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小气候控制策略
冬季猪舍内部环境的调控措施

冬季猪舍内部环境的调控措施
1. 温度调控,冬季天气寒冷,猪舍内部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猪的适宜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
为了保持温度,
可以采取加强保温措施,如加厚墙壁和屋顶,安装加热设备等。
2. 通风换气,尽管需要保持温暖,但猪舍内部也需要良好的通
风换气,以排除污浊空气和保持空气新鲜。
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控制通风口的大小和位置等方式来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
3. 饮水保温,冬季气温低,水温也容易下降,影响猪的饮水量
和健康。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温饮水设施,如加热水槽或者使用
保温水管等方式。
4. 饲料保温,冬季气温低,饲料容易受潮发霉,影响猪的食欲
和健康。
可以采取措施,如使用密封容器存放饲料,避免受潮发霉。
5. 地面保温,地面保温对于猪的舒适度和健康也非常重要。
可
以考虑在地面铺设保温材料,如稻草、木屑等,以减少地面温度对
猪的影响。
6. 疾病防控,冬季是猪容易感染疾病的时期,因此需要加强疾
病防控措施,保持猪舍内部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疫苗接种等。
总的来说,冬季猪舍内部环境的调控涉及到温度、通风、饮水、饲料、地面保温以及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采取相
应的措施,以确保猪的生长和健康。
养猪场小气候控制策略

加氯量=需氯量+余氯量
一般清洁水,按每升水加入1~2mg有效 氯,接触30分钟后,还有0.3~0.5mg/L余 氯,可达到满意消毒效果。
c) 除铁 某些地区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铁,它们 通常以重碳酸亚铁、硫酸亚铁、氯化亚铁 等形式存在。 通过爆气氧化可使重碳酸亚铁等生成不 溶性的氢氧化铁经沉淀过滤除去。
2.3.2 饮用水质与动物健康 水是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畜产品重 要的组成成分,当饮水不足或品质不良时, 会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存在的问题: a) 硬度过大 b) 含铁量过高 c) 含菌量过大 d) 含有砷、氟等有毒有害物质
2.3.3 饮用水卫生措施 a)净化 沉淀 自然沉淀 混凝沉淀 过滤 使水通过滤料而得到净化。常用的滤料是砂, 所以又叫砂滤。也可以用矿渣、煤渣,但应注意 选择不含对人体有毒化学物质的滤料。 过滤可除去约80~90%以上的细菌及99%左 右的悬浮物,也可除去臭味、色度、阿米巴“包 囊”及血吸虫尾蚴等。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c)加强管理 严格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日常消毒管理制度,舍内设紫 外灯或用气雾消毒装置定期消毒;生产尽 量采用全进全出。 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2.3 饮水卫生与猪健康
2.3.1 常用的饮用水源 a) 地面水 江、河、湖泊。受污染机会多,浑浊度 大,细菌含量较高。 b) 地下水 井水。细菌数少、矿化度高、硬度大。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2.1.3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a) 高温的危害 气温过高,超过动物适应能力时,就会对 动物健康构成危害。 热射病。 胃肠道疾患:高温时,外周血管扩张,内 脏、器官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的活动收到 抑制,排空减慢,小肠蠕动减慢,但血流 少,吸收差。大量饮水使酸度下降,抵抗 力下降。 热应激造成抵抗力下降。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调控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调控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肉类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环境调控是保障猪群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猪的饲养中的环境调控措施。
一、温度调控温度是影响猪群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猪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正确的温度调控措施对猪群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1.1 夏季降温夏季气温高,容易导致猪热应激。
为了降低猪的体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为猪舍安装通风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 在猪舍内设立降温装置,如喷雾降温设备等;- 调整饲喂时间,避免在炎热时段进行饲喂。
1.2 冬季加温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导致猪的体温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为了保持猪的体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为猪舍增加保温设施,如保温板、保温毯等;- 给猪提供充足的饮水,保证水温不低于10摄氏度;- 适当调整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增加猪的热能摄入。
二、光照调控光照是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机能的重要环境因素,合理的光照调控对猪的生长十分重要。
2.1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对猪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在饲养场中,一般采用人工光照来调节光照时间。
常见的光照时间调控方法有:- 夏季光照时间适当缩短,以避免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 冬季光照时间适当延长,以提供充足的光照时间来维持猪的正常生理机能。
