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实践指导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七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目录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区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
区的关系 •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
01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 位
主题定位的概念
主题定位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环节,它是指根据旅游目 的地的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确定一个或多个主 题,并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形象塑造和市场营 销的过程。
主题定位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主题定位决定功能分区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主题定位是指导功能分区的重要依据。根据主题定位, 可以对景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升游客的体验。
创造特色体验
通过主题定位,可以明确景区的特色和卖点,从而在功能分区中打造独特的旅 游体验,吸引游客并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功能分区对主题定位的反馈
市场分析法
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 析,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主题定位。
竞争分析法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旅游产品进 行分析和评价,了解其主题定 位和竞争优势,从而确定自己 的主题定位。
组合分析法
将资源、市场和竞争三个因素 综合考虑,进行组合分析,确
定最佳的主题定位。
02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 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
功能分区是指根据旅游区的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区位特征和发展要求,将旅游 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特定的功能定位。
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和游客满意度提升。
功能分区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功能分区应从旅游区的整体出发,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市场需求、 交通条件等因素,确保各功能区 域相互协调、互利共赢。
东海青松岭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实践

森林资源 || Forest resources 1621.青松岭森林公园基本概况1.1自然概况1.1.1地理位置青松岭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北部的李埝林场,北与山东临沭接壤,西与本县李埝乡交界,东与温泉度假区毗邻,距连云港白塔机场45公里,东海火车站35公里,连霍高速32公里。
1.1.2自然条件公园地处丘陵岗地,总体地势较为平坦,最高海拔125米;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4.1℃,无霜期234天,年均降水945mm。
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20—30厘米,土壤较贫瘠。
1.1.3动植物种类常见植物30科47属98种,木本树种主要有黑松、国外松、落羽杉等;林下植被主要有蕨类、荩草、荆条等。
常见野生动物有野兔、山雀、喜鹊等。
1.1.4 森林资源林场总面积1428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306公顷,以黑松、火炬松等常绿针叶林及刺槐、麻栎、乌桕等落叶阔叶林为主,蓄积量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1.5%。
1.2旅游资源情况1.2.1森林风景资源森林公园融林、泉、溪、涧于一体,以黑松、火炬松等常绿针叶林,刺槐、乌桕等落叶阔叶林为主。
森林风景资源有江苏面积最大的成片刺槐林,江苏唯一的美国海岸松种源林,收集种源丰富的美国落羽杉种源试验林,景观优美、森林茂密的麻栎林、松柏槐混交林,三角枫、乌桕、美国红栎等秋色叶林,还有百年柿树等古树名木。
1.2.2地质风景资源森林公园地处马岭山断裂带,沟壑纵横、溪水长流,主要地质风景资源有陡峭险峻、意境非凡的情人谷,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方圆几十里群众都来此取水饮用的长寿泉,水质洁净、环境优雅静谧的人工水库等。
1.2.3人文景观资源猎趣园、野外拓展训练、滑草场、孔子文化园及古墓传说、将军台等。
2.旅游资源开发实践青松岭森林公园2012年获批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森林温泉度假区、御园欢乐谷、蓝莓采摘观光园等景区景点已建成投入运营,2015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0万元,先后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自驾游基地、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连云港市生态旅游度假区、连云港市影视基地等,成为连云港乃至苏北鲁南新的森林旅游景点。
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心得体会》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我有幸接触并深入学习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对旅游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实际上它涵盖了众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领域。
从对旅游资源的深入调研和评估,到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再到后续的监测和调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
在课程学习的初期,我对于旅游资源的概念还停留在表面,认为旅游资源仅仅是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
然而,随着课程的推进,我逐渐明白旅游资源的范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它可以是自然风光,如山脉、河流、森林;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古建筑、民俗风情;甚至可以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或体验,比如农事采摘、户外运动等。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身边其实存在着无数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
对旅游资源的评估是开发与规划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要从多个维度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包括资源的品质、独特性、可进入性、市场吸引力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力,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评估过程也需要考虑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破坏了宝贵的旅游资源。
在规划环节,课程为我们介绍了多种规划理论和方法。
从传统的区域规划理论到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宏观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到微观的旅游景区规划,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规划不仅仅是绘制一张蓝图,更是要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市场需求、设施配套、环境保护等众多因素。
