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概要

合集下载

叶蛋白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叶蛋白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叶蛋白提取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史可;李研东;王成祥;霍惠玲;高山;马晓迪;李丹丹;韩雪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22()21
【摘要】叶蛋白是从绿色植物的茎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可达30%~60%。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营养和动物营养逐渐得到调整完善。

叶蛋白作为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在人类蛋白质营养补充和蛋白源饲料开发中具很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概述了叶蛋白的营养价值,对目前叶蛋白常用的提取技术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展望了叶蛋白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新型叶蛋白产品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史可;李研东;王成祥;霍惠玲;高山;马晓迪;李丹丹;韩雪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河北省兽药饲料工作总站;河北省健康主食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同福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4
【相关文献】
1.植物叶蛋白提取方法及研究进展
2.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3.苜蓿叶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4.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5.叶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发酵酸法的应用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提取工艺及蛋白肽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魏佳;魏臻武;张有鑫;颜梦雨;闵学阳
【期刊名称】《草业科学》
【年(卷),期】2024(41)5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兴起。

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

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人们关注,植物叶蛋白的提取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总页数】14页(P1241-1254)
【作者】魏佳;魏臻武;张有鑫;颜梦雨;闵学阳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控制酶解黄粉蛋白制备富含“条件必需氨基酸”rn—谷氨酰胺(Gln)活性肽营养液的研究rn(Ⅱ)Gln活性肽的制备工艺和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2.植物叶蛋白提取方
法及研究进展3.酶解植物蛋白制备小分子肽的研究进展4.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5.大米蛋白的提取及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蛋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叶蛋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叶蛋白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作者:刘浪浪刘军海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09期摘要:简要介绍了叶蛋白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叶蛋白各种提取方法,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叶蛋白提取发展方向0前言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蛋白质资源匮乏,人类对在短期内不可能满足从动物食品中对优质蛋白的摄取,且动物蛋白中含有大量对人体生长发育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导致动脉粥僵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绿色植物茎叶是一种含量很大的天然蛋白质资源,从中提取出的叶蛋白具有营养丰富、不含动物性胆固醇,且能防衰抗老、强身健体等有点而备受人们青睐。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提取叶蛋白的原料有其来源主要有禾本科牧草、苋菜、苦荬菜、甜菜、萝卜等。

以及新鲜幼嫩的树叶和水生植物等。

叶蛋白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当今世界蛋白质严重短缺的矛盾,对于增进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叶蛋白研究的热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叶蛋白的种类及其应用,综述了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1叶蛋白的应用现状1.1用于保健食品从植物新鲜绿叶中提取的叶蛋白,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受到食品生产者的重视。

叶蛋白在叶中形成的初始蛋白,其蛋白分子链短、易被消化吸收,可将其用于食品如面食、糖果、奶粉等中作为添加剂。

用来提高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效果,既满足人体对蛋白质、胡萝卜素、多酚等营养物质的需要,也对食品的口感风味和其工艺特性等副作用。

法国教授D.c.Dillon研究认为,10kg体重的儿童如果每天摄入10g叶蛋白,就可满足对铁100%需求,对叶酸50%需求,对蛋白质40%需求,对VA3倍的需求。

也可将叶蛋白单独制成保健产品,可以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水平,缓解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贫血等功能,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叶蛋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富含多种糖、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优点。

1.2用于饲料工业随着养殖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蛋白质饲料在我国严重短缺,饲料工业如果仅依靠现有的饲料资源,将不利于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应尽快找到丰富的蛋白质资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分析一、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不仅构成了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生命体代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分子。

植物蛋白质组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系统中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可以为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的支持。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通量技术对植物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全面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二维凝胶电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蛋白质芯片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等。

通过分离、鉴定和定量植物中的蛋白质,可以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应对逆境、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二、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1、二维凝胶电泳二维凝胶电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之一,它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样品在二维空间上进行分离。

通过对样品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电泳,可以分别对蛋白质进行电荷和分子量分离,从而得到具有直观空间相关性的蛋白质谱图。

二维凝胶电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中蛋白质组成的定量、分离和鉴定研究。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定量和鉴定方法。

通过对植物样品进行HPLC分离和质谱检测,可以获得大量的蛋白质信息,同时可以逐一确认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质量和修饰等重要参数。

