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与分离
白鲜皮中3种柠檬苦素化合物抗松材线虫作用研究

白鲜皮中3种柠檬苦素化合物抗松材线虫作用研究
于金英;高逸;孔振;汪冶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2(42)2
【摘要】对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皮中3种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浸渍法开展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毒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研究。
结果表明,梣酮、黄柏酮、吴茱萸内酯对松材线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松材线虫的LC_(50)分别为9.78μg·mL^(-1)、15.99μg·mL^(-1)和17.91μg·mL^(-1),其中,梣酮在≥20μg·mL^(-1)时,毒杀松材线虫的校正死亡率>80%,杀线虫活性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白鲜皮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杀松材线虫剂的潜力。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于金英;高逸;孔振;汪冶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丽水市莲都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51
【相关文献】
1.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柠檬籽中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2.柑桔果实中柠檬苦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3.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夏季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4.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源化学成分与抗性机理研究(第Ⅱ报)——马尾松种源抗性与中
性萜类化合物组成差异关系研究5.松材线虫染色观察及植物凝集素对松材线虫作用的初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地区野生白鲜皮3种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p ha r ma c o p o e i a r e q u i r e me n t s, a n d t he d i c t a mn i n e c o n t e n t ha d n o s i g n i ic f a n t c h a n g e wi t h t h e n a t i o n a l a v e r a g e l e v e 1 . Th e c o n t e n t s o f ra f x i n e l l o n e, o b a c u n o n e a n d d i c t a mn i n e o f Di c t a mnu s d a s y c a r pu s Tu r c z .p r o d u c e d i n Me i h e k o u
E c o n o mi c பைடு நூலகம்C r o p s ,H e b e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s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5 1 ,C h i n a )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药研究中,通过提取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可以探寻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优化中药制剂的配方和给药途径等。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提取方法:1.水提取法:将中药材样品浸泡在适量的水中,通过温度、时间等因素促进药物成分的溶解,然后蒸馏或浓缩得到提取物。
2.醇提取法:将中药材样品浸泡在适量的醇溶剂(如乙醇、甲醇等)中,利用醇的溶解性,提取药物成分。
3.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在高压、高温下将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与中药材接触,强化了药物成分的溶剂力。
4.萃取法:使用有机溶剂与中药材进行萃取,如乙醚、丙酮等。
分离方法:1.薄层色谱法:将提取物吸附于薄层色谱板上,然后通过溶剂的上升作用,利用不同成分在色谱板上的迁移性差异,实现成分的分离。
2.柱层析法:将提取物通过柱层析填料(如硅胶、分子筛等)进行分离,根据成分在填料上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成分的分离。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根据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来实现成分的分离。
4.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挥发成气体,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检测。
鉴定方法:1.紫外-可见光谱法:利用中药成分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作用,通过测量药物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强度,推断其中的成分。
2.红外光谱法:通过测量中药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和透射来分析和鉴定中药成分。
3.质谱法:通过分析和测量中药样品中的质子或离子分子的质量-荷电比(m/z)比值,推断其中的成分。
4.核磁共振谱法:通过测量中药样品中核磁共振现象的有关参数(如化学位移、耦合常数等),来分析和鉴定中药成分。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博大精深,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并结合多种方法对中药样品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基础。
伊春地区白鲜皮药用成分及多种元素检测分析

伊春地区白鲜皮药用成分及多种元素检测分析
邢振楠;王丹丽;刘艳杰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
【年(卷),期】2024()3
【摘要】采用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等法同时对其含有的几种无机元素及重金属进行含量检测。
不同产地白鲜皮药材中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分别为:伊美区样品白鲜碱0.845 mg/g、黄柏酮0.674%、梣酮0.185%。
嘉荫县样品白鲜碱0.467 mg/g、黄柏酮0.324%、梣酮0.064%。
汤旺县白鲜碱0.576 mg/g、黄柏酮0.431%、梣酮0.108%。
无机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为Ca钙、K钾、Mg镁、Na钠、Fe铁、Mn锰、Zn锌。
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为Cu铜、Pb铅、As砷、Cd镉、Hg。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邢振楠;王丹丽;刘艳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伊春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
【相关文献】
1.恩施地区野生葛成分及微量元素硒的药用价值分析
2.东北地区野生白鲜皮3种药用成分含量分析
3.本溪地区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检测分析
4.
