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合集下载

颅内压增高症

颅内压增高症
颅内压增高症
薛彦忠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的定义:系指颅内容物 对颅腔壁上的压力,它是由液体静水压和血管张力变动产生的 压力两个因素组成,通过生理调节,维持着相对稳定。 组成颅内压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解剖学基础:颅腔及其内容物(脑组织、血液、脑脊液) 生理学基础:ICP的液体静水压和脑血管张力变动的压力。 颅内压的生理意义:正常颅内压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 定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植物神经系统反射作用,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博量
增加,同时减慢呼吸节律,增加呼吸深度,提高氧饱和度。
这种反射称之为血管加压反射,或 Cushing’s 反应。
调节中枢在延髓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
的压力和化学感受器也起调节作用。
3、脑组织的调节 急性期作用非常小,慢性期属病理性改变。 4、压力-容积关系曲线
当Paco2 ↑ ,PH ↓, 脑血管扩张,阻力↓,血流量↑;当 Paco2
↑每2mmHg, CSF可增加10%左右,相反,Paco2 下降每2mmHg,脑血
流量可减少10%左右,其中以HCO3- 缓冲系占主要 当PO2低于50mmHg(6.7Kpa),Paco2在80mmHg以上(10.6Kpa,正常 35~45mmHg),脑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自动调节功能失效。
一、ICP的组成 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 颅底骨 颅腔 颅盖骨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Brain) (1400g,80%~90%)
(BBC)
血液(Blood)
( 75ml,2%~11%)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 ( 150ml,10%)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手术治疗##例报告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手术治疗##例报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月第#$卷第%期【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经手术治疗的""例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半年随访""例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视力#视野好转#例"无变化$例!结论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经内科治疗无好转且视力明显恶化者"应尽快行手术挽救视力"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关键词】良性颅内压增高症$诊断$手术治疗$疗效【文章编号】!""#$!%&’%%&&’&&()&"*’$"(【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手术治疗##例报告秦培韬李栋平邓洵鼎封雨王典春良性颅内压增高症./012312145675612689:;05,40142<1"=>?@临床上并非罕见"这类患者往往首先被考虑为脑瘤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症"且多数病因不明"故临床上又称假性脑瘤!多数保守治疗"部分行手术"我们对+----%&&A 年本院收治并行手术的++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B+一般资料本组男!例"女’例"年龄#-A’岁"平均%%-B&’.ABC&&岁"多见于+#-$%岁年龄段!临床发病时间最短为$&/"病程最长达%B’年以上"$例直接收入科治疗"#例经内科治疗无效而转入我科手术!+B%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双颞枕部头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剧烈时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本组++例均有明显的头痛#视乳头水肿"眼底不同程度出血$例"视乳头原发萎缩+例#继发萎缩+例!全部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临床表现为复视$例"斜视+例"眼球震颤+例"耳鸣+例"未见明显癫痫发作症状!+B$辅助检查常规行头颅平片#01及2(3检查"C 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EF &检查!#例患者的头颅平片呈典型的颅内压增高征象"#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示轻度脑室受压缩小表现"其余均未见明显异常!DEF 检查A 例也未见异常"*例分别提示横窦或乙状窦狭窄!""例患者均行腰穿测压检查’GEH 压力最低为(’#445(6"最高达’&&445(6以上"GEH 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脑电图轻度异常者’例!"BA 治疗"BAB"病因治疗多数患者临床发病原因不明"但其中患有肥胖症"例"长期服用激素停药后发病"例""例有近期内大量服药"但所服药物无法追查!均予以激素及对症治疗!"BAB(降颅内压治疗本组患者均按常规予以甘露醇#速尿等药物脱水"输液时加用七叶皂苷钠"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口服乙酰唑胺减少脑脊液分泌!症状较严重暂时无法缓解者临时采用腰穿放液减压"根据患者的情况每次放出"’-*&I8脑脊液"每*-’/可酌情重复放液减压"次"辅以氯丙嗪口服"(B’I3"(次JK 对症治疗!"BAB*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因反复剧烈头痛"经内科治疗*-!个月"颅内压始终无法控制且视力障碍呈加重趋势而予以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双侧颞肌下外减压术A 例"双侧颞肌下外减压,侧裂池开放*例"后颅窝外减压,小脑延髓池开放*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例!"结果术后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出院时腰穿压力在(&&445(6以下!半年后随访#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视力#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例术后视力#视野无变化!#讨论*+"735的发病机制=>?是指凡有颅内压增高及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一般症状"但无其他阳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检查正常"神经放射检查排除了占位性病变及脑积水者L"M !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昆明"!’&&*(&"*’’’!"#$%!&#$’()*+,)*-!!"#.//$!0+&%&!’+’不清楚!流行病学调查示良性颅内压增高发病率为%(%&万1’(%&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本组男女比例为%+’2%"可能与男性病人更易于接受手术有关!其发病机制通常认为#!肾上腺皮质功能绝对不足$如妊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如肥胖女性%皮质激素治疗后的快速减停&’"甲状腺功能不足’#维生素!