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岩锥后壁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耳鸣与乙状窦憩室的影像表现

乙状窦构成的字形
Sigmoid Sinus,乙状窦的英文词汇,其中 Sigmoid 的词 汇意思为“ S ”形,以形容乙状窦与横窦和颈内静脉球形成的弯 曲构型。其实,这种汉文的翻译并不十分准确。从结构上看,乙 状窦与上端的横窦共同形成汉语中的 ”乙“ 字形,而不是自身 独自构成这个乙字形的静脉窦。确切地说,乙状窦应该是指横窦 与乙状窦共同构成的乙字形静脉窦,而非仅仅是如今我们所讲的 乙状窦。其次,英文中的 Sigmoid 一词意为 S 形,而乙状窦的 解剖构型充其量也就是乙字形状。显然,乙状窦的汉语翻译并非 十分完美,更多的是源于起初的传统称谓。
乙状窦与颞线和耳道后壁的关系
头颅侧位平片的标志
乙状窦的相关测量
乳突侧位平片(左)
通常,手术中结扎乙状窦的憩室多以贯穿缝扎为宜,较单纯的接扎更 为牢固,与脑膜的缝合雷同。缝合后,手术遗留的乳突腔可以用骨粉或颞 肌填塞,方法与乳突手术相同。倘若术腔比较小,与乳突气房不相交通, 术腔可以不加填塞处理。这种结扎方法仅适用于有蒂的乙状窦憩室,而且, 因不能够完全消除窦壁的薄弱区憩室的修补术与切除术相比较,已经很少使用这 种单纯结扎方法 。
乙状窦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示意图)
乙状窦沟的位置(干性颅骨标本)
颞骨的岩部呈锥形,尖端朝向颅中窝的内侧,岩上和岩下窦分别沿其 上缘和下缘朝内汇集,最后与前颅底的海绵窦相沟通。这两个静脉窦的外 端则与乙状窦的上下起始部连接,这就使得该静脉窦参与前颅底静脉回流 过程。与此可见,乙状窦不仅是颞骨内结构的主要静脉回流途径,也是前 颅底静脉系统的部分。尽管乙状窦与颈内静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液,同样 是颅内静脉回流的组成部分,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解剖结构与功能方面的明 显不同。结构上,乙状窦壁主要是硬脑膜折叠构成,其内层是固有脑膜, 外侧属于颅骨的骨膜部分,内衬血管上皮构成;相形之下,颈内静脉主要 的构成是血管壁的固有纤维层,因而远不如乙状窦的管壁厚实。
颞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思路

颞骨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思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刘中林颞骨疾病的检查方法•CT–层厚1mm–窗宽3000-4000WW 窗位500-700WL –骨算法–双耳同时采集•MR–平扫+增强–水成像颞骨大体解剖听小骨解剖听骨连示意图正常颞骨CT解剖(横断面)面神经及其内耳道面神经解剖示意图内耳道神经粘连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后遗症•中耳内腔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病变主要发生在鼓膜与鼓岬、听骨与鼓室壁之间•影响传音结构的活动鼓膜硬化症鼓室内硬化斑块鼓室内硬化斑块鼓室内硬化斑块锤外侧、锤前韧带骨化镫骨肌、砧骨后韧带骨化斑块累及鼓岬、包绕镫骨累及听小骨鼓室硬化症•病因尚无定论•多数为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特异性炎症的结果•粘膜固有层发生钙化•病理形态–急性期:中耳粘膜固有层、鼓膜纤维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中期:纤维细胞增生,水肿固有层变为胶原结缔组织–晚期:产生透明样变,形成白色鱼鳞状物(鼓室硬化斑块)•钙化斑块–厚度1~2mm–外观片状、斑块状软骨样组织,深部钙化或骨化影像学表现•病变范围–前庭窗环韧带硬化–听骨韧带骨化–镫骨肌腱骨化•斑块可累及鼓岬、乳突窦•累及听小骨,与硬化灶融合•仅发生在鼓膜,称之为鼓膜硬化症骨化性迷路炎概述•骨化性迷路炎又名硬化性迷路炎,钙化性迷路炎,闭塞性迷路炎•病理机制:正常透明的骨迷路腔内有新生骨充填,它是内耳各种非肿瘤性病变的转归•引起迷路炎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继发胆脂瘤–脑膜炎(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外伤、病毒感染、气压改变、手术、先天性迷路瘘及自身免疫性因素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有耳源性、脑膜炎源性及外伤性耳源性迷路骨化•耳源性迷路骨化(化脓性、胆脂瘤型等)–病原多是由前庭窗或蜗窗直接侵入–鼓岬或半规管骨质破坏侵入引起迷路炎•外淋巴腔内出现浆液纤