行举止、协作精神、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等方面要求具体细致,还增加了对待家长态度方面的要求;“终身学习”更是人本思想的全面要求。

二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新《规范》在认真总结了原《规范》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如继承了师德规范主旨“爱”和“责任”,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在师德规范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新修订的《规范》中有“十五处”广大教师意见被采纳,从而使《规范》更加具体,更加实际,更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在新《规范》中还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如在新《规范》中首次加入“保护学生安全”、“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等等,这些都是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提出的新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本次修订实施的新《规范》

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既作出了倡导性的要求,也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

例如,倡导性的要求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第二条“爱岗敬业”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倡导“做学生良师益友”。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倡导“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第五条“为人师表”中倡导“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第六条“终身学习”中倡导“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禁止性的规定有:第一条“爱国守法”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不得敷衍塞责”;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第四条“教书育人”中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如第一条中倡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第二条中倡导“乐于奉献”、第五条中倡导“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

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新《规范》的突出特点

1、突出了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

2、体现了时代性。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

3、提高了针对性。应该说旧规范有“热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但还是被范跑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

4、增强了概括性。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

5、注重了操作性。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

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歧视学生、变相体罚、保护安全、关心健康”等,通过这些词语,细化了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在“教书育人”一条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等词句。在“为人师表”一条中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还将“热爱学生”中的“热爱”改为“关爱”一词,将“无私奉献”改为“乐于奉献”等,更具有操作性。

四、新《规范》的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

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五、新旧《规范》的区别

新旧《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条目数量由8条改为6条。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条目上由之前的8条改为现在的6条,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得到了充实。比如,在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旧条款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前公布的新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公布的版本基本构架相同,但在一些词语使用方面进行了微调。在征求意见稿中,第二条款为“敬业奉献”,而正式版中,改回到1997年版的“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被改为更为简练的“勤恳敬业”。而第三条款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一字之差感觉更人性,更具亲情味。第四条款中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则被“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所取代。

2、“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

3、明确抵制有偿家教现象。

有偿家教的恶果很明显:一是导致教师“拜金主义”,二是影响

正常教学进行。此次修订的条款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具体内容上也得到了充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也首次明确列入其中。

4、“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够。现在社会发现这么快,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更何况是教师这种特殊行业。所以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六、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师[2008]2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并就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

三、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规范》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

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学校要把贯彻实施《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要将学习《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把教师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列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

上课实用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概要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和CO2、H2O和H2O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2O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有0价、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 、Cl2、He、Ar) H2CO3、H3PO4) 、NH3.H2O) 3 物质 2 、SO3、CO2 2 O、CaO 、BeO CO、NO 3 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水晶等) 【相关定义】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只需要记住Al2O3这个例子) (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只 需要记住CO、NO、NO2这几个例子) (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根O22-的化合物。(只需要记住H2O2、Na2O2这两个例子) (6)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全部为酸根 离子的盐。 (7)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金属离子(或 NH4+)的盐。 (8)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只有酸根离子的盐。 注意:本部分,做题技巧为记反例。如: (1)碱性氧化物全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酸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Na2O2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不 成盐氧化物,NO2属于成盐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金属单质通性 金属+非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要在H之前) 3条1+盐1=金属2+盐2(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活动性在金属2之前) (2 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 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 (3)酸通性 酸+碱=盐+H2O (中和反应) 酸+碱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 酸酸+活泼金属=盐+H2↑(置换反应) 5酸1+盐1=酸2+盐2 (复分解反应) +指示剂会变色(如: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4)碱通性 碱+酸=盐+H2O (中和反应) 碱+酸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 4碱1+盐1=碱2+盐2(复分解反应) 碱+指示剂会变色(如: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5)盐通性 盐1+酸1=盐2+酸2 (复分解反应) 盐1+碱1=盐2+碱2 (复分解反应) 4盐1+盐2=盐3+盐4(复分解反应) 盐1+ 金属1 =盐2+金属2 (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的活动性比金属2强)

