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圆舞曲OP.18》

合集下载

肖邦钢琴圆舞曲

肖邦钢琴圆舞曲

肖邦钢琴圆舞曲肖邦圆舞曲,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

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属等作品属于前一种类型,而《升c小调圆舞曲》等作品属于后一类。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

在属于第二大类的抒情诗式的圆舞曲中,往往可以发现类似玛祖卡舞曲般的节奏,这是由于肖邦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斯拉夫民族情调的缘故。

肖邦的圆舞曲在演奏技巧上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也较为通俗易懂,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

1. 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肖邦作于1831年,是一首高技巧、华丽、辉煌而热烈的音乐会圆舞曲,舒曼说本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

乐曲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急板,一开始是4小节用同音反复的引子,节奏性很强,宛如号角齐鸣,带有辉煌的色彩。

紧接着出现的圆舞曲主题热情奔放,充满了生命活力。

第二部分运用大跳的音程和导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现手法,旋律舒展畅达,表现了华丽明朗的色彩。

第三部分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泼的旋律带有灵巧细腻的特点。

第四部分半音进行得音调甜美舒畅,温柔抒情。

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重现各主题片段,音乐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作者生前发表的第一首圆舞曲是最为轻快华丽的一首,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韦伯繁荣<邀舞>,把人们带进欢快的舞会场面.乐曲除了引子和尾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降E大调为主,第二和第三部分以将D大调为主,第四部分在降G大调上,第五部分回到降E大调.2. 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1肖邦作品34号包含有3首“华丽圆舞曲”。

这首圆舞曲由四段及序奏、尾声组成,序奏速度很快,第一主题有回转的运动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裙随着舞蹈团团掀起,第三主题雄壮威武,第四主题非常迷人,最后的尾声是光辉而灿烂的。

