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解读(上)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文字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文字解读

8.卖火柴的小女孩·生字详解柴chái【部首】木【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木表意,篆书形体像树木,表示柴是用来做燃料的树木;此(ci)表声,此有彼此意,烧火的木柴不只一根,也有彼此的意味。

本义是柴火。

【常用词组】柴火、柴刀、柴关【课文原句】卖火柴的小女孩【部首】日【结构】左右【文字源流】本义是“鸺”(音xiu,猫头鹰类)。

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有着圆睁的眼睛和翘起的头羽的凶鸟,正蹲踞在巢里:后来假借为新旧的“旧”,本义不存。

【常用词组】旧人、旧物、旧五代史【课文原句】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裙qún【部首】衤【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衣(衤)表意,小篆之形像件衣服,表示和衣服有关;君(jun)表声,君是群的省文,有多义,表示裙由多幅布帛制成,且裙身有很多褶儿。

本义是下裳,即裙子。

【常用词组】裙子、裙摆、裙履【课文原句】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部首】忄【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字原由“心”(表义)、“粦”(表声。

参见“磷”字条)构成。

本义是“哀怜”、“同情”。

《史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又有“爱”义,现代汉语不具。

《列子》:“生相怜,死相捐。

”【常用词组】怜惜、怜悯、怜我怜卿【课文原句】可怜的小女孩!饿è【部首】饣【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食(饣),表示肚中空无食物;从我,我是自己,表示肚子饿只有自己知道。

餓简化为饿。

本义是饥饿。

【常用词组】饿了、饿杀、饿纹【课文原句】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部首】火【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火表意,其形像火苗溅出火星儿,表示火焰;(xian)表声,白像人掉入陷阱,表示火焰是危险能伤人的。

本义是火苗。

【常见词组】焰火、焰口、焰地【课文原句】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蜡là【部首】虫【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会意字。

虫表意,表示蠟是蜜蜂分泌出来制造蜂房的物质;巤(liè)表声,巤是獙(猎)的省文,有追逐,取得意,表示须轰走蜜蜂才能取得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字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字解读

铺pū,pù【部首】钅【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金(钅)表意,表示铺是门环的金属底座;甫(fu)表声,甫有美好意,而铺是门上的漂亮饰物。

形旁简化。

本义是铺首,即门环的底座。

引申为设置、安排,又引申指展开、摊平。

【常用词组】铺垫、铺实、铺兵【课文原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详解泥ní,nì【部首】氵【结构】左右【文字源流】“泥”字本义为水和土的混合物,是一个形声字。

其字形左边为水,表示与水有关;右边为“尼”,“尼”是昵的本字,意思是亲近、接近。

这里是说泥是水和土亲近混合而成的。

“泥”字的这一本义沿用至今,如现在人们也常说泥垢、泥浆、泥泞等,这些都与“泥”有关。

此外,“泥”也表示像泥的东西,如“枣泥”。

“泥”字还读n,意思是固执、死板,如“拘泥”。

【常用词组】泥土、泥人、泥中隐刺【课文原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晶jīng【部首】日【结构】品字形【文字源流】三颗(表示许多)星星在一起,是晶莹明净的意思。

“日”形是星星而不是太阳,可以参见“星”字条。

甲骨卜辞借“晶”为“星”。

金文无“晶”字;但在战国时楚简上可以见到。

【常用词组】晶莹、晶体、晶莹剔透【课文原句】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部首】阝【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阜(阝)表意,古文字形体像山坡、台阶,表示院高起如阜;完(wán)表声,表示围墙将房子四周完整地围起来。

本义是院墙、围墙。

转指有围墙的房屋、院子。

【常用词组】院墙、院子、院落【课文原句】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墙qiáng【部首】土【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字由“啬”(“穑”本字,收获谷物。

