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水的构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电解水及物质分类》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电解水及物质分类》导学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1.氧气的检验方法: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比空气于水氢气的收集方法:①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②排水集气法(因为氢气于水)【课堂探究】一、氢气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有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3)作燃料的优点:①;②燃烧产物是;③是理想的能源。

(4)验纯:①原因: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②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二、水电解实验符号表达式(反应)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正极负极现象1现象2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结论:①正极产生的是,负极产生的是,它们的体积比为②水通电生成和。

③水是由和组成的。

④电解水是变化⑤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水可以表示为H2O思考:(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即学即练】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氧化B.水结冰C.水电解D.水沸腾2. 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3.请判断正误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知识归纳】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劝斥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①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2H2↑ +O2↑②证实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实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时,则说明含有;再通过,当观察到,则含有,接着通过,当观察到,则说明含有。

【知识归纳】初中化学知识要点——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酸雨——来自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可以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知识归纳】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2.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3.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生成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水的组成
1.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l∶2。

这是因为:
(1)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水解性很强
初三
,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出现了水解反应。

2.电解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它们本身并未参加反应。

3.水就是由氢、氧两种元素共同组成,无法说道水就是由氢气和氧气共同组成。

因为水中没氢气,也没氧气,就是一种物质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4.电解水所用电源为直流电。

【典型例题】
例析:
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来这样一条规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都所含相同的分子数。

图7-7就是电解水的轻便装置:
(1)电源的a为______极,b为______极。

(2)c试管中搜集至的气体就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检验;d试管中搜集至的气体就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检验;c、d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解析:
观察图示知d试管中收集气体的体积大约是c试管中的2倍,可推知: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c试管中是氧气。

由此可判断a为正极,b为负极。

因c、d试管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2,且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所以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也为1:2。

答案:
(1)正,负
(2)氧气,拎火星的木条;氢气,熄灭的木条,1:2(3)氢元素和氧元素。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式:化学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分子结构:水分子的分子结构是V形结构,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氢原子分别与氧
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 原子组成:水分子的原子组成为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氧原子的原子序数是8,氢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

4. 原子间键结:水分子通过共价键将氧原子和氢原子连接在一起。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
子之间的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5. 极性分子: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的电负性更高,共价键中的电子更加靠近氧原子。

因此,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6. 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其他水分子的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存
在使水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行为,例如高沸点、高熔点、高表面张力等。

7. 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溶剂,可以溶
解许多物质。

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在常温下是液态。

水在0℃时凝固成冰,100℃时沸腾成水蒸气。

初中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式与化合价

初中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式与化合价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化学式与化合价一、考点、热点回顾考点一 水的组成 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kPa 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

2、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2H 2↑+O 2↑;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3、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的气体。

(2)化学性质:a)可燃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2+O22H2O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还原性:H2+CuO Cu+H2O注意事项: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点燃。

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考点二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如H2O)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式的写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弄清以下两点:①这种物质由哪种物质组成;②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初中化学“化学水”知识点整理(常考)

初中化学“化学水”知识点整理(常考)

初中化学“化学水”知识点自然界的水(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世界水资源概况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淡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2)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率;农业上,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生活中,如关紧身边的水龙头,更换滴水、漏水的水龙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

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3)防水体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处理符合标准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要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加强水质的质量检测水的净化(过滤、吸附、蒸馏)(1)纯水和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混合物(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从水库中取水加——加絮凝剂(明矾),使悬浮的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沉——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使水澄清。

滤——将沉淀池中流出的较澄清的水通入过滤池中,进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再将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除去水中臭味和残留的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投——投药消毒(通常通入氯气的方法)除去细菌,杀菌后的水就是可以饮用的自来水,通过配水泵供给用户。

但水中仍然含有可以溶于水的一些杂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它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因为除去病菌的过程.就是把病菌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3)常用的净水方法Ⅰ.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使不溶性的沉淀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密度为1g/cm³。

-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状态。

2.水的循环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水在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其中97%存在于海洋中,只有3%为淡水资源。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

3.水的净化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包括除杂和消毒两个步骤。

-除杂方法包括自然沉淀、过滤和加药净化等。

-消毒方法包括加氯、加臭氧和紫外线照射等。

-工业上利用水进行冷却、洗涤、溶解、合成等。

4.酸碱与中和反应:-酸是指能溶解在水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是指能溶解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相互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5.水的酸碱性:-纯水中,H2O分解为H+和OH-,即[H2O]=[H+]=[OH-]。

-酸性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H+]>[OH-]。

-碱性溶液中,OH-浓度大于H+浓度,[OH-]>[H+]。

-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有所不同。

6.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通过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的物质。

-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红色石蕊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不同的颜色。

7.水的pH值和酸碱中和:-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指标,pH = -log[H+]。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 值为7-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是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的。

以上是关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对于理解水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循环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净化与利用、酸碱与中和反应、水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水的pH值和酸碱中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水的构成
以下是###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水的构成》,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因为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持续的运动
(3)分子间存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动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水准---得到的是蒸馏水)、
⑤消毒杀菌。

(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但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2H2↑+O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能够分解成原子,原子能够结合成分子。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氢气:V
氧气=2:1。

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主要原因是:a.因为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