一个好的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引导旅游目的地的健康发展。
课程中还特别强调了市场调研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游客的偏好,我们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教案: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引言: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它不仅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享受,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步骤,以及旅游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旅游资源是指人们在旅游中可以欣赏、体验或利用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总称。
根据其性质和特点,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地理、气象、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所形成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文化活动等;社会资源则是指交通、通信、住宿和餐饮等服务性资源。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步骤1. 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开发过程中要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完整性。
(2)市场导向原则:需求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来开发和配置旅游资源。
(3)综合性原则:要注重发展旅游资源的多元性,充分利用资源的综合效益。
2. 步骤:(1)资源评估: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了解其潜力和价值。
(2)规划设计:根据资源评估结果,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措施。
(3)开发实施: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旅游资源的实际开发和建设。
(4)运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完成后,进行运营和管理,保障旅游服务质量。
三、旅游规划的内容和要素旅游规划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包括区域旅游规划和景区旅游规划两个层面。
1. 区域旅游规划:(1)区域特色定位: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特色主题。
(2)旅游资源整合: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旅游产品和线路。
(3)交通网络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外的交通便利性。
(4)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知识点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知识点一、旅游资源规划概述1. 旅游资源规划的定义和作用旅游资源规划是指为了满足旅游发展和旅游业的需要,合理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和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综合性规划。
旅游资源规划的作用是制定长远的旅游资源利用方案以及规范和引导旅游开发,改善资源质量,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等。
2. 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先期保护原则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
其中,合理性原则是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必须符合整体规划,并考虑旅游业的需要和旅游规划的目的,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高质量和效益;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使旅游资源长期得到保护和利用;适宜性原则指旅游资源利用应符合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客观因素;先期保护原则是指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优先于开发,确保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能够支持旅游业的长期发展;而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则是指,在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要相互协调,统筹谋划,实施旅游开发应考虑资源保护。
二、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旅游规划背景、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方案、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等方面。
1. 旅游规划背景旅游规划背景是指制定旅游规划的目的和重要性。
主要包括旅游业的发展背景、旅游规划的目的、旅游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旅游规划的制定依据等方面。
2.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况、旅游资源的定量、定性分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等方面。
3.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发潜力、利用水平等进行分析,为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未来旅游市场需求、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和旅游资源规划的基础条件等方面。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理论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规划理论的研究对于打造优质的旅游目的地至关重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能够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并非盲目进行,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原则。
这意味着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确保旅游活动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例如,在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失衡。
同时,对于历史文化遗迹,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在展示其魅力的同时,保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
其次,市场导向原则也是不容忽视的。
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趋势是成功开发旅游资源的关键。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不同游客群体的喜好和消费习惯,针对性地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比如,近年来亲子游市场火热,那么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以增加适合儿童参与的体验项目。
再者,特色突出原则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要深入挖掘这些特色,打造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
