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炮制前后及大黄配伍芒硝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_李飞艳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原理
3、大黄所致腹泻大鼠的十二指肠组织5-HT细胞数 目增多,面积增大,5-HT及其受体含量增加。大黄 的泻下作用,可能是由于大黄所含的主要成分大黄 素刺激了肠壁组织中的5-HT细胞,使其分泌5-HT的 活动增强,促进了肠道的收缩和肠液的分泌所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动物
平均体重22~24g小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药品
50%碳末生理盐水溶液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50%碳末) 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50%碳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器材
灌胃针头、直尺、手术剪、眼科镊、天平、 烧杯、搪瓷盘、鼠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目的、原理、材料(动物、药品、器材)、 方法、结果、结论、讨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思考题
大黄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利用所学学科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X制 ∑X制2
∑X生 ∑X生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注意事项
分组规范 给药量计算准确 灌胃动作规实验数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报告要点
题目、姓名、专业、年级、班级、同组同学、 年月日
实验原理
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含量约3%~5%, 大部分为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 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原理
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 番泻苷的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 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1、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 受体,使肠蠕动增加; 2、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 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保留大量水份, 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分别展开煎煮实验和炮制实验,分析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对小鼠胃内容物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结果:在煎煮时间方面,5min生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方面存在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
煎煮时间越长,在小肠推进作用方面越不明显,同时胃排空速率会明显下降;在炮制方法方面,醋大黄组与酒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c推进率方面明显更好(P<0.05)。
结论:中医临床用药需要对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有充分全面的分析考虑,辨证治疗。
【关键词】炮制;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3-03-188-02大黄属于中医临床常用要,味苦、芳香。
采集自蓼科植物大黄根茎,大量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大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利湿退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1]。
中医临床认为,沉降药性一方面受到药物重量以及四气五味因素影响,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受到煎煮时间、炮制方法等方面因素影响[2]。
本文选择大黄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最低体重19g,最高体重23g,平均体重(21.2±0.6)g。
实验药品选择生大黄片。
实验仪器选择UV-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1.2方法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其中煎煮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min生大黄组、10min生大黄组、30min生大黄组;炮制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酒大黄组。
1.2.1煎煮实验实验前,所有小鼠禁食4h,大黄使用剂量1.1ml/10g,持续灌注1周,最后一次灌注后1h,选择0.2ml0.2%酚红溶液灌胃,30min后将小白鼠处死,取胃剪开,冲洗胃内容物,冲洗后液体置于离心管,补至10ml,离心处理,25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在431nm波长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计算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
大承气汤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 动物:小白鼠4只。
•
药品: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l(活性炭 末)、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 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 末0.1g/ml)、苦味酸液。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 针头、电子天平、烧杯、蛙板。
•
四、方法与步骤