现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已成为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

3、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定量和鉴定技术。

与DNA芯片类似,蛋白质芯片是通过固相化技术将蛋白质定点固定在晶片上。

通过蛋白质芯片的大规模测定,可以同时研究植物中大量的蛋白质样品,从而对植物中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重要的发现。

4、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体中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可以揭示生物学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分子基础。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常选用的方法包括双杂交、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质量谱分析等。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

2.2.3 叶蛋白分离纯化
电泳法: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粗提液)在惰性 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 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 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 带,达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谢正军等[14]用十二烷 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苜 蓿叶提取的粗蛋白分成不同的组分,确定其分子量大 小。Silas Pessini Rodrigues等用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SDS-PAGE)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D-PAGE)从番木瓜叶中提取出15 种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带电性质的不同,与交 换剂发生交换,改变洗脱液pH 或离子强度,将其洗 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Sharma P等用DEAE从水稻叶 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两种蛋白。
发酵法: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等改变浆液的 pH 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使蛋白沉淀,再通过离心得 到叶蛋白。曾凡枝等用该法从苜蓿中提取叶蛋白。发 酵法提取叶蛋白的优点是使植物叶中对动物机体有害 的物质失去活性,提高了蛋白质品质,能耗少,提取 效率高,是生产叶蛋白的一种节能环保的优良工艺。 有机溶剂沉淀法:这种方法较为常见,其优点是 沉淀快、絮凝物结构紧密,易过滤收集。且经有机溶 剂脱色生产的脱色叶蛋白具有含糖量低、蛋白成分较 为单一等高营养价值,可用于抗癌、营养保健食品的 开发。Walter J.Bray 等用聚丙烯酰胺A150可高效的 提取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汁液中的白色叶蛋白。 等电点沉淀法:阚欢等将辣木样品预处理后,进 行均质、离心处理,取上清液,等电点时离心取沉淀, 然后调pH值溶解从而提取分离叶蛋白,等电点分离 pH为4.0 - 5.0 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达68.86%,蛋 白质提取率达70%。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王震;乔天磊;霍乃蕊;高文伟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43)012
【摘要】植物叶蛋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蛋白质资源之一,其提取物或加工产品将会在食品、饲料、医药、农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可用于提取叶蛋白的植物种类很多,资源丰富,可变废为宝.原料不同,蛋白提取率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针对不同原料选取不同方法,优化工艺条件.叶蛋白提取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其原理、产物各不相同.叶蛋白及其产品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工业化生产尚未形成,相应标准尚未制定,其相关研究将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总页数】5页(P1727-1731)
【作者】王震;乔天磊;霍乃蕊;高文伟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1
【相关文献】
1.植物叶蛋白提取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 [J], 王晋峰;刘凌;郑玉才;何萍
2.植物叶蛋白提取方法及研究进展 [J], 王震;乔天磊;霍乃蕊;高文伟
3.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J], 衣丹;刘发义
4.植物叶蛋白提取及应用前景 [J], 于群
5.叶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发酵酸法的应用前景 [J], 王世宽;于海光;许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重 要 技 术 手 段 本 文 主要 介 绍 了 蛋 白质 组 学 的发 展 及 蛋 白组 学 研 究 技 术 .并 对 叶绿 体 各 部 分 蛋 白 的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以 全 面 认识 叶绿 体蛋 白 的组 成 、特 点 及 其 在 叶绿 体 代 谢 网 络 中的 作 用 。
Ab t a t S b el l r p oe mis s os o i h s d f p oe mis i e e t e r,a d p oe mi a a y i sr c u c l a r to c i u a h tp t n t e t y o r to c n r c n y a s n r to e n l s u s i a p w r l a p o c o i e t y ln u c in l r t is s o e f p r a h t d n i pa t f n t a u f o p o en .As a mp ra t ln r a e l ,c lr p a t h s b e n i o t n p a t o g n l e hoo ls a e n it n iey t d e i pa t r t o c .W i t e e s ii i r v me t f t o d me so a ee to h r ss n n e sv l su id n ln p o e mis t h s n i v t mp o e n o w — i n i n l lc r p o e i h t y a d ma s p c r mer ,a d o ii g s s e to t y n c mb n n wi t e n— c e sn d t b s i fr t n r m Ar b d p i, r e c r a d t h i h r a i g a a a e n omai f o o a i o ss i , o n n c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