维素渗出物,继而肉芽形成并纤维化形成新骨•病变比较局限,多为单侧性中耳炎,骨迷路破坏继发迷路炎中耳病史多年继发中耳胆脂瘤骨化迷路炎-脑膜炎源性•儿童发病率较高,且婴儿期发病多见,多为双侧性,以细菌性多见•骨化发生在迷路炎后几个月甚至几年•病原由蛛网膜下腔通过两个途径传播–经耳蜗水管途径传播,新生骨以耳蜗底周最为显著,尤其是在蜗窗附近–经内听道内听神经周围间隙或血管间隙到达内耳迷路导致迷路炎,新生骨以蜗轴区明显脑膜炎所致男性,2岁曾有脑膜炎病史感音神经性耳聋脑膜炎所致-耳蜗基底周骨化近蜗窗关于骨化性迷路炎临床分期•David以手术作为依据进行了系统分期,根据耳蜗骨化程度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Ⅰ级:未发现明确钙化–Ⅱ级:仅圆窗膜钙化–Ⅲ级:蜗窗骨化伸入鼓阶0~2mm,但耳蜗底周内无骨化–Ⅳ级:蜗窗骨化伸入鼓阶3~8mm,耳蜗底周内无骨化–Ⅴ级:弥漫性耳蜗骨化影像学表现•早期为纤维组织形成,HRCT不易显示,MRI具有重要意义•钙化形成,可见迷路内高密度影或迷路完全闭塞•MRI可显示早期病变,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水成像信号较低骨化性迷路炎早期表现骨化性迷路炎的CT诊断•耳蜗异常–耳蜗基底周内可见高密度影伴有管腔不规则狭窄•耳蜗腔内近蜗窗侧表现为点状高密度影•“弧形”高密度影边缘呈低密度影,与耳蜗基底周之间可见间隔–耳蜗普遍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改变,耳蜗腔隐约可见–耳蜗完全骨性闭塞•表现为完全致密的骨质结构。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图7 右横窦蛛网膜颗粒内见静脉直接进入 图8 VR表浅静脉成像见蛛网膜颗粒位于浅静脉汇入横窦处(白箭示蛛网膜颗粒,黑箭示下吻合静脉)
多数蛛网膜颗粒位于浅表静脉汇入静脉窦处,部分蛛网膜颗粒中有一条到几条静脉直接进入
MRV: 突入窦腔的局或多个窦受累, 并可延伸入皮层静脉
CT表现
平扫:低密度或等密度(与窦内血液比) 增强后延迟扫描: 突入窦内的局限性充盈缺损
MR表现
MRI比CT检查更易发现和确定蛛网膜粒, 表现为突入窦腔内局限且边缘清晰的非血流异常信号:
T1WI:多数为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
T2WI: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
增强扫描:局限性充盈缺损。部分蛛网膜颗粒中,可发现点条状显著强化,其原因可能是其内的结缔组织成分的作用
02
CT值不同
03
MRI上不同序列信号不同
04
梗阻以远的静脉窦血流异常
05
蛛网膜颗粒
06
常位于浅表静脉汇入静脉窦处, 其内见静脉进入为特征性表现
07
边界光滑,偶见不规则也可分辨其为多个小蛛网膜颗粒融和
08
CT 值接近脑脊液密度,偶尔见钙化
09
横窦内蛛网膜颗粒可多发
10
蛛网膜颗粒的近段和远段静脉窦内血流都是正常的
硬脑膜静脉窦
蛛网膜颗粒
回流入血液
经
解剖学,由多至少:上矢状窦>横窦>海绵窦>岩上窦>直窦 头部 C T和 MR I :大多位于横窦 上矢状窦近段的蛛网膜颗粒多位于外侧陷窝而不易被发现所致。
原因
常见部位
蛛网膜颗粒与硬脑膜的关系 蛛网膜颗粒位于硬膜之下 蛛网膜颗粒位于两层硬膜之间 蛛网膜颗粒将硬膜顶起 ,使硬膜外层变薄 蛛网膜颗粒顶破硬膜外层位于网眼内 ,或向外突出压迫颅骨内板 前两种类型多见于婴幼儿 ,儿童及成人除前两种类型外 ,还可见到后两型
《颞骨MRI》课件

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侵犯范围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 到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 程度,有助于评估病情和 制定治疗方案。
颞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骨折线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 线,特别是在T2加权像上 ,骨折线表现为低信号。
骨髓水肿
骨折周围通常会出现骨髓 水肿,表现为T2加权像上 的高信号。
软组织损伤
骨折可能伴随软组织损伤 ,如肌肉、肌腱、神经等 ,这些损伤在MRI上也有 相应的表现。
颞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胀
感染会导致骨质破坏,表现为骨质不 连续或溶解。
感染会导致周围软组织肿胀,在MRI 上表现为软组织增厚和信号异常。
骨髓炎
感染可能蔓延至骨髓腔,导致骨髓炎 ,表现为骨髓内异常信号。
05
颞骨MRI的病例分析
颞骨肿瘤的病例分析
总结词
颞骨肿瘤是常见的颅骨肿瘤之一,MRI检查对于颞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 有重要意义。
