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点的设置
餐饮环境采样标准

餐饮环境采样标准
餐饮环境采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采样点的设置:采样点应包括餐桌椅、门把手、纸巾盒、菜单、后厨台面、案板、刀具、厨具、冷藏、冷冻柜把手、内外表面、清洁用具、垃圾桶等就餐区域和后厨区域。
采样点应按照均与布点的原则布置,室内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设置3个采样点,50平方米以上的设置5个采样点。
采样点距离地面高度1.2至1.5米,距离.墙壁不小于1米,并应避免开通风口、通风道等位置。
2.采样方法和频率: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采样,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处,打开盖皿,暴露5分钟。
采样时应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和天气状况等环境信息。
每个采样点采集的样本应进行独立培养和计数。
3.培养和计数方法:将采集的样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5至37摄氏度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菌落计数。
每个平板生长的菌落数应进行统计,并求出全部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4.结果报告和判定标准:报告每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并求出全部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判定标准可以参照沉降法: W40 cfu/皿。
此外,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机构的规定和疫情风险状况,确定采样频次。
采样时应遵循采样注意事项,所需物品应包括采样拭子、采样管、垃圾袋、样品密封袋、个人防护用品等。
在采样时应注意安全,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兔交叉感染。
以上是餐饮环境采样的标准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制表:审核:批准:。
土壤检测采样点的6种布设方法

土壤检测采样点的6种布设方法一、简单随机布点法。
这种方法就像是抽签一样随机。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大片土地,就像一个大棋盘。
你闭上眼睛,随便在这个棋盘上点几个点,这就是简单随机布点啦。
它比较适合土壤情况相对比较均匀的地方哦。
比如说那种大片的、没有太多地形变化或者土地用途比较单一的农田。
不过呢,这种方法也有点小任性,如果土地本身差异比较大,可能就不太能准确反映整个区域的土壤情况啦。
二、对角线布点法。
这方法可有趣啦。
就像在土地这个大图形里画对角线一样。
如果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地块,我们就在它的对角线上选几个点。
这就像是给土地画了个特殊的标记。
这种布点法对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地块很实用呢。
就好像给小地块量身定制的一种采样方式,能比较快地了解这块小土地的土壤大概情况。
三、棋盘式布点法。
棋盘式布点就像是在土地上摆棋盘。
把土地划分成很多个小方格,然后在这些方格的交叉点上设置采样点。
这就像是给土地做了个很细致的网格规划。
适合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程度中等的大面积地块。
它就像是撒大网捕鱼一样,能比较全面地覆盖到土地的各个部分,这样检测出来的土壤情况就更有代表性啦。
四、蛇形布点法。
蛇形布点法可形象啦,就像蛇在土地上蜿蜒爬行留下的痕迹一样。
在地块比较狭长的时候,这种方法特别好用。
沿着地块的长度方向,弯弯绕绕地设置采样点。
这样能保证在狭长的土地上也能采到不同位置的土壤样本,不会遗漏掉土地两边或者中间有特殊情况的土壤。
五、分层布点法。
这个分层布点就像是给土地做分层蛋糕一样。
如果土地有不同的层次,比如表层土和深层土情况差异比较大,或者有不同的土壤类型在垂直方向上分布,那就可以分层来设置采样点。
先在表层采一些样,再到深层采一些样。
这样就能全面了解土地不同深度的土壤状况啦。
六、放射状布点法。
放射状布点法就像太阳射出的光线一样。
如果土地中间有个特殊的点,比如有个污染源头在中间,或者有个特殊的地形中心,那就以这个点为中心,像光线一样向四周设置采样点。
便民采样点工作制度汇编

便民采样点工作制度汇编一、总则1.1 为了规范便民采样点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便民采样点。
1.3 便民采样点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捷的原则,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采样点设置和管理2.1 采样点设置(1)采样点应设置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区域,便于群众就近采样。
(2)采样点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环境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3)采样点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和器材,包括采样台、采样椅、口罩、手套、消毒液等。
2.2 采样点管理(1)采样点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2)采样点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卫生清理,确保采样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采样点应做好采样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器材的性能和质量。
三、采样人员培训和管理3.1 采样人员培训(1)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采样工作。
(2)采样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3.2 采样人员管理(1)采样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坚守岗位。
(2)采样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采样人员应尊重群众,礼貌服务,不得推诿、敷衍群众。
四、采样工作流程和规范4.1 采样工作流程(1)群众到达采样点后,由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发放采样表格。
(2)群众按照表格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采样。
(3)采样结束后,工作人员对采样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并对采样样本进行妥善保存和转运。
4.2 采样工作规范(1)采样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采样人员应使用无菌器材,避免污染样本。
(3)采样人员应认真填写采样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采样结果处理和反馈5.1 采样结果处理(1)采样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采样结果应按照规定进行报告和归档,便于查询和管理。
核酸室采集工作制度