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

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

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双向电泳质谱蛋白质组植物蛋白质组学1 蛋白质组学概念、内容及其产生背景1.1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一词是由英文单词蛋白质的前半部分加上基因组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它是指基因组表达产生的所有相应的蛋白质,即细胞或组织或机体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活动方式。

蛋白质组学一词是由澳大利亚学者威尔金斯和威廉姆斯在1944 年意大利召开的一次科学会议上首次提出,并由Wasinger等第一次在出版物中使用。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蛋白质水平上,在一个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探索和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和重要的生理、病理现象等。

1.2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蛋白质的功能模式两个方面。

蛋白质表达模式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主要是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细胞或组织的所有蛋白质的表征问题。

常规的方法是提取蛋白质,经2D-E分离形成一个蛋白质组的二维图谱,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到各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量、表达量等,再结合以质谱分析为主要手段的蛋白质鉴定,建立起细胞或组织或机体在所谓“正常生理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图谱和数据库。

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比较分析在变化了的条件下蛋白质组所发生的变化,如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翻译后的加工修饰、蛋白质在亚细胞水平上定位的改变等,从而发现和鉴定出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及其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 叶蛋白提取方法
直接加热法:邹文辉等对草坪草屑叶蛋白提取方 法进行比较,直接加热法为水浴加热,保持温度在 80~85℃,加热时间5 min,直接加热法和酸化加热 法提取率较高,但直接加热法具有较好的絮凝沉淀效 果,且容易过滤,因此直接加热法是提取草坪草屑叶 蛋白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酸碱加热法:酸碱法和加热法相结合的一种复合 型叶蛋白提取方法。叶蛋白经等电点沉淀和热变性双 重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蛋白质凝聚机会,使叶蛋白 凝聚快、凝聚物结构紧密易分离,保证了叶蛋白的高 提取率。赵希艳等采用酸碱加热法提取紫花苜蓿叶蛋 白,确定获得叶蛋白高产率的最优条件为:pH4.5、温 度80℃,加热时间5min。酸碱加热法的主要优点是流 程短操作方便、沉淀快、易于过滤收集等,缺点是酸 碱等条件造成蛋白水解、影响蛋白活性。
发酵法:利用乳酸菌产生的乳酸等改变浆液的 pH 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使蛋白沉淀,再通过离心得 到叶蛋白。曾凡枝等用该法从苜蓿中提取叶蛋白。发 酵法提取叶蛋白的优点是使植物叶中对动物机体有害 的物质失去活性,提高了蛋白质品质,能耗少,提取 效率高,是生产叶蛋白的一种节能环保的优良工艺。 有机溶剂沉淀法:这种方法较为常见,其优点是 沉淀快、絮凝物结构紧密,易过滤收集。且经有机溶 剂脱色生产的脱色叶蛋白具有含糖量低、蛋白成分较 为单一等高营养价值,可用于抗癌、营养保健食品的 开发。Walter J.Bray 等用聚丙烯酰胺A150可高效的 提取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汁液中的白色叶蛋白。 等电点沉淀法:阚欢等将辣木样品预处理后,进 行均质、离心处理,取上清液,等电点时离心取沉淀, 然后调pH值溶解从而提取分离叶蛋白,等电点分离 pH为4.0 - 5.0 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达68.86%,蛋 白质提取率达70%。
2.2.3 叶蛋白分离纯化