四种药用香薷植物中多种微量元素分析5.伊春地区不同黑木耳菌株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鲜皮中抗炎有效组分的分离及抗炎活性研究

白鲜皮中抗炎有效组分的分离及抗炎活性研究时东方;宋策;郑梅竹;赵立春;张红晶;刘春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22)36【摘要】目的对抗炎组分进行提取并对梣酮进行质谱鉴定;对白鲜皮粗提物及梣酮单体进行抗炎效果检测.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对所分离梣酮进行鉴定;利用小鼠耳廓肿胀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实验确定待试物抗炎活性.结果提出白鲜皮中梣酮的裂解规律;白鲜皮醇提物及梣酮单体各剂量组可显著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差异显著(P<0.05),但在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方面,梣酮中、低剂量组效果明显.结论建立白鲜皮中梣酮快速分析鉴定方法,白鲜皮醇提物及梣酮单体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但不同抗类模型对抗炎效果表现具有差异性.【总页数】5页(P21-25)【作者】时东方;宋策;郑梅竹;赵立春;张红晶;刘春明【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长春迪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12;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相关文献】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鲜皮抗炎有效组分的实验研究 [J], 艾丹;杨桂明2.油茶枯中两个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J], 黎国庆;许承婷;王立欣;黄俊;焦兵;覃江克3.高速逆流分离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及相关抗炎活性研究 [J], 方宗潮;童晔玲;王楠楠;王昱霁;蔡婷婷;朱婉萍4.高速逆流分离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及相关抗炎活性研究 [J], 方宗潮;童晔玲;王楠楠;王昱霁;蔡婷婷;朱婉萍5.基于抗炎镇痛作用的气滞胃痛颗粒有效组分活性研究 [J], 许雯雯;王帅;孟宪生;包永睿;潘英;韩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一、提取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一般分布在天然产物中,通过提取可以将其集中起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1.水浸提取:将中药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使用热水或冷水浸泡一定时间后,过滤、浓缩,得到中药水提取液。
2.醇提取:将中药粉末与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混合,浸泡一段时间,过滤、浓缩,得到中药醇提取液。
3.超声波提取:通过超声波的机械作用,使溶剂渗入叶片和组织细胞中,加速物质的扩散和溶解,提高提取效率。
二、分离方法提取液中含有多种成分,需要进行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1.疏水色谱法:利用不同成分在非极性固定相上的亲疏水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硅胶柱色谱、C18柱色谱等。
2.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各种带电的成分与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如阴离子交换色谱、阳离子交换色谱等。
3.层析法:利用固定相的颗粒特性进行分离,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三、鉴定方法分离后的化合物需要进行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判断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含量。
2.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推断化学结构。
3.质谱:通过分子的分解产物质谱图,确定分子的相对分子量、结构和化学式。
4.核磁共振波谱:通过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位置和形状,测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量。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涵盖了水浸提取、醇提取、超声波提取、疏水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一系列实验技术。
这些方法的选用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和目标成分的特点来决定,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同时,为了提高方法的效率和可重复性,对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白鲜皮中梣酮的初步研究

高速 逆 流 色谱 法 分 离纯 化 白鲜 皮 中 酮 的初 步 研 究
张红 晶 , 一
( 吉林农业大学 , I
琦 ,时东方 2 ,赵 立春 ,王 晶 2 ,吴桂梅 2 刘春 明 2
长春 10 8 3 l ;2 长春师范学院 ,吉林 1 长春 10 3 ; 3 河北 大学 药学院 ,河北 302 f定 l 呆 010 7 02)
摘要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白鲜皮中的 酮 ,结果表明 ,选择 V ( 己烷 ):V ( 正 乙酸乙酯 ):V ( 乙 醇 ):V( ) :1 :l 水 =1 :1 系统来分离 , 上相作为 定相 ,下相作为流动相 ,流速 为 1 / n 仪器转速 1 0 . mLmi, 5 0 0 r i,分离结果经高效液相色谱 ( P C) / n a r H L 检测纯度达到 9 %。 9 关键 词:白鲜皮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卡 酬 孥
谱图可 良好重复收集样 品,若与制备液相色谱结 合 ,则可快速 、大量的制得相应 纯度的标准 品 。高速 逆流色 j 谱在生物碱 、黄酮 、酚类 、醌类 、苷类 、脂肪酸 、多肽等化合物 分离 中得到广泛应用p q。 白鲜皮为芸香科 白鲜属植物 白鲜 ( i a nsdscru ) D c m u ay ap s 和狭叶 白鲜 ( . n u fl s t D ag stoi )的干燥根皮 ,具 i u
crmao rp ( L )H C C ircmme ddt rp r adp r e ci o si et f m D d scru ho tga h HP C S C o se n e peae n ui t t ecntunsr ay ap s o y f ha v t o
va ef r e csp rom dwi wo p a es le tsse c mp sdo e a eeh tctt:t a o : tr 1111 1 V/ )yeuigtelwe q e sp a e t at - h s ov n y tm o o e fh x :t ya eaeeh n l h n wae .::: ( v b ltn h o ra u ou h s