第二章财务分析信息基础教案

第二章财务分析信息基础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 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1.本章重点内容 (1)会计报告的种类与信息作用 (2)财务报表信息的局限 (3)会计报表附注和附注的内涵与作用 (4)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种类及作用 2.本章难点内容 (1)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的内涵与作用 (2)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种类及作用 (3)财务分析的标准及作用 (4)财务报表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5)各类财务活动在财务报表中加以反映 (6)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各个财务报表阐述财务分析信息的内涵 (2)财务分析的和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3)财务分析中的局限 (4)以具体的实例说明审计报告意见的种类和作用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 1.财务分析信息的作用和种类

简单结合实际的财务分析信息说明财务分析的作用和种类。 2.财务分析信息的要求 在阐述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说明财务分析信息必须满足的要求。 3.财务分析评价标准信息 给出财务分析评价标准。 4.政策与市场信息 简单介绍政策与市场信息及其的重要性。 5.年度报告的内涵与作用 阐述年度报告的内容和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报告的内涵和种类。 6.财务报告与财务活动 阐述关于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的的两种不同观点,给我本教材的观点,再此基础上介绍财务目标与财务活动,财务活动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与财务效率的联系。 7.会计报表的内涵和种类 给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含义;阐述各个报表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和各个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的作用。 8.会计报表附注 介绍各个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内容;阐述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的关系。 9.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阐述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在计量、内容和编报方面的局限性。 10.审计报告 阐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审计的财务报告可提出的五种意见。 11.内部控制信息 给出内部控制信息的内容,阐述怎样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12.财务分析法规与政策依据 简单介绍会计法规体系,在财务分析中应该注意的会计原则,并对本章内容做出总结。 四、案例分析 獐子岛“冷水团”危机

第二章 财务分析技术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分析的关键在于()。 A.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 B.评价企业会计工作 C.找出会计核算错误 D.分析会计人员素质2.进行会计分析的第一步是()。 A.分析会计政策变化 B.分析会计估计变化 C.阅读会计报告D.修正会计报表信息3.应用水平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时关键应注意分析资料的()。 A.全面性 B.系统性 C.可靠性 D.可比性4.利用共同比资产负债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属于()。 A.水平分析 B.垂直分析C.趋势分析D.比率分析5.可以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是()。 A.水平分析 B.垂直分析C.趋势分析D.比率分析6.社会贡献率指标是哪一利益主体最关心的指标()。 A.所有者 B.经营者 C.政府管理者 D.债权者7.酸性试验比率又称为()。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C.存货周转率.D.利息保障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利润表比率的有()。 A.资本收益率B.利息保障倍数 C.净资产利润率 D.资本收益率 9.对于连环替代法中各因素的替代顺序,传统的排列方法是()。 A.主要因素在前,次要因素在后 B.影响大的因素在前,影响小的因素在后 C.不能明确责任的在前,可以明确责任的在后 D.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 10.杜邦分析法是()。 A.基本因素分析的方法B.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 C.财务综合评价的方法D.财务预测分析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财务分析实施阶段包括的步骤有()。

