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的制备

合集下载

聚苯胺的制备

聚苯胺的制备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绿色能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风能、太阳能等非可持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储能装置,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包括太阳能电池、锂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储能装置,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较长循环寿命、较宽工作温度等优秀的性质,目前在储能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交通运输等领域。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日益增强,可持续性能源和新型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低排放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的应用成为一种大势,电动汽车己成为各国研究的一个焦点。

超级电容器可以取代电动汽车中所使用的电池,超级电容器在混合能源技术汽车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由纳米花和纳米草组成的纳米级牧场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能量贮存在超级电容器中。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承诺在1995年到2008年之间将汽车CO2的排放量减少25%,这些都促进了混合能源技术的发展,宝马、奔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结成了一个全球联盟,共同研发混合能源技术。

2002年1月,我国首台电动汽车样车试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而今各种能源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对绿色电动车辆的推广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项被称为Loading-leveling(负载平衡)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即采用超大容量电容器与传统电源构成的混合系统“Battery-capacitor hybrid”(Capacitor-battery bank) [1]。

目前对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多集中于开发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通过掺杂与改性,二氧化锰复合导电聚合物以提高二氧化锰的容量[1、2、3]。

生瑜(是这个人吗?)等[4]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对产物特性进行细致分析。

因导电高分子具有可逆氧化还原性能,通过导电高分子改性,这对于提高二氧化锰的性能和利用率是很有意义的。

《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极中的应用》

《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极中的应用》

《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极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柔性电子设备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柔性电极作为柔性电子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近年来,聚苯胺导电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柔性电极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柔性电极中的应用。

二、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主要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苯胺单体与适当的掺杂剂(如硫酸)混合,制备出苯胺溶液。

2. 在一定温度下,向苯胺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如过硫酸铵),引发苯胺单体的聚合反应。

3.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掺杂剂和氧化剂的浓度等),使聚苯胺形成水凝胶状结构。

4. 对制备出的聚苯胺导电水凝胶进行清洗、干燥等后处理,以提高其性能。

三、聚苯胺导电水凝胶的性能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

其导电性能主要来源于聚苯胺的共轭结构,使得电子能够在分子链上自由移动。

同时,水凝胶状结构使得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形状和弯曲程度,且对人体无害。

四、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在柔性电极中的应用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在柔性电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备方法简单: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2. 柔韧性好: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形状和弯曲程度,适用于制备柔性电极。

3. 导电性能优异: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能够满足柔性电极的高导电要求。

4. 生物相容性好: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对人体无害,可用于制备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柔性电极。

五、结论聚苯胺导电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柔性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在柔性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机导电材料-聚苯胺PPT

有机导电材料-聚苯胺PPT

其他改性方法
其他改性方法包括交联改性、接枝改性、纳米改性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聚苯胺的性能和拓宽其应用 领域。
交联改性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聚苯胺分子之间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接枝 改性是指将其他功能性基团连接到聚苯胺分子上,以改善其性能和拓宽其应用领域;纳米改性是指将 聚苯胺与纳米材料复合,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改善聚苯胺的性能。
详细描述
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聚苯胺材料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模板,如聚合物、无机物 或生物分子等,可以控制聚苯胺的聚合过程,从而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形貌的聚苯胺材料。该方法可 以制备出高性能的聚苯胺材料。
其他合成方法
总结词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合 成聚苯胺的方法,如光化学合成法、热 引发聚合等。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聚苯胺在交叉学科领域 的应用和发展。
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聚苯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促进其产业的健 康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此外,聚苯胺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和 生物医学成像剂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 用。
由于聚苯胺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环境稳 定性,它也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锂 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源领域。
02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聚苯胺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导电性能 可以通过掺杂实现可调。在掺杂状态下,聚苯胺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池、电容器 等领域。
03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化学氧化法
总结词
通过氧化剂如过硫酸铵、过氧化氢等引发,使苯胺单体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得到 聚苯胺。
详细描述
化学氧化法是最常用的聚苯胺合成方法之一。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用氧化剂引发苯 胺单体的聚合反应,通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如甲酸、水、甲醇等。该方法操作简便,

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

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在防腐领域,超疏水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防冻材料等方面。

聚苯胺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制备超疏水性材料。

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备聚苯胺的微/纳米结构,探索其在防腐方面的应用潜力。

一、制备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1. 原料准备用苯胺作为单体,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和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制备聚苯胺。