参见《汉字演变500例》“啬”字条)、“爿”(“床”本字,表音。

参见“床”字条)构成,意思是筑墙把谷物保存起来。

《说文》:“墙,垣蔽也。

”《诗经》:“将仲子兮,无踰我墙。

”【常用词组】墙皮、墙上、墙头草【课文原句】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形声字的教学课件小学

形声字的教学课件小学

汇报人:日期:•形声字基本概念与特点•小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形声字教学方法演示•课堂互动环节设计•评价方式与反馈机制建立•拓展延伸:形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声字基本概念与特点形声字是指由表示字义的形旁和表示字音的声旁组成的汉字。

定义形旁(义符)+声旁(音符)=形声字。

例如,“草”字中的“艹”是形旁,表示与植物有关;“早”是声旁,表示读音。

构成要素形声字定义及构成要素提示字义,帮助理解记忆。

例如,“江、河、湖、海”等字中的“氵”表示与水有关。

提示读音,帮助认读。

例如,“妈、吗、码、骂”等字中的“马”表示读音与“ma”相近。

形旁与声旁作用分析声旁作用形旁作用常见偏旁部首归类01020304水部木部心部日部江、河、湖、海、洋等。

林、森、树、柿、楼等。

思、想、念、忘、忆等。

明、晴、时、晚、早等。

小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可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事物。

信息加工理论小学生信息加工速度较慢,容量有限,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中年级逐步增加抽象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低年级采用直观教学,如使用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适当控制教学进度。

高年级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教学策略调整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创设趣味情境使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课堂互动环节,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形声字教学方法演示直观法:图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形声字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形声字的构成和含义。

例如,展示“鸟”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鸟的外形和特征,再引导学生认识“鸟”字旁边的声旁“niao”,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文字解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文字解读

14.普罗米修斯·生字详解悲bēi【部首】忄【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心表意,表示心中悲伤;非(fei)表声,非有相背意,人往往因事实与愿望相背而悲。

本义是哀痛、伤心。

【常用词组】悲伤、悲愤、悲切【课文原句】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部首】忄【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心(个)表意,篆书之形像心脏,表示心中狠毒、凶恶;参(参can)表声,参有谋划义,表示狠毒者多工于心计。

声旁简化。

本义是狠毒、凶恶。

【常用词组】惨事、惨举、惨不忍睹【课文原句】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兽shòu【部首】丷【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字的左半部是捕兽的武器—一“单”(参见“单”字条);右半部是一头猎犬。

本义是“狩猎”。

后来用本义时作“狩”;被狩猎的对象作“默”,简化为“兽”。

【常用词组】兽人、兽头、兽心人面【课文原句】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部首】亻【结构】左右【文字源流】本义是“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凡”表声;因为它属于衣着一类事物,所以用“巾”表义。

《诗经》:“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引申为“佩带”、“携带”。

再引申为“钦仰”等义。

【常用词组】佩服、佩剑、佩夫斯纳【课文原句】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

坚jiān【部首】土【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土表意,表示硬如干结的土;臤(jian)表声,臤指手握得结实,有坚固意。

声旁简化。

本义是硬、坚实。

【常用词组】坚定、坚持、坚不可摧【课文原句】坚定地回答【部首】辶【结构】半包围【文字源流】形声字。

是(辶)表意,是有行走义,表示违是背他而去;韋(韦wei)表声,韦有相背义,离开对方也有相背意。

声旁简化。

本义是离开、避开。

【常见词组】违心、违反、违世绝俗【课文原句】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抗kàng【部首】扌【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手()表意,篆书之形像手,表示抵御;亢(kang)表声,亢有强硬、抵挡义。

本义是抵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文字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文字解读

莹yíng【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玉表意,其形像一串玉,表示光洁如玉之石;熒(ying)省声,熒有明亮义。

声旁简化。

本义是光洁像玉的石头。

引申为光洁、透明。

【常用词组】莹净、莹然、莹听【课文原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19.只有一个地球·生字详解【部首】衣【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形声字。