核酸室采集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采样点设置及人员资质准入1. 采样点设置(1)采样点应设置在通风良好、易于消毒的环境中,避免交叉感染。
(2)采样点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和器材,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试管架、密封袋、专用安全密封箱、手电筒、无菌棉签、检验单及条形码、手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医疗垃圾桶等。
2. 人员资质准入(1)标本采集人员原则上应为取得医师、护士、检验初级以上技术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2)标本采集人员应经过省、市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和院感防控培训,掌握相应的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个人防护知识,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三、采样工作规程1. 采样前准备(1)采样人员穿戴好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
(2)检查采样器材是否齐全、合格,确保各种器材数量充足。
(3)核对采样信息,包括被采样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采样时间等。
2. 采样操作流程(1)被采样人应保持站立姿势,头后仰,嘴张开,暴露出咽部。
(2)采样人员用无菌长棉签深入被采样人的咽部,轻轻旋转,采集咽部黏膜样本。
(3)将采集到的样本放入病毒采集试剂盒中,密封好,放回专用安全密封箱。
3. 采样后处理(1)采样人员脱去生物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手消毒。
(2)对采样点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将采样后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四、采样质量控制1. 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确保采样质量。
2. 采样人员应做好采样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防止样本污染。
3. 采样人员应做好采样后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工作,防止环境污染。
五、采样室安全管理1. 采样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
2. 采样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水、电、门窗的安全。
采样点的设置

2)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 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辅射线上设 置弧形监测断面。
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 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4)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等设置监测垂线。
2、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
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
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环境标准选配分析方法(GB 3838-2002)》执行。
(二)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
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取自江、河、湖的地表 水)、井水及深井水。饮用水的标准是以维 护人的健康为基本点的,不存在自净,因此 没有COD及BOD指标。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背景断面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断面的布设应有代表性, 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 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 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 点。
(2)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 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 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湖泊 、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 入口处。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 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 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浅滩处。 (5)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 显岸边标志。
采样点的设置课件

确定采样范围
根据采样目的和区域特点 ,确定采样范围和区域。
选择采样点位
在确定的采样范围内,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 采样。
采样点设置的基本流程
制定采样计划
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 括采样时间、采样频率、 采样方法等。
准备采样工具
根据采样计划,准备所需 的采样工具和设备。
实施采样
按照采样计划进行实地采 样,并记录相关数据。
采样点设置的基本流程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 结论。
报告编写
编写采样报告,将结果以书面形式呈 现。
采样点数量的确定
根据采样目的和区域特点,确定合适的采样点数量。
如果采样目的是了解整体情况,需要设置多个采样点; 如果是特定场所或设施,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考虑采样的精度和代表性,适当增加或减少采样点的数 量。
Chapter
采样点设置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采样点设置将更加 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选择最佳的采样点,提高采样效 率和准确性。
精细化
随着传感器和测量技术的发展,采样点设置将更加精细化 ,能够获取更高质量和更详细的数据,为各领域的应用提 供更准确的依据。
集成化
未来采样点设置将更加集成化,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能够更 加方便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多参数、多维度的采样,提高 采样效率和数据质量。
在采供血机构设置采样点,以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尿液检测
在医疗机构或家庭设置采样点,以采集尿液样本进行检测。
生殖道分泌物检测
在医疗机构或家庭设置采样点,以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样本进行检 测。
04
采样点设置的案例分析
Chapter
采样点设置基本标准