正交试验法优选白鲜皮中梣酮提取工艺论文

正交试验法优选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 rtq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57-01【关键字】白鲜皮白鲜碱梣酮正交实验提取工艺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白鲜皮含白鲜碱(dictamnine),γ-崖椒碱(γ-fagarine),白鲜醇(dictamnol),梣酮(fraxinellone),黄柏酮(obacunone),以及皂甙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及解热的药理作用,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及血液、子宫及直肠平滑肌都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扁平疣、足癣、湿疹等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为探讨白鲜皮提取工艺的科学性,以活性成分梣酮含量为指标,采取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白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材料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10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灵敏度 1 aufs shimazu class-vp 6.12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大连依利特公司 5?m,4.6mm×200mm);杭平fa200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ag285型(mettler toledo)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梣酮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色谱纯,水为三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白鲜皮药材的含量测定2.1.1 取本品粉末(过3号筛)0.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30ml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结果为,白鲜皮药材中梣酮的含量为0.078%。
2.2 正交试验设计:根据梣酮的性质及参考相关文献,确定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提取次数、时间、溶媒浓度、溶媒用量等四因素(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均平方和(I)
自由度(n’)
均方(MS)
F
P
A因素
17.56
2
8.78
20.42
<0.05
B因素(误差)
0.86
2
0.43
―
―
C因素
3.89
2
1.95
4.88
>0.05
D因素
74.22
2
37.11
86.30
>0.05
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见,A因素和D因素对梣酮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梣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A>C>B。因此,最佳最合为A3B2C2D3,即分别用8倍的95%乙醇提取3次,每次90min。
白鲜皮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据悉,我国千余家中药厂、中药饮片厂、植物提取物厂、兽药厂等以白鲜皮为主要原料生产了近千种新药、特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物和兽药等,并在科技创新中用白鲜皮研制开发了许多抗真菌活皮癣等外用中成药,投入市场后颇受青睐。同时,我国遍布城乡数以万计的各类医疗单位及民间偏方、验方中也在大量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材市场原文链接:/readinfo-htm-ifid-44014.html#)
4止血
白鲜皮乙醇提取物有止血的作用。白鲜皮乙醇提取物按5g/kg、10g/kg、多次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小鼠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并可明显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郭静在白鲜皮提取物止血作用及其理研究一文中,用实验表明白鲜皮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小鼠的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证明白鲜皮有止血作用。
2
325.Biblioteka 35223
1
20.70
6
2
3
1
2
24.37
7
3
1
3
2
28.47
8
3
2
1
3
28.36
9
3
3
2
1
21.96
K1
69.45
71.88
70.81
60.77
K2
70.43
74.12
72.32
77.87
K3
78.79
72.67
75.54
80.03
R
9.34
2.24
4.73
19.26
表3方差分析F0.05(2.2)=19.00 F0.01(2.2)=99.00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栓内层狭窄,纤维多单个散在,黄色,直径25~100 μm,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宽广,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单个散在。薄壁组织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5~30 μm。
【性味与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1抗炎
现代研究发现白鲜皮有抗炎作用,白鲜皮可以明显促进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活化,进而增加对细菌的杀伤和异物的吞噬能力,简短炎症周期。白鲜皮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及蛋清所致的小鼠足跖炎症反应,对多粘菌素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水肿有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聂巧峰在白鲜皮提取物对动物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及机理探讨一文中指出白鲜皮提取物对蛋清所诱发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且白鲜皮提取物各剂量组能减少大鼠足跖蛋清致肿炎症组织中的PGE2的含量,并能抑制炎症组织中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
1. 6多糖