取禁食20-24h体重相近的小鼠4只,标记、 称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 ml/10g灌胃。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 腹腔,剪取幽门至回盲部的肠管,轻轻地平展 在托盘上,测量肠管总长度及炭末在肠内推进 距离。计算炭末推进率=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cm)/小肠全长(cm)×100%。
生大黄、制大黄、大黄与芒硝配伍、含 大黄泻下方剂大承气汤对小白鼠小肠运 动的影响(炭末法)
一、目的
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大黄与芒硝配 伍、含大黄泻下方剂大承气汤对肠蠕动 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含大黄泻 下方剂大承气汤的药理意义。
二、原理
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 在肠道的推进距离。生大黄有泻下作用, 制大黄的泻下作用减弱,芒硝可使肠内 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 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生大黄与芒硝配 伍、含大黄泻下方剂大承气汤可增强泻 下作用。
五、注意事项
开始给药至处死动物的时间必须准确, 以减少实验误差。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

三种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比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炮制的大黄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
在实验中,分别使用生大黄、制大黄和炭煅大黄,观察它们在大承气汤中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炭煅大黄组表现出最强的泻下作用,生大黄组次之,制大黄组效果最弱。
这表明大黄的炮制对其在药方中的作用有显著影响,炭煅大黄可能更适合在大承气汤中使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大黄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选择合适的炮制大黄对于提高大承气汤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大黄、大承气汤、炮制、小鼠、泻下、药理作用、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作用比较、实验结论、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黄是中药常用药材之一,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而大承气汤则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肠胃道问题,如便秘、腹胀等。
研究表明,大黄炮制后其药性能够被改变,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其药效。
本研究旨在比较三种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以期探讨不同炮制品在大承气汤中的作用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不同炮制大黄品对大承气汤小鼠泻下作用的差异,加深人们对大承气汤的认识,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承气汤的临床疗效,也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大黄这一优良中药资源。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大黄及大承气汤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2. 正文2.1 大黄的炮制及其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来源于大戟科植物大黄(Rheum palmatum L.)。
大黄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炮制处理,主要有生大黄、清洗大黄、水煮大黄、炒大黄等不同的方法。
炮制大黄的目的是去除其剧毒,增加其药效,改变其性味,提高其利用价值。
1. 清热泻火:炮制后的大黄具有泻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炽盛、便秘、热淋等症状。
2. 润肠通便:炮制大黄能够润肠通便,适用于治疗便秘、痔疮等肠胃疾病。
实验一__生大黄[1]
![实验一__生大黄[1]](https://img.taocdn.com/s3/m/9d6737f1b8f67c1cfad6b8a0.png)
制作小组: 4组
CONTENTS
1
【实验目的】 复习并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表示方法、小鼠的捉持和给药方法以 及处死方法;掌握常用的中药剂量表示方法;熟悉基本的尸检方法 和消化道器官的辨认;掌握肠推进动力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熟 悉大承气汤对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了解药理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的基本格式。
小鼠的捉拿、固定
从笼盒内将小鼠尾部捉住并提 起,放在笼盖(或表面粗糙的 物体)上,轻轻向后拉鼠尾, 在小鼠向前挣脱时,用左手 (熟练者也可用同一只手)拇 指和食指抓住两耳和颈部皮肤, 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心夹住背 部皮肤和尾部,并调整好动物 在手中的姿势。这类捉拿方法 多用于灌胃以及肌肉、腹腔和 皮下注射等。
【实验材料】 小白鼠、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 (0.1g/ml) 、生大黄、制大黄、大承
气汤水煎剂的炭末混悬液
(1g/ml)、苦味酸溶液、手术剪、 眼科剪、直尺、注射器及小鼠灌胃 针头等。
实验方法
取禁食20~24小时体重相近的8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用苦味
酸溶液标记。 然后分别用上述两种炭末混悬液以0.3ml/10g 的剂量给小鼠灌胃。
白鼠的容积是否增大。
汇集全班实验结果,计算三组小白鼠的炭末推进距离,并作均数之间差异的
显著性检验。
炭末推进率= 碳末在肠内推进的距离(cm)/小肠全长(cm)x100%
【注意事项】 1、注射给药前应将碳末混悬液混匀。 2、每只小鼠注射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3、分离肠系膜时动作应轻柔,以避免将肠管拉 断或人为地将肠内容物向前推进。 4、小鼠处死时间要准确。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小鼠取材】
【结果与统计】
炭末推进百分率计算公式
求各组平均值,汇总全 部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比较分析,是否有
统计学意义。
炭末推进率(%)=
碳末推进距离(CM)
小肠总长
×100%
【注意事项】
• 注意事项!!