3. a小调华丽圆舞曲Op.34-2据肖邦的学生说,肖邦自称这首圆舞曲为“忧郁圆舞曲”。

[word格式]肖邦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

[word格式]肖邦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

肖邦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音乐肖邦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18,Op.34Nr3为例张丹宁(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50007)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将自己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之上,他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转变为美的源泉.肖邦的圆舞曲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在他的节奏模式上变化复杂,;f=同于以往的圆舞曲.本文挑选出肖邦具有代表性的两首圆舞曲,主要针对节奏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独特的演奏方法.关键词:肖邦;圆舞曲;节奏;演奏引言圆舞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体裁之~,肖邦在承继了圆舞曲传统风格的同时,也以自己独特的音乐艺术创造力使它达到了一种崭新的境界.肖邦的圆舞曲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在它的节奏模式上,复杂多变,十分的新颖,使他的圆舞曲脱离了单纯的舞蹈功能,表现为一种舞蹈的诗.因此,通过研究肖邦圆舞曲中的节奏特点,从而来了解其独特的演奏方法提供帮助.一,肖邦及其《圆舞曲》弗雷德里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l81O年生于华沙近郊的教师家庭,从小就喜爱波兰民日音乐.肖邦幼年时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学习钢琴,7岁时创作了一首波兰舞曲,8岁在一场慈善音乐会上公开演出,并以”音乐神童”而开始闻名,16岁时进入焦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成为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 年,肖邦离开祖国经维也纳到法国巴黎定居.他的晚年生活孤寂,痛苦的自称”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长眠在祖国拘地下.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认为只有通过钢琴才能真正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目标,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诗意,于是,他把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最为精彩绝伦的境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200多首作品,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包括波罗乃兹,玛祖卡,圆舞曲,夜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在肖邦绝大部分的音乐中,始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他的音乐史与祖国民运紧密相连的,他是那个时代具有独立风格和诗歌精神的伟大作曲家.在肖邦的一生中一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他的圆舞曲多半是钢琴独奏曲,特点是节奏多变,富有强烈的表现力,而且旋律华丽,技巧高超,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肖邦创作的圆舞曲和通常的圆舞曲相比,节奏更加起伏,力度变化更大,它们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无精打采.肖邦的圆舞曲虽然是在维也纳创作的,但没有什么维也纳风格,他赋予圆舞曲一种神秘感和诱惑力,并用自己所特有的悄声低语和难以觉察的叹息表达出来.肖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挑战着舞曲之王施特劳斯,他的圆舞曲中有一些精雕细琢,细致入微,大部分则是在烛光与丝绸衣裙的瑟瑟声的滋养下产生,也有几首带着诗意的病态,超越圆舞曲的边界,进入到玛祖卡的节奏当中.严谨的老学究库拉克把肖邦的舞曲分为两组:一组是献给舞蹈女神特尔西科瑞的,另一组则是纯粹因情绪激发有感而作.Ⅲ二,肖邦圆舞曲中的节奏特点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时间与音响的艺术,是音乐中最早出现,并最具活力的要素,它是音乐分析中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舞蹈动作的连续和交替反复需要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相吻合.圆舞曲作为一种舞曲的配乐,是一种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体裁.(一)采用了古老的舞蹈节奏音型广广这是一种古老的舞蹈节奏音型,这种古老的舞蹈节奏音型在欧洲民间音乐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较为原始的舞蹈音型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洛可可时代.而洛可可音乐便是从舞蹈节奏和器乐音乐中发展起来的.在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小步舞曲中也曾采用了这种节奏音型.而最有典型的是,意大利作曲家亚历山大?斯特拉代拉的杰作通俗清唱剧《圣乔瓦尼?巴蒂斯塔》终场中的一段二重唱的旋律就是采用了这一古老的节奏音型.肖邦在《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0p.18中的一开始便运用了这一节奏型.(见例1)例1:《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中第5—12小节(二)跳音与前倚音的节奏音型轻巧的跳音与前倚音的相结合,使具有舞蹈性的旋律更增添了一种俏皮与可爱的成分.这种的节奏音型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出现了很多次.如《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0p.18,《F大调圆舞曲》0p.34Nr3.但是由这种节奏音型所构成的旋律都是以下行的方式进行的,这体现出肖邦的感伤性的圆舞曲中下行的音调特色.例2:《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中第136—143小节51音乐例3:《F大调圆舞曲》Op.34Nr3中第81—88小节(三)延迟重音节奏音型在肖邦创作的圆舞曲中也融入了一些玛祖卡舞曲的元素.在节奏上要延迟重音,这种的节奏模式是来源于玛祖卡舞曲中特有的节奏表现形式.肖邦在玛祖卡舞曲中重音位子是比较多变的,有设在长音符的地方,有设在附点节奏的地方,也有设在装饰音的地方.他可以使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也可以落在小节的第二拍上,甚至也可以落在小节的第三拍上.当大家都沉浸在”嘣嚓嚓”这种传统节奏形式的圆舞曲时,肖邦用这种独出心裁的”波兰式”圆舞曲让维也纳大众耳目为之一新.例4:《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中第103—118小节-.——~,———,————,例4中的右手每两个小节的第二拍都有八分音符同音的反复,第三拍都有一个四分音符的同音反复,并且重音延迟到了第三拍上.(四)赫米奥拉节奏音型赫米奥拉节奏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理论,这个理论要追溯到古代音乐中的一个术语一~”赫米奥拉比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理论中,赫米奥拉比例所指的”3:2”关系,分别包含着两层意义:一个是指纯五度音程,它的振动比例为3:2;第二个是指在节奏方面的3:2,这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不同声部间纵向节奏比率,常见到的有左,右手发音点的”三对二”,第二十横向关系中节奏节拍的前后比率.特别是在拍号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重音移位, 将”两个三拍子”小节处理成”三个两拍子”小节的节奏节拍方式.