2.2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对猪的兴奋试验以及采食量等均有影响。
应确保光照强度适中,不过低也不过高,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空气调控空气质量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猪舍内空气的清新和新鲜是猪饲养中的重要环节。
3.1 保持空气流通为了保证空气的流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对猪舍内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 清理猪舍内的异物,避免堆积引起异味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在猪舍设置气流调节设备,如风机等,以改善空气流通情况。
3.2 防止疫病传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是猪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猪场的气候环境控制

猪场的气候环境控制气候环境控制1.气候环境的控制气候环境主要指寒冷和炎热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措施,则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1)生物法控制温度:1)绿化绿化是对整个猪场造成一个小气候环境。
在猪场的周围种植较大、较密的树种,可有效地防止冷风侵袭和遮阴。
如在猪舍外前墙种植藤蔓植物(比如金瓜、丝瓜、扁豆、牵牛、黄瓜、西葫芦等),让其自然爬上棚架攀搭成绿荫凉棚,与室外造成明显的温差,至少相差2℃,不仅防暑十分有效,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是当前的环境控制新技术。
如图。
2)生物温床日本对于冬季养猪,利用生物发酵产热提高温度的原理发明了生物发酵暖床。
具体做法是在猪舍地面上铺20~30厘米厚的锯末,并混一定量的发酵剂,在锯末暖床的上面加保护网或其它保护物,以防止猪拱翻。
猪的粪尿渗下后使锯末湿润并开始发酵产热,床面温度可达40℃,与猪的体温接近,非常适宜。
(2)物理法控制环境温度:1)加厚保温北方严寒,一般的屋顶和墙壁容易被冻透,所以都需要加厚。
一般屋顶土层厚度应不少于30厘米;后墙墙壁的厚度不少于37厘米或做成空心墙。
2)加塑膜保温如果屋顶和后墙的厚度不够,在严寒季节固定双层塑料膜(防止刮风扯坏),在封闭、半封闭猪舍玻璃窗外面钉上1~2层塑膜,均可起到保温作用。
3)涂黑在冬天时,将猪舍的前墙及运动场墙全部用烟洞黑粉涂成黑色,以利吸收光热,起到一定抗寒作用。
4)喷水降温南方温度太高,应在猪舍的顶上安放喷水管,在天气太热时,通过在顶上喷水降低猪舍温度。
如图(香港黄锦堂农场)。
5)滴水降温对于单饲的种猪,可采用固定滴水处,慢慢滴水降温。
6)浴池和淋浴在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开放式猪舍的运动场中部做一光滑的水泥坑,天气太热时,可放入水,让猪自行滚耍,但要注意勤换水。
猪少,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
猪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若水条件较好,可采用定时淋浴法,在猪舍的一角安放淋浴喷头。
天气太热时,开放淋浴。
如图。
7)涂白在夏天炎热季节,将猪舍前墙和运动墙壁用20%的石灰水粉刷,涂成白色,增强反光作用,可以减弱太阳光对猪舍过热的作用,还可起到杀茵作用。
1控制养猪场环境措施

小环境和小气候的控制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多采用半封闭和封闭式猪舍养猪。
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猪舍时应考虑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降温性能。
墙壁和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使猪舍内外形成两种气候,让猪舍内维持一定的恒定温度。
在建造猪舍时,猪舍屋顶的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大小不一的建筑材料,使热辐射不能穿透屋顶传入舍内。
屋顶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
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中间变成通风屋顶,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除,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导。
墙体隔热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亦可采用彩钢板夹心复合板组装墙体。
猪舍通风降温,一是借助通风带走猪舍内的热量,二是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以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使其感到舒适。
一般情况下,在最热的月份,通风降温所要求的适宜气流速度为1.0米/秒左右。
通风换气是指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增加猪舍内外空气交换,改善猪舍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多余的水汽。
所用通风换气方法:一是自然通风换气。
该方法是不借助任何动力使猪舍内外的空气进行流通。
为此,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场(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小,一般为猪舍屋檐高度的3~5倍;猪舍要有足够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利于形成穿堂风;猪舍应有天窗和地脚窗,有利于增加通风量。
在炎热的夏季,夜深后将所有通风口开启直至第二天上午气温上升时再关闭所有通风口,停止自然通风。
二是机械通风换气。
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迫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
在炎热季节利用风机强行把猪舍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形成负压区,舍外新鲜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进入猪舍。
