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综述
我国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30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我国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现状分析•我国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运物流行业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其碳排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海运物流国家之一,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对我国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海运物流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核算、减排政策制定等方面,而对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难以有效地指导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
研究意义有助于了解我国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有利于提高我国海运物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绿色物流发展目标。
对于推动全球海运物流行业低碳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01020302文献综述国内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现状国内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但与国外相比,排放强度相对较低。
国内外比较国内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量相对较低,但排放强度较高,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国外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现状国外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量较高,但排放强度在逐渐下降。
国内外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现状研究国内外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量、能源消耗等。
国外影响因素研究国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气候变化等。
国内外比较国内外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影响因素更注重实际操作层面,而国外影响因素更注重经济和环境层面。
国内外研究评述国内研究评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海运国际物流碳排放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如何降低碳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研究评述国外研究相对较为全面,既包括对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又包括对如何降低碳排放的研究,且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外交通领域研究综述与前沿问题展望

国内外交通领域研究综述与前沿问题展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国内外交通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国内外交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前沿问题进行展望。
一、国内交通领域研究综述在国内,交通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经济、交通技术等众多方面。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交通规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宏观层面,国内学者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网络建设、城市交通总体布局、交通出行模式等方面。
城市交通网络的研究涉及到道路规划与设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优化、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网络建设等问题。
城市交通总体布局的研究涉及到城市尺度的交通规划、交通运输需求预测、城市交通出行模式及人口、资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交通出行模式的研究则主要包括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互关系、城市交通出行行为模式、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预测等方面。
在微观层面,国内学者对交通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拥堵与交通流理论、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管理手段等方面。
交通拥堵与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旨在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交通流模型和优化交通流控制策略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信号优化的研究涉及到交通信号系统的设计与控制,通过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序来优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管理手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管理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如交通管制、交通改革、交通安全等。
二、国外交通领域研究综述与国内相比,国外交通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
各国学者在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
尤其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可持续交通方面,国外学者在研究上具有较大优势。
在交通规划方面,国外学者注重交通模式的多样化和综合交通规划的开展。
他们以可持续交通为目标,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性、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等方式来改善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3)2.1 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5)2.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6)2.3 城市轨道交通类型与技术 (7)三、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理论基础 (9)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10)3.2 低碳交通理论 (11)3.3 生态足迹理论 (12)3.4 循环经济理论 (14)四、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评价方法 (15)4.1 生命周期评价法 (17)4.2 碳足迹分析法 (18)4.3 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五、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实证分析 (20)5.1 国内外案例分析 (21)5.2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5.3 结果与讨论 (23)六、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政策建议 (25)6.1 完善法规标准 (26)6.2 推动技术创新 (27)6.3 加强国际合作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主要结论 (31)7.2 研究展望 (32)一、内容概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技术、线路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
文章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的具体表现。