2. 制备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将聚苯胺溶液放入容器中,并在其表面放置一种粘度较低的溶液,形成“液滴法”。

利用旋涂或浸渍法在基材上制备聚苯胺微/纳米结构。

3. 热处理将制备好的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使其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完整的表面。

二、表征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性质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使用SEM观察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粒径分布。

2. 接触角测量使用接触角仪测量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对水的接触角,以评估其超疏水性质。

3. X射线衍射(XRD)分析通过XRD分析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结晶性能。

三、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防腐性能研究1. 腐蚀试验将超疏水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应用于金属基材表面,进行盐雾腐蚀试验,评估其防腐性能。

2. 天气老化试验将超疏水聚苯胺微/纳米结构暴露在室外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其表面氧化和耐磨性评估其防腐性能。

3. 超疏水性的机理研究通过表面能理论和结构分析,探索聚苯胺微/纳米结构超疏水性的形成机理。

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超疏水性的聚苯胺微/纳米结构,成功实现了其在防腐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和优异的防腐性能。

这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防腐包装材料等领域,并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和防腐性能的优化通过对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研究,我们成功实现了其在防腐领域的应用。

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ocx

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ocx

聚苯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导电聚苯胺以其较高的电导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单体廉价易得、合成简单、具有独特的掺杂/脱掺杂机理等优点,一直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1],并且在电磁屏蔽、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4]、化学传感器[5]、防腐蚀[6]、气体分离及催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聚苯胺的合成方法有很多,如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模板浸渍法、界面聚合法、快速混合法、电化学聚合法等,其中快速混合法是在掺杂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含有苯胺的溶液与含有氧化剂的溶液快速混合,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工艺简单、条件温和,而且能够防止由于氧化剂的浓度不均匀和苯胺聚合的自催化作用引起的聚合不均匀现象[10].本文以对甲苯磺酸为掺杂酸,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水溶液中进行苯胺的单体氧化聚合,通过控制n(掺杂酸)/n(单体),合成不同掺杂比例的聚苯胺.通过测试不同掺杂比例的聚苯胺的导电性能,确定最优的对甲苯磺酸掺杂量.1实验方法1.1试剂与仪器苯胺(An),AR,XX市大茂化学试剂厂;过硫酸铵(APS),AR,XX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对甲苯磺酸(APS),AR,XX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乙醇,AR,XX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去离子水.苯胺单体使用前经一次减压蒸馏,其他试剂未经处理直接使用.1.2合成方法酸掺杂PANI的合成方法:取蒸馏后的苯胺单体0.54mL和20mL不同浓度的对甲苯磺酸配置成混合溶液A,再配置1.37g过硫酸铵和20mL不同浓度的对甲苯磺酸的混合溶液B,将B 溶液直接倒入A溶液中,室温下闭口静置,反应8h.将所得混合溶液抽滤,所得沉淀即为聚苯胺粗产品.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聚苯胺粗产品数次至洗脱液呈无色且pH中性,通风干燥箱中85℃干燥24h后取出,研磨得样.本征态PANI的合成方法:将墨绿色的掺杂态聚苯胺用1.5mol/L的氨水浸泡过夜,次日抽滤,利用相同浓度的氨水洗涤数次,再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pH呈中性,85℃干燥后即得本征态的PANI.1.3测试与表征聚苯胺结构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spectra,Frentier,Perkinelmer公司),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spectra,CARY-300,美国Varian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360LV),数显电导率仪(DDS-11A).2结果与讨论2.1红外光谱分析图1和图2为本征态以及不同比例掺杂的聚苯胺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其中图1中掺杂态聚苯胺的掺杂比例为n(TSA)/n(An)=1.由图1和图2可知,本征态PANI分别在1588、1494、1301、1163和827cm-1附近特征吸收峰,分别依次对应聚苯胺链上醌式、苯式结构的骨架振动伸缩特征吸收峰,C-N的伸缩振动峰,N-Q-N(Q为醌环)的特征吸收峰,苯环中C-C弯曲振动特征吸收峰和醌环中的C-H的特征吸收峰.掺杂后的聚苯胺含有聚苯胺基本官能团的所特有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掺杂的对甲苯磺酸的聚苯胺保留着聚苯胺的基本结构.但掺杂后聚苯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相对未掺杂的峰强明显减弱;另一方面,掺杂对甲苯磺酸后的聚苯胺和未掺杂的相比,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向低波数分别移动了大约26、16、10、30、16cm-1波数,这充分说明掺杂剂的掺杂量对聚苯胺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掺杂的对甲苯磺酸可能使得聚苯胺分子链中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降低了原子间的力常数,产生诱导效应.同时掺杂作用使得分子链中的电子的离域化作用增强,产生共轭效应.以上两种效应同时作用,使得聚苯胺的红外吸收峰向低波数发生了移动.2.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图3为不同比例的对甲苯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未掺杂和掺杂对甲苯磺酸的聚苯胺均分别在330nm和627nm处出现了特征吸收峰,依次对应苯环的π-π*跃迁和醌环结构的特征吸收峰.掺杂对甲苯磺酸后的聚苯胺依然保留了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但本征态PANI的吸收峰由于掺杂发生了红移.其中当n(TSA)/n(An)=0.5时,掺杂后的聚苯胺与本征态相比,其特征峰从330nm红移至334nm,627nm红移至631nm,且峰强最强,峰宽加大.这可能是因为对甲苯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分子链上电荷离域的更为充分,π电子更容易跃迁,跃迁时所需能量更低,有利于电荷的离域,形成共轭结构的程度提高,因此大大增强了聚苯胺材料的导电性能.2.3对甲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分析图4是对甲苯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扫描电镜图片.据报道[14],高浓度的强酸有利于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生成,中强酸和弱酸掺杂下即使酸的浓度很大也只产生纳米纤维和颗粒混合的聚苯胺.本研究掺杂酸选用的是对甲苯磺酸为强酸,且随着掺杂酸比例改变,掺杂态聚苯胺的形貌未出现大的改变,这主要和所加入酸的种类、酸度和浓度有关.本实验中对甲苯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为片状结构,平均大小应在200~300nm左右.2.4掺杂聚苯胺的导电性能分析取一定量不同掺杂比例的聚苯胺材料,溶于2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静置隔夜后利用数显电导率仪测定其各自的电导率.图5为不同对甲苯磺酸的掺杂量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未掺杂酸的聚苯胺导电性能很差,而掺杂后的聚苯胺的电导率随着对甲苯磺酸掺杂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对甲苯磺酸在聚合过程中充当掺杂剂;适当增加对甲苯磺酸的量,聚苯胺链上的正电荷密度增加,有利于电导率的提高.而掺杂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过量酸对聚合物主链上的正电荷有屏蔽作用,使正电荷密度降低,电导率呈下降趋势[15].从图中可知,当n(TSA)/n(An)=0.5时,掺杂后的聚苯胺导电率最高,可以达到0.27S/cm.因此n(TSA)/n(An)=0.5为对甲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最佳条件.3结论选用对甲苯磺酸作为掺杂酸,利用快速混合法制备了有机酸掺杂的聚苯胺,并对其化学结构、晶型结构进行了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证明有机酸对聚苯胺进行了成功掺杂.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掺杂后的聚苯胺为片状结构,平均大小在200~300nm左右.通过改变苯胺与有机酸的比例,测试了不同掺杂酸浓度下聚苯胺的电导率,。