衣表意,篆书形体像衣服,表示衣为裹身之物或衣服可包裹东西;果(guo)表声,兼表如同果肉被皮、壳所包裹。

本义是包、缠。

【常用词组】裹合、裹住、裹尸马革【课文原句】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篮lán【部首】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竹表意,篆书形体像竹叶,表示篮子大多用竹篾等编成;监(监jian)表声,监是囚禁犯人不使逃走的地方,表示篮是装东西不使丢失的器物。

声旁简化。

本义是篮子。

【常用词组】篮子、篮球、篮板【课文原句】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艸(艹),其古文字形体像草,是草的本字;从謁(谒),谒有禀告、陈说义,禀告、陈说之辞必多而详,表示蔼是草木繁茂。

藹简化为蔼。

本义是繁茂。

现用来表示和气。

【常用词组】和蔼、蔼然可亲、蔼然仁者【课文原句】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资zī【部首】贝【结构】上下【文字源流】“资”字本义为钱财,是一个形声字。

该字下边为“贝”,“贝”在古代曾充当货币,说明“资”与钱财有关;上面为“次”,“次”指次序,这里是说分配使用钱财时要注意轻重缓急的次序。

该字本义沿用至今,如资产、资本、耗资。

后来,“资”字引申为资历、资格,如“他资历不够,还不足以挑起这个重担”。

用作动词,这个字的意思是资助。

【常用词组】资本、资产、资不抵债【课文原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矿kuàng【部首】石【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石表意,表示矿物像石头;廣(广guăng)表声,亦表掘地深广才能得到矿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文字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文字解读

23.月光曲·生字详解谱pǔ【部首】讠【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言(讠)表意,表示和语言文字有关;普(pủ)表声,普有遍及全体之意,表示谱必求系统分明而遍及全体。

形旁简化。

本义是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

【常用词组】谱子、谱主、谱写【课文原句】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莱lái【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艸(艹)表意,篆书之形像草,表示莱是草本植物;来(来lái)表声,来本指小麦是一种粮食,表示菜是贫者用来充饥的野菜。

声旁简化。

本义是藜草,是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

【常用词组】莱卡、莱公、莱尼斯【课文原句】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茵yīn【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艸(艹),篆书形体像草,表示用草编制成茵;从因,因是茵的本字,像人躺在席子上;因(yin)兼表声。

本义是古代车子上的席、垫。

引甲为垫褥的通称。

【常用词组】茵冯、茵芋、茵伏【课文原句】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盲máng【部首】目【结构】上下【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目(眼睛),从亡(失去),亡(wáng)兼表声,表示眼睛失明。

本义是眼瞎。

【常用词组】盲人、盲从、盲人摸象【课文原句】弹起盲姑娘刚才弹得那首曲子。

纯chún【部首】纟【结构】左右【文字源流】“纯”指单一的颜色。

因刚抽出的蚕丝颜色比较单纯,所以“纯”又指蚕丝。

《说文》:“纯,丝也。

”甲骨文“纯”字写作“屯”。

“屯”是草木的幼芽刚长出地皮的形状。

因草木长大后或绿或黄,颜色驳杂,而新芽则多是绿色,以此表示色纯。

早期的金文写法与甲骨文相同;后加“系”旁,写作“”。

小篆随金文结构,写作“使”。

“系”字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小篆写作“名”。

都是一束丝的形状。

由此可见“纯”字不仅是“从系,屯声”的形声字。

也是用纯丝和新绿表示色纯的会意字。

隶书(汉《郭有道碑》)写作“”。

从此跳出古文字的行列而成为今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文字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盼》文字解读

17.盼·生字详解袖xiù【部首】衤【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衣(衤)表意,篆书形体像件衣服,表示袖是衣服的一部分;由(you)表声,由有经过义,表示袖是穿衣时手必须经过的筒状部分。

本义是衣袖。

【常用词组】袖子、袖口、袖中挥拳【课文原句】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部首】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竹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两支竹叶,表示篷是用竹篾等制成的;逢(féng)表声,逢有相遇、迎合义,表示篷是竹篾等编合而成。