文章提出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低碳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日益受到全球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居民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引言: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对交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近年来的交通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在交通拥堵问题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张三等人(2024)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拥堵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预测未来交通拥堵情况。
李四等人(2024)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和出行路线推荐等手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是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许多学者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五等人(2024)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赵六等人(2024)则研究了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
三、交通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学者对交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刘七等人(2024)通过分析交通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尾气排放模型的交通环境污染预测方法,可以预测交通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孙八等人(2024)则研究了城市交通规划对交通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优化交通规划,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交通环境质量。
结论:交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交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的交通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涵盖了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交通环境污染问题。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综述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我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意见》,到2025年,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行业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民生改善的作用更加突出[1],同时,国家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取得了一定成效[2]。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强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技术前沿一、交通运输行业综述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制约经济发展,到中央做出扩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决定,我国的交通运输在促进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代[3]。
“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
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铁路营业里程约14.6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
“四纵四横”高铁通道提前建成投产,有序推进“八纵八横”高铁网,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约3.8万公里,公路总里程5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万公里,覆盖98.6%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及地级以上行政中心,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建成。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压力的双重推动,未来几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仍将继续保持在高速建设阶段,通过完善公路和铁路等主要交通脉络,逐步提升整体交通运输能力,从而为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提供基础。
目前,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致分为4个阶段:各自发展,互联互通,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阶段。
尽管目前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能够看到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但是仍然没有做到航空枢纽与高速公路及高铁的相互衔接。
与国际交通模式相比,我国在综合规划、实际建设甚至交通领域的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向一体化阶段推进将是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起着关键性的支持和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交通运输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需要更高效、可持续和智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演化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多元化、复杂且动态的系统,它包括各种交通模式、设施和服务。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交通运输系统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运输模式到综合交通网络的演化。
文献综述了这一演化过程,探讨了新兴的交通运输概念和技术,如智能交通系统、共享交通和电动车辆等,以应对交通拥堵、碳排放和能源效率等问题。
二、交通需求与出行行为研究了解交通需求和出行行为对于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至关重要。
本节综述了相关的文献,包括交通需求的建模方法、出行模式的选择和旅行时间的预测等。
这些研究为交通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指导,以优化交通网络和服务,并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
三、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可持续交通运输的文献,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增加交通系统的能源效率等。
这些研究提供了实现可持续交通运输的策略和方法,为政策制定者和业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交通运输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正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技术和交通网络的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文献。
这些新技术和应用将改变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认知和使用方式,并对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五、跨界与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合作和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的交通运输发展文献,包括跨国铁路、海运合作和物流通道的建设等。
这些研究为跨界合作和交通互联互通提供了框架和实践经验,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 绿色低碳 综述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交通运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不仅承载着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还对城市的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也越来越严重,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实现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在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交通运输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等。