比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凭借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旅游规划理论的研究为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到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功能分区、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
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是旅游规划的首要任务。
明确目的地在市场中的位置和形象,能够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指明方向。
比如,有些地方定位为休闲度假胜地,有些则定位为文化旅游名城。
定位的准确性取决于对当地资源和市场的深入分析。
功能分区是旅游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核心景区、缓冲区、旅游服务区等。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 学生能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认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旅游资源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合理的旅游规划建议。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项目,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展示旅游规划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旅游规划与开发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通过学习,培养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能积极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旅游规划与开发基本概念:介绍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内涵和外延。
2. 旅游资源分类与特点: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等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3. 旅游规划原则与步骤:讲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以及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如市场调研、目标定位、产品设计等。
4. 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介绍旅游规划的具体方法,如SWOT分析、GIS技术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类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实践教学的思考

要从学生 的角度 出发 , 以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 , 对事物 的 认 知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选择示例。 当学生
识进行延伸 , 延伸 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加 以想象 , 使学生 的 思维活跃起来 。 示例演练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 习效率 , 增加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 , 在示例演练教学 法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 从而选择 自己喜欢的也最适合 自己学习的途径 , 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能力 。
涉及 的内容主要有 : 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 理论 : 如借助于
、
随 着 中 国经 济 的 迅 速 崛 起 ,中 国旅 游 业 得 到 迅 猛 发
展,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主要 内容在改革开放三十 多年来 , 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课程 的内容涉及旅游规 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 , 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
系、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 发展及趋势 、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 评价 、 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 主题定位 和功能分 区、 项 目创
只有二十年 的时间, 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 中的一个 重要的学科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强劲趋势 , 旅游业 已 经从一个普通的服务行业发展成全球经济 中发展势头最 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是旅 游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能掌 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 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 , 对于培养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 人才 ,掌握学 生定性与定量结合 的分析方法都有重要意 义。 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提高就业率 , 更好地服 务于旅游经济等具有重要作用 。 《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教学指导目录实践一:旅游资源评价---------自选一个县域为例实践二:旅游地形象定位与精品线路设计(以“实践一”的县为例)实践一旅游资源评价一、实践的目的意义:“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评价”通常是一个或一系列旅游地建设的前奏,而旅游地的建设,“规划”要先行,因此,“旅游资源评价”也就成为“旅游规划”的前奏。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有三:一是确定旅游资源质量的水平,评估现有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开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二是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三是通过对旅游资源及其它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不同旅游地建设的顺序。
本次实践所要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区域是由学生自己选定的比较熟悉的某区域(以县域为主,地、市除外)。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从中得出一些认识,既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对所熟悉区域的旅游资源状况有一个粗略了解,这就是本次实践的意义所在。
二、实践的时间、地点、分组时间:课余时间+第11周2课时地点:校图书馆、机房等查询资料分组:以个人为主二、实践的容和方法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具体容参照教材第四章)方法:通过分析资料进行定性评价。
四、实践报告的要求1.题目:××县(镇、乡)旅游资源评价2.报告容至少包括以下方面:(1)××县(地区、镇、乡)概况(2)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类型可以列表,并附旅游资源分布图)(3)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文字)参考资料:省平山县旅游资源评价平山县位于省西部太行山中段东麓,距省会40公里。
