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合集下载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畜牧业也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规模化畜牧养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有效地防治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土壤的破坏。

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所通常为密集的畜禽舍,大量的畜禽粪便、尿液等排泄物长期积淤在地面上,大大加重了土壤的负荷,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产生酸化等现象。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资源的破坏。

养殖场的大量废水、粪便和尿液还会通过排放口排放到周边的水体,导致水质恶化,使得周边的草原、湖泊、河流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养殖场的大量粪便和尿液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大规模畜牧养殖对周边的植被、动物种群构成威胁,长期的人为干扰往往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平衡。

加强环保措施。

养殖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政策要求进行排污处理,采取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措施,保证废水排放达标,减少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

加强对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控制,减少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推进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肥料价值,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如进行生物发酵、生物制肥等技术处理,将其变废为宝,减少土壤的负荷,提高土壤肥力。

推进生态养殖。

对于规模化畜牧养殖,可以推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采取科学的圈养方法,合理利用草场和饲料资源,实行旋养、旋作等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监管和执法。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场的环保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有违环保法规的养殖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在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畜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应当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规模化养殖场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生态环境论文-水利论文

规模化养殖场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生态环境论文-水利论文

规模化养殖场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生态环境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就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环境以及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养殖; 生态环境; 破坏; 防治;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逐渐了传统的分散式养殖。

规模化养殖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对环境造成破坏。

1 、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1 、水体污染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以及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粪污直接排放到河流以及湖泊等水体当中,直接用于林地、农用地或者集中堆放于收集池中,在降雨或者地下水作用下,畜禽粪污中的有机质、病原微生物以及重金属就会通过水循环而进入到湖泊水流当中,或者渗入到地下水系统当中,导致自然水体逐渐丧失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水质发生恶化[1]。

另外,排泄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养分,这些养分会加速水体中微生物以及藻类的生长,快速消耗水体中的养分,导致水生生物大面积,水体出现恶性变质,进而丧失饮用功能,甚至无法用于生活使用。

1.2 、土壤污染养殖粪污中营养物质以及有机物含量较高,将其用于种植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规模化养殖与小型散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往往会排出大量粪便以及高浓度的污水,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土壤当中,常常会影响土壤的透气以及透水性能,导致土壤出现板结以及盐化现象,进而严重降低土壤质量。

1.3、大气污染畜禽粪尿、饲料以及皮毛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物质通过厌氧分解会产生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恶臭味,从而污染大气环境,促进动物疫病的传播,这一现象尤其高发于炎热的夏季[2,2]。

另外,规模化养殖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进而产生温室效应。

2、防治措施2.1、科学规划首先,相关主管部门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场,明确规定养殖场与人居环境的距离,同时对畜牧养殖场的密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单位面积内养殖场的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畜牧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防治方法。

1. 水资源污染: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废弃物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污染。

这不仅会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还会威胁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2. 土地资源破坏:为了满足畜牧养殖的需要,大量土地被用于饲料种植和养殖场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态系统。

3. 大气污染:规模化畜牧养殖产生的废气、粪尿气体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4. 生物多样性丧失: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大量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了大量野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1.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对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的环保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其生产过程达到一定的环保标准。

2. 推行循环利用:推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畜牧养殖中产生的废弃物,比如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开展生态修复:加大对畜牧养殖地区的生态修复力度,通过绿化、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和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植物及动物的多样性。

4. 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畜牧养殖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采取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5. 推动生态畜牧业: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倡导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采取生态农业、有机畜牧业等方式,调整畜牧业的结构,提升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其破坏行为的监管力度,推行环保措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状态。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随着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猪场养殖的规模化也越来越普遍。

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排放的污水、粪便以及病原微生物等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环保和健康两个方面,就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浅析。

一、环保问题1. 污水和粪便的处理规模化猪场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粪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对周围的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对污水和粪便的处理至关重要。

解决策略:(1)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

(2)将粪便进行分类处理,通过有机肥料的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资源化肥,用于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2. 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规模化猪场养殖容易产生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例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对周围的环境和其他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解决策略:(1)加强疫病防控,定期对猪只进行病毒监测和疫苗接种,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严格控制猪场内的卫生条件,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设施等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二、健康问题1. 猪场工作人员健康问题规模化猪场养殖中,猪场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猪只和粪便,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例如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等。