MRI技术具有无创、无辐射、多角度 、高分辨率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和治 疗中广泛应用。
颞骨MRI的应用
01
颞骨MRI主要用于检查颞骨肿瘤 、炎症、外伤等疾病,以及评估 颞骨结构异常和毗邻关系。
02
颞骨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颞骨内 部结构,如听小骨、面神经管等 ,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 据。
颞骨MRI的优势与局限性
。
颞骨MRI还可以用于手术导航和 介入治疗,提高手术精度和治疗
效果。
颞骨MRI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助于 深入了解颞骨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思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1.引言
蛛网膜颗粒是一种在眼底上脉络膜区域观察到的常见病变。
它的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蛛网膜颗粒的各个影像学表现。
2.病变描述
蛛网膜颗粒通常表现为脉络膜区域呈现出类似网状或蜘蛛网状的颗粒状结构。
这些颗粒通常呈现为轻度至重度的黑色或灰色,并分布在视网膜周边区域。
同时,它们还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渐变性效应,即颗粒越远离视盘越明显。
3.影像学检查
3.1 轮廓分析
蛛网膜颗粒在产生光反射效应时,其轮廓清晰可见。
光反射效应是颗粒表面与周围组织的反射光差异所致。
3.2 灰度分析
蛛网膜颗粒的灰度通常比周围正常脉络膜区域明显增加。
这种增加的灰度值可以通过灰度统计来量化,并用于病变的定量描述。
3.3 血管影像
蛛网膜颗粒周围的血管往往呈现出异常变化。
血管的直径可能呈现扩张,血流速度也可能增加。
这些异常变化在血管造影图像中往往呈现为典型的鼓包状或缺损状。
4.引用法律名词及注释
4.1 环境影响评估法(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环境影响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种制度。
4.2 药品管理法(Drug Administration Law):国家药检部门制定并实施的药品管理法规,主要包括药品的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5.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带的文档。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蛛网膜颗粒是一种在眼底检查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它通常是一种无症状的眼底表现,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与其他眼科疾病有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以便对该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一、背景介绍蛛网膜颗粒是指眼底黄斑附近的蛛网状云彩状结构,它由玻璃体表面的蛛网状纤维与玻璃体后壁上附着的颗粒状物质组成。
蛛网膜颗粒通常是老年人眼底检查的常见表现,但也可见于其他眼科疾病,如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等。
二、影像学表现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蛛网膜颗粒在OCT图像上呈现为黄斑区域内一串松散的点状反射。
这些反射源往往是不规则的形状,大小和亮度也有差异。
2·静态视网膜摄影(SLO):以蓝光激光作用下的荧光照相检查技术,蛛网膜颗粒呈现为黄色或灰色小点或小团浮动于玻璃体前表面或黄斑区域。
蛛网膜颗粒通常没有血管影响。
3·超声(USG):B超检查可显示蛛网膜颗粒的附着位置和形态。
蛛网膜颗粒呈点状或串状高反射,位置一般位于玻璃体后表面。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由于蛛网膜颗粒本身没有血管影响,FFA图像上通常不显示蛛网膜颗粒。
但在少数情况下,蛛网膜颗粒可通过改变黄斑区域的荧光透射来观察到。
