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进展帕金森病(PD)tE称震颤麻痹,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

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黑质、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处色素细胞退行变性,多巴胺递质生成障碍,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系统平衡失调。

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就目前关于本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度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来源于《内经》。

《内经》指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病因为风,病位在肝。

《灵枢邪客篇》指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矣”,认为其发病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

元代张子和首先提出了“颤振”之名,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此病命名为“颤振症”,并说颤振“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认为本病病机为上实下虚。

《医宗必读》说:“然木即无虚,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养,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提出本病“肝肾同源”的理论。

现代王永炎等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标实为内风、瘀血、痰热。

王志英等认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

李军艳等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以肾虚为本,瘀血阻滞脑络为标,肝脾虚皆由肾虚而起。

王海明、杨明会等_5 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病变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在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变,表现为颤振、僵直、手足徐动、行动徐缓等症状。

综合众多医家学说,该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为肝风、痰火、瘀血。

2 辨证论治因为众多学者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不尽相同,故其在临床上的分型及具体治法、用药更不相同,现将J临床常见证型表述如下:痰热动风、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肝肾不足4个证型。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诊疗策略与效果观察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诊疗策略与效果观察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诊疗策略与效果观察引言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

目前,全球有数百万人患有帕金森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传统的西医治疗能够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该疾病。

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帕金森病的诊疗策略以及疗效观察备受关注。

一、帕金森病的中医诊断中医将帕金森病称为“震颤麻痹”,认为病因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脑络受阻等所致。

中医诊断帕金森病的关键是辨证施治,通过辨证施治对不同的辨证类型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1. 肝肾不足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运动迟缓、语言不清等。

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温肾健脾、益气活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桂枝、黄芪等。

2. 脾胃虚弱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困难、消化系统不良等。

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补脾健胃、益气和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人参等。

3. 气滞血瘀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紫暗等。

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

二、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策略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中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理体内气血,促进经络畅通,从而改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当归、川芎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穴位上施以适当的针灸刺激,可以调理体内气血,改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曲池、阳陵泉等。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全身,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拨法、推拿法、揉法等。

三、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观察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来评定。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中医的“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传统理论。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滞血瘀”、“肝风内动”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思路是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和气血。

根据中医的治疗理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两种形式。

中成药主要是以传统中药复方为基础,经过提炼和加工制成片剂、颗粒或胶囊等剂型。

中草药则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通过实验室加工制成颗粒或丸剂。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包括逍遥丸、清热消痰颗粒、益气养阴口服液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性研究进展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中,有一些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下分别介绍几项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成果。

1.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有研究表明,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如逍遥丸等,以及一些中草药如山药等,均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尽管这些临床观察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但是这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 中医药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具有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作用,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减轻病理性损伤。

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未来发展 趋势和挑战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具 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临床经验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能 够降低医疗费用,减轻
社会负担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 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减轻患者的痛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 能够促进中医药事业 的发展,推动中医药
现代化进程
汇报人:
治疗:目前主要 采用药物治疗和 手术治疗,但效 果有限,且可能 产生副作用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整体, 强调脏腑、经络、气血、阴 阳的协调平衡
多靶点治疗:中药具有多种 药效成分,可以同时作用于
多个靶点,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中药的副作用相 对较小,长期使用安全性较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 基,保护神经元
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因 子,减轻神经炎症
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神 经再生,保护神经元免
受损伤
调节免疫作用:调节 免疫平衡,减轻免疫
反应对神经的损害
中药复方中的有效 成分:如黄酮类、 皂苷类、生物碱类 等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 用:如抗氧化、抗 炎、神经保护等
中药复方对帕金森 病相关通路的影响 :如调节多巴胺能 系统、改善线粒体 功能等
细胞活性检测:采用MTT法、 CCK-8法等方法检测药物对 细胞活性的影响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Annexin V-FITC/PI双染 法、TUNEL法等方法检测 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细胞迁移和侵袭检测:采 用Transwell实验、划痕实 验等方法检测药物对细胞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信号通路研究:采用 Western blot、qPCR等方 法检测药物对相关信号通 路的影响

