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环境状况公报

嘉兴市环境状况公报
嘉兴市环境状况公报

嘉兴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

嘉兴市环境保护局

综述

2013年,全市环保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扎实推进转型升级,重拳开展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全面实施污染减排,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不断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全市6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与2012年相比,Ⅳ类断面所占比例上升 4.5个百分点,Ⅴ类断面上升20.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下降25.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 3.3%、18.1%,总磷同比上升5.4%;饮用水源地水质改善率为26.9%,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3年嘉兴市环境状况公报》。

大气环境

(一)基本情况

嘉兴市区、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海盐县和嘉善县6个城市大气功能区均属二类区,按要求开展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35号)要求,2013年起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其他县(市)城市环境空气评价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1、嘉兴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嘉兴市区城市环境空气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未能达到二类区标准,超标指标有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28.5%、14.5%、13.8%、8.8%,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为0.068毫克/立方米,超二级标准0.9倍。全年监测有效天数为360天,其中优级天数为33天,良好级天数为179天,优良天数比例为58.9%。

2、各县(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各县(市)城市环境空气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二级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

可吸入颗粒物: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范围为0.064-0.101毫克/立方米,其中海盐县最低,桐乡市最高,已经超过二级标准限值。各城市日均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范围为4.9%~14.8%。与2012年相比,各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有所上升。详见图1。

0.00

0.020.040.060.080.10

0.12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桐乡市

可吸入颗粒物(毫克/立方米)

2012年2013年

可吸入颗粒物二级标准为0.1毫克/立方米

图1 2013年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同比变化情况 二氧化硫: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范围为0.023-0.039毫克/立方米,均低于二级标准限值,其中嘉善县最低,海宁市最高。海宁市、桐乡市日均值存在超标情况,分别为0.15%、0.14%。与2012年相比,平湖市持平,其他城市均有所升高。详见图2。

二氧化氮二级标准为0.08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硫二级标准为0.06毫克/立方米

0.00

0.010.020.030.040.05

0.06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桐乡市

二氧化硫(毫克/立方米)

2012年2013年

图2 2013年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同比变化情况 二氧化氮:全市各城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范围为0.031-0.051毫克/立方米,均低于二级标准限值,其中嘉善县最低,桐乡市最高。除嘉善外其他城市日均值均有超标,超标率范围为0.14%~2.04%。与2012年相比,除嘉善县外其余均有所升高。详见图3。

图3 2013年各城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同比变化情况

全市各城市降水pH 年均值范围为4.54-4.96,全市pH 年均值为4.78,同比上升0.11个单位,酸雨样品率为85.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详见图4、图5。

3.00

3.50

4.004.50

5.00

5.50嘉兴市区

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桐乡市

p H 值

2012年2013年

图4 2013年各城市降水pH 年均值同比变化情况

102030405060708090100嘉兴市区

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桐乡市

酸雨率(%)

2012年2013年

图5 2013年各城市降水酸雨样品率同比变化情况

酸雨控制线为pH 值小于5.60

全市降尘年均值范围为 2.98-7.78吨/平方公里·月,均未超过省控标准(8.0吨/平方公里·月),其中海盐县最低,嘉善县最高。全市平均值为 5.25吨/平方公里·月,同比(4.68吨/平方公里·月)上升12.2%。各城市中嘉善县、海宁市月均降尘量出现超标现象,全市平均超标率为6.25%。与2012年相比,除平湖市略有下降外,其他城市降尘年均值有所上升,详见图6。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嘉兴市区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海盐县桐乡市

降尘(吨/平方公里·月)

2012年2013年

图6 2013年各城市降尘年均值同比变化情况

(二)行动和措施

制定《嘉兴市大气污染防治2013年实施计划》,以十件实事为抓手,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建天然气管道18.7公里,实现天然气供气3亿多方。开展自备锅炉专项整治,全市淘汰拆除各类高污染小锅炉小炉窑211台(座),实施燃煤燃油锅炉改造144台,每年减少燃煤消耗4.7万吨。开展废塑料加

