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研究性课题
大学微生物课题研究报告

大学微生物课题研究报告Titl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icroorganisms of University Campus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a university campus. The research aimed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using molecular techniques. The investigation included sampling of different areas within the campus, such as libraries, laboratories, cafeterias, and outdoor spac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rfaces, air, and water sources,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was analyzed through DNA sequencing and culture-based methods.Introduction:Microorganisms are abundant and diverse across various ecological niches. University campuses, with their diverse environments and human activity, provide an excellent setting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and potential of microorganisms. Understanding the microbial ecology of university campuses also holds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promoting health and sanitation practices within these settings.Methods:1. Sample Collect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areas with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including libraries, laboratories, cafeterias, and outdoor spaces. Swabb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ollect surface samples, air samplers for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and water samples obtained from various sources within the campus.2. DNA Extraction: Microbi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collected samples using commercial kits. 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16S rRNA gene was conducted to target bacterial diversity, while the ITS region was amplified for fungal diversity.3. DNA Sequencing: The amplified gene fragments were sent for DNA sequencing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The resulting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 to identify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and diversity.4. Culture-based Techniques: Som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traditional culture-based techniques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specific microbial species.5. Statistical Analysis: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diversity indices, community comparisons, and statistical measures, was performed to interpret the findings.Results:The microbial profiling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revealed a diverse microbiome. Bacterial and fungal phyla such as 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Firmicutes, and Ascomycota were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groups. The analysis also showed variations in microbi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across different areas within the campus, emphasizing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Discussion:The presence of diverse microorganisms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ppropriate sanitation and hygiene practices. Further analysis of specific microbial species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s can help develop strategies to ensure a healthy and safe campus environment.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ecology within educational settings. Conclusion: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d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microorganisms within a university campus.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microorganisms in different areas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proper hygiene protocols and pro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a healthy environment. This study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iming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microorganisms on student health and campus ecosystems.。
微生物学设计实验_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 根据Logistic模型可以求出与暴露时间相对应的菌体 含量:
图3-6
•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具体函数关系式,这 可较准确地得出一定范围内任意时刻的细菌含量。
23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法 微生物指标
• 姜起源,谢金星,叶俊, 《数学模型》,清华大学 出版社
• 当天平均温度14.1,当时的相对湿度82%,室外有 微风,近几天属阴雨天气。
实验步骤
• 本大组分为五小组,每组两人
• 五个小组依次测室外、实验室、厕所、大厅和超净台的微 生物含量。
• 具体步骤为:清洗双手—酒精清洁手部—用报纸包裹灭过 菌的平板到各个环境中—开盖接种半个小时—盖盖后报纸 包好拿回实验室—取出放入培养箱48小时—取出观察—对 比统计——结果分析
• 熊文山,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 与分析,2007年第10卷第6期
• /view/1262256.htm
24
25
4、相对于室外、大厅、厕所,教室内空气中的微生 物含量要少,教室内接种的平板里有五个菌落,这 可能跟教室内的空气相对不流通,人流较少等等因 素有关。
5、在超净台上做的实验产生了三个菌落,而且其直 径要小得多。这与其它的比较,微生物含量明显较 少。但是我们认为超净台上空气的微生物含量应该 没这么多,可能在操作中有少许污染。
• 3)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 白对照。
• 4)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 36℃±1℃培养箱内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 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
• 5)对每个样品都进行上面步骤并计数。
17
3、菌落计数报告方法
• 在对菌落进行计数时,需要参照GB/T5750.12— 2006中的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微世界观察与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微世界观察与实验教案1. 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微生物微世界的探索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
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存在与作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验思维。
2. 观察微生物活动第一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实验室或户外环境中,用简单的工具如显微镜对不同样本进行观察。
可以收集来自饮用水、土壤、食物等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指导幼儿发现微生物的形态和活动。
3. 实验教案设计为了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微生物,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教案:实验一:观察食物变质- 准备:将一些食物样本如苹果、面包分别放置于密封袋内,观察数日。
- 实验过程:幼儿观察每天样本的变化,记录发生的微观生物活动,如霉菌的生长。
- 实验目的:引导幼儿发现微生物在食物变质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实验二: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准备:取自不同环境下的土壤,如花园土壤、树林土壤等。
- 实验过程: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不同土壤样本放置于培养皿中,观察并比较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 实验目的:引导幼儿发现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4. 总结与展望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微生物微世界。
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验思维,还让他们认识到微生物对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多有趣的科学探索主题,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和兴趣。
5.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者,我深切意识到微生物微世界的探索对幼儿的成长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微生物微世界的探索不仅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科学小发现:微观世界微生物探索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发现:微观世界微生物探索教案1. 前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从微观世界中发现微生物是一项非常有趣和有益的活动。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微观世界微生物探索的教案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一些启发和借鉴。
2. 教案设计(1)活动名称:微观世界微生物探索(2)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活动内容:- 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比如藻类、浮游生物等。
- 利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等。
- 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自制作简单的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知识,比如微生物的种类、作用等。
3. 活动实施在实施教案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引导幼儿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帮助他们发现微生物的存在和形态。
