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抚宁县第六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教学设计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4、能围绕实际事例解释,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理解和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教学、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洋流,查找相关资料,便于交流讨论和探究。
课上准备好课本、草稿纸、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地图、实验器材等。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及预测导入新课最近大家应该都关注着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件,那么核泄漏到底会不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呢?请同学们基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简单分析一下。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回答:从气压带和风带上来看,我们国家处于盛行西风的上风方向,所以核泄漏应该不会随着大气运动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
2.4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活中的水循环和洋流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时事热点,如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水循环和洋流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绘制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图,标注出各个环节和主要分布区域,以直观地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全貌。
"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课外资料,绘制一幅详细的水循环和洋流过程图,并标注出关键环节和主要洋流的分布区域,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循环现象,如雨水的形成、河流的流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水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想过,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它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提问学生关于水循环的基本概念,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和洋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气候、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同步备课课件:第2章 第4节 水循环和洋流

普遍
[图表展示] 教材 P62 图 2-41 全球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
[解图精要] 阅读该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洋流遇陆地阻挡会改变方向。 (2)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 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 动;而南半球由于海洋广阔,缺少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 流。
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空__间__位__置__的移动,以及与
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 D 蒸发、C_水__汽__输___送__、B 降水、 G__地__表__径__流___、F 下渗、H_地__下___径__流__、E 降水、A__蒸__发___。
3.动力:__太__阳__能___和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___平__衡___。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_地__表__形__态__。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__可__再__生____资源。
第(4)题,从图中纬度看出,图示是以热带、副热带为中 心的环流,此处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与各自半球的反气旋一 致,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第(5)题,以北半球副热带海区为 中心的大洋环流的西北位置,是寒暖流交汇区,是形成大渔 场的理想场所,如为大西洋,则此渔场为纽芬兰渔场。若此 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的太平洋,则在图中 b 处,由于上升流 形成秘鲁渔场。
1.水循环的环节及类型
类型 发生领域 主要环节
作用
典例
海陆 间循 环
海洋与陆 地之间
蒸发、水汽 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 径流等
使陆地水不断 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更新, 这是最重要的 循环,又称大 循环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高中地理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用心 爱心 专心 1①④海洋⑤⑥②⑦⑧⑨C● A B ● 2.4 水循环和洋流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会考要求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 ——了解)。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 ——理解)。
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b ——理解)。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应用)。
三、知识体系三、巩固练习1.在水循环过程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 .海洋水的蒸发B .大气中水汽输送C .大气中的降水D .地表径流输送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联系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 .促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 .造成了全球上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D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读大洋环流示意图图,回答3—4题。
3.该大洋环流位于( )A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B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C .40°—60°S 海区D .北印度洋海区4.洋流A 对沿岸气候影响的是( )A .增温增湿B .增温减湿C .降温增湿D .降温减湿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B 两海区,水温较高的是 地。
(2)图中C 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
(3)历史上欧洲奴隶贩子从事贩卖奴隶活动的“三角贸易”,多半采取三角航程,图中①为出程、 ②为中程、③为归程。
三角航线的选择合理地利 用了风向和洋流的知识。
试分析②、③航线上借 助的风向和洋流名称。
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⑦ 、⑧ 、⑨ 。
(2)图示的环节中,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是 。
(3)简述由图中②③⑤⑥⑧⑨环节组成的水循环其主要的地理意义。
四、课外探究材料:汤浦水库是上虞等县(市)的供水专用水源,水库管理部门秉承“视水质为生命、 以安全为重点”的质量方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1。
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环流的是( )
A B C D
2.有关右图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
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AB线是3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
西半球
4.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位于 ( )
A。
北半球 B.南半球 C。
印度洋 D.南太平洋5。
若AB线是60°纬度,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以下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 )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② D.③④
题目涉及了洋流的南北半球分布规律、寒暖流性质的知识要点,通过做题结果的反馈,反映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八、板书设计
洋流
一、概念及分类性质:寒流、暖流
二、规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冬季:逆时针
夏季:顺时针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四大渔场)
对航海业的影响——省时、省燃料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15℃17℃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
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
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必要前提之一。
水的存在及其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二单元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板书】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结合投影图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学生活动】(1)读课本P59图2-39,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1)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2)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
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3)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黄河输沙造陆”。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
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
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学生讨论】播放讨论案例: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
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
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
首都北京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
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均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也越来越深。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你知道本地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①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②用数据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因球表面各个区域又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有些地区淡水资源奇缺,我们必须很好地珍惜。
【板书设计】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案例一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天。
有趣的是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去美洲时,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而第二次哥伦布走的是距离较长的路线。
(见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
)案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却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见图)你知道上述两个案例中所讲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上述案例中所讲的两个故事发生的原因都与洋流有关。
【板书】二、洋流【教师讲解】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教师导学】请大家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产生大规模运动?促使其运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洋流可分为哪些类型?【播放动画】演示“风海流”的形成。
【教师点评】盛行风是推动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动力。
此外,相邻海区之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也会产生海水的运动。
在上述案例二中,德国的潜水艇就是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
由于德军关闭了潜艇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与袭击,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予英军很沉重的打击。
这一事例,在战争史上成为成功运用密度流的一个典范。
【播放动画】演示“密度流”的形成。
【教师总结】这种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海水流动,称为密度流。
由于风海流、密度流存在,必然会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所以,依据洋流的成因,可把洋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三种类型。
按性质又可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从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要高,叫做暖流。
从高纬向低纬流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叫做寒流。
【板书】1.洋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2)按性质分:暖流、寒流【教师导学】刚才我们知道了促使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现在,我们来回忆全球风带的分布情况,共同探讨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播放动画】演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
边放边让同学们回忆:全球共分布有六个风带,它们是赤道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为盛行西风带,高纬为极地东风带。
【学生活动】请1—2名同学在黑板上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
其他同学自己在座位上完成。
(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为无风带。
看世界大洋实际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图有哪些地方不一致,并找出原因。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世界洋流模式简图是否正确?【板书】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播放动画】演示“世界洋流模式”【教师讲解】①由图可知,世界洋流分布可分为两大环流系统:一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其流动方向为反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
二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洋流流动方向为气旋型,即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大洋西部为寒流,大洋东部为暖流。
概括起来就是: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中高纬度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②从洋流的成因类型来看,该图主要反映出两种情形:一是南半球与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北赤道与南赤道暖流和高纬大洋西部的洋流分别是受中纬西风、低纬信风和高纬极地东风吹拂而成,属风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