A.确立财务分析标准 B.报表整体分析 C.财务指标分析 D.基本因素分析 E.价值评估 2.行业竞争程度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 A.市场占有率B.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C.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D.新加入企业的竞争威胁 E.市场议价能力 3.新企业进入某一行业的障碍主要有()。 A.替代产品的威胁B.销售网与关系网因素 C.规模经济D.先入优势 E.法律障碍 4.选择低成本策略应做的工作()。 A.提供差异产品或服务B.改善资源利用率 C.优化企业规模D.明确消费才需求 E.提高与供应商议价能力 5.比率分析的基本形式有()。 A.百分率 B.比C.周转天数 D.增长率 E.分数 6.从投资者观点看主要关心的比率有()。 A.总资产报酬率B.总资产周转率 C.净资产利润率D.资产负债率 E 股利支付率 7.哪些比率指标属于资产负债表比率()。 A.流动比率B.存货周转率 C.营运资产周转率 D.资产负债率 E.存货对营运资本比率 8.属于会计分析的方法是()。 A.比率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 C.水平分析法D.垂直分析法 E.趋势分析法 9.标准比率的计算方法有()。 A.加权平均法B.算术平均法 C.综合报表法 D.中位数法 E 移动平均法 10.编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包括()。 A.突出重点、兼顾一般B.观点明确、抓住关键 C.注重时效、及时编报D.客观公正、真实可靠 E.报告清楚、文字简练 三、判断题 1.财务分析的第一个步骤是搜集与整理分析信息。 2.会计分析是战略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导向。 3.财务指标分析就是指财务比率分析。 4.行业间企业要避免正面价格竞争,关键在于其产品或服务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越大,竞争程度越低。 5.水平分析法在不同企业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问题,即使在同一企业中应用,对于差异的评价也应考虑其对比基础。 6.债权人通常不仅关心企业偿债能力比率,而且关心企业盈利能力比率。 7.比率分析法能综合反映比率与计算它的会计报表之间的联系。 8.差额计算法只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二者实质上是相同的。 9.运用差额计算法进行因素分析不需要考虑因素的替代顺序问题。 10.财务分析报告就是对财务报告所进行的分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电子转移的是() A.Zn+2HCl===ZnCl2+H2↑ B.Ca(ClO)2+2HCl===CaCl2+2HClO 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 D.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2.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乙醇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分散质粒子能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B.光线透过时能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C.静置后既不分层,也无沉淀产生 D.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7~10-9m之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B.1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与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 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H2O===4OH- B.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OH-+H+===H2O D.醋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Cl === Mg2++2Cl-+H2↑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 BaSO4↓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 2Na++CO2↑+H2O D.盐酸与大理石反应:2H++CO===CO2↑+H2O 7.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H2O2===2Fe2++O2↑+2H+ 8.下列各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N2、NH3、NO2 B.NH3、N2O5、NO2 C.N2、N2O3、NH3 D.NH3、N2、N2O3 9.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H2O+CO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 ②H2SO4③HNO3④NaHSO4 A.①③ B.①④ C.① D.②④ 10.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钙溶液和稀硫酸 C.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盐酸 1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 A.氯化镁晶体 B.氯化钠溶液

第二章 财务分析

第二章财务分析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财务分析的指标与方法,是全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财务分析的方法。(2)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财务指标体系由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构成,应熟记这些指标的基本公式,并熟练掌握这些指标的计算。(3)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有:财务分析的三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各项财务分析指标的定义、计算和分析方法;财务综合分析的含义及特点;杜邦分析图中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权益乘数的含义和计算;利用杜邦财务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本章难点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分析;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与分析;权益乘数的含义;杜邦分析体系的指标分解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短期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为关心的是()。 A.企业获利能力 B.企业支付能力 C.企业社会贡献能力 D.企业资产营运能力 2.如果企业速动比率很小,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 B.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 C.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很大 D.企业资产流动性很强 3.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的关系是()。 A.产权比率×权益乘数=1 B.权益乘数=1/(1-产权比率) C.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产权比率 D.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效率比率的是()。 A.流动比率 B.资本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 5.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过度提高现金比率,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财务风险加大 B.获利能力提高 C.营运效率提高 D.机会成本增加 6.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经济业务可能导致总资产报酬率下降的是()。 A.用银行存款支付一笔销售费用 B.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设备 C.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优先股 D.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 7.不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利用价值的因素是()。 A.销售折让与折扣的波动 B.季节性经营引起的销售额波动 C.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 D.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 8.销售利润率等于()。 A.安全边际率乘变动成本率 B.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乘安全边际率 C.安全边际率乘边际贡献率 D.边际贡献率乘变动成本率 9.在杜邦分析体系中,假设其他情况相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权益乘数大则财务风险大 B.权益乘数大则权益净利润率大 C.权益乘数等于资产权益率的倒数 D.权益乘数大则资产净利润率大 10.在公司流动比率小于1时,赊购商品一批,将会()。 A.流动比率上升 B.流动比率下降 C.降低营运资金 D.增大营运资金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章末测试)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章末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2. (原创)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氧气 B.醋酸、烧碱、明矾、干冰 C.NaHSO4、乙醇、CaCO3、水 D.硝酸、熟石灰、苛性钠、甲烷 3.下列各反应,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氢氧化铜与盐酸、氢氧化铜与醋酸 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 D. 石灰石与稀硝酸、石灰石与稀盐酸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5.(原创)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 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 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 2 SeO 3 的作用是() A.还原剂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6.(变式)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2Ag++Cu=Cu2++2Ag C.碳酸钡跟醋酸反应:BaCO3+2H+Ba2++H2O+CO2↑ 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 +2H+===H2O 7. .(原创)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2(SO4)3=Al3++SO42- B.H2SO4===2H++SO42- C.Ba(OH)2=Ba2++(OH-)2 D.KOH=K++O2-+H+ 8. 原创)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A.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32-、NO3-、Na+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SO42-、Cu2+、K+、Cl- C.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加入K+、Cu2+、Cl-、NO3-