(2)实践操作:让幼儿参与制作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知识普及: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知识,并与实际观察相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 教案总结通过微观世界微生物探索教案的实施,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个人观点我认为微观世界微生物探索教案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兴趣。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可以亲身经历科学探索的乐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这种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实验课题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实验技术在推动生物学研究进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年度,我们实验室围绕多个生物实验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对本年度的生物实验课题进行总结,回顾研究过程,分析取得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实验课题概述本年度,我们实验室共开展了以下四个主要生物实验课题:1.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研究2.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3.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4. 生物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三、实验研究过程及成果(一)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研究1. 研究背景植物抗病育种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抗病育种方法耗时较长,且效果有限。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育种手段,具有高效、精准、可控等优点。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植物抗病相关基因进行敲除或过表达,构建抗病转基因植物材料。
3. 研究结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成功构建了多个抗病转基因植物材料,其中部分材料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此外,我们还发现某些基因在抗病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4. 结论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稳定的抗病植物材料。
(二)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1. 研究背景生物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多种微生物,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生物能源的产量。
3. 研究结果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我们成功提高了生物能源的产量,为生物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4. 结论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物能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1. 研究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
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论文——粮食中真菌的鉴定

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课题:粮食中真菌的分析学院:粮油食品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学号:20104806河南工业大学实验报告系别粮油食品学院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组成绩评定完成日期20121106实验题目:粮食中真菌的分析(实验八、九)摘要:粮食的供给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粮食储藏就在粮食安全上起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要对粮食进行控制首先得了解粮食中菌种的种类和数量,这样才能在粮食储存中发挥事半功倍的功效,更加高效地控制防治粮食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关键词:粮食真菌鉴定防治内容:粮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
世界各地所产的粮食、粮食加工产品及饲料上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
其中数量最大、对粮食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霉菌及其代谢产物。
这一类个体微小不易观察的生物造成的危害却不容忽视。
粮食微生物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质,使之变质、霉腐,因而使粮食出现变色、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不但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储藏,导致储粮品质劣变,而且还可能产生毒素污染,危及人畜健康。
现在本次试验做了对粮食的菌种进行分离提纯培养等操作,鉴定粮食中主要霉菌的种类,并确定菌种的量。
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食品中真菌含量及菌相分析方法。
2了解检测过程中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的机制。
3.掌握粮食中主要的真菌类群的鉴定方法。
4.熟悉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能够给给微生物特提供一个良好的是生存环境。
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课题3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案)

省海中高二生物(选修)教学学案课题6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达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四)重点和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二、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和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和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
活动2: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4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1.5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1.6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
1.7 消毒方法:(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消毒法;(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消毒法(作简要介绍);(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进行物理消毒。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湖塘实验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方案1年级11班报告: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此课题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们能够明白所谓的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
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
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
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
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
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
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但更多的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赞同这个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
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
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研究性课题
西门空气质量的微生物调查
作者:许岳楷 20122501087
小组成员:蔡润苑,邓佳钰,马优,许岳楷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生物科学二班第二小组,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采用平板沉降法对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不同区域内空气中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以空气中微生物评价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本调查是为了解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空气情况以及获取对于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环境问题的相关改善意见,提出提高空气质量的几点建议,结果石牌实惠多店空气质量较清洁,五山水果店和山东煎饼摊轻微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空气;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
Summary : Use flat settlement law to, Tianhe Distric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imen outside Block different regional in the air in the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and mold, and yeast bacteria content detection, and to air in the microbial Evaluation of standard to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For know, Tianhe Distric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imon outside block air situation and gets for, Tianhe Distric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imon outside Block environment problem related improve views, made improve air quality several point recommendations, results.
Keywords : microbial ; the air ; Simen
outside the block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 前言
大气作为环境的重要成分之一,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空气中的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往往吸附在颗粒物上形成生物粒子,随风散播引发呼吸道疾病,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空气作为媒介传播疾病的情况更为严重.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人口密集区域,餐饮业发达,环境卫生极差,开展对其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研究对于控制疾病传播、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概况
华南师范大学西门外街区位于天河北路和五山路交汇处,华南师范大学西门正对面.地处繁华地段,距离地铁华师站不到100米,毗邻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人流量巨大,因此存在多家各地特色小吃店,而各家卫生条件参差不齐.总体上,环境条件恶劣.
2.2采样点选择及采样方法
根据西门外街区主要活动的区域(实惠多石牌店、山东煎饼摊(师大后门店)、五山水果店等)选取作为采样点,于2013年冬季进行样品采集.在各功能区人员活动最频繁(一般为晚 17: 00-18: 00))时采样,并设对角线式均匀分布,每个采样点重复采样4次,结果取平均值. 2.3培养基采集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500mL)用于采集培养微生物.