省内控制线为8.0吨/平方公里·月

工和废电器拆解行业整治,全市依法取缔关停废塑料加工企业(个体户)47家,废电器拆解点171个。强化扬尘监管,积极开展“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制度,到2013年底市县共累计发放环保标志50.8万张;市本级建立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定期检验制度,营运车辆废气检测11.4万余辆次,查处废气排放不合格车辆近4400辆,治理排放不合格车辆4650余辆次;县以上城市均已实行黄标车区域限行,实施油品提升,供应符合国Ⅳ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建立健全空气污染预警机制,出台应对灰霾天气的《嘉兴市霾天气应急预案(试行)》。在全市构建了大气复合立体污染监测网络,完成全市14个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站点的升级改造,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发布AQI 和污染物浓度;启动大气PM2.5源解析工作。开展对热电联产、化工、印染、电镀、冶金、建材等排放废气企业的执法检查,开展“黑烟囱”巡查执法,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

水环境

(一)基本情况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

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等21项。2013年67个市控以上级别的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评价结果如下:

全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总磷和化学需氧量。67个断面中,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有16个、27个和24个,各占23.9%、40.3%和35.8%。与2012年相比,Ⅳ类上升了4.5个百分点,Ⅴ类上升了20.9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了25.4个百分点。

Ⅳ类, 23.9%

劣Ⅴ类35.8%

Ⅴ类, 40.3%

图7 2013年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类别百分比

(二)行动和措施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高度重视,全面开展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实施治水“139”行动计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听取治水汇报,研究治水政策,部署治水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治水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关注水环境治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提交提案议案,组织视察督查,热情出谋划策,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大治水力度。17名市级“河长”率先垂范,认真履职,亲临治水一线,巡查调研,商议方案,督促治理。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2013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列入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重点;将“清水惠民”工程列入2013年民生项目,将水环境治理列入市委、市政府“双推”重点督查内容。市、县、镇三级相继成立了治水办,切实履行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牵头落实、当好参谋、整合资源等工作,积极配合涉水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提高系统治水的成效。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污水达标入网排放,全市实际完成入网2574家,144家关停或搬迁,封堵排污口4万多个。大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重新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范围,结合“三改一拆”行动,大力开展违建猪舍拆除,全市共拆除违建猪舍581.15万平方米;结合转型升级,开展生猪减量提质,控制生猪存栏总量,2013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总量195.44万头,比2012年末减少77.66万头。加快推进乡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管网收集能力,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2013年新建污水收集管网393公里。通过加快推进治太骨干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的实施改善水环境,2013年完成河道疏浚1086公里,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4.5万亩。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的四县(市),36个项目区已完成10个项目区的审查与批复,有7个项目区组织进场施

工,完成投资5100万元。

声环境

(一)基本情况

功能区噪声:2013年嘉兴市区开展了4次功能区噪声监测,其余5个城市每半年开展1次功能区噪声监测,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评价。监测统计结果见表1、表2。

2013年嘉兴市功能区昼间、夜间和昼夜噪声综合超标率分别为13.5%、36.9%和25.2%,除昼间4类功能区外,其他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均有超标。

6个城市中,嘉兴市区各功能区达标率较低,11个监测点中有6个测点的昼间噪声超标,夜间噪声全部超标。其他城市中嘉善县1类区夜间噪声超标,平湖市1类区、4类区夜间噪声超标,桐乡市昼间2类区及夜间1类区、2类区、4类区噪声有超标,海宁市和海盐县各类功能区噪声均达标。

表1 嘉兴市2013年功能区噪声监测统计

单位:dB(A)

表2 嘉兴市2013年功能区噪声超标率统计

注:Ld-昼间噪声等效声级;Ln-夜间噪声等效声级。“√”为达标,“×”为超标区域环境噪声:嘉兴市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每年监测1次。2013年嘉兴市区域环境噪声共监测856个网点,监测覆盖面积达266.72平方公里,详见表3。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Leq平均值范围为51.6~54.8dB(A),与2012年相比,除桐乡市持平外,其他县市均有所下降,如图8所示。从影响区域环境噪声的声源类型来看,主要噪声源是生活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分别占40.4%和29.2%,其它噪声源相对较少,详见图9。

