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赵林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院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西精神文化差异小谈

中西精神文化差异小谈

比较中西基本精神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了具有特定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传承和繁荣发展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人类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亦或是从生物人到社会人,以及个人的个性,气质,情操都与文化密不可分。

特别在今天信息高速时代,世界时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大熔炉,然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依然明显,下面就精神文化方面差异谈谈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

一、关于西方文化的精神西方文化的本源是“天人二分”的哲学观念、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由此生发并形成它的几种基本精神。

一是科学精神。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科学探索精神和批判否定的精神。

所谓“天人二分”,就是把人与对象世界区分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致力于征服和支配对象世界,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

首先在开拓性的认知探索方面,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开始,就表现出一种不懈地追求真知和真理、勇于开拓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其次,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批判性、否定性的超越拓展方面。

二是民主精神。

这是与西方人的人性与人权观相关联的。

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及其人文主义传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这种民主精神及其人文主义传统构成了西方社会民主体制的基础,标志着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及其人文主义传统中,也逐渐培植了自我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就是把个人的价值、权力和自由追求强调到极端。

三是法制精神。

这种法制精神是建立在西方的人权与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西方文化中的契约观念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即开始形成。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一方面提出“天赋人权”思想,大力张扬人的民主、自由、平等权力;而另一方面,则又提出“社会契约论”学说,论证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的关系,认为社会权力正是人们从自己的天赋权力中出让一部分所赋予的,社会权力的功能在于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制规范管理社会,从而使个人的自由权力得到社会的合法保障,当然同时也把个人的自由限定在社会的法制规范之内。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目录一、文化背景与哲学观念 (2)1.1 中西方文化起源的差异 (3)1.2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4)1.3 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差异 (5)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6)2.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 (7)2.2 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的差异 (9)2.3 表达方式与沟通风格的差异 (10)三、社会结构与家庭观念 (11)3.1 家庭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差异 (12)3.2 性别角色与家庭责任的差异 (14)3.3 老龄化社会的应对策略差异 (15)四、教育体系与学习方法 (16)4.1 教育理念与目标的差异 (17)4.2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的差异 (18)4.3 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差异 (19)五、艺术、宗教与风俗习惯 (20)5.1 艺术表现的差异 (22)5.2 宗教信仰的差异 (23)5.3 风俗习惯与节日庆典的差异 (24)六、饮食文化与服饰礼仪 (25)6.1 饮食习惯与菜系的差异 (25)6.2 服饰礼仪与审美观念的差异 (27)6.3 礼品赠送与社交礼仪的差异 (28)七、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 (29)7.1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0)7.2 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差异 (31)7.3 工作与休闲的平衡方式差异 (32)一、文化背景与哲学观念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文化背景与哲学观念的探讨。

这两个方面对于任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们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

中国的文化背景源远流长,受到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多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这些思想强调和谐、尊重传统、重视家庭观念等。

而西方文化背景则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文艺复兴等历史阶段的影响,注重个人权利、自由、独立和创新精神。

哲学观念是文化背景的核心组成部分,中西方哲学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观念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中西文化对比PPT课件

中西文化对比PPT课件

西方文化有三大精神源流或胚胎: 古希腊的哲学精神:理性精神 古罗马的法律精神:法治思想 希伯莱的宗教精神:信仰意识
第2页/共30页
古希腊的哲学
• 古希腊哲学,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 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 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 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30页/共30页
第3页/共30页
古罗马的法律
•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 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 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 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 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 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血缘亲情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识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情血亲情理精神的先导儒家整理课件23具体表现整理课件24首先在孔子看来孝的根据就在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阿拉伯文化 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
第1页/共30页
人际关系
• 西方:“交相利”。 • 中国:“多个朋友多条路”。
第12页/共30页
意见
• 西方:直言、快行。 • 中国:谨言、慎行。