电泳法: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粗提液)在惰性 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 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 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 带,达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谢正军等[14]用十二烷 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苜 蓿叶提取的粗蛋白分成不同的组分,确定其分子量大 小。Silas Pessini Rodrigues等用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SDS-PAGE)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D-PAGE)从番木瓜叶中提取出15 种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带电性质的不同,与交 换剂发生交换,改变洗脱液pH 或离子强度,将其洗 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Sharma P等用DEAE从水稻叶 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两种蛋白。
2.2 叶蛋白的提取
2.2.1样品预处理
干打浆法:刘建华等采用该法,将鲁梅 克斯嫩叶茎在室外风干后,剪切成小段, 分数次用研钵研磨成糊状,医用纱布两层 叠放在一起,每次取少许研磨后的糊状物 放在纱布上,充分挤压,挤出绿色汁液, 从而分离出叶蛋白。该方法简单,经常与 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组织捣碎法:通常先用食品加工机将组 织打碎,然后再用10000-20000r/min的内刀 式组织捣碎机(即高速分散器)将组织的细 胞打碎。宋葆华等在ZK高速自控组织捣碎机 中,将晾干的107种植物加蒸馏水300mL,捣 碎3min,真空抽滤获得叶蛋白含量。 利用细胞膜为天然的半透膜,在低渗溶 液和低浓度的稀盐溶液中,由于存在渗透压 差,溶剂分子大量进入细胞,将细胞膜胀破 释放出细胞内含物。阚欢等用100∶1的液料 比,浸泡60min,从辣木叶中分离叶蛋白。
植物叶蛋白研究进展
目录
1. 叶蛋白简介 2. 叶蛋白研究进展 3. 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1. 叶蛋白简介
1.1 叶蛋白定义
叶蛋白是指刈割新鲜的、有利用价值的 饲草或其他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地上部分(嫩叶或嫩茎 叶),经压榨后,通过汁液提取、蛋白凝 聚与分离干燥得到的蛋白质浓缩物。
绿色植物茎叶中的蛋白质一般分为 两类,一类是固态蛋白,一类是可溶性 蛋白。 固态蛋白包括不溶性的叶绿体及线 粒体构造蛋白、核蛋白、细胞壁蛋白, 一般很难溶于水,主要存在于经粉碎、 压榨后分离出的绿色沉淀物中。 可溶性蛋白存在于经离心分离出的 上清液中,包括细胞质蛋白、线粒体蛋 白的可溶性部分,以及叶绿体基质蛋白, 叶蛋白就是这些可溶性蛋白的凝集物。
1.2 叶蛋白营养价值
质量高的叶蛋白含有70%的蛋白 质,丰富的维生素A、E和糖类。叶蛋 白的 Ca、P、Mg、Fe、Zn的含量高, 是各类种子的5-8倍,胡萝卜素和叶黄 素含量比叶子分别高20-30倍和4-5倍。 叶蛋白胆固醇含量低,氨基酸种类齐 全且组成比较平衡。 叶蛋白中还含有适量的脂肪、纤 维素、可溶性糖和淀粉。
2.叶蛋白研究进展
2.1 叶蛋白资源
植物绿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颇为丰富,据测定大多 数植物的绿叶的蛋白质含量要比植物的根块、果实 等部位的含量高许多。 牧草和绿肥类主要是利用其新鲜茎叶提取蛋白 质,以苜蓿的含氮量最高,此外,豆科的紫云英、 十字花科的胡萝卜、茄科的烟草以及一些水生植物 如三叶草、水花生、浮萍等树叶中粗蛋白的含量较 高,松叶的粗蛋白高达12.1%。还有槐叶、桑叶、 构树叶、柑桔叶、柳树叶、榆树叶、杨树叶、香椿 叶等树叶都富含蛋白质,可作为提取叶蛋白的原料。 除此之外,一些农产品的废弃物也是叶蛋白的较好 来源,如苎麻叶、芦笋叶、红薯藤叶等。
1.3 叶蛋白应用现状
1.3.1 用叶蛋白对人体作食用试验。结果表明,叶蛋白在生物 学价值方面与牛奶相似。 1.3.2 国内外在叶蛋白药用方面研究的较多,如叶蛋白在抗氧 化、预防心血管病、抗肿瘤、治疗关节炎、肺气肿、老年性 白内障等方面的作用有研究报道。 1.3.3 饲用叶蛋白可用作鸡和猪等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饲料, 在渔牧生产中,叶蛋白浓缩物也可以部分代替鱼粉等优质蛋 白饲料,都能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1.3.4 叶蛋白还可以用于化妆品、洗涤用品、饮料和植物营养 调节剂等中,还可将叶蛋白浓缩物作为原料进一步的分离得 到叶绿素、叶绿素铜钠、胡萝卜素、纯蛋白质、维生素E和K、 食用纤维素和某些活性酶等,并且叶蛋白的应用领域还在不 断地拓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