不同等效声级下的区域面积分布中,51~55dB(A)的区域最大,占总面积的63.5%,其次是56~60 dB(A)的区域,占16.8%,再次是46~50 dB(A)的区域,占15.7%,其他等效声级下的区域面积相对较

小。

表3 嘉兴市2013年区域环境噪声统计

单位:dB(A)

50.0

51.052.053.054.0

55.056.0嘉兴市区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桐乡市

d B (A )

2012年2013年

图8 2013年各城市区域噪声同比变化情况

施工, 5.4%其它, 8.9%

生活, 40.4%

交通, 29.2%

工业, 16.1%

图9 2013年嘉兴市城市环境噪声声源构成情况

交通噪声:嘉兴市各城市交通噪声每年监测1次。2013年交通噪声监测点(路段)281个,控制的道路总长度为458.62公里,详见表4。监测期间嘉兴市区的平均车流量最大,为1502辆/小时,海盐县的平均车流量最小,为757辆/小时。6个城市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范围在60.0~68.5dB(A)之间,平湖市最高。监测结果见表4。与2012年相比,平湖市有所上升,桐乡市持平,其他县(市)均有所下降,详见图10。

表4 嘉兴市2013年交通噪声监测统计

单位:dB(A)

54.0

56.058.060.062.064.0

66.068.070.0嘉兴市区嘉善县

平湖市

海宁市

海盐县

桐乡市

d B (A )

2012年2013年

图10 2013年各城市交通噪声同比变化图

(二)行动和措施

进一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环境噪声的统一监督管理。及时调处扰民噪声投诉,加强城市区域声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交通噪声治理。加强工业企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车辆船只等噪声的管理。加强中高考期间“绿色护考”巡查

力度,对不执行有关规定、噪声超标排放的单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安静的生活、工作环境。

辐射环境

(一)基本状况

电离辐射:2013年,我市共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95家,射线装置应用单位共计193家,金属熔炼企业131家。据省辐射站和嘉兴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我市电离辐射本底水平未见异常。

电磁辐射:根据省辐射站对我市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电磁辐射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公众照射水平处于安全范围内。

(二)行动和措施

开展辐射监管人员培训,全市14人通过全省辐射环境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加强辐射工作单位人员上岗培训,省辐射防护协会在嘉兴举办培训班,全市90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单位共320人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上岗培训。建立了电离辐射工作单位监督性监测机制,划定省级、市级、县级重点监督性监测单位。全年完成省级重点辐射工作单位监督性监测6家次,市级重点监督性监测及抽查150家次。开展了熔炼企业、医疗行业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电磁环境科普宣传,印发了5万余份基站科普宣传材料。在平湖市、海盐县、桐乡市等地闹市区开展科普宣传活

动。全年收贮废旧放射源16枚,并送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

固体废弃物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89.07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8.01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66.7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5.4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4.2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53.1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0.4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21.97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3.44万吨。我市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市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1.17万吨(包括五县两区的量是73.12万吨),全部进行焚烧处理。

(二)行动与措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将其宣贯至各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制定了《嘉兴市清洁土壤行动计划》(2013—2015)、《嘉兴市清洁土壤行动2013年工作计划》,推进全市清洁土壤行动工作进程。根据《嘉兴市清洁土壤行动方案》积极开展排查工作,各县(市、区)按照要求编制《污染场地排查工作方案》,确定了我市2013年24处疑似污染场地,并开展排查工作。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和部分产生企业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试点工作,按照源头管理精细化、贮

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控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和利用处置无害化的要求,在产废和处置企业加强管控,落实应知卡、信息公开、标准厂门口等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计量与视频监控体系,全面规范企业内部危险废物管理,达到可监控、可追溯的目标。与此同时,将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渗透至建设项目审批、“三同时”验收和上市企业核查等各阶段,全方位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采取上门服务、驻厂监管的方式,解决企业在固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市固体废物环境“大排查”的基础上,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地一策”工作,推动各地加快解决固体废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成了危险废物重点产生企业专项检查、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双达标”创建、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污染专项整治、重点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化处置等专项工作,规范了全市进口废物管理以及危险废物经营管理。全市340家企业建立了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全年共审批危险废物年度转移计划1782件,其中否决403件。