三、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2·静态视网膜摄影(SLO)图像3·超声(USG)检查结果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图像如果有需要,读者可以参考以上附件以更深入地了解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黄斑区域:眼底的一个区域,位于视网膜中央凹附近,是视觉最敏感的部分,负责视觉细节的感知。
2·玻璃体后壁:玻璃体的后方边界,位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
3·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一种无创、高分辨率的眼底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和诊断眼部各层结构的变化。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1. 引言在临床实践中,蛛网膜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以及各种蛛网膜颗粒的特征。
2. 影像学检查方法2.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眼内各部位的结构。
在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蛛网膜颗粒的位置和大小,并可辅助判断其与其他结构的关系。
2.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荧光染料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检查方法。
在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检查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蛛网膜颗粒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评估其活动性和影响范围非常有帮助。
2.3 光相干断层扫描光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眼底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蛛网膜颗粒的形态特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蛛网膜颗粒,并进行病情监测。
3. 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特征3.1 大小和形状蛛网膜颗粒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50-500微米之间。
在影像学检查中,其大小可以通过测量或与其他结构的比较来确定。
3.2 位置和分布蛛网膜颗粒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凹区域,特别是黄斑部。
它们呈网状分布,类似于蛛网,因此得名。
3.3 密度和反射性蛛网膜颗粒的密度通常较高,呈高反射性。
在光相干断层扫描中,蛛网膜颗粒呈明亮的点状反射信号。
3.4 附属病变在一些病例中,蛛网膜颗粒可能会伴随其他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如黄斑变性、血管病变等。
这些附属病变在影像学表现中应予以注意。
4. 附件本文涉及附有图片和资料等相关附件,请参阅具体附件内容。
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蛛网膜颗粒: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疾病,特征为中央凹区域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网状分布的颗粒状病灶。
5.2 超声检查: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眼部结构。
5.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种通过注射荧光染料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
颞骨病变影像诊断219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颞骨病变影像诊断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恩来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
济南
202.. 市第 四人 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5012济南
山东
济南
203;. 5013北京同仁 医院
பைடு நூலகம்.