• 1、给药至处死动物的间隔以及处死至取出肠管的时间必 须一致。
• 2、剪取肠系膜、肠管以及拉直肠管时动作轻柔,不可用力 牵拉。
《中药药理学实验》演示 文档
贵阳中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1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 肠运动的影响 (炭末法)
教师:杨欣 邮箱:25066640@
课前预习
第一节 概述
泻下机制
实验设计
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 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
• 1、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 的影响。
• 2、掌握用炭末法测定小肠推进速 度的实验方法。
步骤三
给药后30分钟脱 颈椎处死动物, 打开腹腔,分离 肠系膜,剪取幽 门至回盲部肠管 ,测量碳末推进 距离和小肠总长 。小肠要拉称重】
左前肢为1号 左侧腹部2号 左后肢3号 头部4号 背部5号 尾根部6号 右前肢为7 右侧腹部8号 右后肢9号
【小鼠灌胃】
【小鼠取材】
• 3、当因禁食不完全肠道内可能出现食物残留,可剪破一点 肠管, 挤出肠内容物,炭末为黑色颗粒状,食物等残留则为 褐色软糊状,可加以区别。
【思考题】
1、大黄的泻下作用的药理机制是什么? 2、炮制及配伍对大黄泻下作用分别有 什么影响?
碳末推进距离 小肠总长
给药后30分钟脱颈椎处死动物
剪取幽门至回盲部的肠管
【实验方法】
具体实验步骤
步骤一
《大黄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

《大黄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通过不同煎煮时间、温度及提取方法的实验,分析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煎煮条件能够显著提高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一、引言大黄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蒽醌类、苯丙素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关于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增多,尤其在肠道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关于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大黄药材、实验用小鼠、试剂等。
2. 方法(1)煎煮条件的设置:设置不同的煎煮时间、温度及提取方法,以探讨不同条件下大黄的煎煮效果。
(2)有效成分的提取与检测: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提取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并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成分检测及定量分析。
(3)动物实验:选取健康小鼠,进行肠道推进功能实验,观察大黄煎煮液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
(4)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果解读。
三、结果与分析1. 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1)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适当的煎煮时间内,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高。
(2)煎煮温度对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煎煮温度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提取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分解或失效。
(3)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也存在差异。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黄中特定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2. 大黄对小鼠肠道推进作用的影响(1)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适量的大黄煎煮液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肠道推进功能。
中药学《大黄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目的】学习药物对胃肠蠕动影响的实验方法,观察验证生大黄和制大黄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原理】中药不同制剂对其药理作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大黄致泻主要有效成分为结合型蒽醌苷,有胆碱样作用,加快肠蠕动;抑制肠平滑肌上的Na,K-AT1gl生大黄水煎液(含炭末0.1g/ml);②1g/ml制大黄水煎液(含炭末0.1g/ml);③%生理盐水(含炭末0.1g/ml)。
【器材】天平,小鼠笼,1ml注射器及小鼠灌胃针头,玻璃板,坐标纸,眼科手术剪及镊子。
【方法】每个实验小组取已禁食18h的小鼠6只,标记序号,称重并记录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
实验Ⅰ组小鼠灌胃给予1g/ml生大黄水煎液(含炭末0.1g/ml)10g, 实验Ⅱ组小鼠灌胃给予1g/ml制大黄水煎液(含炭末0.1g/ml)10g, 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含炭末0.1g/ml)10g。
2021n后脱臼处死小鼠,剪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幽门至回盲部的小肠,置于下放坐标纸的玻璃板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定幽门至回盲部小肠的总长度(f1)及幽门至炭末前沿的推进距离(f2),计算炭末推进百分率。
综合各实验小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详见表24-6。
表24-6大黄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S)
组别例数(只)f1(cm)f2(cm)炭末推进百分率%
对照组
实验Ⅰ组
实验Ⅱ组