这种”三对二”的节拍对位使得旋律具有了双重特点,既优美抒情,富有歌唱性,有不失圆舞曲特有的舞蹈性与律动感.例5:《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中第181—192小节例5中,从第四个小节开始,肖邦通过音型的变化,使旋律音型从每三拍子为一组变成每两拍子为一组,使两个3/4拍子的小节变成类似三个2/4拍子的小节,形成了典型的赫米奥拉节奏.这样的处理,使音乐的原有重音发生了迁移,使得音乐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有”变快”的感觉,促使音乐前进.例6:《F大调圆舞曲》Op.34Nr3中第14-23小节例6中,从第三小节开始,左手声部是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的音型,而右手声部的三拍子通过四分音型的不断反复而“迁移”为二拍子.这种重音的对位迁移的处理,使音乐更富有流动性,也增加了动力.三,从节奏上探究肖邦圆舞曲的演奏在关于肖邦圆舞曲的演奏上,节奏的处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肖邦的节奏特点是自由节奏(即temPO rubato),这是一种随和而断续的速度,匀整而不稳定的节奏.虽然肖邦的节奏特点是自由节奏,但并不意味着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弹奏.在弹奏肖邦圆舞曲时一定要使节奏永远不脱离节拍,音乐的律动不能停止和中断.在乐曲的处理中,要非常注意乐曲的语气,有时它们就像一对亲密的朋友在一问一答,随着语调的变幻而变化,从而奏出雅致,优美的诗情韵味.例7:《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中:169—184,J,节例7是整首圆舞曲中最富于抒情意味的一段音乐.它是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两个小节一个语气,一问一答.在第五小节中,有一个六度的上行音程,是这个乐句的高点,就必须有一个很好自由节奏的处理.除了要很好运用自由节奏外,肖邦在他的圆舞曲中的节奏上还较多的运用了附点节奏,三连音.在弹奏三连音节(下转172页)设事不断的把各段线段中间的1/3处向外折起.这样无限的进行下去,最终即可构造出如(图一2)一样的迭代了6次的图形. (2)我们在进行设计思维时,同样会把在形态和特征方面体现最为密切的事物的造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人文背景与文化内涵等因素进行第(一次元)的考量.类似三分康托集或Koch曲线的生成过程一样,在选定的思维范畴里确定物象,然后根据其物象的形态和特征,在以其形态和特征角度出发进行以一个点(一次元)联想到多个点(二次元),再从多个点引申至更多的点(三次元),在三次元的思维过程中找到交叉点,再以交叉点为一次元做纵深的引导,引发设计思维的全程实现,由选定的思维范畴里确定物象的已知形态和特征推导未知;或是类似三分康托集的生成一样从纵向出发,或是类似Koch曲线的生成一样从趋于横向出发,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在逻辑思维之上建立可行的设计元素形象,最终完成设计思维的全过程. (3)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大脑思维来说,设计思维所要考量的事物范畴的想象与联想的生成过程近似于自相似和迭代生成图像过程所具有的特征.三,分形理论对设计思维的启示我们在进行设计创作时,借助自相拟或迭代生成的形式,从理性感知上出发,把给定的与设计题目相关的复杂思维元素首先进行分形归类,分析它的形态特征和风格样式,之后把它的形态特征和风格样式的一次元,二次元或多次元联想要素再次进行自相拟或迭代生成归类,这样可以在一个点上,从不同方向里分支出多个思维元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于设’计的思维有了方向,也可以在感性的思维图像里对设计元素进行相对理性的思考.四,总结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大脑思维来说,设计思维所要考量的事物范畴也具有描述形态与特征上的复杂性,这与分形理论言之的描述对象所具备的复杂性很相似.再者,设计思维所要考量的事物范畴的想象与联想的生成过程近似于白相似和迭代生成图像过程所具有的特征.根据分形理论中自相拟或迭代生成理论与设计思维方式在特征上的两个方面内容的近似,我在进行设计思维时就可以利用这样的近似性建立自身需要的思维图库,从相对理性的角度去考量设计元素,从而有意识地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训练,而不至于束手无策.参考文献:…懂庆波.视觉格式塔理论的设计思考.包装工程,2011 [2】唐保平.艺术设计思维理念的审美体验与碰撞.艺术设计理论.2011【3】高铁.谈创意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设计理论,2011 [41陈曦.浅谈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设计.大众文艺,2011 [5】朱华,姬翠翠.分形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6】李水根,赵翔鹏.二维和高维空间的分形图形艺术.科学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1王国栋,东北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图案设计形式及风格演化研究.2.宋魁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设计艺术学科建设负责人,教授,博导.(上接52页)●时,要非常的均匀,重音落在第一个音上,要从容不迫的,不要给人有急迫的感觉.在圆舞曲上,肖邦运用了延迟重音的节奏音型,因此,重音的弹奏在圆舞曲的演奏中也占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演奏前,一定要分析并掌握好重音的位置,强拍和弱拍的位置.在肖邦圆舞曲中,左手声部依然是传统的三拍子伴奏音型,所以,在重音弹奏练习中,可以采取分手单独练习,掌握重音位置,更好的表达乐曲.四,结语肖邦作为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把钢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圆舞曲,用他自己的语言把辉煌的技术和温柔的诗意结合在了一起.肖邦的圆舞曲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独有的元素,充满独创性的旋律,富有表现力的和声织体,生动复杂的节奏,并融入了他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种表现风格的化身.笔者认为,肖邦圆舞曲的节奏是非常鲜明的,也是很有力的,但又是极其灵活的,这已不再是古典主义的严格节奏,自由节奏是很重要的特色,这也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因此,正确的掌握好肖邦圆舞曲节奏的特色是有一定的必要性,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肖邦圆舞曲的演奏.参考文献17己1.专业论着:[1][美】詹姆斯?胡内克.《肖邦画传——肖邦的一生及其作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p186—193【2】沈旋/夏楠.《古典音乐欣赏50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9.8第5N,P139—1452.学术论文:『11董茉.《浅谈肖邦圆舞曲的演奏》.《大舞台》,2009年双月号第2期,P15一一16[2】刘金玲.《肖邦圆舞曲的研究》.山冻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P81,P90,P96【3】刘畅.《源自心灵的音乐——论肖邦圆舞曲》.《青年文学家》,2006年第8期,P62『41袁蓓.《肖邦圆舞曲的创作及其演奏研究》.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P12—17fsl李晓燕.《浅析肖邦&lt;圆舞曲&gt;及其创作特点》《黄河之声》,2009年第13期,P98一一993.谱例:[1¨波】帕德雷夫斯基编.《肖邦圆舞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3月第16,g/gt,P1—1O,P26—3O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科研项目(JA09073S)的阶段性成果。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作者:李达陈芳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6期摘要:肖邦一生中创作了非常多优秀而新颖的伟大作品,其中圆舞曲是作曲家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之一。