聚苯胺的合成和表征、

聚苯胺的合成和表征、

聚苯胺和聚乙炔1.1导电聚苯胺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因为它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掺杂机制独特、环境稳定性良好等优点,而且它还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聚苯胺在电池、金属防腐、印刷、军事等领域展示了极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现在研究进展最快、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但是聚苯胺的难溶解、难熔融、不易加工等特性阻碍了聚苯胺的实用化进程。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等)和电化学合成法(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动电位扫描法等),近年来,模板聚合法、微乳液聚合、超声辐照合成、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血红蛋白生物催化合成法等以其各自的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1984年,MacDiarmid在文献中提出聚苯胺具有以下可以相互转化的4种理想形式:2.1化学合成(1)化学氧化聚合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氧化剂使苯胺(An)发生氧化聚合。

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通常是在苯胺/氧化剂/酸/水体系中进行的。

较常用的氧化剂有过硫酸铵、重铬酸钾(K2Cr2O7)、过氧化氢(H2O2)、碘酸钾(KIO3)和高锰酸钾(KMnO4)等。

(NH4)2S2O8由于不含金属离子、氧化能力强,所以应用较广。

聚苯胺的电导率与掺杂度和氧化程度有关。

氧化程度一定时,电导率随掺杂程度的增加而起初急剧增大,掺杂度超过15%以后,电导率就趋于稳定,一般其掺杂度可达50%。

井新利等通过氧化法合成了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研究了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苯胺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对PANI 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成PANI 时,当n(APS):n(An)在0.8 ~1.0 之间聚合物的产率和电导率较高。