配方:牛肉膏1.5g、蛋白胨5g、氯化钠2.5g、水500mL、琼脂10g
2.4采集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将采集所用的三种培养基同时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1.8m,将培养皿盖打开,静置7min,盖好后培养.培养条件为37℃恒温培养48h
表 1 华师西门空气采样点环境描述(采样时间: 2013.11.22)
编号采样点环境描述
1 石牌实惠多往来购物人多
2 五山水果店车流量大,往来购物人多
3 山东煎饼摊地面脏,小店面多,人车往来
2.5细菌的初步鉴定
(1)肉眼鉴定法:在每个采样点选择不同培养特征的菌落,挑选菌落数多且独立的培养
皿,除做菌落计数外,还根据菌落大小、颜色、表面光滑度、边缘是否整齐、透明度、扁平或隆起、湿润和黏度等特点挑取单菌落分别进行菌株鉴定.
(2)显微镜鉴定:
2.6计算方法
根据培养皿中不同种类的菌落数,计算出平均菌落数,采用奥梅梁斯基公式计算空气中的各类微生物菌落数,即:
C=50000N/(At),
式中:C为空气微生物含量值,单位为cfu/m^3;A为培养皿面积,单位为cm^2;t为培养皿在空气曝露的时间(min);N为培养皿中微生物菌落数,单位为cfu.
2.6质量评价
采用中科院生态中心推荐使用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见表1),进行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评价.
表2 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 ×cfu/m^3)
3 结果与分析
3.1数据记录
表3华师西门外街区各采样点培养皿细菌菌落总数
公共场所点1 点2 点3 点4 平均值
石牌实惠多18 10 3 11 10.5
五山水果店54 66 29 25 43.5
山东煎饼摊40 55 40 23 39.5
图1、华师西门外街区各采样点培养皿细
菌菌落总数
表4华师西门外街区各采样点培养皿微生物菌落总数
公共场所点1 点2 点3 点4 平均值
石牌实惠多18 24 6 16 16
五山水果店69 64 50 58 60.25
山东煎饼摊43 60 43 23 42.25
图2、华师西门外街区各采样点培养皿微生物菌落总数
表5华师西门外街区空气微生物测定数据(×)
采样点细菌总数微生物总
数
石牌实惠多 1.179523 1.179523
五山水果店 4.886597 6.768218
山东煎饼摊 4.437255 4.746178
3.2结果分析:
(1)由表格数据以及图1和图2可知,石牌实惠多店空气质量较清洁,五山水果店和山东煎饼摊轻微污染
(2)不同功能区污染程度不同,采样点五山水果店污染最严重,可能由于五山水果店内空气流动差,人员密集等原因造成空气微生物含量最
高,以及水果店腐烂水果多,所以微生物易于存活,实惠多店虽然人口流量大,但是空气流动好,地理开阔,充足的光线使得地面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的存活,从而使微生物数量低于五山水果店,山东煎饼摊附近小店面较多,卫生难以维持,地面废弃物痰迹多,以及食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微生物浓度较高,同时数据显示空气微生物的污染主要由细菌引起,这与其他类似研究成果相一致
4 讨论
4.1可行性分析
(1)空气微生物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最大多数人员的身体健康,所以选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即晚 17: 00-18: 00流动人口及就餐人数最多时,使得对结果的评价更具生物学意义.
(2)华师西门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华师师生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在目前以致病菌作为直接评价空气质量指标有一定技术困难时,以细菌总数作为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是简捷可行的方法.
(3)广州市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东南风,冬季地面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出现频率为27.7%,静风频率高达30.1%.夏季的地面风主要以东南风为主,出现频率为27.8%,静风频率为20.7%.在冬季静风条件下,西门内空气微生物的扩散受外界气流的影响很小,实验结果能反映空气微生物在西门内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的扩散模式.
4.2误差分析
(1)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多数都采用平板沉降法进行采样.但平板沉降法采样确实存在局限性, 加之没有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采样条件,使得采样结果存在很大偏差.
(2)目前国家尚无室外空气细菌总数卫生标准.本研究采用中科院生态中心推荐使用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见表2),进行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评价,相对准确可靠,不排除存在一定误差.
(3)由于温度降低,人类的活动减少,使得这一结果可能与某些研究结论不一致,可能与采样的季节不同有关,本文主要研究冬季微生物的分布,这一季节空气干燥,温度较低,不利于微生
物的繁殖.
4.3影响空气中微生物的因素
(1)城市空气细菌总数的高低,与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正确认识并付诸行动有关,同时与城市卫生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管理力度有关.
(2)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的多少取决于室内人口密度、人员活动时间长短及室内通风效果等因素.
(3)人员、车辆活动以及绿化植被是影响室外大气中细菌总数的重要因素.
4.4改良建议
(1)西门外街区街规划设计还需做适当改进,应种植行道树,灌木丛和花卉等, 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空气流通状况和采取加湿措施,尽量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数, 减少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5 参考文献
[1] 高杨,刘铭.校园空气质量的微生物学检查[J]. 科技与企业,2012-04-22.
[2] 王瑞君,包帆.宜春市城区空气微生物数量测定及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33(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