这种音乐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成为极具特色的钢琴音乐体裁。

《降E大调辉煌的圆舞曲》作品18,是肖邦早期创作的具有沙龙风格的圆舞曲,为之后的圆舞曲创作开拓了探索性。

本文对《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演奏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创作风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006-04一、创作背景肖邦的圆舞曲一向具有优美、华丽、高雅的风格特点。

肖邦创作的圆舞曲节奏变化丰富,但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场景。

同时,他独特的创作使之达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

他使圆舞曲创作从一种伴奏性的舞蹈音乐变为了独立且艺术性极高的音乐体裁。

肖邦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风格上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华丽性的,另一类属于抒情性的。

《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就属于华丽型的圆舞曲。

《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Op.18)创作于1831年,首次出版于1834年,此曲是献给他的学生洛拉·奥尔斯福特小姐的。

这也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也是最为华丽、轻快的一首圆舞曲,同时也是为数不多能够用于描绘舞会场景的圆舞曲。

关于此曲,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历。

1834年,肖邦和好友希勒计划同去夏培参加当地举办的“莱茵河下游的音乐节”,后来听闻音乐会延期,肖邦便花掉了所有的旅费,部分还捐给了急需援助的同胞,可不久后,肖邦及朋友又得到消息,音乐节如期举行,迫于无奈,肖邦将1831年所写的这首《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作品18,送到了位于普莱耶尔的乐谱出版商,换取了五百法郎的稿酬,这首圆舞曲才得以出版。

此曲的结构很简洁,具有华丽圆舞曲的热情气氛和辉煌的技术,旋律流畅、节奏鲜明,是肖邦最优秀的技巧性圆舞曲之一,此曲常被改编为管弦乐曲来演奏,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称肖邦的这首圆舞曲为“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1. 引言1.1 简介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其作品中的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钢琴曲中的杰作之一。

这首华丽大圆舞曲被称为肖邦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展现出了他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和对钢琴表现力的深刻理解。

这首曲子富有激情和活力,展现出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

这首华丽大圆舞曲也被认为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代表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颂。

这首曲子融合了肖邦的弹奏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是音乐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更在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钢琴家们追捧和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