分析化学第2章答案

第二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质量保证 1.有一标准试样,已知含水分为1.31%,发给学生A ,其报告为1.28%,1.26%和1.29%;另一标准试样,已知含水分为8.67%,发给学生B ,其报告为8.48%,8.55%和8.53%。请按下表要求计算两人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一个测定有机物含Br 量的方法,有一个恒定误差为-0.20mg Br 。如果被分析的物质大约含10%的Br ,试计算所取试样为(1)10mg ;(2)50mg ;(3)100mg 时测定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为多少? 试样重 (mg ) 10 50 100 相对误差(%) -20 -4 -2 绝对误差 (%Br ) -0.02 -0.02 -0.02 3.分析天平每次读数的可疑值是±0.1mg ,样品质量的可疑值不大于0.1%时,应改称多少样品?滴定管读数的可疑值是0.01mL ,测定时所用溶液体积的可疑值不大于0.1%时,应不少于多少体积的溶液? 解:(1) 0.1mg 2 0.1% x 0.2g x ±?≥ ∴≥ (2) 0.01mL 2 0.1% x 20mL x ±?≥ ∴≥

4.希望称取20mg 样品的可疑值在0.1%以,那么微量天平每一次读数可允许的最大可疑值是多少? 2x 0.1%20mg x 0.01mg ≥ ∴≤±解: 5.某资料记载地球的极直径为7900.0km ,这个数字所包含的测量准确度是多少?如测量的误差为10km ,此数值应如何表示。 解:(1) 准确度为 ±0.1 km (2) 表示为 7.90×103 km 6.用基准Na 2CO 3标定0.1mol/L HCl 溶液,欲消耗HCl 溶液25mL 左右,应称取多少克 Na 2CO 3。从称量误差考虑能否达到相对误差小于0.1%的要求?若改用硼砂(Na 2B 4O 7·10H 2O)为基准物,应称多少?称量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解:若每次消耗HCl 溶液为25ml ,则: F(Na 2CO 3) = 106.0, 25×10-3×0.1×106/2 = 0.13 (g) 称量误差: ±0.1mg×2 / 0.13(g)×100% = 0.15% > 0.1% F(Na 2B 4O 7·10H 2O) = 381.4 25×10-3×0.1×381.4/2 = 0.48(g) 称量误差: ±0.1×2(mg)/0.48(g)×100% = 0.042% < 0.1% 7.托盘天平读数误差为±0.1g ,分析样品应称至多少,才能保证可疑值不大于1%?