降低猪舍空气中的湿度是解决高湿的关键。
解决猪舍内高湿除进行通风换气、增加舍内光照时间外,应减少猪舍内水的用量。
如采用粪尿分离的干清粪法,减少用水冲洗猪笼和地面次数,经常保持猪舍干燥;在炎热夏季,尽量采用通风换气的降温方法,少用滴水、喷淋用水较多的降温方法;对舍内水管和自动饮水器等要经常检修,防止跑、冒、滴、漏水,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内的排污道要经常保持干净不存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猪舍设计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猪舍设计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猪舍设计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对于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猪对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适应性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猪的生理机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是确保猪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环境温度控制1.1 温度需求猪舍内的温度对猪的生理和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而言,猪对温度的需求在18℃至24℃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猪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和免疫力。
1.2 保温措施为了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保温措施:1.2.1 优质建筑材料的选择: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保温砖、保温板等,以减少外界温度对猪舍内温度的影响。
1.2.2 合理的空气流通:合理设置通风设施,保持空气循环,避免冷空气滞留在猪舍内形成温差。
1.2.3 加装保温设备:在冬季的寒冷时期,可以适当加装取暖设备,如电热毯或暖风机,提供猪舍内的额外热量。
1.3 温度监测与调节为了确保猪舍内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需要进行定期的温度监测和调节。
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测和调节。
二、环境湿度控制2.1 湿度需求猪对于湿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猪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而言,猪舍内的湿度应保持在50%至70%之间。
2.2 通风排湿湿度过高会使猪舍内形成潮湿的环境,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需要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增加空气流通,排出多余的湿气。
2.3 控制饮水方式猪舍内的饮水方式也会对湿度产生一定影响。
传统的水槽或水槽式自动饮水系统容易造成湿度过高,建议使用浸水式饮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2.4 湿度监测与调节为了确保猪舍内的湿度在理想范围内,可以安装湿度传感器和湿度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湿度。
同时,还需及时清洁猪舍内的排泄物和水槽,保持环境干燥。
综上所述,猪舍设计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是确保猪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养猪场外部环境控制两种方法

养猪场外部环境控制的两种方法
1、植树种草进行绿化
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种草进行环境绿化,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作用。
在猪场内的道路两侧全部栽植行道树,每栋猪舍之间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速生杨树等,场区内的空地种上蔬菜、花草和灌木,在场区外围种植5-10m宽的防风林。
这样在寒冷的冬季,当外界风速为每秒4.6~5.2m时,可使场内的风速减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30~40℃下降3~8℃),还可将场区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减少20%~80%。
当然,这些数值因防风林的高度、树的品种、栽植的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搞好粪污处理
1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kg计,是人排粪尿量的5倍,年产粪尿约达2.5t。
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
1个千头猪场日排泄粪尿达6t,年排泄粪尿达2500t;采用水冲清粪则日产污水达30t,年排污水1万多吨。
据测定成年猪每日粪尿中的BOD(生化需气量)是人粪尿的13倍。
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水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屯积场内,必然造成粪污漫溢,臭气熏天,蚊蝇孳生。
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其中超标的酸、碱、酚、醛和氯化物等残留的消毒药液,可致死鱼、虾,能使植物枯萎。
如果忽视或没有搞好猪场的粪污处理,不仅直接危害到猪群的健康,也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
环境田。
猪舍内小环境的控制

散失 的程度。在无取暖设备条件下 , 热的来源主要靠 猪体散发和 日光照射 的热量 。热量散失的多少与猪
舍的结构 、 建材 、 通风设备和管理等 因素有关 。在寒 冷季 节对哺乳仔猪舍 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 、保 温