在城市层面,也出台了一些限制车辆通行、鼓励骑行出行的政策举措,以减少碳排放和交通拥堵问题。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
绿色低碳交通是指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的交通方式。
相比传统交通方式,绿色低碳交通有以下几个优势:1. 减少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的碳量,降低碳排放量。
2. 减少能源消耗:绿色交通方式可以采用更为高效的能源,减少燃料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降低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骑行等方式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4.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要实现绿色低碳交通发展,需要在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和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绿色低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2.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3. 鼓励骑行出行:骑行是一种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骑行出行。
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综述

Vo . No 3 19 .
Jn ue
2O 09
文章 编 号 :1 0 6 4 ( 0 9)0 —0 6 1 0 9—7 4 2 0 30 0 -1
~l。ltIlll‘。t。 ‘。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tl‘‘‘l‘I。。
主
菜
交 通 运 输 与 能 源 消 耗 相 关 研 究 综 述
贾顺平 彭宏勤, 爽, , 刘 张笑杰
p rain e e g o u o tto n r y c ns mpt n a d s ca c no i n o ile o my,rlv n lnnn n oiy ma i g,p e ito fe e g o ee a tpa ig a d p lc k n r dc in o n r y de n fta s o tto n u t . I lo a lz st e c a a trsi sa d s rc m ig fte e it d r s a・ ma d o r n p rain i d sr y tas nay e h h r ce itc n ho o n so h xse e e r t c s So e k y is e o c r i h utr e e r h sa e p tfr r he . m e s u sc n e nng te f u e r s a c e r u o wa d,n mey,te ttsi a aa c le — a l h saitc ld t olc t n a o a aie id c s d tr n t n,e tmai n o o a aie c n ump in f co so fee tta s i nd c mp r tv n i e ee mi ai o o si to fc mp r tv o s to a tr fdi r n r n — f po ain mo e , e p o ain o n u ncn a tr a d e stvt n lss a l s h e tb ihme to t r to d s x l rto f if e i g f cos n s n i iy a ay i , s we l te sa ls l i a n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s.Somekeyissuesconcerningthefutureresearchesareputforward, namely, thestatisticaldatacollec-
tionandcomparativeindicesdetermination, estimationofcomparativeconsumptionfactorsofdifferenttrans-
4 交通能源需求量预 测研究
交通能源消费是一个国家能源消费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预测交通能源需求 ,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 经济计量模型 , 或者采用 “两步法 ”, 即首先预测交 通能源需求的驱动力 ———交通需求量 , 然后再预测 相应的能源需求 ;另外情景分析方法也开始得到广 泛应用 , 所谓情景 , 既不是预言 , 也不是预测 , 它只是 展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是对未来的发展前景 进行构想 , 确立某些希望达到的目标 , 然后再来分析
中图分类号 : F540.5
文献标志码 : A
ReviewofTransportationandEnergyConsumptionRelatedResearch
JIAShun-ping, PENGHong-qin, LIUShuang, ZHANGXiao-jie
(SchoolofTrafficandTranspiration, 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 Beijing100044, China)
图 1 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距成本 关系图
Fig.1 Relationshipsoftransportdistanceandcostofdifferentmodes
将能源外部成本内部化之后 , 公路运输由于主要 3 交通运输能耗与社会经济关系分析
以石油等矿物燃料为动力 , 能源初期成本大大高于铁
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的交通系统 , 是国民
chievementsontransportationenergyconsumption, suchasexternalcostsdeterminationofenergyconsump-
tion, influencingfactoranalysis, statisticalindicesanddatacomparison, interactiverelationbetweentrans-
路运输 , 水路运输则介于两者之间 ;随着运输距离的 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之一 ,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增加 , 耗费的能源不断增多 , 由于能源本身的有限性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鉴于能源越来越稀缺和其
和不可再生而必须付出额外的费用 , 使单位能源成本 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实 , 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交
收稿日期 :2009-03-02 修回日期 :2009-05-15 录用日期 :2009-05-25 基金项目 :能源基金会 项目 (G-0811 -10565). 作者简介 :贾顺平 (1963-), 男 , 山西省山阴县人 , 副教授 , 博士 . *通讯作者 :jiashunping@
求量预测等方面 , 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 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不
足 .提出今后要在交通运输能耗基础统计数据与可比指标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能源消
耗的可比因子 、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及灵敏度分析等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
研究 , 以期建立相关的基础数据平台和理论方法模型 .
关键词 : 交通能耗 ;运输能耗 ;能源需求 ;能源规划
LEAP模型 是由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美 国波士顿大学 (SEI.Boston)共同开发的一个自下 而上的计量经济模型 , 它可以根据终端用能的变化 设置不同情景进行预测分析 .朱跃中 [ 12] 将交通运 输系统分为城市客运 、城间客运 、货运 3部分 , 城间 客运与货运主要通过公路 、铁路 、水路 、航空以及管 道等运输方式来完成 , 城市客运主要由道路交通和 地铁 (轻轨 )等方式完成 , 采用 LEAP模型预测分析 了在未来不同情景下 , 城间客运 、货运及城市客运的 能源消费需求 .RanjanKumarBose[ 13] 利用 LEAP软 件建立了德里城市客运模型 , 从客运出行需求 、方 式 、车辆类型和占有率角度分析了各种交通形式 , 形成了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计算的基础 , 通过对 5 个设定的情景的分析 , 研究了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 的不同交通政策的影响 .黄成等[ 14] 以上海城市交 通为背景 , 根据交通工具的属性 , 将城市客运交通 分为私人交通 、商务交通和公共交通 3个部门 .私 人交通包括私人轻型客车 、助动车 、摩托车 (包含 轻便摩托车 )、自行车 ;商务交通指商务轻型客车 和重型客车 ;公共交通指出租 、公交巴士以及轨道 交通 .在此基础上 , 结合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交通 需求量 、能源强度和排放因子 , 应用 LEAP模型计 算交通运输的能源需求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其 中 , 各出行方式的能源强度是模型的重要参数 .能 源强度是指 机动车担负 1个乘次或 1 t货物行驶 lkm的能耗 , 单位为 L/(乘次 · km)或 L/(t· km). 文中采用的能源强度见表 1.