中西文化差异_Cultural_Differences_between_China_and_western_countries

中西文化差异_Cultural_Differences_between_China_and_western_countri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 ----中西文化差异
第二组 小组成员:
Content (目录)
1、Food and tableware culture (餐桌文化)
2、Etiquette culture (礼仪文化)
3、Number and color differences (数字与颜色不同)
( 国外结婚仪式)
华中农业大学
The wedding steps(婚礼步骤)
Wedding March(结婚进 行曲) Music stops (父亲引女入 堂并交予新郎) Wedding vow(誓言)
changing the rings(互换戒 指)
1、Family education (家庭教育)
(询问私人问题)
when asking others personal affairs, eg: name、 age、marital status、wages、personal life.
Chinese: concerns (关心)
Westerner: right of privacy (隐私权)
Color (颜色)
Etiquette culture (礼仪文化) --- Compliments and Response
(称赞与回答) Chinese: “modesty” (谦逊)
Westerner: “straight forwardness”(直白坦 率)
Etiquette culture (礼仪文化) --- Asking personal affairs
Etiquette culture (礼仪文化)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三、罗马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1、托兰特公会议及其信纲--整饬教会纪律, 革除教会弊端,重振道德风气。
2、组建耶稣会--加强罗马教会的战斗力和 天主教信仰的感召力,积极开展海外宣教,用 欧洲以外的宗教扩张来弥补欧洲内部的损失。
经过内部的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会保住了 欧洲的半壁江山,以南欧拉丁语世界为根基, 积极配合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运动,在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奥林匹亚竞技会--崇拜宙斯的体育
竞技和文化集会活动(始于公元前776年,每 四年一届)。
3、厄琉西斯祭典仪式和酒神祭--希
腊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日。
二、希腊悲剧与命运
1、希腊悲剧故事举要:
A、特洛伊的悲剧
B、俄狄浦斯的悲剧
2、希腊悲剧(Tragedy)的启示:
命运
自由意志
3、命运悲剧与道德悲剧--俄狄浦斯与
代到公元4世纪双方在莱茵河、多瑙河的对峙。
2、蛮族大入侵--从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越
过多瑙河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3、基督教对蛮族的教化--从克洛维受洗
到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第五讲:
基督教与西欧 封建社会
一中、西修文道化院理与论庄分园析经济
1、“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的 内涵和起源,领主与封臣的层层分封。庄 园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本“元素”。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两 大哲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四中、西希文腊化的理科论学分析
1、希腊人从埃及、巴比仑等地学习和发展了 几何学、天文学、医学等。
2、自然哲学家用还原论和循环论来解释万物 的生灭变化,原子论的世界模型(原子碰撞与 旋涡运动)。
3、实验科学:解剖学与艺术,几何学、力学 与建筑,希波克拉底的临床医学等。

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 赵琳

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  赵琳

赵林,1954年11月8日生,北京市人。

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职。

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西方宗教思想、西方文化史、世界文明史。

主要科研、教学成果:已发表个人学术专著7部,即《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文明形态论》(台湾汉忠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8月)、《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并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2000年因科研、教学效果突出而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其他情况:1999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位评委之一;2000年8月作为主教练率领武汉大学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专辩论会上夺取冠军;2001年8月率武汉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获亚军。

内容简介早在1993夏季,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就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指出,冷战时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对垒结束之后,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形式将不再是政治冲突和经济冲突,而是以传统宗教为基本依托的文明的冲突,并且预示这种冲突在21世纪将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教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

时至今日,尽管不同民族、国家和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一直是人类向往的美好理想,尽管人们乐观地认为21世纪人类的主题将是和平与发展,但也促使人们对未来世界的基本局势进行更加深刻和冷静的思考……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全球化是当今实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共同的时髦活题。

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潮流,最初仅仅只是经济界和金融界中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今天,它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经济生活的范围之外,在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中都引起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综合思维
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将各个部分综合起来看整体,强调整体和谐与平衡,善于从宏观角度把握问题。
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西方文化强调逻辑推理和论证,注重事 实和证据的支撑,善于通过逻辑分析来 解决问题。
VS
直觉思维
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直觉和感悟,强调经验 和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善于从整体上把 握事物的本质。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目录
• 价值观念差异 • 社交礼仪差异 • 思维方式差异 • 教育理念差异 • 宗教信仰差异 • 审美观念差异
01 价值观念差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和 独立,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 和目标,重视个人的成就和成功 。
集体主义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谐和 稳定,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和 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倡导团结合 作和互相支持。
身”的思想。
05 宗教信仰差异
基督教文化与佛教文化
要点一
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起源于西方,强调个人信仰、救赎与罪恶观念。基 督教教义对西方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产生深远影响,如平 等、博爱、宽恕等。
要点二
佛教文化
佛教起源于东方,注重个人修行、因果报应与轮回观念。 佛教教义对东方社会心态、哲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如慈 悲、智慧、禅定等。
中国艺术创作则更注重传统和民族精 神,强调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现代观念
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现代观念,倡导自由、平等和民主,强调个人权利、性别平 等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同时,西方文化也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追求时尚和 潮流。
02 社交礼仪差异
见面礼节与称谓习惯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一、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是两种文化的核心。

这两者在性质上并非截然对立,它们在两个文化系统在形态中也不是非此即彼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是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它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

而以海洋文化为主导的思想使古希腊人产生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这就引起他们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畏惧与膜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征服和驾驭自然的雄心。

而要驾驭自然,先决条件就是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知识就是力量,因而“爱智”成了希腊人乃至整个西方民族的共同价值取向。

在这种条件下.就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化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早地摆脱了神的权威的控制。

《论语》中多处记载孔子对于神灵的漠视,如“不语乱、力、怪、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等。

儒家的鬼神观对中国文化中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形成显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

理性精神即“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从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的抽象的偏好。

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和理性原则。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重家庭和血缘关系,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

人们对集体或群体怀有很强的归属感。

这样就形成了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有两个维度: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在群体取向影响下,重视集体利益。

如国家和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可以忽视.甚至可以牺牲。

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而忘私的境界。

在社会秩序上,强调上下、尊卑等人伦规矩,自我受到抑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