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合集下载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

自然辩证法的学术架构包含众多学科,它的知识适用性囊括方方面面,真正学会并运用自然辩证法的人在看问题、想问题的时候都会更加的全面及理性,将会以独到的眼光和智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意义重大。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之中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联系是普遍的,但它是有条件的。

例如,元素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单质和以上化合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间具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这里强调“一定条件”,这也是化学反应必须注明反应条件的原因。

如甲烷和单质氯在常温下不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代甲烷,而且根据光照时间、甲烷和氯的比例不同分别主要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甲烷。

在化学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所以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大量分子无规则混乱运动的宏观表现。

碘的升华、水的蒸发、硫化氢气体散发出特有的臭味,以及蛋白体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过程等,都是分子运动所致,即使是固体物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也都在其平衡位置上不断振动。

因此,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辩证法[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本文主要从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变化、化学平衡等方面着手,阐述在化学领域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辩证法,以便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思维。

[关键词]:化学;自然辩证法;元素周期表;物质;变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1],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我作为一名化学师范生,挖掘化学领域中的辩证法,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钙、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再如,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是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正如列宁所说:“唯物论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的唯物观[2]。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比如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

化学原子论的提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现同样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这是因为,整个十八世纪,化学家们受旧的形而上学思想所束缚,把各种化学现象及其定律看作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孤立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论文---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论文---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摘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阐述了化学工艺的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分析了绿色设计方法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以及创新精神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体现。

化学工艺与自然辩证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化学工艺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专心学习自然辨证法科学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理想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化学工艺;绿色设计方法;创新自然辨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

它不仅限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围,它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1]。

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其他理论学科,指引该学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成为一种必然。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工艺路线设计、设备的组装、投入生产等措施。

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

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工艺专业研究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1 化学工艺的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1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得到的解决矛盾。

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3]。

化学工艺是基于化学理论科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化学应用科学,旨在解决化学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矛盾,是一种科学实践和化学科学的升华。

它具备化学的事实基础、理论背景、问题指向、求解目标、求解范围等基本要素,具有时代性、探索性、混沌性、可解决性、待解决性、可变异性等特征,它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科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xx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xx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冯小保研11机械第二篇:d5.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内容内容间相互关系八、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答:基本思想:(1)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

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辩证综合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领域的的应用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领域的的应用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领域的的应用研究摘要: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今日化学正积极向一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学科渗透,使化学的作用日益显著。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然后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在创造物质生活方面的贡献、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关键字:自然能辩证法科学化学人类社会环境发展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事实上,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它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它又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

所以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也正由于自然辩证法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等许多学科领域,因而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需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等多重知识结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合作联盟,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而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

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化学对人类创造物质生活的贡献1.化学也为粮食储藏和食品加工提供丰富多样的保护剂、防腐剂、呈味剂、助味剂、着色剂以及各种补增营养的添加剂。

天然有机物化学、味道化学、食品化学等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采用化学手段增产粮食,提供化学营养品。

2.现代化学对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扩展消费生活方式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交叉研究:揭示相互作用与统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它提供了一种哲学框架,解释了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宇宙中的流动,以及这些要素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辩证法提供了化学研究的哲学背景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系统性。

在化学领域,这一观点体现在对物质的分类、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索。

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对物质客观存在的认识,以及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探索。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强调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在化学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都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化学反应论是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揭示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这一理论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即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自然辩证法中的这些观点为化学反应论提供了哲学支持,同时也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结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反映在实践领域。

以绿色化学为例,它强调的是在化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与化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自然辩证法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交叉研究将进一步深化,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

数学与自然辩证法数学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作业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艺2013 liiq

自然辩证法作业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艺2013 liiq

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及其在科学研究中指导作用的简要认识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艺2013级祁黎220130905331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相继出现的哲学学说不计其数。

但能在人类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却为数不多,而马克思哲学则是其中一颗最具异彩的璀璨明珠。

它照亮着人们不断前行的道路和方向,成为思想智囊中不可或缺的明灯。

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哲学,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结晶,是以实践性和革命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的产生在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引起了一场空前的哲学革命。

这种变革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在思想上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也是他们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经济结构的诸种矛盾运动趋势的揭示和批判的过程。

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通过其思想代表对自身地位和历史使命达到自我认识的过程。

它最突出的贡献和它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体现在:它揭示了物质生产实践、经济因素和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以此把人类的哲学认识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和全新的境界。

这一哲学的发生过程是在批判地认识和理解吸收以往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优秀成果基础上,特别是从古希腊直到近代的哲学优秀成果。