第 9卷 第 3期 2009 年 6 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lofTransportationSystemsEngineer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
文章编号 : 1009-6744 (2009)03-0006-1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
Vol.9 No.3 June 2009
呈递增趋势 .因此 ,加入能源成本使总成本与运距之 通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越来越大的状况 ,
间不再是原来的线性函数关系 , 不但初期总成本变 分析交通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影响关
大 , 而且单位成本出现曲线变化趋势.
系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
夏晶等[ 4] 从 交通 能耗 占 全社 会总 能耗 的比
第 3期
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研究综述
7
高速增长期 .经济的增长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机 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 , 导致了交通运输需求和服 务的迅速增加 , 使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 , 尤其是石 油产品消耗也在迅速增加 .IEA能源统计显示 , 从 1971年到 2001 年 , 交 通部 门的能 源消 费以 每年 9.3%的速度增长[ 1] .从世界范围来看 , 交通运输 作为能源消耗性行业 , 尤其是一次性石油能源消耗 大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各国政府 、交通运输主管 部门及专家学者们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环保工 作高度重视 , 围绕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 、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 并取 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
潘自强 [ 2] 针对不同能源链外部成本进行了比 较研究 .所谓能源链的外部成本是指在能源生产 和消费过程中没有考虑的对社会和环境影响而产 生的代价 , 这种损害在市场价格中没有反映出来 , 在市场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补偿 .外部成本可以用 伤害评价方法估算 , 一般用 “顶 端向下 ”和 “底部 向上 ”的方法 .在顶端向下的分析中采用高度综台 的数据 , 这种方法对数据的要求相对较低 , 可以给 出平均伤害代价的合理估算值 .“底部向上 ”方法 是从微观入手 , 采用污染扩散模式 、受体分布的详 细资料和响应函数 , 以推算相应的经济损失 .
8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年 6月
例 、交通产值占全社会 GDP的比例及其两者之间 的比值等三个方面 , 整体分析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 发展的协调性 .从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与交 通产值占总 GDP的比例之间的比值 , 中国的该比 值小于 芬兰 、加拿 大和美 国 , 说明产 生同比 例的 GDP, 中国交通业所消耗的能源最少 ;交通能源消 费弹性系数是交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 增长速度之比 , 中国的全社会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 数处于较高位 , 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交通能源的 需求依赖于交通能源量的投入 .
portationenergyconsumptionandsocialeconomy, relevantplanningandpolicymaking, predictionofenergy
demandoftransportationindustry.Italso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andshortcomingsoftheexistedresear-
达到这一目标的种种可行性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 朱松丽[ 10] 对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预测交通需求
量和交通能源需求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方法进行
了回顾 、总结和比较 .这些方法被分成两大类 :集 合模型和非集合模型 .前者将出行行为看作一种 平均的行为 , 主要用来预测宏观和长期交通能源需 求 , 最常用的模型是经济计量模型 ;后者建立在效 用理论的基础上 , 更注重家庭和个人的选择 , 主要
预测微观和短期的交通能源需求量和评价交通政 策 , 通常使用的模型是逻辑模型和预 算模型 .KebinHe等 [ 11] 建立了一个自下而上模型 , 评估 1997 年至 2002年中国道路交通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 放 , 设计了 3个情景并在预测未来石油使用和二氧 化碳排放中考虑了机动车燃油经济性的提高 , 结论 显示 , 在未来的 20年里 , 道路交通将逐渐成为中国 最大的石油消耗部门 .
CLC number: F540.5
Documentcode: A
1 引 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对 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 、支撑性和服务性的作
用 , 其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企业在提供客货位移的 运输生产服务时 , 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 , 也 会带来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正在经历
2 交通运输能耗的社 会成本分析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比自身收 益大得多的社会效益 , 但交通运输采用何种方式发 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同的 , 同时不同发展模式 的社会总成本也不同 .由于交通运输的外部性特 征 , 除了运输本身的成本之外 , 还存在外部成本 , 即 交通运输导致的负的外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