早发情 。为此要求母猪 、仔猪和后备种猪每天保持 1 4 ~ 1 8 小时的 5 0 — 1 0 0 勒克斯的光照时间。 自然光照
3 通风换气
规模化猪场 由于猪只的密度大 ,猪舍 的容积相 对较小而密闭 , 猪舍 内蓄积 了大量二氧化碳 、 氨、 硫 化氢和尘埃 。空气污染超标常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 冷季节 。猪若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 中, 首先刺激上 呼吸道黏膜 , 引起炎症 , 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的疾 病。 如猪气喘 、 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肺疫等。 污浊的空
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 , 保持地面平整 , 避免积水。设 置通风设备 , 经常开启 门窗, 以降低室内的湿起主导作用 。猪对环境温
度的高低非常敏感 , 表现在仔猪怕冷。低温对新生仔 猪的危 害最大 , 若裸露在 1 ℃环境 中 2小时 , 便可冻 僵、 冻昏、 甚至冻死 。 成年猪长时间在零下 8 ℃的环境 下, 可冻得不 吃不喝 , 阵阵发抖 ; 瘦弱的猪在零下 5 ℃
的猪是不能适应 的 , 易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 , 在这期 间要求适时关 、 启门窗 , 缩小昼夜 的温差。
气还 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征。表现在食欲下降 、 泌乳 减少 、 狂燥不安或 昏睡、 咬尾嚼耳等现象 。消除或减 少猪舍 内的有害气体 , 除了注意通风换气外 , 还要 搞 好猪舍 内的卫生管理 , 及 时清除粪便 、 污水 , 不让 其
慢 。当气温高于 3 5 ℃以上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 施 ,有 的肥猪 可 能发 生 中暑 ,妊 娠母 猪 可能 引 起 流 产, 公猪 的性欲下降 , 精 液品质不 良, 并在 2 ~ 3 个月 内都难以恢复 , 热应激可继发多种疾病 。 猪舍 内温度的高低取决 于猪舍 内热量 的来源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消毒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为氯化消毒。 常用的氯化消毒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 白粉精、氯胺等。 一般新制的漂白粉含有效氯约30%, 漂白粉精约含60%~70%有效氯。这些化 合物性质不稳定,易受日光、潮湿等因素 作用而使有效氯含量减少,当含量低于15 %,即不适用于饮水消毒用,故应存放于 密封、避光、干燥处,并尽可能在较短的 时间内用完。漂白粉精稍稳定,多制成片 剂使用。
养猪场小气候控制策略
1 环境对养猪生产的重要性
1.1 良好的环境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2 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是长期的、连续的 1.3 环境效应具有隐蔽性 1.4 环境是动物健康 1.5 环境与动物生产 1.6 环境与猪肉品质
2 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2.1 温热环境与猪健康 2.1.1 主要温热环境因素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2.1.2 气温变化特点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c)畜体喷雾或喷水 向动物的皮肤喷水、 喷雾或进行淋浴。
2.1.5.2加强通风 增大风速可加强对流和蒸发散热。这种 作用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减弱。因 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汗腺机能不 发达的猪加强通风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可 增加动物舒适感。
2.1.5.3减少饲料的热增耗 热增耗是饲料能量的一种浪费,在炎热 季节,饲料的热增耗越多,越加重动物的 散热负担,热应激也越严重。 饲粮热增耗的大小,与饲料种类、养分是 否平衡等而有关,粗料的热增耗大于精料。 通过减少饲粮的粗纤维含量,适当提高饲 粮中的脂肪含量,合理配合饲粮等可以减 少饲粮的热增耗。
加氯量=需氯量+余氯量
一般清洁水,按每升水加入1~2mg有效 氯,接触30分钟后,还有0.3~0.5mg/L余 氯,可达到满意消毒效果。
c) 除铁 某些地区地下水中形式存在。 通过爆气氧化可使重碳酸亚铁等生成不 溶性的氢氧化铁经沉淀过滤除去。
空气 空气 湿垫 (由水泵供水)
湿垫-纵向通风降温系统
b)喷雾降温 直接在畜舍空气或畜舍地面、墙壁喷雾, 雾滴在高温空气中很快蒸发吸热,即使落 在家畜被毛表面仍继续蒸发,使动舍内和 动物体表温度下降。蒸发降温的效果与当 地当时的气湿有关,湿度低,则蒸发快, 降温效果显著;湿度大,则蒸发慢,效果 少或没有效果。所以蒸发降温比较适合于 干热地区。
c)加强管理 严格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日常消毒管理制度,舍内设紫 外灯或用气雾消毒装置定期消毒;生产尽 量采用全进全出。 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2.3 饮水卫生与猪健康
2.3.1 常用的饮用水源 a) 地面水 江、河、湖泊。受污染机会多,浑浊度 大,细菌含量较高。 b) 地下水 井水。细菌数少、矿化度高、硬度大。
b) 低温的危害 外界温度过低,如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 力就会造成体温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下 降。 初生仔畜由于热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 脂肪及糖元储备量少,代偿性能差,对冷 刺激非常敏感,应注意对仔猪防寒保暖。 初生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35℃,2-7 日 龄的仔猪每增长一天,最适温度降低2℃。
2.1.4气温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a) 对生长增重的影响 生长肥育猪适宜的环境温度约为13-25℃。 低温时猪采食量增加,环境温度每降低1℃, 采食量增加3%左右,但大部分作为产热维 持基本生理需要,同时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肠蠕动快,饲料利用率较低。 高温时采食量下降,环境温度每升1℃, 采食量减少3.5%左右,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肠蠕动弱,吸收减少,肠血液循环减少, 表现为生长不良。