鲁教版高中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2)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若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2.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FeCl3溶液B.2mol·L?1 NaOH的溶液 C.2mol·L?1 MgSO4的溶液D.2mol·L?1 H2SO4的溶液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是电解质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 C.硫酸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 D.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降低 4.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KOH与H2SO4;Ca(OH)2与CH3COOH B.BaCl2与Na2SO4;Ba(OH)2与H2SO4 C.Na2CO3与H2SO4;NaHCO3与HNO3 D.CaCO3与HNO3;CaCO3与HCl 5.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氨B.硫酸铵C.氯气D.醋酸 6.胃药“达喜”中含有碳酸镁(MgCO3),碳酸镁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7.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失去电子的是() A.FeS+2HCl=FeCl2+H2S↑B.Fe+H2SO4=FeSO4+H2↑ C.FeO+2HCl=FeCl2+H2O D.Fe2O3+3CO 高温 2Fe+3CO2 8.下列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美好家园 题库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美好家园题库 1.以下关于中华民族精神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B.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C.它是时代精神的依托,时代精神则是它的现实体现 D.它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与自强不息 2.我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克服艰难困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国外回国效力,为祖国建设、民族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深厚爱国情感的生动写照。尤为体现了他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 A.归属感 B.认同感 C.尊严感 D.荣誉感 3. 爱国主义所反映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是()。 A.隶属关系 B.敌对关系 C.依存关系 D.兄弟关系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 A.爱人民 B.爱劳动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科学 5.()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A.爱国主义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改革创新 6. 爱国主义是人们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A.自豪感 B.认同感 C.自信心 D.自尊心 7.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是爱()。 A.祖国人民 B.社会主义中国 C.中国共产党 D.五十六个民族 8. (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国际主义 D.抵抗侵略 9.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 )。 A.精神动力 B.精神支柱 C.力量源泉 D.客观要求 10.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在于()。 A.祖国凸显的是政治性和阶级性,国家凸显的是民族性和自然属性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讲元素与物质分类学案鲁科版

第1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 【2021·备考】 最新考纲 素养落地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多角度、多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性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溶液与胶体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 考点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①元素与核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 元素有1 H 、2 H 、3 H 3种原子,即3种核素。 ②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 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 ①概念: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②常见同素异形体:金刚石与石墨,O2与O3,白磷与红磷等。 ③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提示你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 ②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盐酸属于混合物。 ③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聚乙烯、淀粉等。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第二章 财务分析练习题

第二章财务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财务比率中,最能反映企业举债能力的是( ) A 资产负债率 B 股东权益比率 C 权益乘数 D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2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保持在(B)以上时,资产的流动性较好。 A 100 % B 200 % C 50 % D 300 % 3 在杜邦分析体系中,假设其他情况相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权益乘数大则财务风险大 B 权益乘数等于资产负债率的倒数 C 权益乘数等于资产权益率的倒数 D 权益乘数大则净资产收益率大 4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 B ) A 速动资产的数量 B 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C 存货变现速度 D 企业的信誉 5 若流动比率大于1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B ) A 速动比率大于1 B 营运资金大于零 C 资产负债率大于1 D 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有保障 6 若某公司的权益乘数为2 ,说明该公司借入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为( A )。 A 1:1 B 2:1 C 1:2 D 1:4 7 流动比率大于1 时,赊购原材料若干,就会(B ) A 增大流动比率 B 降低流动比率 C 使流动比率不变 D 使流动负债减少 8 资产负债率大于(C) ,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的警戒线。 A 50 % B 0 C 100 % D 200 % 9 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一般用(A)代替赊销收入净额。 A 销售净收入 B 销售收入 C 赊销预测 D 现销净额

10 用于反映投资人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的比率是( A ) 。 A 资本保值增值率 B 市盈率 C 盈利现金比率 D 权益乘数 11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C )。 A 资产负债率 B 股东权益比率 C 权益乘数 D 市盈率 12 确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是( C )。 A 资产净利率 B 权益净利率 C 销售毛利率 D 成本利润率 13 某企业的有关资料为:流动负债50 万元,速动比率1 元,则该企业年末存货周转率为( ) A 12 次 B 16 次 C 2次 D 3次 14 下列指标中, ( D)属于上市公司特有的指标。 A 权益比率 B 流动比率 C 总资产周转率 D 股利发放率 15 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 B )。 A 净利率 B 每股收益 C 每股净资产 D 市净率 二、多项选择题 2 下列指标中属于逆指标的是( BD ) A 流动资产周转率 B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C 总资产周转率 D 总资产周转天数 E 存货周转率 3 某公司的经营利润很多,却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为查清原因,应检查的财务比率包括( ABE ) A 资产负债率 B 流动比率 C 存货周转率 D 应收账款周转率 E 利息保障倍数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课时wtt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2、建立物质的类别,认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的原因。 3、学习物质分类的方法,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关系。盐的通性及相互反应的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阅读课本31---32页,完成下列内容: 1.从本质上看, 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从数 量上看, 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 , 元素以 的形式存 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 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4.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①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 ,许多元素还可形成不同单 质,如 ;②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 ,相同元素还可形 成不同 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为数 不多的元素能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总结: 元素组成 元素的存在形态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不同的分类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 单质 :由 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 组成的纯净物