其中,他们对培根、斯宾诺莎、洛克等人的唯物主义,培尔、霍尔巴赫等人的无神论观点,斯宾诺莎、爱尔维修等人的伦理学,以及对卢梭狄德罗等人的辨证法学说等等,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的主要的理论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近代哲学的最高发展。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以前,整个历史时期,德国古典哲学为德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的统治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其主要理论成就就是关于辨证的发展学说。

这一学说由黑格尔作了最彻底、最全面的研究和论证,在黑格尔逝世后,一些青年黑格尔派在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从不同发面对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发展,尤其是费尔巴哈。

自然辩证法案例(全)

自然辩证法案例(全)

案例一、DDT案例20世纪40年代之前,当大面积虫害困扰农业生产时,人们曾经几乎束手无策,蝗虫、螟虫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大敌。

瑞士化学家米勒(P.H.Muller,1899-1965)于1939年首次将DDT制成用以防治棉铃虫、蚊、蝇等的杀虫剂,并申请了专利。

1942年正式投放市场。

这种杀虫剂能够独死活者扑灭危害作物、果树、树木、仓储和环境中的昆虫等。

从4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广泛使用DDT。

首先,这项发明贝立即用于战争,为预防昆虫传播的虫媒传染疾病尤其是用于控制疟疾和伤寒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千万参战的军人免受了疾病的侵扰。

接着,DDT被广泛用于农业,因为消除了病虫害,农业大幅度增收,50年代末全世界大约有500万人因此免于饿死。

米勒因为第一个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并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令米勒始料未及的是,DDT的危害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昆虫体内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导致用量大幅度增加;第二,稳定高效曾被认为是优秀杀虫剂的一个特征,而正是这种特征导致农药残留,残留的农药进入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后浓度增加产生毒性,结果是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动植物又受到了污染,大量动植物以及人类本身因此而死亡。

1973年1月1日,美国正式禁止使用DDT,中国也于1983年正式禁止使用。

一.自然观的涵义: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辨证法德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辩证法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它来源于客观世界又对客观物质的发生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时时处处无不体现辩证法原理。

一、化学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

只有首先承认物质的存在,才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应该说目前的技术已经达到只要是物质,化学检验技术就能确认出任意一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在任何一种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该定律又称为物质不灭定律,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理论依据就是这一定律。

在化学中,我们所有计算都基于“三种平衡”——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这三种平衡的理论基础就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联系是普遍的,但它是有条件的。

这告诉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元素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单质和以上化合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间具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这里强调“一定条件”,这也是化学反应必须注明反应条件的原因。

如甲烷和单质氯在常温下不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代甲烷,而且根据光照时间、甲烷和氯的比例不同分别主要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甲烷。

化工生产中,同样的原料不同的条件可生产出不同物质的例子比比皆是。

恩格斯说,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所以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大量分子无规则混乱运动的宏观表现。

碘的升华、水的蒸发、硫化氢气体散发出特有的臭味,以及蛋白体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过程等,都是分子运动所致,即使是固体物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也都在其平衡位置上不断振动。

因此,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化学世界的矛盾论与对立统一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

化学中的事
物处处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化学平衡中的正、逆反应,电离平衡中电离与结合,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沉淀与溶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和还原,还有酸和碱、亲电与亲核、消除与加成等都充满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也表现在物质结构中,阴阳粒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阴阳离子间的引力,这种引力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同时原子之间、电子之间存在斥力,这种引力与排斥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达到了力的平衡,而统一在稳定的离子键中。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学习和掌握化学中这些矛盾概念,有助于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不同事物和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的共性和同周期或同族元素性质结构上的发展趋势,利用这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得其具有强大的预测功能,并且从独特角度证实了自然界物质性的统一。

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或者说是共性和个性,在化学世界中还有很多常见例子,酸与活泼金属作用放出氢气,这是酸的共性,但硝酸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这是它们的特殊性。

化学世界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尤其是新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吸取发扬旧事物中合理的,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化学世界的认识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说明质量和能量间可以相互转换,也更加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核能的研究成为热点,人们发现最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也远远不及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

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新的认识。

在20世纪以前,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被认为是两个独立基本定律。

而现在科学家则将这两个定律合二为一,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人类认识规律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化学学科中,除了上文提到的,还蕴含了其他重要的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如量变到质变、内因和外因、否定之否定。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国际学术背景并将自己的研究工作融入这种背景之中,对化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独特的哲学分析和概括, 真正丰富哲学的内容、对化学的发展提供某种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