专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生猪养殖转型升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四清四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和“突出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要求,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年度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全面部署和推进年度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年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下达年度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制定了《2013年各县(市、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和湘家荡管委会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及考核评分标准》、《2013年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及考核评分标准》、《“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2013年实施计划》、《嘉兴市“四边三化”推进行动2013年度实施计划》和《2013年市政府民生项目市区“四边三化”工程实施方案》等。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讨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深化提升生态示范和绿色系列创建。2013年,全市组织申报5个国家级生态镇(街道)、1个国家级生态村,创建了省级绿色社区18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市级生态村81个、市级绿色学校17所、市级生态农庄6个。对全市2011年获得命名的1个省级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镇(街道)、4个省级生态镇(街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辽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0年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现发布辽宁省2000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 水环境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0.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7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70.1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COD32.7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COD37.39万吨。石油类排放3142.52吨。 水质状况 主要河流 2000年6条主要河流,枯水期监测结果表明,我省河流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化学需氧量、氨氮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指标,城市河段尤为突出。 浑河抚顺段为Ⅴ类水质。沈阳段为劣Ⅴ类水质,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分别超标0.8倍、1.7倍和8.7倍。 太子河本溪、辽阳和鞍山三个河段均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三个河段分别超标0.5倍、0.4倍和3.4倍。 大辽河盘锦段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分别超标 8.1倍、0.7倍和0.2倍。营口段为劣Ⅴ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超标1.4倍,氨氮超标3.0倍。 辽河铁岭、沈阳和盘锦三个河段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倍数为0.5—1.2倍,氨氮超标倍数为0.4--4.1倍。 大凌河朝阳、锦州两河段为劣Ⅴ类水质,朝阳段化学需氧量超标0.1倍,锦州段化学需氧量超标2.5倍,生化需氧量超标1.3倍,以河段均值计,砷超标0.1倍。 鸭绿江丹东段水质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河段均值达32.2mg/L. 2000年,由于降水不足,全省河川径流量严重偏少,一些河流出现断流,枯水期河流水质与上年比较没有明显好转。 大中型水库 2000年,全省开展监测的13座大中型水库中,大伙房、观音阁、碧流河、汤河、乌金塘、宫山咀等7座水库水质为Ⅱ类。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

一、综述 2012年是宁波市环境保护系统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加快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重要建设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坚持保护环境和优化发展相结合,坚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解决突出污染问题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在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重点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6.84万吨和1.41万吨,比上年削减4.86%和2.8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4.69万吨和26.29万吨,比上年削减5.23%和5.43%;顺利完成了2012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环境质量在全国120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灰霾天数减少,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上升,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保持安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优。但由于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市环境质量状况仍然严峻,存在平原河网水质以轻度污染为主,饮用水源地水华风险较高,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局部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缓慢,酸雨污染程度较重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水环境 (一)基本状况 1、饮用水源 2012年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1个,Ⅱ类水22个,Ⅲ类水12个。5个市级饮用水源地80项特定项目监测中除锑、钡有检出外,其它挥发性、半挥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指标均为未检出,锑、钡检出值均不到标准限值的1/10,与天然水中平均含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生态环境部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 质量公报 200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6年3月

目 录 前 言 (3) 一、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5) 二、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状况 (15) 三、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3) 四、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 (27) 五、海上重大污染事故 (29)

前 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第十五条有关编制及发布环境质量公报的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农业部、交通部共同编写了《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2005》,现予以发布。 2005年,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中确定的299个环境质量监测站位,网络成员单位依据不同情况和监测条件,进行了二至三期的监测,共监测站位293个,其中渤海47个测点、黄海54个测点、东海93个测点、南海99个测点,监测近岸海域面积为271851平方千米。监测项目为: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碱性锰法)、石油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非离子氨等16项。 海水质量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中:一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二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三类海水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四类海水水质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海水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判别法,即某一测点海水中任一评