(1)根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可分为和。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思考:CO是否是酸性氧化物?Na 2O 2 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练习: 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0、+4、+6,请说出分别对应这些价态硫元素的常见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属于那个类别?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阅读课本34页活动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总结: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将图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用线连起来。 金属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酸 盐盐 巩固检测 1. 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l 3 B.CO 2 C.HCl D.CuCl 2 2. 关于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氢氧根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青年思想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改革创新 B 、不屈不挠 C 、爱国主义 D 、民族融合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怎样的爱国情怀()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4、关于改革创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不需要改革创新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在于()。 A、强化国家意识、民族观念 B、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国际主义 D、D.共产主义 7、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B、时代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 C、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D、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理想 8、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 A、思想情感 B、法律规范

C、精神追求 D、社会责任 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艰苦奋斗 D、无私奉献 1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制度创新 B、文化创新 C、科技创新 D、理论创新 1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B、迎接经济全球化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维护祖国统一和主权完整 1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3.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爱国兴邦 B、实事求是 C 、改革创新 D 、八荣八耻 14、()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A、四项基本原则 B 、国防 C 、改革开放的大局 D、社会主义制度 15、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主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B、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C 、它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D 、它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一切人的基本要求 16、以下关于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提出的基本要求 B 、它主要是对生活在大陆的中国公民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财务分析(完整版)

第二章 财务分析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财务部分较重要的章节,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考试题型既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也有计算题甚至在综合分析题中出现。 年份 题 型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单项选择题 2题2分 1题1分 2题2分 多项选择题 2题4分 2题4分 3题6分 计算分析题 1题8分 合计 4题6分 4题13分 5题8分 2013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与2012教材相比,变化的地方比较多。主要有: 1.P15债权人分析目的的有关表述中增加了“但要了解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债权人还需要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资本结构”。 2.P20速动资产的相关表述中,去掉了“预付账款”。 3.P29-36对“财务比率综合评价”进行了修改。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 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不同财务分析主体分析侧重点不同。 二、财 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的营运能力、企业的盈利能 力、总体上评价企业的 资金实力。 三、财务分析的基 本方法(**) 方法 含义 应注意的要点 比率分析法 利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揭 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用的财务比 1.相关比率——同期相关数值的比率 2.结构比率——部分/总体 3.动态比率——不同时期相同指标对比(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 【例题1·多选题】相关财务比率是同一时期财务报表及有关财会资料中两相关数值的比率,这类比率包括 分析主体 分析目的 债权人 关心企业资产能否及时变现以及偿债能力。但要了解企业长期偿债 能力,债权人还需要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资本结构 投资人 (所有者) 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及使用情况、企业的获利能力,还 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作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 水平。 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部门 一方面作为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宏观管理机构,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

新鲁科版必修1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 A.NaCl晶体B.盐酸溶液 C.熔融KCl D.CO2的水溶液 解析A项不导电,B、D项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 C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Ca2++2ClO-+H2O+SO2===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Ca2++OH-+HCO-3===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3Fe2++4H++NO-3===3Fe3++2H2O+NO↑ 解析选项A,当通入过量CO2时生成的产物应是Ca(HCO3)2;选项B,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aSO3氧化为CaSO4;选项C,Mg(OH)2难溶于水,也应是生成物之一。 答案 D 3.血液可看成一种胶体。某些严重肾病患者需要定期做血液透析,以除去其血液中积累过多的离子,同时向血液中补充人体需要的