本义是用竹篾等制成的遮蔽风雨和阳光的设备。

【常用词组】篷厂、篷帐、蓬布【课文原句】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缩sù,suō【部首】纟【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糸(纟)表意,篆书形体像线绳;宿(s ù)表声,宿指住下、过夜,有不离开意,表示缩是用绳绑住不使其动。

形旁简化。

本义是用绳捆绑。

引申为收缩。

【常用词组】缩小、缩编、缩回【课文原句】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部首】疒【结构】半包围【文字源流】形声字。

疒表意,其古文字之形像一张病床,表示疯是头痛病;風(风feng)表声,表示头痛病发如起风,难以预测和消除。

声旁简化。

本义指头痛病。

引申指神经错乱。

【常用词组】疯傻、疯疯癫癫、疯头疯脑【课文原句】蕾蕾,你疯啦?瓦wǎ,wà【部首】瓦【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未烧的土器称“坯”,已烧的为“瓦”也指“屋瓦”。

《庄子》:“不怨飘瓦。

”又指“用泥土烧制成的纺锤”《诗经》:“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不会误旁送她瓦片。

【常用词组】瓦片、瓦丝、瓦全【课文原句】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

【部首】木【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櫃从木(像树),从匚(像藏东西的器物),贵(贵gui)声,兼表贵重物品大多藏入櫃(柜)中,合起来表示用树木制成的藏物的橱。

柜从木、巨(jù)声,是树名。

櫃本指柜子;柜本指柜柳。

形声字解读——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散与联想能力

形声字解读——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散与联想能力
形声字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汉字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形声字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发音,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字。
形声字在汉字国际化中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形声字在汉字国际化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字,提高汉 字的国际影响力。
THANK YOU
形声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 学生的联想能力。
形声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 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形声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 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形声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 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6
形声字的未来发展
形声字在汉字简化中的贡献
04
形声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文化的传承
形声字的起源 和发展历程
形声字在汉字 文化中的地位 和作用
形声字与中华 文化的关系
形声字在现代 汉语中的应用 和影响
形声字与文化背景的联系
形声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代文化、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形声字的特点: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和文字结构特点 形声字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形声字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和应用:对现代汉语、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形声字的结构也有助于区分同 音字和近音字
形声字的分类
上形下声:如“空 (Kōng)”,上部表示 意义,下部表示声音。
右形左声:如“期 (Qī)”,右部表示意义, 左部表示声音。
左形右声:如“江 (Jiāng)”,左部表示 意义,右部表示声音。
下形上声:如“基 (Jī)”,下部表示意义,
上部表示声音。
汇报人: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声字解读(上)【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

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

“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

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

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

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

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

【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

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

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

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其读音是模糊的。

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

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

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少也有90%。

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

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

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

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

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

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

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

因此,这种“随文识字法”逐渐被人们所厌弃,也是必然的事。

上世纪的80年代,识字改革已形成高潮,各种识字方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可惜,不管什么识字法,面对90%的形声字而束手无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识字法。

我们已经不无遗憾地看到,多少识字法,莫不在形声字这只拦路虎面前败退下来,裹足不前,无所作为。

期间,不时有人主张依据汉字科学,按照每个字的造字原理来“科学识字”。

不过,现在的汉字科学,对形声字的解读问题,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阐释,这就大大降低了“科学识字”的科学性,甚至让人怀疑,这种“汉字科学”难道真地存在吗?长时间来,多少为解决形声字的解读这一老大难问题而辛勤努力,百折不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本人也不顾地厚天高,莽撞地裹挟入这支队伍,与众人一起,试着来破解这一千古迷局。

一、形声字——汉字的主流和高级形式自古及今,在识写和使用汉字时,面对一个个面孔各异的方块字,有些人不免会产生种种疑问。

这个字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念?为什么有这个意思?为回答这些追问,早在1900多年前,汉代的文字大家许慎,就从造字方式的角度,提出“六书”理论,并依此撰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