1.2 背景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作为肖邦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认为是肖邦华尔兹曲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华丽大圆舞曲是肖邦在波兰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19世纪初期,肖邦和他的家人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来到法国巴黎定居。

在巴黎期间,肖邦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就包括这首《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这首华丽大圆舞曲深受当时的欧洲乐坛和听众的喜爱,成为肖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肖邦在《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华丽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他深厚的音乐才华和创作功力。

这首曲目不仅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技巧,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深厚了解和热爱。

通过对《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肖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正文2.1 曲式分析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是其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曲式分析是理解这首曲子的重要一环。

这首华丽大圆舞曲采用了A-B-A-Coda的结构,即主题A的重复出现与变奏,B部分的对比和发展,以及Coda部分的总结。

整首曲子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变奏,展示了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

浅析《肖邦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

浅析《肖邦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

影 响古 筝音 色 的 因素是 多个 方 面 ,主要 体现 在演 奏 者个 人 的 技能和水 平方面 。为 了提高古 筝音色 的演奏 水平 ,应 当从多个角 度 入手 ,加 强演奏技巧 和方法 的练 习,掌握科 学的演奏方法 等 ,同时 还应 当努 力提高演奏 者个人 的艺术修养 ,从 而更好地把握 乐 曲的精 髓 ,更好 地理解乐 曲的情感 ,这样 在古筝演 奏的过程 中就能够做 到 收放 自如 ,最终表达 出比较好音色 。■
黄河之声
2 0 1 5 年第 1 7 期
浅 析 肖邦 降A大 调 华 丽 圆舞 曲
宁 茜
( 贵州大 学音 乐与戏剧 学院,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弗雷德里克 ・ 肖邦是 1 9 世 纪波兰最伟大 的民族 作曲家和爱 国主义音 乐家 ,是浪漫派 的带便人物之 一 。他的创 作成 就对 西欧音乐特别是钢琴创作有着深 远的发展 。圆舞 曲是 肖邦 音乐创作的紧要体裁之”圆舞 曲,都深刻 的反 映了作者的生活经验或 思想 。虽然 它们没有像 肖邦其他钢琴作 品一样带着浓烈 的民族色彩 ,但 是它 们都是 肖邦感 情的真实流 露于表 白。而 《 降A 大调华丽 圆舞曲》o p . 3 4 正是一首 具有 华丽性 的圆 舞 曲。下面将通过对这首 圆舞 曲的结构分析及音乐要素 的分析来更好 的帮助我们把握 和演奏这 首圆舞曲。 关键词 : 肖邦 ;圆舞 曲;和声 ;曲式;艺术特色

作曲家简介
三.从宏观上 解析 ( 《 降A 大调 华丽圆舞曲》
肖邦 的 圆舞 曲继承 了一般 圆舞 曲的传 统气 派 ,左手 伴 奏部 份

弗雷 德里 克 ・肖邦 ( F . C h o p i n ,1 8 1 0 — 1 8 4 9 ),是 浪漫 主义时

浅析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op.64Nr1

浅析肖邦《降D大调圆舞曲》op.64Nr1

《戏剧之家》2019年第21期 总第321期65音乐研究浅析肖邦《降D 大调圆舞曲》op.64 Nr1常锦阁(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作者简介:常锦阁(199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摘 要】肖邦是首位将圆舞曲提升至独立高度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圆舞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选取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一组圆舞曲(作品64)中最著名的一首——《降D 大调圆舞曲》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对此曲进行浅显地分析。

【关键词】肖邦;降D 大调圆舞曲;创作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065-02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整个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音乐家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作品,其中包括19首圆舞曲,这些作品被称为“舞蹈之诗”。

肖邦的圆舞曲虽然不如马祖卡舞曲和夜曲、练习曲等一系列作品那样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华丽、抒情、简短而又富于音乐性,将圆舞曲由舞蹈伴奏上升为独立乐曲,继承传统圆舞曲风格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肖邦的圆舞曲作品在他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境和创作特征,其中最通俗、最广为流传的一首便是《降D 大调圆舞曲》op.64 Nr1。

这首作品作于肖邦去世前夕。

此时的肖邦被病痛缠身,生活各方面远不如以前,但不同于同时期的另两首作品,此作品的旋律欢快流畅,风格诙谐幽默,创作之时是肖邦当时少有的快乐时刻,因而此曲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学习的选择之一。