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摘要 : 帕金森病是 中老年人 常见的一种 以运动障碍为主的 中枢神 经系统 退行 性病 变。近 年来 , 中医对该病 的病 因病机 及证 治 疗作 了进 一步探讨 , 床 治疗取得 较好效果 , 综述于下。 I l 占 现 关键词 : 帕金森病 ; 因病机 ; 病 中医药 ; 综述
中 图分 类 号 : 4 . R 72 5 文献 标 识 码 : B
肝风扰 动 , 形成该 病 。李 军 艳 等 从 该 病 的 发 病 年
帕金 森病 ( ak sn S i ae P 也 称 震 颤麻 P ri o ’ s s ,D) n de 痹 , 以运 动 障碍为 主 的神经 系统 退行 性病 变 , 是 中老 年 人 多发 。临 床 以静止 震颤 、 运动 迟缓 、 张力 增高 肌
现代 医家 对该 病 的病 因病 机 作 了进 一 步 探讨 , 有 了更 深 的认识 。周 仲瑛 等 … 认 为 , 病 的基 本 病 本 机为 肝风 内动 , 脉 失养 , 病 理 性 质 属 本 虚 标 实 , 筋 其 本为气 血 阴 阳的亏 虚 , 中 以阴精津 血 亏虚 为主 , 其 标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1 月 第 2 卷 第 5 01 年 0 3 期
J RNA OU L OF I JANGX V IUNI ERSTY OF TC 0 1Vo.3No5 I M2 1 12 .
帕金森病中医病 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 谢 康 王 河 宝 叶春 林 ( . 1江西 中 医学 院 南 昌 30 0 ;. 西科 学技术 出版社 30 42 江 南 昌 30 3 ) 30 1
Ab t a t P r i s n’ ie s s a c mmo l n o n e e e t l n r o s rto r d afc in i g d a d ed r e p e I e e t s r c : ak n o S d s a e i o ny e c u t r d c n r e v u er g a f t n a e n l el p o l . n r c n a e o y y a s h ilg e r ,t e eoo y,p t o e e i a d t e a y o a i o a i e e me i ie o ak n o s Sd s a eh sb e r e i u s d a d g t ah g n ss n h r p ft d t n l r i Chn s d cn f r i s n ’ i s a e n f t rd s se n o p e u h c b t re e t T e fl w n e iwst e eo o y a d te a y o a k n o Sd s a e et f c . h o l i g r ve h il g n h r p fp r is n’ i s . e o e Ke r s P r i s n S Die s ; il g n a h g n ss rd t n h n s d c n ; e iw y wo d : a k n o ’ s a e E o o y a d P t o e e i ;T a i o a C ie e Me ii e R ve i l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如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常常被用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实验性研究也在探索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的概述。

一、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许多中草药被发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涉及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害等具有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提取物或化合物如白芍、丹参和黄芪等具有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减轻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和症状。

二、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炎作用研究炎症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黄芪中的黄芪苷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相关症状。

三、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如黄连和当归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病理过程。

四、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作用研究α-突触核糖核酸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异常聚集物,与病理进展和神经元损伤等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如黄芪苷和当归中的半合成萜类成分可以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的形成和聚集,有望成为帕金森病的治疗靶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仍处于实验性阶段,尚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虽然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也需要针对个体的病情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希望通过更多的实验研究,揭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一、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恶化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的运动功能逐渐减退,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约有6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其中大部分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二、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但病理学研究表明,神经元的损伤、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因素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现有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会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如肌肉失调等,而手术治疗又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费用支持。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手段。

1.药膳治疗中药药膳治疗帕金森病在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

一些中药材,如黑枸杞子、五味子、枸杞子等,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神经保护等特殊功效。

使用这些中药材制成药膳,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疼痛、促进神经再生和改善循环等方面对帕金森病患者产生治疗作用。

2.中药提取物治疗一些中药提取物也被广泛研究,如罗汉果、九里香、黄芪等,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炎症、减轻氧化应激、促进神经 regeneration,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罗汉果提取物LSE能减轻非经典列维体型的帕金森病大鼠也被证明通过上调抗氧化剂和调节细胞死亡通路等作用促进补救神经保护。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活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并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疼痛、促进精神放松等方面产生治疗作用。

三、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发展方向目前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仅有一些实验室和动物模型的结果。

因此,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1.中草药筛选现有的中草药材中,仅有一小部分被证明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

未来研究应该对更多大量的中草药筛选出具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进一步研究。

2.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的治疗作用仍不清楚,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中药的作用机制,以便了解它们如何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和氧化应激。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由于黑色素神经元的丧失而导致多种运动障碍症状,如颤抖、僵硬、运动迟缓等。

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和深脑刺激治疗等进行缓解。

但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当疾病进展时,药物治疗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提高多巴胺水平、减轻神经毒性和控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临床实验中,将不同草药组合成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有研究表明,牛膝加杜仲汤(NDT)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另一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期间补血生肝方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社交功能。