化学成分。血液透析仪器中,最为关键的器件是透析膜,你认为透析膜的孔径大约应该为() A.0.1 nm左右B.50 nm左右 C.0.001 mm左右D.100 mm左右 解析透析膜的孔径应使离子透过,血液分子不能透过。而血液分子的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所以选用孔径约为0.1 nm的透析膜较合适。 答案 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解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没有,A正确;CaO+H2O===Ca(OH)2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不正确;O3是单质,不是化合物,C项不正确;CuSO4·5H2O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D项不正确。 答案 A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K+、Cl-、NO-3、Ag+ B.H+、HCO-3、Na+、Cl- C.Na+、OH-、Ba2+、CO2-3 D.Mg2+、Cl-、H+、SO2-4 解析A选项中,Cl-和Ag+结合生成AgCl沉淀不能共存;B 选项中H+和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不能共存;C选项中Ba2+

第二章财务分析信息基础教案

第二章财务分析信息基础 1.本章重点内容 (1)会计报告的种类与信息作用 (2)财务报表信息的局限 (3)会计报表附注和附注的内涵与作用 (4)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种类及作用 2.本章难点内容 (1)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的内涵与作用 (2)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种类及作用 (3)财务分析的标准及作用 (4)财务报表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5)各类财务活动在财务报表中加以反映 (6)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各个财务报表阐述财务分析信息的内涵 (2)财务分析的和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3)财务分析中的局限 (4)以具体的实例说明审计报告意见的种类和作用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 1.财务分析信息的作用和种类 简单结合实际的财务分析信息说明财务分析的作用和种类。 2.财务分析信息的要求 在阐述财务分析信息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说明财务分析信息必须满足的要求。 3.财务分析评价标准信息 给出财务分析评价标准。 4.政策与市场信息 简单介绍政策与市场信息及其的重要性。 5.年度报告的内涵与作用 阐述年度报告的内容和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报告的内涵和种类。 6.财务报告与财务活动 阐述关于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的的两种不同观点,给我本教材的观点,再此基础上介绍财务目标与财务活动,财务活动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与财务效率的联系。 7.会计报表的内涵和种类 给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含义;阐述各个报表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和各个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的作用。 8.会计报表附注 介绍各个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内容;阐述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的关系。 9.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分析化学第二章 滴定分析

第二章滴定分析 学习指南 滴定分析是定量化学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它以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常量分析中。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分类;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的方式;掌握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和配制标准溶液时对基准物的要求及有关规定;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熟练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各种计算。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复习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对掌握本章重点内容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理解滴定分析基本术语;了解滴定分析法分类;掌握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掌握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四种滴定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 滴定分析(titrimetry)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由于这种测定方法是以测量溶液体积为基础,故又称为容量分析。 在进行滴定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用标准物质标定或直接配制的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时,将标准滴定溶液装在滴定管中[因而又常称为滴定剂(titrant)],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入到盛有一定量被测物溶液[称为被滴定剂(titrand)]的锥形瓶(或烧杯)中进行测定,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滴定”(titration)。当加入的标准滴定溶液的量与被测物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量时,称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简称计量点,以sp表示)。在化学计量点时,反应往往没有易被人察觉的外部特征,因此通常是加入某种试剂,利用该试剂的颜色突变来判断。这种能改变颜色的试剂称为“指示剂”(indicator)。滴定时,指示剂改变颜色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end point,简称终点,以ep表示)。滴定终点往往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它们之间存在有很小的差别,由此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end point error)。终点误差是滴定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和指示剂的选择。另外也可以采用仪器分析法来确定终点。 为了准确测量溶液的体积和便于滴定,在实际操作中,滴定分析需要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等容量仪器。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滴定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根据所利用的化学反应的不同,滴定分析一般可分为四大类:1.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 method) 它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其基本反应为 H++OH-=H2O 2.配位滴定法(complexometry) 它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若采用EDTA作配位剂,其反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