白鲜皮中含有粗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白鲜皮粗多糖中总糖含量。白鲜皮粗多糖收率为9. 7%,总糖含量为79. 20%。
2、主要活性成分
白藓碱(dietamnine)
梣酮(fraxinellone)
黄柏酮((obacunone)
五、白鲜皮药理作用
近年来,众多学者在研究白鲜皮药材有效化学成分的同时,也对从白鲜皮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构表明,白鲜皮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止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表1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A
B
C
D
乙醇浓度(%)
回流时间(%)
乙醇用量(倍)
提取时间(次)
1
65
60
6
1
2
85
90
8
2
3
95
120
10
3
表2L9(34)正交设计及数据处理表
因素
试验号
乙醇用量
次数
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
实验结果
梣酮(mg)
D
A
B
C
1
1
1
1
1
18.08
2
1
2
2
2
25.03
3
1
3
3
3
26.34
4
2
1
六、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与分离
1、梣酮基本信息
英文名
Fraxinellone
中文名
梣酮;
化学名
3-(3-呋喃基)-3a,4,5,6-四氢-3a,7-二甲基苯酞
(3R)-3β-(3-Furanyl)-3aβ,7-dimethyl-1,3,3a,4,5,6-hexahydroisobenzofuran-1-one
3抗过敏
唐忠芬在白鲜皮提取物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以及在湿疹中的运用一文中,用实验表明白鲜皮提取物能有效对抗大鼠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对DNCB(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IV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耳廓肿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还能显著提高磷酸组织胺致豚鼠局部瘙痒的痒阈值,得出白鲜皮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
1.3甾体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根中含有孕烯醇酮,如忒文, B谷甾醇,菜油甾醇, 7A- hydr oxylsitosterol, 6B -hydroxyst igmast - 4- en- 3- one, B - sitosterol - 4- en- 3- one, Progesterone。
1. 4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3.1回流法(乙醇)
以乙醇为溶媒,以梣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提取法提取白鲜皮的工艺条件,并对影响提取较大的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查,筛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正交试验设计:根据梣酮的性质及参考相关文献,确定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提取次数、时间、溶媒浓度、溶媒用量等四因素(见表1)。采用Lg(34)正交设计表,以梣酮提取总量为指标,优选白鲜皮的提取工艺。取白鲜皮粗粉40g,平行九份,按表2所安排的实验进行操作,提取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试验安排及结果见表2。
三、销售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以来,白鲜皮年需求量已经超过2000吨,2010白鲜皮总产量不超过1000吨,在加上多年来国内无度狂采滥挖,北朝资源也面临日渐枯竭,白鲜皮的缺口必定会逐年递增,局势很不乐观。
通过下表的平均价格分析,至01年以来,白鲜皮的价格逐渐开始上涨,09年的涨幅是08年的50%,而10年的涨幅是09年的75%,目前已经到达了历史的最高价格,但此时的库存所剩无几,新产白鲜皮也只有少量进入到市场中,供小于求,由此可见,白鲜皮后期价格依然具有上涨之势
【采制】春、秋二季采挖根部,去除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状】本品呈卷筒状,长5~15 cm,直径1~2 cm,厚0.2~0.5 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二、药用价值及应用范围
白鲜皮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皮的根皮。味苦,性寒。白鲜皮药用价值较高,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内服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黄疸尿赤,湿热痹痛;外用于湿疹,疥癣,皮肤瘙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等症。白鲜皮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白鲜皮含有白鲜碱,白鲜内脂、谷甾醇、胆碱、梣皮酮等。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鲜皮还有解热作用。
01至10年白鲜皮平均价格走势
四、白鲜皮化学成分
1白鲜皮的化学成分
白鲜皮的根和地上部分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分离鉴定出的包括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香豆素和黄酮类、甾体类、倍半萜和倍半萜甙类及多糖化合物等成分。
1. 1生物碱类化合物
白鲜皮的根中含有白鲜碱,异白鲜碱,白鲜皮碱,茵芋碱, C-崖椒碱,前茵芋碱,异斑佛林草碱,胡芦巴碱,胆碱,去甲茵芋碱, O- ethylnor dictamine,O - ethylnor - C- fagarine, platydesmine, 7, 8 -dimethoxyplatydesmine, O - ethylnorskimmianin,7, 8- dimethoxymyrtopsine。
中药白鲜皮中梣酮的提取与分离
一、药材简介
【别名】北鲜皮、山牡丹。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Turcz.的干燥根皮。
【植物形态】生于山坡丛林中。多年生草本,全株具香气。根数条丛生。茎直立,高50~65c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4cm,先端短尖,边缘具细锯齿,基部宽楔形,两面密布腺点;叶柄及吉轴两侧有狭翼。总状花序顶生,密被柔毛及腺点;花白色或淡红色,萼片5;花瓣5,雄蕊10;子房上位。蒴果5裂,表面散布棕黑色油腺和白色细柔毛。种子近球形,先端短尖,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月。主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亦产。
分子式
C14H16O3
分子量
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