本文试图开辟新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

一、创作背景《降D 大调圆舞曲》op.64 Nr1作于1846-1847年,与《升c 小调圆舞曲》(op.64 Nr2)和《降A 大调圆舞曲》(op.64 Nr3)一起发表于肖邦去世前夕,可以说是肖邦在世时公开发表的最后作品。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以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第18号为例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以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第18号为例

论肖邦圆舞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以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第18号为例李达;陈芳【摘要】肖邦一生中创作了非常多优秀而新颖的伟大作品,其中圆舞曲是作曲家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之一。

这种音乐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成为极具特色的钢琴音乐体裁。

《降E大调辉煌的圆舞曲》作品18,是肖邦早期创作的具有沙龙风格的圆舞曲,为之后的圆舞曲创作开拓了探索性。

本文对《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演奏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6-8,17)【关键词】肖邦;圆舞曲;创作;风格【作者】李达;陈芳【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5肖邦的圆舞曲一向具有优美、华丽、高雅的风格特点。

肖邦创作的圆舞曲节奏变化丰富,但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场景。

同时,他独特的创作使之达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

他使圆舞曲创作从一种伴奏性的舞蹈音乐变为了独立且艺术性极高的音乐体裁。

肖邦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风格上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华丽性的,另一类属于抒情性的。

《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就属于华丽型的圆舞曲。

《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Op.18)创作于1831年,首次出版于1834年,此曲是献给他的学生洛拉·奥尔斯福特小姐的。

这也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也是最为华丽、轻快的一首圆舞曲,同时也是为数不多能够用于描绘舞会场景的圆舞曲。

关于此曲,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历。

1834年,肖邦和好友希勒计划同去夏培参加当地举办的“莱茵河下游的音乐节”,后来听闻音乐会延期,肖邦便花掉了所有的旅费,部分还捐给了急需援助的同胞,可不久后,肖邦及朋友又得到消息,音乐节如期举行,迫于无奈,肖邦将1831年所写的这首《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作品18,送到了位于普莱耶尔的乐谱出版商,换取了五百法郎的稿酬,这首圆舞曲才得以出版。

[肖邦圆舞曲音乐情感内涵赏析]肖邦圆舞曲

[肖邦圆舞曲音乐情感内涵赏析]肖邦圆舞曲

[肖邦圆舞曲音乐情感内涵赏析]肖邦圆舞曲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édéric Franccedilois Chopin,1810-1849),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他创造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理想的键盘风格。

并因其优美的曲调和作品中情感的流露,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十几种音乐体裁,圆舞曲是肖邦钢琴音乐创作的体裁之一。

在继承传统圆舞曲风格的同时,肖邦以独特的创造力使圆舞曲达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

圆舞曲最早起源于14世纪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舞蹈――连德勒舞,17、18世纪开始应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到19世纪后,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家族创作的维也纳圆舞曲逐渐风行欧洲各国,成为城市中最时尚的社交性舞曲。

肖邦继承了圆舞曲传统的风格,伴奏部分仍采用简单的三拍子节奏,所使用的和弦是简洁的功能性和声,单速度变化加大,节奏更加自由,音乐织体丰富,风格高雅。

肖邦以独特的创造力使圆舞曲这种体裁得到了发展,成为一种作为音乐会欣赏的单纯器乐表演形式的钢琴小品。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约20首圆舞曲,后选用其中的17首出版。

肖邦创作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一是“华沙圆舞曲”时期,这是1827-1830年间,肖邦离开故乡波兰前的作品。

包括2首没有编号的降A大调和降E大调圆舞曲;降D大调Op70-no3,b小调Op69-no2,另外还有2首没有编号的E大调和e小调圆舞曲。

第二时期是1831-1835年间肖邦在巴黎生活时的早期作品。

包括降E大调Op18,a小调Op34-no2,降A大调Op34-no1,降A大调Op69-no1和降G大调Op70-no1。

第三时期是1838-1847年间创作的作品,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趋于成熟。

包括F大调Op34-no3,降A大调Op42,降D大调Op64-no1,升c小调Op64-no2,降A大调Op64-no3以及2首没有编号的圆舞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