【注意事项】①炭末推进百分率= f2÷f1×100%;②开始给药至处死动物的时间必须准确;
③分离肠系膜,剪取小肠的动作要轻,避免过度牵拉;④置于玻璃板上的小肠滴加清水,避免其与玻璃板粘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10期Vol.14No.102008年10月October.2008中医药导报C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大黄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治疗便秘以及放射检验诊断或消化道镜检前的清洁肠道,被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所广泛接受[1]。
芒硝与大黄同为泻下中药的攻下药,常与大黄配伍使用[2],如大、小承气汤。
现对大黄的泻下成分及泻下部位的研究结果不一,对芒硝泻下部位的研究也有限。
笔者旨在通过大黄炮制前后及大黄配伍芒硝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实验,为大黄的临床应用以及泻下机制,同时也为中药芒硝泻下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材料1.1实验动物NIH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药物生大黄购于邵东廉桥药材市场,芒硝购于老百姓大药房,经本校生药教研室鉴定均为正品;熟大黄(久蒸),由本校炮制学老师炮制提供。
称取生大黄20g,破碎成小块后冷水浸泡30min,加热煎煮2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5、10min,合并2次所得滤液;熟大黄20g,浸泡同生大黄,煎煮时间分别为40、30min,合并2次所得滤液;生大黄与芒硝配伍(12∶9)液中生大黄煎煮同前,在合并2次所得滤液时趁热加入芒硝。
以上3种合并液分别置于恒温水浴锅浓缩至2.0g/mL的溶液,再加入活性炭,得到含1%活性炭的药液。
生大黄浸泡时的加水量以液面超过药物3-5cm为度。
1.3试剂活性炭: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活性炭联合工厂,批号:20050528;生理盐水由湖南科伦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70712·061.4仪器FA1004-上皿电子天平:上海精秤天平。
2方法2.1对胃排空的影响[3]小鼠4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生大黄组、熟大黄组、生大黄配伍芒硝组。
小鼠禁食24h后,药物组分别以含有1%的活性炭的药物灌胃,空白组以含有1%活性碳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体积均为0.2mL/10g(体重)。
各动物均在灌胃后20min时脱颈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胃。
自幽门处剪下胃,大黄炮制前后及大黄配伍芒硝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李飞艳,张斌,李卫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2012)[摘要]目的:研究大黄、芒硝对小肠的泻下作用及成分。
方法:给小鼠一次性灌胃含活性炭的混悬药液,与含活性炭的生理盐水混悬液相对照,测量胃全重、胃净重、小肠全长、炭末的推进距离,计算出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生、熟大黄对胃残留率、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P>0.05),大黄配芒硝对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熟大黄组比较,生大黄组胃残留率明显降低,大黄配芒硝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都明显增大。
结论:大黄泻下主要部位不在小肠,结合型蒽醌是主要泻下成分;芒硝对小肠推进作用显著,小肠是其泻下主要部位之一。
[关键词]大黄;芒硝;胃肠运动[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1X(2008)10-0072-02The Influences of Pre and Post Processed Pieplant and Compatibility of Pieplant andGlauber's Salt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of RatLI Fei-yan,ZHANG Bin,LI Wei-xianHuna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Zhuzhou,Hunan,China,412012[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ir purgation to small intestine and ingredients of pieplant and glauber's salt.Methods: Given once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with suspension contained absorbite,comparing with normal sodium contained glauber's salt,determining entire and net weight of stomach,total length of small intestine,impelling distance of carbo medicinalis,working out remainning rate of stomach and impelling rate of small intestine.Results: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crude and prepared pir-plant had no effect on remainning rate of stomach and impelling rate of small intestine(P>0.05),but compatibility of pieplant and glauber's salt had obvious effects on these(P<0.05).Compared with prepared pieplant group,the remainning rate of crude pieplant group reduced obviouly,but remainning rate of stomach and impelling rate of small intestine increased distinctly in compatibility of pieplant and glauber's salt group.Conclusion:Effective location of pieplant for purgation isn't small intestine,bound anthraquinone is its main ingredients;glauber's salt has obvious impelling effect to small intestine,that is its main effective location.