【环保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 2014-06-05 状况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生态环境质量 2012年2,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般”。2461个县域中,“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346个、1155个、846个、112个和2个。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一般”为主,约占国土面积的67.2%。 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一般”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中部和青藏高原,“较差”和“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因遥感解译工作量大,且受数据收集时间所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较其他环境要素滞后一年。) 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中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类型212类、竹林36类、灌丛类型113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中国淡水水域生态系统复杂,湿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类,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在人工生态系统方面,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792种,其中苔藓植物2572种、蕨类2273种、裸子植物244种、被子植物29703种。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约有脊椎动物7516种,其中哺乳类562种、鸟类1269种、爬行类403种、两栖类346种、鱼类49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种类10000多种。 在遗传资源多样性方面,中国有栽培作物528类1339个栽培种,经济树种达1000种以上,中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种类达7000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97个,总面积约1463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175万公顷,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7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7个,面积约9404万公顷。 2013年全国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情况 类型数量面积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XXXX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整理2011-06-0114:22:40浏览次数:176字体:【大中小】 一、综述 2010年,是节能减排收官之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4.10万吨和11.09万吨,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21.50%和47.99%,削减比例分别居全省和全国第一,全面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全市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平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但是由于煤炭消费总量居高不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原因,我市仍存在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由细颗粒物污染引起的灰霾天数增多,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平原河网水体功能达标率较低、部分饮用水源地存在水华风险,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等问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二、水环境 (一)基本状况 1、地表水 2010年全市80个市控以上监测站位(断面)Ⅰ~Ⅲ类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36.3%,比2009年下降4.9个百分点,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7.5%,比2009年下降1.3个百分点,我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较低,各水系水质分布不均。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葫芦岛市环境状况公报(排版完成)

葫芦岛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现将2007年葫芦岛市环境状况公布如下: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深化工业治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深入开展整治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在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等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 (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7750.14万吨,比上年增加4.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329.99万吨,比上年增加6.3%,生活污水排放量4420.15万吨,比上年增加3.2%.全市废水中COD排放量2.1427万吨,氨氮2681.63吨.外排工业废水中五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1 表1 2007年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吨 (二)、水质状况河流、水库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近岸海域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评价 1、河流、 2007年7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较2006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1)女儿河 女儿河是我市乌金塘水库的入库河流,2007年水质为III类,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有超标现象。 (2)六股河 六股河是我市境内的最大河流,同时也是葫芦市区和绥中县重要水源地,其中平山水源住于该河的中上游。2007年全河段水质为III类。 (3)大凌河

大凌河是建昌县和葫芦岛市区水源的补给河流,该河流上游无工业污水排入,主要为农村面源,水质良好。城区段接纳生活污水2007年氨氮超标,水质为IV类。 (4)兴城河 兴城河中下游是兴城市主要水源地,其上游有工业废水排入,下游接纳了兴城市区的生活污水。中上游属于轻污染水平,水质III类,下游属于重污染水平,水质为劣V类。 2、大型水库 (1)宫山咀水库 2007年宫山咀水库所有监测因子均未超标,整个水体属于II类水质,水库整体营养化状态为中营养。 (2)乌金塘水库 2007年乌塘水库总氮、石油类、钼超标,水体属于IV类水质,水库整体营养化状态为中营养。水库水质除钼治理工程正在建设中。 3、饮用水源地 平山水源是我市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水质达到III类标准。 4、近岸海域 葫芦岛市近海域I、II、IV类共4个功能区(II类功能区有2个),2007年枯、丰、平水期各类功能区均达标,且无单项超标因子,继续保持,境内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100%达标。 5、海滨浴场 313海滨浴场和兴城海滨浴场是我市主要的海水浴场,313海滨浴场水质以优为主,最适宜游泳。兴城海滨浴场水质较以良为主,较适宜游泳。 二、大气环境 (一)、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227.66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为774.39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为453.27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2。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3