研究表明,聚苯胺的导电性与H+掺杂程度有很大关系:在酸度低时,掺杂量较少,其导电性能受到影响,因而一般应在pH值小于3的水溶液中聚合。

质子酸通常有HCl、磷酸(H3PO4)等,苦味酸也用来制备高电导率的聚苯胺,而非挥发性的质子酸如H2SO4和HCIO4等不宜用于聚合反应。

聚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苯胺的制备实验报告姓名:吉武良院系:化院20系学号:PB13206270摘要:本实验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旨在了解一种新型的功能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探讨电子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机理,并掌握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聚苯胺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the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preparing polyaniline, aimed at understanding a novel functional polymer --- conductive polymer ,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and grasp the polyaniline synthesis method .Keywords:Polyaniline Conducting polymer一、引言导电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又称导电高分子,是指通过掺杂等手段,能使得电导率在半导体和导体范围内的聚合物。

通常指本征导电聚合物(intrinsic conducting polymer),这一类聚合物主链上含有交替的单键和双键,从而形成了大的共轭π体系。

π电子的流动产生了导电的可能性。

1977年A. J. Heeger、A. G. MacDiarmid 和白川英树(H. Shirakawa) 发现,聚乙炔薄膜经电子受体(I,AsF5等) 掺杂后电导率增加了9个数量级,(他们为此共同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

这一发现打破了有机聚合物都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诱发了世界范围内导电聚合物的研究热潮。

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共轭聚合物经掺杂后都能变为具有不同导电性能的导电聚合物,具有代表性的共轭聚合物有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等。

聚苯胺的合成与聚合机理研究进展

聚苯胺的合成与聚合机理研究进展

一、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其优缺 点
一、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其优缺点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氧化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其中,化学氧化聚合法应用最广泛,通过氧化剂和苯胺单体的反应制备聚苯胺。 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产量高等优点,但反应条件较为严格,副反应较多,产物 的分子量和电导率受到一定限制。
内容摘要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氧化还原法、界面缩聚法等。其中, 化学还原法由于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化学还原法中,通常使用有机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硼氢化钠等,将苯胺单体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聚合生成聚苯胺。
内容摘要
此外,氧化还原法也是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使用氧化剂如过硫酸盐、双氧 水等将苯胺氧化聚合生成聚苯胺。界面缩聚法是一种液相合成方法,将苯胺单体 在溶液中聚合,形成聚苯胺纳米纤维或薄膜。
三、聚苯胺的应用领域与挑战
因此,针对聚苯胺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改性研究,提高其应用性能和降低成本, 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聚苯胺的合成与聚合机理研 究现状
1、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其影响 因素
1、聚苯胺的合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制备聚苯胺最常用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苯胺单体在氧 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聚苯胺。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氧化剂 种类和浓度等对聚苯胺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电导率等性质有重要影响。通过 控制这些参数,可以优化聚苯胺的合成。
内容摘要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 聚苯胺纳米纤维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 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展。
内容摘要
一、研究背景聚苯胺纳米纤维是一种由苯胺单体在氧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 导电高分子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在电 子、生物医学、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探索聚 苯胺纳米纤维的合成方法,以拓展其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苯胺的制备
黄鹏PB1020625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230026
【摘要】
使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胺。

合成之后用2mol/L 的盐酸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参杂,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随后聚苯胺放在培养皿中拿到烘箱中烘干。

通过实验得到的关于氧化聚合和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聚苯胺导电高分子质子酸掺杂
【前言】
聚苯胺是一种典型的导电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和高导电性,且原料便宜,易于合成,因此成为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之一。

目前,聚苯胺的应用在二次电池、半导体器件和隐身材料等。

i从 DeBerry W.发现聚苯胺对铁基金属具有保护作用以来,目前,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了聚苯胺涂料对铁基金属具有起阳极保护作用的防护能力。