[Key words]Pieplant;Glauber's salt;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下转第74页)72DOI:10.13862/43-1446/r.2008.10.036第14卷第10期Vol.14No.102008年10月October.2008中医药导报C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称胃全重(M1),再沿胃大弯剪开胃,置于生理盐水中洗净胃内容物,滤纸拭干水分,称取胃净重(M2),计算出胃残留率[100×(M1-M2)/M1%]。
2.2对小肠推进的影响[3]动物、分组、给药直至剖腹均同2.1,剖腹后将小肠与肠系膜分离,平铺于实验台上,测量幽门至盲肠处的长度为小肠总长度(L1),再测量幽门至炭末所达到的最前沿处的长度(L2)。
计算出小肠推进率(100L2/L1%)。
2.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结果经t检验。
3结果3.1对胃排空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生大黄组的胃残留率有一定下降趋势,熟大黄组的胃残留率无明显差异;大黄配芒硝组的胃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
与熟大黄组比较,生大黄组、大黄配芒硝组胃残留率均明显降低(P<0.05)。
结果表明生、熟大黄对小鼠胃排空无明显影响,但生大黄排空比熟大黄明显加快;生大黄配芒硝能显著加快小鼠的胃排空速度。
(见表1)3.2对小肠推进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生、熟大黄组对小肠推进率无影响,生大黄配芒硝组的小肠推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熟大黄组比较,生大黄组的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变化,但有加快推进的趋势,大黄配芒硝组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5)。
结果表明生大黄、熟大黄对小肠运动均无明显作用,生大黄配芒硝能显著促进小肠运动。
(见表1)表1生大黄、熟大黄、大黄配伍芒硝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x±s)组别动物数剂量(g/kg)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空白组10-0.50±0.140.68±0.10生大黄10400.41±0.02b0.73±0.09熟大黄10400.52±0.150.66±0.11大黄配芒硝10400.37±0.06a b0.80±0.10a b 注:与空白组比较,a P<0.05,与熟大黄比较,b P<0.05。
4讨论大黄具有攻积泻下之功,且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4],少数习惯性便秘者长期使用大黄泡茶来缓解大便不通之症状。
有关大黄的研究,有大黄煎煮时间与泻下活性的研究,大多研究结果认为大黄泻下成分为结合型蒽醌苷。
大黄用于治疗促进胃肠蠕动、泻下等疾病时,一般要后下避免结合型蒽醌被破坏[5-6],有研究认为大黄煎煮时间40min泻下效果最佳[7]。
本文中生大黄为冷水浸泡,短时间煎煮,符合大黄泻下条件,但研究结果显示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无明显影响,而与熟大黄比较胃排空明显加快,同时有推进小肠运动的趋势,说明生大黄的泻下主要部位不在小肠,生大黄煎液中含有能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成分,该成分在熟大黄中含量极少或无。
熟大黄煎液中含有较多的游离型的蒽醌苷元及大黄鞣质,结合型的蒽醌苷已经大部分被水解而含量甚微,因此提示结合型蒽醌苷是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主要成分。
芒硝的成分是含水Na2SO4,生大黄配芒硝能明显加快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主要是与芒硝中含大量硫酸根离子,不能被小肠吸收,使小肠内渗透压增高,阻止小肠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刺激小肠运动有关[8]。
周成华[9]等研究认为大黄中大黄素等对小肠运动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文生大黄组比熟大黄组胃排空明显加快及小肠推进有加快趋势,可能与熟大黄中所含的大黄素含量过低,鞣质成分过高抑制了大黄素的促进作用有关。
因此在使用大黄泻下时,大黄中所含的鞣质的收敛固涩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1]徐晓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2]程慧君,詹守坚.《审视瑶函》应用大黄与芒硝的方药探析[J].新中医,2003,35(1):75-76[3]陈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3:332[4]杨秀平.单味“大黄”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1892-1893[5]杨士友,黄世福,田军,等.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黄泻下成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5,9(2):90-92[6]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26-351[7]冈村信幸.制备大黄煎剂时番泻苷A及泻下活性的变化[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2):98-99[8]应帮智,张卫华,张振凌.中药芒硝药理作用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0):2155-2156[9]周成华,武玉清,许正新,等.大黄素对小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2):1421-1424(收稿日期:2007-12-07编辑:李海洋)好相反,而且中药不仅没有筛选出对自身耐药性提高的菌株,也未发现多重耐药的产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