采样点设置基本标准一、布点要求原则上每1000-1500人设置1个采样点,每500-1000人设置1个采样台,每个采样点开设1-2条绿色通道,面向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二、设置要求乡镇(街道)负责选择确定采样地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一入口、一出口,室内、室外采样点均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取暖设施,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
三、分区要求确定采样点后,要组织人员勘察设计场地布局,根据原有场地条件,科学划分为分流等候区、现场待查区、入场测温区、临时隔离区、扫码登记区、核酸采集区、物资保障区、临时隔离区、医疗垃圾存放区,设置检测通道,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采样点的医护人员采样位置宜处于上风向,所有人员都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1、分流等候区:设置相对宽敞、通风区域,受检群众接受核酸采样前等候休息,并根据天气条件配备防暑、遮雨等设施。
2、入场测温区:合理设置人行通道,采取绕场排队方式单线进入采集区。
3、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4、扫码登记区:设置帐篷、遮阳伞、警戒线、办公桌椅、测温枪、水银温度计、消杀用品、充电宝、发电机、供暖设施、无线网络等现场所需物资。
5、核酸采样区:使用隔离线或标识设置人行通道,设置1米线距离提醒。
并搭建临时帐篷,配备充足的桌椅、采样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医疗垃圾桶、手消毒液、消毒药械和宣教材料等,并应当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
6、物资保障区:选择空间相对密闭,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物资、拭子和采集管、消毒药品、户外消杀设备。
7、医疗垃圾存放区:卫生院放置医疗垃圾转运箱,用于暂存医疗垃圾。
四、标识要求统一设计全员核酸检测使用的指引标识、分区标识,要求在采样现场悬挂醒目的指引标识,并设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公告板。
采样点布设原则