许慎的书,对当时的9353个汉字的形、音、义各方面,一一作出了回答,成为近两千年来文字学领域的颠峰之作。

后人针对“六书”理论的某些缺憾与不足,不时有不同说法。

清戴震提出“四体二用”说,今人唐兰首倡“三书”说。

近年来,甚至有人提出“十书”说。

但不管几书说,“形声”这一书的地位是确定而牢固的,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争议只在其它几书之中。

笔者认为,如果以“有无声音”标志为标准,汉字则只分为两类: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亦即“两书”。

非形声字中,不论是单体象形因形见意,还是合体象形拼形会意,都是围绕着形与意的关系这一核心,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因而,把这类非形声字称为“形意字”最为合适。

当然“形意字”还可以往下再分为不同的小类。

从形意字和形声字的关系来看,形意字是由图画文字简化抽象而成的最早的文字,是汉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正是有了“形意字”这一雄厚基础,才有形声字的产生和发展。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千百个形意字作为基础,肯定不会有形声字的产生。

不过,与形声字相比,形意字毕竟只是汉字发展的原始形式和低级阶段。

同样可以设想的是,没有形声这种形式的出现,汉字恐怕就难以得到发展,甚至难以存活和流传下来。

仅凭千百个形意字,不可能满足记录汉语的需要。

我们知道,世界上考古发现的另外几种古文字,都和汉字一样,脱胎于图画,以形表意。

我不知道它们的消亡是否和解决不了字音问题有关,但汉字确实是由于形声方法的出现,才最终解决了汉字发展道路上字音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几千年前的我们的先民们,不知哪一个聪明人,在一个形意字旁,标注了另一个形意字的音,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字。

这种字,既能表达出长期以来难以表达的意义,更能读出其字音来。

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自有文字以来始终困扰着人们的一个大难题。

从那一时刻起,汉字就同其他文字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划清了彼此的界线而从此分道扬镳了。

这一形声法,有效地解决了汉字的形、音与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汉字的大发展开辟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

而其他古文字,或因无法解决形、音与义的关系问题而不得不忍痛舍弃了字形,只用抽象的字母去单独记音,拼音辨意了。

回望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我们真要为形声法在当时那一关键的历史时刻所立下的伟大功绩而高声喝彩。

汉字到底产生于何时,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甲骨文的出土,让我们知道了,商朝的甲骨文字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当时的人们,早已解决了形声字问题,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已占20%以上。

到了两千年前的许慎手中,形声字已达80%以上;到现代,更占到90%以上。

可见,形声字是汉字的主流和高级形式。

可以说,汉字的繁荣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形声字的繁荣和发展。

由此可见,无论从汉字的数量上,还是性质上,或是发展史上,形声字都占有十分独特的、绝对重要的地位。

历来各种关于汉字构成的理论,不管是几书说,都没有对形声字的重要地位给予尊崇和重视,只是把形声字这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高级别的汉字等同于其他各类低级别的汉字。

在汉字研究中,人们只是对各种造字法均分力量,作平面研究,并且只满足于说明各种造字法古时的存在,并不用以指导当今汉字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实践,不去对汉字特别是形声字做彻底的清理,更没有总体的宏观阐释。

传统上普遍认为,由于汉字流传时间悠久,地域辽阔,形声字的实际读音已与作为声音标志的声旁的读音,相吻合的很少,绝大多数已不相吻合,有的甚至相去甚远。

一些看似形声的字,根本无法辨识,令人如坠五里雾中,形声字领域一片混乱,令人只能望而却步了。

可以说,汉字的问题,首先是形声字存在的问题。

汉字混乱,主要是由于形声字混乱无序;汉字难学,主要原因在于千百年来形声字始终处于纷纷扰扰、杂乱无章的局面,至今难以理出一个头绪。

二、形声字因声求义,以声为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音义与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正如现代文字学家唐兰所指出:“一个字的音和义,是属于语言的。