东与鹿泉接壤,南与井陉相连,北与灵寿毗邻,西北靠近省盂县、五台。
全县设23个乡镇,辖212个村,45万人,有汉、满、壮、回、白等17个民族。
县域面积2648平方公里,其场面积296万亩,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
平山地处台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有山地、丘陵、平原、河湖,地形复杂多样,属典型的山区县。
境四季分明,夏暑冬寒,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
一.平山县旅游资源分类本次规划对规划地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并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进行统计和分类。
经统计和分类,规划地的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16个亚类、32个基本类型,共77个旅游资源单体,具体资源分类构成如下: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B 谷地型旅游地:连云山峡谷AC地质地貌形迹ACA 凸峰:霸王山、雪峰山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香炉笔架、龙头山、晒谷石、狮子崖、月光崖、石岩壁ACG 峡谷段落:四里桥峡谷、兰玉桥峡谷ACL 岩石洞与岩穴:仙人洞、十二层洞、风洞B水域风光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BC 潭池:双龙潭BC 瀑布BCA 悬瀑:鹅颈里瀑布、下山背瀑布、瓮底里瀑布、筅竹岗瀑布群、三叉口瀑布群、九里桥瀑布、仙姑庙瀑布、白虎井瀑布、四里桥瀑布、连云山庄瀑布BCB 跌水:小岩溪跌水BD 泉BDA 冷泉:神泉C 生物景观CA 树木CAA 林地:连云翠壁(连云竹海)CAB 丛树:古松树群、古枫群CAC 独树:迎客松、古槠CC 花卉地CCB 林间花卉地:杜鹃花海CD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燕子崖D 天象与气候景观DB 天气与气候现象DBA 云雾多发区:连云叠嶂DBD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竹海积雪E 遗址遗迹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游击队驻地旧址、娄罗寨、封神洞维埃政府旧址、看牛坪红军医院旧址、火子坳军事遗址EBC 废弃寺庙:泗将军庙、仙姑庙遗址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连云山庄FAC 与祭祀活动场所:封神台、观音庙、白马寺、春福庵古庙、五灵宫、鳌土庙、封神殿、枫梓庙、太王庙、五显祠、五福庙、三圣祠、今古庙、真武祖师庙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兰玉桥电站、连云山矿泉水公司FD 居住地与社区FDC特色社区:丰辰洞、学棚下FF交通建筑FFA桥:兰玉桥、筅竹岗桥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五星水库FGB水井:丰辰洞古井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新飞堰、古堤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高山云雾茶、竹笋GAC 水产品及制品:连云山矿泉水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七叶一枝花、天麻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竹制纸、竹制品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顺义、黄氏五兄弟HD现代节庆HAD旅游节:连云山峡谷漂流节二. 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等级评定旅游资源等级评定是对旅游资源本身规模和质量的评价,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条件。
(1)评价方法与评价赋分标准本次规划是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2-2003)标准,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三个方面对规划地的旅游资源予以评价。
评价标准如表1-1:表1-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围5分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3分—5分(2)评价结果根据上述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逐一进行评分和加权总计,得出综合评价赋分值,再评定等级。
具体评价结果如表1-2:表1-2 各级旅游资源单体名录和数量统计级别旅游资源类型数量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三级瓮底里瀑布、三叉口瀑布群、筅竹岗瀑布群、兰玉桥峡谷、连云山峡谷、连云翠壁(连云竹海)连云山峡谷漂流节7二级竹海积雪、连云叠嶂、古松树群、古枫群、神泉、小岩溪跌水、鹅颈里瀑布、下山背瀑布、九里桥瀑布、仙姑庙瀑布、白虎井瀑布、四里桥瀑布、连云山庄瀑布、双龙潭、十二层洞、风洞、四里桥小峡谷、晒谷石、狮子崖、月光崖、燕子崖、石岩壁、霸王山、五星水库、雪峰山新飞堰、古堤、筅竹岗桥、连云山矿泉水公司、今古庙、五显祠、五福庙、三圣祠、封神台、观音庙、白马寺、春福庵古庙、五灵宫、鳌土庙、封神殿、枫梓庙、太王庙、连云山庄、游击队驻地旧址、娄罗寨、封神洞维埃政府旧址、看牛坪红军医院旧址、火子坳军事遗址、丰辰洞、学棚下、兰玉桥、顺义、黄氏五兄弟、真武祖师庙55一级迎客松、古槠、仙人洞、杜鹃花海、香炉笔架、龙头山丰辰洞古井、兰玉桥电站、泗将军庙、仙姑庙遗址、竹制品、竹制纸12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1)山高竹翠、溪谷幽深,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地有万亩竹林,素有湘北“竹海”之称,森林覆盖率达96%。
有大小溪谷30多条,其间瀑布、跌水、峭壁、怪石众多,森林茂密,具有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是开展峡谷探险、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2)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丰富规划地旅游资源总量多,类型丰富。
共有77个旅游资源单体,旅游资源类型八大主类齐全,且拥有较多的亚类和基本类型。
(3)旅游资源总体品质偏低,缺乏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经评分后在规划地74处评级的旅游资源单体中,有优良级旅游资源共7处,其全部为三级旅游资源,其余均为一、二级旅游资源,由此可见规划地旅游资源总体品质较低,缺乏较高品质的旅游资源。
实践二. 旅游地形象定位与精品旅游线路设计一.实践的目的意义:“旅游地形象”是指某一区域外公众对旅游区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它是旅游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而“旅游线路”则是指旅游开发经营者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产品。
可见,“旅游地形象定位”和“旅游线路设计”都是旅游规划和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次实践所要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和旅游线路设计的区域是学生在“实践一”中已对其旅游资源评价的县域,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设计该县的旅游形象和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的时间、地点、分组时间:课余时间+第11周2课时地点:校图书馆、机房等查询资料分组:以个人为主三.实践的容和方法容:旅游地形象定位与精品旅游线路设计------以“实践一”的县为例方法:通过分析资料进行设计,可参照教材P191“旅游形象体系”的格式进行。
四.实践报告的要求1.题目一:***县旅游形象定位报告容必需包括以下方面:一、旅游主题形象(主要是国形象)二、旅游支撑形象三、旅游辅助形象四、旅游品牌形象五、旅游标志(标识物)和旅游吉祥物设计1. 旅游标志(标识物)设计(必须说明设计理念)2. 旅游吉祥物设计(必须说明设计理念)六、旅游形象推广(如何进行旅游形象推广)2.题目二:***县精品旅游线路设计方案要求:1.设计3条精品线路以上,每一条线路都必须说明设计的理念(为什么这样设计),并且对构成每条线路的各景区(点)都必须加以说明。
2.绘制:***县精品旅游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