【 要】 目的: 摘 探讨颞骨岩锥后壁蛛网膜颗粒的影像学特征并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 例 耳
颞 骨岩锥后壁 蛛网膜颗粒压迹的 H c , R r薄层 删 表现特点。结果 : 4耳颞骨岩锥后壁蛛网膜颗粒在 H C R T上表现 为分 叶
2 ̄ .
t r yDpr etf. a o4 Pol’ o il  ̄a 5 0 1 h a e t n  ̄ nN e e s s t ,. n203 ,P. . h a ep am o n p H pa n R Ci n
3 B i i o e o il e r etfR d / y . e . g Tn R n st p t n o a&o , 1 n g H pa D a m g
LUK i,N UXl ci,T NJn ,1 apn H N Qn-n 。 / a I l- I u ID - g ,C E i h ea A e ga
1 Sa d n dcl mo i stt . h no g Me i en I tu al g n i e.Jn n2 0 2 ,P. C ia i 5 0 1 a R. hn
103 ,P. C / 070 R. hn a
【 b rc O j teT v ta em g geu s f r io au tn it srr a m o l o do ae A s a 】 b cv:oneitt ai ar a mi g n ao e oeowlot pr n a k t t e i i sgeh i n f te oa e d r l snh p ti lfe ab e n tm i
医学影像学杂志 2 1 年第 2 卷第 3 00 0 期 J e m g g o. o3 00 M dI a n V 1 0N . 2 1 i 2
颞 骨岩锥 后 壁 蛛 网膜颗 粒 的影像 学表 现
刘 凯 牛学才 , 军。李大鹏。陈青华 , 田 , ,
(. 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x线诊断室
s e f ey b C a d ti- l eMR . s l : o uae n e cs ae s lc e e h mo e o sio e s y w to t sc s lmf p c v l y HR T n n s c I Re u t L b ltd b e d f t ra ,w r h w r o g n u sd n i i u t ce i i h i s o e i t h o o e
ru d d te lso sfw d t n ov eg b ui gv siua q e u ta d smii uas h a l s n l sc rb o pn lf i o n e in wa o n o iv le i n ih o r et l a u d c n e er l .T e s ne i asa e e rs ia ud h e s n n b r c r g l
中图分类号 :33 1R 1.2 R 2 .; 84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9 l(00 o 一o 1 一o 1 6 o12 l)3 34 3 0
F n i g a d dfe e t t n o r c n i r n lt n ep se ir wal ftmp r l o e id n n i r n i i fa a h od g a ua o si t o t r l o ao i n h o e o a n b
adf rnit n. eh d : h aue f rc n i rn lt n ep s r r al f mp rlb n si a e ee a a z d rt — i ee t i M t o s T e f tr so a h od ga uai s i t o ti l o t oa e 5 e s, w r n l e e ao e a o nh eow 6e o n 8 y o r
r o ac c t n e e s o e n4 锄 i rcl i ai 。w r h w d i m i f o
o remod ga uain n t ep s r rw l o tmp rlb n i H T n o mas se f a t i r n l t s i h t i alf e o a o eOl RC ,a d n s u - a o o eo
状骨质缺损 区, 内部均匀低密度 , 边缘无 硬化及 钙化 , 围无 软组织肿 块 , 周 相邻 的前庭导 水管及 半规 管未受 累。在薄层
Md 6 i 上 耳颞骨岩锥 后壁蛛网膜颗粒在 w【 2,FAR上表现为与脑 脊液相 同的信号 , 可见其 内显示 呈放射状分布 、 I LI T( 、 并
w r so e ya J , 2 , L I q ecs n a o aat o a u t n nt p s r r a o t p r b n h - i e hw db lT e l TWI F A R s u n e i 6ep f r m i g n l i si h o t i w lf e o a o eo i sc e s c d r ao e eo l m l nt n l e
的细条状 的纤 维索条影 。 膜性半 规管形态结构未受累。增强后无强化 。结论 : 颞骨岩锥后 壁蛛 网膜颗粒 是见于老年人酷 似恶性骨 质破 坏的正常变异 , 特征是所含脑脊液 内有 纤维分 隔 , 其 据此能够与 此部位 的其它病变 区别开来 。
【 关键词】 颞骨; 蛛网膜颗粒; 体层摄影术 , 线计算机; X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