采样点布设原则1、采样点位布设考虑因素(1)湖泊水体的水动力条件(2)湖库面积、湖盆形状(3)补给条件、出水及给水(4)排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5)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循环和迁移转化2、湖泊水采样断面布设湖泊(水库)采样断面按以下要求设置:(1)在湖泊(水库)主要出入口、中心区、滞流区、饮用水源地、鱼类产卵区和游览区等应设置断面。
(2)主要排污口汇入处,视其污染物扩散情况在下游100~1000m处设置1~5条断面或半断面。
(3)峡谷型水库,应在水库上游、中游、近坝区及库层与主要库湾回水区布设采样断面。
(4)湖泊(水库)无明显功能分区,可采用网格法均匀布设,网格大小依湖、库面积而定。
(5)湖泊(水库)的采样断面应与断面附近水流方向垂直。
3、采样点位的水平分布3.1 .1水质特性的采样点许多湖泊、水库具有复杂的岸线,或由几个不同的水面组成,由于形态的不规则可能出现水质特性在水平方向上的明显差异。
为了评价水质的不均匀性,需要布设若干个采样点,并对其进行初步调查。
所搜集到的数据可以使所需要的采样点有效地确定下来。
湖库的水质特性在水平方向未呈现明显差异时,允许只在水的最深位置以上布设―个采样点。
采样点的标志要明显,采样标志可采用浮标法、六分仪法、岸标法或无线电导航定位等来确定。
3.1.2 水质控制的采样点采样点应设在靠近用水的取水口及主要水源的入口。
4、采样点位的垂直分布由于分层现象,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沿水深方向可能出现很大的不均匀性,其原因来自水面(透光带内光合作用和水温的变化引起的水质变化)和沉积物(沉积层中物质的溶解)的影响。
此外。
悬浮物的沉降也可能造成水质垂直方向的不均匀性。
在斜温层也常常观察到水质有很大差异。
基于上述情况,在非均匀水体采样时,要把采样点深度间的距离尽可能缩短。
5、采样点依照上述原则我们布设了四个采样点(草海中心、晖海湾、海口西、滇池南、观音山)如下图;并分别取0.5m、 1.5m、 2.5m的水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回用水标准
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
生活杂水水质标准(CJ25.1-89)
水污染监测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本节内容:
1)水样的类型;
2)掌握地面水、废水、底质等水样的采集和采样器使 用及水流量测量;
3)掌握水样的运输和保存原理与方法;
4)其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是: 地面水的采集 方法和采样器, 水样的类型:瞬时水样、混合水样和 综合水样,水样的冷藏或冷冻法与加入化学试剂的保 存方法。
背景断面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断面的布设应有代表性, 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 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 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 点。
(2)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 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 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湖泊 、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 入口处。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 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 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浅滩处。 (5)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 显岸边标志。
(二)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
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取自江、河、湖的地表 水)、井水及深井水。饮用水的标准是以维
护人的健康为基本点的,不存在自净,因此
没有COD及BOD指标。
(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1996)
适用于排放污水和废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1、标准分级 本标准按地面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对地面 水水域和城市下水道排放的污水分别执行一 、二、三级标 准。 2、标准值 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二类: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 环境或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 表1-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 放浓度,P18)的规定。第二类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 第一类的污染物质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7(第二 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P19-22)的规定
第3章 水和污水监测
目的与要求
1) 清楚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监测的对象、目 的、监测项目和主要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 掌握水质在物理性质、金属化合物和非金 属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监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
3) 掌握水质监测方案制订、水样采集保存和
预处理以及底质监测。
水质监测项目及水质标准
本节内容: 1)概括介绍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现状, 2)水体和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 3)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进出湖、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 2)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 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辅射线上设 置弧形监测断面。 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 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4)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等设置监测垂线。
5)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已建的4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监测项目的(monitoring items)确定 1、确定监测项目的依据
2、地表水监测项目:
3、工业废水监测项目:
•4、生活污水监测项目 COD、BOD、悬浮 物、 NH3-N、总 N、总 P、阴离子洗涤剂、细 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5、医院污水监测项目: PH、色度、浊度、悬浮物、余氯、 COD、 BOD、致病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6、海水监测项目
(2)水质污染类型
(3)水体自净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
释,随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
化,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 质的变化。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水质监测的对象
2、水质监测的目的
1)地表水及地下水——经常性监测
2)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
3)事故监测——应急监测
4)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
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水资源现状及用途。如饮用水源分布
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 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水环境研
究成果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监测断面设置 (1)河流监测断面设置 (2)湖泊(水库)监测断面设置 (3)地下水采样点的布设 (4)工业废水采样点的布设 (5)城市污水采样点的布设 2、采样位置的确定 (1)采样垂线的设置 (2)采样点的设置
2、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一)基础资料收集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三)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进度计划
(一)基础资料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
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 史上的水情;河宽、河监测断面上采样垂线的布设,应避开岸边污染带。对有 必要进行监测的污染带,可在污染带内酌情增加垂线。 2)对无排污河段或有充分数据证明断面上水质均匀时,可 只设一条中泓垂线。 3)凡布设于河口,要计算污染物排放通量的断面,必须按 本规定设置采样垂线。
采样点的设置
对监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 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 达出来。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 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 的全过程。实施进度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 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 进行。
3、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一)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二)采样点的设置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表3-4常用水质监测方法测定项目
表3-5水污染可连续自动监测的项目及方法
污染物的形态分析
1、污染物的形态: 化学状态、价态、异构状态 2、形态分析方法: 直接测定法; 分离测定法; 理论计算法
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环境水质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排放标 准)两大类。 环境水质标准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及密切相关并派生出来的标准, 有饮用水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用水 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排放标准有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GB 8978 –88)及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等。
4)水质标准
5)介绍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水资源及水污染
1、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
2、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
(1)污染源 自然:氟化钙(萤石),会引起水体中氟含 量增加,饮用此水会出现氟中毒现象。 黄曲霉素等。 非自然:由于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污染源。 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其他废弃 物等。
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AES)法等。其中,化学法(重量法、容 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目前在国内外水质常规 监测中还普遍被采用,占测定方法总数的50%
以上(见表4-3)。各种方法测定的组分列于表4-4。
水污染可连续自动监测的项目及方法见表4-5
表3-3各类分析方法在水质监测中所占比重
(一)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1)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 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 以往的监测资料。
(2)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 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 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 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 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 水污染现状。
(3)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 需费用和采样程序。
(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 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 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 地质单元。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背景值监测点的设置 设在污染区外围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在垂直于地下 水流方向的上方设置。 2、监测井的布设 1)点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 渗透小的地区形成的),监测井设在距污染源最近的地 方。 2)块状污染区(污灌区、污养区及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 区),监测井设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 3)条(带)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 含水层渗透大地区及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宜用网格布点法设置监测井。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 0.3~0.5m处采样。
3)排污渠:全年采样不少于3次。 4)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潮汐河流:全年按丰、枯、平三期,每期采样 2
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当在当
天涨潮、退潮时采样,并分别加以测定。涨潮水
样应当在各断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时也应在各断 面退平时采样,若无条件,小潮期可不采样。
(一)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使 用功能的地面水水域。 1、水域功能分类 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 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 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一水域兼有许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有季节性功能的,可分季节划分类别。
2、水质要求:
(1)不得用瞬时一次监测值使用本标准。 (2)标准值单项超标,即表明使用功能不能保 证。危害程度应参考背景值及水生生物调查数据、 硬度修正方程及有关基准资料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