目前,开发聚苯胺防腐涂料已成为高分子导电材料的应用和涂料研究开发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

ii
聚苯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通常聚苯胺是其多样化结构的总称。

与其他聚合物相比,聚苯胺具有:
1)结构多样化,实验发现不同的氧化-还原态的聚苯胺对应于不同的结构,
其颜色和导电率也相应发生变化;2)特殊的参杂机制,它是通过质子酸参
杂而导电的,参杂过程中聚苯胺链上的电子数目没有变化,聚苯胺的这种
性能使得它在防腐材料开发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聚苯胺的聚合过程是一个氧化偶联的过程,其机理为一个链式聚合的机理。

引发过程是一个苯胺分子失去两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形成一个nitrenium的过程。

生成的 nitrenium随即进攻一个苯胺分子的对为氢。

链增长过程与引发过程相似,也是首先端头的伯胺被氧化,随后生成的nitrenium进攻苯胺分子的对位氢进行亲电取代。

因为每增长一个链节,聚合物端头的伯胺都要被氧化活化一次,所以该过程称为“再活化链式聚合”。

聚苯胺的导电性来自其用质子酸参杂之后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分子形式。

其结构并不是前面三图所示的样子。

通过改变pH和电压等能够改变分子的形式。

【实验步骤】
化学试剂:36%浓盐酸,苯胺,过硫酸铵。

仪器设备:150mL 三口瓶,平衡滴液漏斗,电磁搅拌器,布氏漏斗,水泵。

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将三口瓶、配制过硫酸铵和盐酸的烧杯、滴液漏斗和布氏漏斗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配制2mol/L的盐酸:戴手套取25mL36% 的浓盐酸加入100mL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得到2mol/L的盐酸。

配制2mol/L的过硫酸铵水溶液:用天平称取11.4g过硫酸铵晶体,轻轻搅拌使其溶解于25mL蒸馏水中。

聚合反应:三口瓶中加入50mL2mol/L的盐酸,加入4.7g(4.6mL)苯胺,在冰浴下搅拌十分钟。

待温度降至5℃以下,用滴液漏斗慢慢滴加配制好的过硫酸铵溶液。

滴加速度为3s到5s一滴。

始终在冰浴中保持温度低于5℃。

滴完之后,在冰浴中保持反应温度低于5℃,并用电磁搅拌,继续反应一个小时。

产物处理:抽滤得到的聚合产品,并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再尽量抽干。

参杂:将抽滤得到的聚合物转入剩下的盐酸中,用表面皿盖上,电磁搅拌两个小时。

随后抽滤并用蒸馏水稍微洗涤,抽干。

产品转入培养皿中,在烘箱中烘干得到最终产品。

【实验现象和思考】
实现现象记录:
开始时溶液体系为橙黄色
再次为淡黄色,边缘慢慢变为了墨绿色
颜色逐渐变成墨绿色,温度在2.30摄氏度
颜色变成了墨色,发紫
引发剂的滴加时间为15:53.
最后表面皿重35.0g,得到的产物为黑色
干燥以后是偏蓝色的颜色
干燥后表面皿和产物一起重40.9g。

从而产物有5.9g。

因为使用过硫酸铵引发聚苯胺聚合的反应时放热反应,所以在控制温度在五摄氏度下的话就需要慢慢的滴加,加的太快会使得温度难以控制。

最后的产物在空气中是淡蓝色,可能是聚苯胺的链节中氧化部分的含量使得颜色变为了淡蓝色。

实验过程中使用冰水和混合物保持反应的温度保持在五摄氏度一下。

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能够轻易制备聚苯胺。

得到的产品为绿色细小的粉末。

简单的用质子酸参杂之后的聚苯胺即具有导电性能。

化学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过程中要注
意保持温度在5℃以下,使得反应平稳可控进行,并得到质量较好的产品。

电子导体应具有怎样的结构?为了使其能够导电,还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
(1)电子导体应该具有十分长链的共轭结构,使得电子能够在很大范围内较为自由的流动。

(2)为了使其能够导电,还需要电子导体进行参杂,从而改变共轭主链形式变成能够导电的形式。

Preparation of polyaniline conductive material
Peng Huang PB10206252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30026
【Abstract】
Using ammonium persulfate as the oxidant, the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using the method of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After synthesis with 2mol / L hydrochloric acid and the synthesized polyaniline were mixed, so as to have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ubsequently polyaniline get dried in an oven on a Petri dish.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and a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 obtained by an experiment on.
【Key words】 proton acid doped polyaniline conductive polymer
i齐永晓,赵玉增,杨瑾妮.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25,5,517-520.
ii高焕方,刘通,王连杰. 表面技术2006, 35,4,1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