解决策略:(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

(2)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减少工作人员与猪只和粪便接触的机会,降低患病的风险。

2. 猪肉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规模化养殖场的猪只密集饲养,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影响到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解决策略:(1)加强猪只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良好,减少疾病的传播。

(2)加强对猪肉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猪肉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来源可追溯、质量可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猪场养殖已经成为现代化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猪场养殖也面临着环保健康等诸多问题,如排放问题、动物疫病问题、饲料安全问题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以保障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一、优化猪舍设计对于任何规模的猪场来说,猪舍设计是重要的环保健康策略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地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要选择开阔的场地,避免建在坡地以及近水源和居民区附近。

其次,对于猪舍建设应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设计建造。

在猪舍内部,要为猪提供足够的空间,使猪能够自由活动,同时要确保通风良好,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二、控制排放猪场养殖是一个高碳排放行业,尤其是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

为控制排放,要采取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严格控制粪便、尿液等废弃物的排放,确保这些废弃物被妥善处理,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其次,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法,保障猪的营养需求,避免饲料的浪费;最后,要采取适当的尿液和污水的处理方式,如沼气池、生物滤池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加强疾病控制猪场疾病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保健康策略之一,因为尽管现代化养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猪病的发生率,但猪场仍是动物疫病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确保猪的健康,应加强疾病防控,包括疫苗接种、定期消毒、规范隔离以及病死猪及时处理等。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饲料安全和环境卫生控制,从多层面上保障猪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

总之,规模化猪场养殖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控制环保健康问题。

通过优化猪舍设计、控制排放、加强疾病控制,可以确保猪的健康,保障环境的安全健康,促进猪场可持续发展。

浅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浅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浅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规模化畜牧养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规模化畜牧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对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规模畜牧养殖场在较小面积内密集饲养大量的牲畜,这导致了大量的粪便和尿液集中在一处,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会通过空气传播,不仅对畜禽造成伤害,还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养殖场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粪便处理措施,比如安装封闭式沼气池,将粪便转化为可再生能源。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养殖场经常使用大量的水来清洗畜舍和饲养设备,这导致大量的含有液体肥料和化学物质的废水排放到周围的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

养殖场使用的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物也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为了防止水污染,养殖场可以使用循环冷却系统和土壤滤水系统来净化废水,并加强监管,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

规模化畜牧养殖还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大量的粪便和尿液集中在一处,使得土壤表层过度肥沃,导致了土壤中养分的累积和渗漏,使得土壤变得过于酸性或碱性,影响作物的生长。

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也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为了防止土壤污染,养殖场可以采取科学施肥技术,控制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注重保护土壤的生态功能。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规模化畜牧养殖主要依赖于少数品种的畜禽,对本地品种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

大规模养殖场往往在森林砍伐区域建设,进一步破坏了原生态环境,导致多样性减少。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养殖场可以选择引进和饲养本地品种的畜禽,并在建设时选择非森林砍伐的区域。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客观存在的。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规模化猪场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快速增长的猪群对空气、水质等环境的影响需得到重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规模化猪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

一、空气环境控制空气质量是猪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规模化猪场的猪只密集,容易带来一些废气和异味,如粪便味、氨气味等。

为了保证空气质量,猪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造合理的围墙和罩棚。

合理的围墙和罩棚能够遮蔽猪场部分废气散发出去,同时也能够保护猪只免受风吹晒雨淋的影响。

2.加强猪舍通风系统。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能够使猪只舍内的废气散发出去,保持猪舍内部的空气清新。

3.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地去除猪舍内的异味和微生物,并能够净化空气,确保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水环境控制猪场需要大量的水,不仅用于喂水和清洗猪圈,还用于农田灌溉。

猪场的污水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以免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污染。