2.2.2 消除舍内有害物质的措施 a) 及时清除舍内粪尿 粪尿是氨和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将它们 及时清除,对于保证舍内空气卫生有积极 意义。 有些畜牧场除畜舍中的粪尿通过阴沟排 入贮粪池,这种方式,如果设计不周或建 造质量低劣,就有可能大量有害气体回流 到舍内。 零排放畜舍空气质量有待评估。
b)合理通风换气 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外,是保证舍内 空气清洁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畜舍,空气流动 性较大,舍内空气质量比较清新,但对封 闭式畜舍,特别是产仔房和保育舍,冬季 也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换气,否则,会造成 舍内空气质量恶浊,引起动物呼吸系统疾 病增加。
2.1.5 提高高温季节猪生产力的措施 2.1.5.1蒸发降温 常用的方法有湿帘-通风降温、空气喷雾降 温及畜体喷雾降温。 a) 湿帘-通风降温 舍外的热空气通过蒸发面很大的湿帘, 经过热交换后进入舍内,使舍内空气温度 降低。通过湿帘-通风降温系统,一般可是 舍内空气温度比舍外降低3~7℃左右。
排风机
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
2.1.3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a) 高温的危害 气温过高,超过动物适应能力时,就会对 动物健康构成危害。 热射病。 胃肠道疾患:高温时,外周血管扩张,内 脏、器官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的活动收到 抑制,排空减慢,小肠蠕动减慢,但血流 少,吸收差。大量饮水使酸度下降,抵抗 力下降。 热应激造成抵抗力下降。
2.1.5.4使用抗热应激添加剂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抗应激作用,若在日 粮中添加100-300mg/kg维生素C,可有效 提高猪抗应激能力。 维生素E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脂溶性抗氧 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热应激效果。B族维生 素也有抗热应激作用,在高温季节可适当 提高日粮中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的水平。 中草药添加剂如刺五加等具有较强的抗 应激作用,在配合饲料中可适量添加。
2.2 畜舍空气卫生环境与猪健康
2.2.1 猪舍内常见的有害物质及其危害 a) 氨 氨有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高浓度的氨可对接 触部位造成碱性化学灼伤,组织溶解坏死,发生化学 性支气管炎,肺炎,降低动物粘膜的防御能力,降低 机体抵抗力,造成动物免疫功能低下。 氨能在低浓度长期毒害下,机体对大肠杆菌、肺 炎球菌抵抗力明显减弱,高浓度下(50ppm以上,有 刺眼感觉)猪的生长性能明显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 为保证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一般来说,猪舍中 氨的含量不应超过26ppm。
b) 硫化氢 硫化氢遇到动物粘膜上的粘液可很快溶 解,并与其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钠, 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引起动物眼炎,畏 光、流泪,角膜浑浊,同时引起鼻炎、气 管炎,甚至肺水肿。低浓度长期吸附造成 动物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 在通风良好的畜舍内,硫化氢浓度一般 在10ppm以下,而在管理不善、通风不良 的猪舍内,空气中硫化氢含量可大大升高, 对猪健康和生长构成危害。
b) 对生殖的影响 主要是高温的影响。(1)公猪:使睾丸温度 升高,精液质量下降,精液量减少,精子数减少, 精子畸型率上升。(2)母猪:影响激素水平 , 造成受精后胚胎的早期死亡。 母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3~20℃左右,气温在 27℃以上时,母猪受胎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30℃以上时,受胎率会明显下降。 一般母猪下半年平均窝产仔数要比上半年平均 窝产仔数低,这与下半年产仔母猪受精、妊娠期 要经过6、7 、8高温月份有关。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2.3.2 饮用水质与动物健康 水是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畜产品重 要的组成成分,当饮水不足或品质不良时, 会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存在的问题: a) 硬度过大 b) 含铁量过高 c) 含菌量过大 d) 含有砷、氟等有毒有害物质
2.3.3 饮用水卫生措施 a)净化 沉淀 自然沉淀 混凝沉淀 过滤 使水通过滤料而得到净化。常用的滤料是砂, 所以又叫砂滤。也可以用矿渣、煤渣,但应注意 选择不含对人体有毒化学物质的滤料。 过滤可除去约80~90%以上的细菌及99%左 右的悬浮物,也可除去臭味、色度、阿米巴“包 囊”及血吸虫尾蚴等。
c)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较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且有太阳 辐射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不是微生物生 存的适宜环境,但当空气中飘浮大量灰尘时, 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其上得以生存。 当畜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有 大量微粒和微滴存在时,空气中可能有较 多的微生物。
空气微生物越多,反映空气越污浊,含致 病微生物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认为,猪舍 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不应大于2.5万cfu/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