生态环境部于6月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从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看,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用三个“越来越”概括表述:一是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减少了约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二是水质越来越清。“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累计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海水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累计提高6.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体比例累计下降6.6个百分点。三是生态越来越美。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柏仇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并不乐观;全国近岸海域仍有13个海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一) 2011-06-07 | 作者:| 来源:国家海洋局|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概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2010年,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机构完成了全海域约9 800个监测站位的现场监测工作,共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但尚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1%以上。 我国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90%监控区域的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娱乐用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基本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油气开发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响。 受入海径流量增大的影响,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46%,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均有所提高;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 全海域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累计面积减少3 208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近岸海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重灾区主要

198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89年

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 一、环境污染状况 (一)大气环境 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 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流的城市段污染,小河流重于大河流,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六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尚好,但不如上年,各监测断面悬浮物年均值均超标,氨氮污染加重,个别江段挥发酚、汞、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黄河干流水质较上年略有改善,砷污染减轻,但氨氮和耗氧有机物污染加重,所有监测断面悬浮物均超标。珠江水系大部分江段水质良好,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部分江段氨氮、耗氧有机物、亚硝酸盐氮污染有所加重。淮河水系水质恶化,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以及铅、铜污染加重,但耗氧有机物污染有所减轻。松花江水系污染加重,耗氧有机物、氨氮、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污染呈上升趋势,个别江段仍有汞和石油污染。大辽河水系在六大水系中污染最重,水质较上年恶化,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耗氧有机物年均值均超标,挥发酚、耗氧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均加重。 1989年,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海域水质尚好。沿岸海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油类、有机物、营养盐类和重金属。锦州湾海域水质污染有所减轻。胶州湾水质污染面积达海湾面积的10%,东岸河口、滩涂和港区的底质污染严重,生物种类减少。长江口、珠江口水质良好,但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有赤潮发生。本年度是我国

宁波市镇海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宁波市镇海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我的家乡在宁波市镇海区,在我小时候,镇海的环境很好,随着镇海工业的发展,镇海的环境越来越差,污染越来越严重。镇海最开始发展的是“四大工程”有(港口、炼油厂、发电厂、渔业基),近年来,随着镇海经济迅猛发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镇海的环境污染亦日趋严重,如何整治镇海的环境,成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镇海工业的发展,水喝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镇海工业区大气经常会有刺激气味,晴天大气能见度不太高,烟尘较多;水体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色变得越来越浑浊,河段经常会散发出恶臭;植物叶子落灰较多。 许多研究证明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的有害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一步明了它还对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以及细胞染色体基因的损伤作用由此可以引起化学物过敏、自家免疫病,由于损害红血球的结构和输氧功能,妨碍了组织内血液灌注,可能是空气污染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空气中的致癌物不仅引起肺癌,其犬颗粒可随痰和唾液进入食道和胃,引起这些部位长瘤或癌。 此次调研,我利用了图书馆的一些数据及网上的相关数据,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五十位当地居民,以了解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反映和居民的环境意识。本次调查问卷发下50份,收回有效答卷40份,从统计结果看,认为现在镇海环境质量较差的达50%,有72%的人认为镇海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60%的人赞同镇海发展重化工业,但必须环保先行,高达90%的人认为环境污染给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构成了危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镇海的居民对环境问题非常关心,并已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 宁波镇海石化经济开发区曾经发生过多次环境污染事件。2007年9月,宁波LG甬兴化工有限公司因螺栓被盗发生400吨左右丙烯泄漏事件,造成附近空气和地下水污染。2012年4月底,蟹浦镇一家化工厂偷排有毒气体,令到果园采蜜的300万只蜜蜂一夜全数暴毙。由于开发区地处镇海区西北,位于冬季偏上风向,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颇受镇海区居民的关注。2002年5月16日至17日,镇海居民就曾因两家化工厂偷排有害气体而上街游行,堵塞交通。在2012年10月,宁波市镇海区的居民游行以表示对宁波市投入建设PX项目的反对。最终,宁波市市长宣布停掉PX项目的建设。 重化工产业对镇海区的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压力。为了进一步控制有机废气排放,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减轻空气异味。镇海区于2012年开展了清洁空气行动。此项行动的开展,使得镇海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比2011年分别削减5.5%和3%,有机废气排放量下降10%;控制煤尘、建筑工地粉尘和道路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2011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区委对40余家企业进行了整治,以下是对企业的整治名单。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5-03-13) 2014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本网讯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根据《公报》,2014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万平方公里、4.1万平方公里和5.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夏季重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重点监测的44个海湾中,20个海湾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出现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 《公报》显示,2014年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海洋生物资源、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但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环境污染、人为破坏、资源