以下是水环境控制需要采取的措施:1.猪舍内的饮水设施要保持清洁。

猪只需要干净的饮用水,每天需要定时更换饮水器中的水。

2.建造过滤池。

过滤池是指通过芦苇等水生植物来净化富含有机废物和氨氮的污水。

此外,还可将过滤池中的水再进行活性炭过滤,使污水处理更有效彻底。

3.利用污水进行废水农田利用。

规模化猪场产生大量污水,可以通过农田灌溉方式,让污水变成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营养。

三、噪声抑制控制随着猪场的规模,机械作业和动物噪声对周围社区造成的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减少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机械噪音。

当使用机器设备时,应该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并保持设备维护,以减少噪声污染。

2.控制动物噪音。

一般而言,猪只噪音可以通过优化猪舍设计和改进饲料等手段来减少。

四、废弃物处理规模化猪场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重要的问题。

废弃物主要包括猪粪、尿液、废料等,如果不得当处理,猪粪等废弃物可能成为一种臭味和污染的源头。

以下是处理废弃物需要采取的措施:1.建造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浅析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环保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养殖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形式。

然而,规模化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保健康问题,如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恶化、动物疾病传播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是保障猪场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合规化管理规模化猪场需要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制定合规化管理制度,规范猪舍建设、环境卫生、防疫消毒、饲料管理、耗材采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乎法律法规要求,如《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法》等。

二、科技创新高科技的出现为规模化养殖注入了活力,使环保健康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现代化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缩小规模化养殖的环保健康问题,如空气净化、饮水和饲料杀菌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病原体和细菌在养殖场内的存活,从而确保生猪健康和生产安全,同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也可采用先进的技术,例如生物反应器、液体肥料等。

三、育种选种科学合理的育种选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

因此,可采用高科技途径开展猪种的选择和疾病管控。

育种过程中对于疾病抗性、适应环境的育种因素考虑,可大大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选种猪源时,应选择健康的种猪,对生物安全系统和疾病监测制度进行规范。

四、环保设施环保设施在规模化猪场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猪圈、粪池和猪舍等设施应按照环保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粪池周围设置沟渠和隔离带,控制粪便的流失和污染,同时,合理使用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对粪便进行垃圾处理,还可以将沼气转化为电能。

此外,环控系统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氨气、甲醛等环境因素,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确保环境指标稳定和安全。

五、科学调控科学调控是规模化猪场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有关政策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跟踪监测环境状况,及时了解环境指标变化,发现污染物、疾病的迹象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污水、病死猪等)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

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

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

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

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

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

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

如将日
粮中的粗蛋白质从18%降低到l5%,就可将氮的排出量减少25%。

按可利用氨基酸等新技术,配制理想蛋白质日粮,即降低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而添加合成氨基酸,使日粮氨基酸达到平衡,可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0%~50%,这对猪的生产性能影响非常有限。

除了氮、磷这些潜在的污染源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铜、砷制剂等超量添加也易在猪产品中富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应按规定使用。

此外,合理调整日粮中粗纤维的水平,可有效控制吲哚和粪臭素的产生。

3添加使用绿色添加剂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使用酶制剂,提高猪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可减少氮的排出量。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又称活菌制剂),可改善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同时抑制肠道内某些细菌的生长,可减少猪只体内恶臭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猪粪尿的气味,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控制环境污染。

Tarer和
Campbell(1998)发现,在摄食大麦型日粮的猪群中,使用一种含β一葡聚糖酶的混合酶可使能量利用率提高l3%,日粮蛋白质的吸收率提高21%。

4及时清除猪舍内粪尿和污水
粪尿分解是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猪粪潮湿时更易产生臭气,干燥粪便因缺少微生物活动必要的水分而不能进行分解,故产生有害气体较少。

因此,应及时清除粪便,使粪尿迅速分离,尽可能保持粪便的干燥,以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

规模化猪场应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即采取粪、尿(污水)分流,猪粪一经产生便由机械或人工收集,而尿和污水经排污沟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净化处理,尽量防止固体粪便与尿及污水的混合,以简化粪污处理工艺及设备,且便于粪污的利用。

该工艺可保持猪舍内清洁,无臭味,产牛的污水量少,且浓度低,易于净化处理。

5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猪舍内产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恶臭物质等。

可用除臭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