上述研究表明,中药方剂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

2. 针灸治疗3. 水疗治疗水疗是以水作为治疗工具,通过水的力学和物理特性对身体产生治疗效果的一种非药物治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水疗可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水疗治疗,一组进行正常的物理治疗。

结果表明,接受水疗治疗的患者显示出比普通物理治疗组更显著的运动能力提高和生活质量提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水疗可以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已有实验研究表明,中草药、针灸和水疗等方法对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在更大规模、更严格的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

同时,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药治疗机制,以及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结合的适当方式。

这样才能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摘要: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疗作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综述于下。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因病机;中医药;综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也称震颤麻痹,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中老年人多发。

临床以静止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该病起病隐匿,渐进性加重,属慢性疑难病症。

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临床多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为主要主要手段。

长期服用西药疗效会降低,药效不稳定,且毒副作用大。

近年来,中医中药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作了进一步研究,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现就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中医论文发表1病因病机
中医学无“帕金森病”病名,多属“眩晕”、“震颤”、“痉病”、“内风”等范畴。

对该病的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认为该病的病因为风,病位在肝。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并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

夫老年阴血不足,极为难治。

”认为该病系年老阴血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去濡养而致。

现代医家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有了更深的认识。

周仲瑛等[1]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其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的亏虚,其中以阴精津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

王刚等[2]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肝、脾、肾诸脏亏虚;劳逸不当,伤及筋骨;饮食不节,气血生化乏源;七情失调而致气机逆乱;居住失宜,外感秽浊之邪。

该病的病位在脑,病在筋脉。

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标实为内风、内虚、血瘀、痰火。

马云枝等[3]认为脾虚是帕金森病的根本病机,由于长期脾虚不运,气血乏源,导致肝肾阴精渐亏,肝风扰动,形成该病。

李军艳等[4]从该病的发病年龄、症状、病位、病程、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分析,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

廉全荣[5]认为肾亏脾虚是发病关键,风痰、水湿、瘀血停蓄是使病情加重的因素。

总而言之,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多属本虚标实,其中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是其根本,而风、火、痰、瘀为其标。

2临床治疗
2.1中药治疗,认为脾虚湿盛为帕金森病重要病机,以健脾化痰通络熄风为主,方药以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白僵蚕、全虫、红花、全瓜蒌、麻子仁、炙甘草治疗。

袁灿兴等[6]将帕金森病辨证为肝肾亏虚型,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复方(天麻、钩藤、熟地黄、枸杞子、桑寄生、丹参、莪术、僵蚕、全蝎、蜈蚣、白芍药、生南星等)治疗帕金森病30例。

结果:显效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

叶中峰[7]将本病分为肝阴不足、肝气郁结2型。

其中肝阴不足型处以生地20g,当归、杞子、天麻各15g,钩藤10g(后下),僵蚕12g,全蝎、蜈蚣各5g(研粉冲服),沙参、麦冬、白芍各10g。

肝气郁结型处以柴胡15g,香附、枳壳、桃仁各12g,红花、赤芍、郁金、当归、白芍各10g,川芎9g,麝香013g(冲服)。

治疗36例,总有效率75﹪。

廉全荣[5]将该病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虚痰湿、风痰阻络四型,其中肝肾阴虚予以以麦门冬、白芍药、何首乌、桑寄生、龟版、鳖甲、天麻、钩藤以培补肝肾、化痰通络治疗;气血两虚型予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药、天麻、钩藤、珍珠母、丹参、鸡血藤、羚羊角粉等益气活血,息风活络治疗;脾虚痰湿型予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苍术、钩藤、煅龙骨、煅牡蛎等健脾化湿,豁痰祛风治疗;风痰阻络型予二陈汤加天麻、钩藤、皂角、丹参、胆南星等活血宣痹,息风化痰治疗。

[8]用定振丸(熟地、生地、当归、川芎、白芍、钩藤、制首乌、枸杞子各15g,黄芪24g,白术、天麻、防风、威灵仙各10g,全蝎6g,蜈蚣2条,厚朴10g,泽泻15~30g。

)治疗震颤麻痹21例,总有效率90.48﹪。

乔树真等[9]运用定颤汤(天麻、川芎、白僵蚕、怀牛膝各10g,枸杞、当归各12g,钩藤、制首乌、山萸肉各15g,白芍、伸筋草各20g,生牡蛎、葛根、生龙骨各30g)治疗帕金森综合征42例,痊愈6例,显效15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

鲍远程[10]用抗震止痉I号冲剂(何首乌、白芍、丹参、地龙、天麻、枸杞子、肉苁蓉、蕲蛇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

曹子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