不合理开发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的主要原因。 2014年,主要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较差,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五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均超过50%。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60万吨,较2013年增加5%。但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仍然较低,44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仅占监测总次数的52%。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91%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根据《公报》,2014年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油气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014年全海域发现赤潮56次,累计面积7290平方公里,赤潮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黄海沿岸海域浒苔绿潮影响范围为近5年来最大。 2014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对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油污染事件实施跟踪监测。监测数据表明,事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 来源:中国海洋报

环境状况公报.doc

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现将我市****年度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综述 ****年,xx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围绕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组织实施《xx市"xx"环境保护规划》,推进九龙江、汀江、闽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二、环境状况 1.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xx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均值为77 ,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优、良以上天数305天,占83.5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104毫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4毫克、0.021毫克,二项指标达到质量二级标准,城区自然降尘量6.61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漳平城区空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90毫克、0.055毫克、0.026毫克,三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量6.19吨/平方公里•月,

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永定、长汀、上杭、武平、连城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均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xx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70,酸雨频率32.1%,同比下降5.57%;漳平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89,酸雨频率2.3 %,同比下降13.9%。 2. 水环境 九龙江、汀江、闽江三条主要河流17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92.1%,同比提高1%,九龙江、汀江、闽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8.9%、100 %、100%,三条水系水质持续好转。xx城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20.8%;汀江支流旧县河、黄潭河水质有所好转,旧县河达标率为83.3%、黄潭河为达标率50%,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bod5,呈现较明显的有机污染。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xx城区、连城县城的集中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符合地下水ⅱ类标准;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县(市)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隐患,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4. 声环境 xx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分贝;漳平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环境噪声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三厅" 、建筑施工噪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07版(精)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 https://www.360docs.net/doc/7f2927963.html, 2007年07月03日 06:19 浙江日报 第一条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防治活动。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第四条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委托其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第五条城市管理、公安、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工商行政、水利、卫生、交通、农业、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和检举。 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按照规定发布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空气质量等日常环境质量信息和突发污染事故信息,并定期公布列入环境管理重点企业名单的排污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涉及公众重大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应当在专项规划草案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审批前,公开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的意见。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相应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的清洁、安全。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以及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因保护饮用水水源造成单位和个人损失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九条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同,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 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准文件的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并落实其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015年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工作任务,谋划“十三五”工作思路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波”大局,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根本要求,坚持保护环境和优化发展相结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5.70万吨和1.27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0.36万吨和15.52万吨,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5年度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4.85%、氨氮14.75%、二氧化硫26.84%、氮氧化物38.27%,四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2015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平稳,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呈稳中向好态势,辐射环境保持安全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为优。但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仍然较缓,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较低,劣Ⅴ类水体还占一定比例,部分平原河网污染较重,环境空气中部分污染物仍存在超标现象,近岸海域水质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浓度较高,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差。

二、地表水环境 我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部分水源地有水华风险;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平原河网污染较重,劣Ⅴ类水质断面还占一定比例,近岸海域水质较差。 (一)基本状况 1、饮用水源 2015年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全市重点监测饮用水源地34个,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水源地2个,Ⅱ类水20个,Ⅲ类水12个,1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为主,80项挥发性、半挥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类等毒理指标均未检出。饮用水源水华总体处于可控范围,水华预警监测显示全市34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微囊藻毒素LR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均处于无毒状态。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总体以中营养为主,其中白溪水库、十字路水库为贫营养,其他水库均为中营养。 2、地表水 2015年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地表水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率45%,比2014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功能区达标率66.3%,比2014年提高8.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8.8%,比2014年下降2.5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3%、1%和15.6%。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