”周作人说得很有意思,他在《十山笔谈》中批驳“汉字难”论时曾说:“汉字难学乃是外国人的说法,……若是在中国人,他平常说的是从母亲怀中学来的中国话,一个字的音与义原是熟悉的,余下来的只是一件事,即是认字形,这工作已经只剩三分之一了。

”由此可知,一个字的音与义,要到口语中去寻求,也只能由语音来提供答案。

汉字依据“两书”所划分的“形意、形声”两类字,音与义对口语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

形意字: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是具象的,明摆在人们眼前,可直接缘形见意或拼形会意;唯有字音,则需完全依赖于口语。

例如“象”字,眼前就是一头大头大耳长鼻子的大象;“叶”字,眼前就是细树枝上挂着一片叶子,原本是对生的两片,右边的一片已经掉落,只留着一段叶柄。

看见了字形,头脑中很容易幻化出实物图形,口中不由得喊出名称,由此,字音就自然出来了。

即使像“保”这样的因长期流传,几经规范而早已固定下来的现代字形,只要联系甲骨字形就可知道,“保”字的两个部分原来是一体的,是一个大人,手臂环绕到背后,背着一个小孩,就是右面的“子”,“口”是小孩的头,“十”字是小孩的身子和双臂。

下面的一撇一捺,原来是由于字形规范而被断开的大人的手。

了解了字形演变的曲折经历,面对现代字形,人们的眼前自然会浮现出一个小孩,被大人(父母)紧紧环护在后背上,攀岩跳涧,狩猎采食,躲避危险,逃离灾难。

人们会在想象中把字的两部分联系起来,把“亻”中代表手臂的那一撇与右边的那一撇一捺还原成一支完整的手臂。

人们会很自然地说出这个字是口语中保护、保守的“保”,字音也就出来了。

原来这个“保”字根本就没有“呆人”的意思,和“傻子”没有任何关系。

表现大象、叶片、保护这样的客观事物的图画,摆在不同民族人们面前,各族群人们的叫法是不同的,而在作为抽象简笔画的汉字“象、叶、保”摆在中国人面前,他们只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而发出每个字的特定读音。

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形意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字形确实可以直接表义,但字音,也确实只能从语音中来来。

那种认为汉字可不经过语言而直接表义的说法,刻意在割裂汉字与语言的血肉联系,是十分错误的。

形声字:其字形是由两种抽象符号构成,字形对于字义是虚幻的,不能直接表现字义,字的音义两方面都要返回到口语中去寻求。

其实,古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宋代小学家郑樵曾指出:“(六书中)五书尚义,谐声尚声。

”他又慨叹:“文字之用,莫博于谐声,莫变乎假借。

因文而求义而不知因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

”他主张,形意字,“因文而求义”;形声字,“因声以求义”。

他的观点多么明晰、准确。

三、认清声韵符的庐山真面目传统认为,形声字“形旁表字义,声旁标字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形旁表字义”的观点是荒谬的。

形意字进入形声字成为形意符以后,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指示符号,提示本字的意类所属。

“两分”后,形意符相对集中,它的这种抽象性,表现得更加明晰凸显。

如“摸、掏、揉、挠、扒、扬、抚、扪、抡、护”等字,字中的手旁并不表示具体的字义,只提示人们这些字都属于与手有关的同一个意义类别。

如果说手旁这一意类符号表示的是具体的字义,那么,在3500常用字的形声字中,带有“手”旁的,共有160字,这160个字不是就都表示同一个意义了吗?每个字的具体字义是什么,形意符本身无力回答,只能从意义类别上略微提示一下,具体字义还要靠字音来回答。

其次,“声旁标字音”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声旁的真实面目,说来话长,只能慢慢分析。

既然形声字的字义要返回口语,靠字音来揭示,那么,就要读准字音,以便与口语中早已熟悉且不知讲说过多少遍的该字音义相对应,从而实现“因声以求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