过多或缺乏’$缺铁性贫血’%药物原因’&感染’’颅内静脉窦回流障碍’(其他$如头外伤"代谢性疾病&(结合有关文献"我们倾向认为"神经系统中毒或过敏反应%内分泌失调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内的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弥漫性脑水肿及,-.吸收%循环障碍可能是引起/01的主要原因)23$*)2+’/01的诊断无论何种病因或无病因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症"亦无论它们以何种方式命名"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诊断标准"!腰穿颅内压增高’"眼底"视力检查有异常"但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头颅,4%560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组病人除遵循以上诊断标准外"尚有7例行8-!检查"其中9例8-!检查均未见异常"2例8-!检查分别提示一侧横窦或乙状窦狭窄’我们倾向认为这多为先天性的"且对侧应已经出现了代偿"此时不应作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依据’8-!检查有助于排除静脉窦栓塞%动静脉畸形等血管性疾病!我们赞成静脉窦栓塞根本不应属于/01范畴):*的观点!本组$例表现为脑电图轻度异常"我们认为在诊断上并无特异性!2+2345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改善颅内压增高"挽救视力"减少并发症"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01多数预后良好"多在半年内自行缓解"本组%%例患者术前均行保守治疗以控制症状加重"但治疗过程中病情进展较快"故不得已采取手术治疗方案!2+2+%手术适应征!21:个月内视力障碍进展较快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加重伴眼底出血者’#经反复腰穿放液治疗"颅内压增高症状仍无改善者’$经多种内科治疗无效者’%诊断明确"坚决要求手术者!2+2+’手术方式由于/01的病因不明"仅能认为手术治疗是对症治疗的一种!手术治疗/01有多种方式#!颞肌下减压术’"后颅窝减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视神经鞘减压术’%腰池;腹腔分流术’&托氏引流术等!其中前三种术式较常用"选择术式应结合临床症状"通常以额颞部症状为主的行双侧颞肌下减压术’以枕部疼痛%颈部抵抗症状为主的行后颅窝减压术’脑室大小正常%穿刺无困难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我们并不赞成视神经鞘减压术"因该术式仅能缓解术侧视乳头水肿"改善同侧视力"不能降低0,<"并发症较多)7*!腰池;腹腔分流术要求分流装置能抗虹吸"否则可能发生低颅内压)=*!本组%%例中"9例单纯双侧颞肌下外减压术"2例双侧颞肌下外减压>侧裂池开放"2例后颅窝外减压>小脑延髓池开放"%例脑室;腹腔分流术!颞肌下外减压及后颅窝外减压术后可有骨窗部头皮下积液"但同时也有利于部分,-.通过头皮下组织吸收"缓解颅内压!脑室;腹腔分流术仅适用于脑室未缩小的患者!本组%%例术后效果显著"无任何并发症!2+2+2手术注意事项我们认为双侧颞肌下减压术的骨窗应大于$?@6$?@"要打开侧裂池蛛网膜与硬膜下沟通"后颅窝减压术骨窗下方咬开枕骨大孔至少要%?@"且要打开枕大池蛛网膜"以便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切口缝合要严密"以免术后,-.切口漏’术后放置外引流’72A以利于排出血性,-."同时可观察,-.生成的速度"积累更多有关该病的临床资料!参考文献%薛庆澄+神经外科学)5*+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BB&+ %’=1%2&+’.CDEF G+/EHIJH KC#@L CK IHM#N?#NHIND OF"E#MEHLICHP MCQI?NHA CMIMI?OFA#C?EH"ONDRL)G*+/#NIHS%B$$S7=T%UP%19%+2/ICRLE V+/CRLLE#5W+/EHIJH IHM#N?#NHIND OF"E#MEHLICH)G*+ ,DIH XER#CD XER#CLR#JS’&&%S%&2T%UP2212:+9王会刚+良性颅内压增高症)G*+中国农村医学+%BB="’: *%%&#%91%$+$李伟"袁峰"张金花+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例临床分析)G*+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BB1’&&+:YEE!WS/#NZIL<[+5NJHEMI?#ELCHN?E\EHCJ#N"OF IH IAIC;"NMOI?"LERACMR@C#?E#E]#I)G*+G XER#C"OMOND@CDS’&&&S’& T%UP%’1%2+7王桂红"龙洁"朱明旺+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的研究进展)G*+临床神经病学杂志"%BBB"%’*9&#’$$1’$:+=楚功仁"何林修"马钖鼎+良性高颅压诊断问题探讨#附2’例分析)G*+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BB:"%&*’&#7’172+*’&&9;&:;%9收稿"’&&9;&=;%=修回&%2: !!。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意识改变 瞳孔改变 运动障碍 生命体征紊乱
枕骨大孔疝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多因颅
后窝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入椎管, 压迫延髓和颈髓,产生一系列生命 体征等严重变化。亦可见于小脑幕 切迹疝的中、晚期。枕骨大孔 停
脑疝的处理
快速脱水降颅压 争分夺秒,明确病因 病因治疗 侧脑室外引流(姑息手术 ) 去骨瓣减压术
侧脑室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区域
本章内容结束!
正常视乳头
视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早期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中晚期可出现昏迷或深昏迷, 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变化 主要见于中重度颅内压 增高时,表现为呼吸、脉搏减慢,而血 压升高,即出现Cushing综合征 ,最后可 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时,可以 出现头晕、复视、黑朦、猝倒、癫痫以 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儿童常有头颅 增大、颅缝分离、前囟饱满、头皮静脉 怒张等症状
血栓形成等 脑缺氧
临床表现(必须牢记!)
头痛 为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症状 时间:以晨起或夜间较重; 部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也可位于后
枕部并向前放射至眼眶部; 性质:胀痛为主,呈进行性或持续性,
并伴有阵发性加重 。
临床表现
呕吐 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多在 头痛剧烈时发生,可伴有恶心,呕 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一般与饮食 无关。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
是神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颅内占位是引起颅内压增高增常见的原
因; 颅内压增高到晚期可导致脑疝、死亡;
类型-1(病因分类)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颅腔内各部位及各分腔

颅内压增高教案

颅内压增高教案

颅内压增高教案导读: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提供针对颅内压增高的教学指导,介绍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概述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由于颅内容积的增加或颅内液的潴留引起。

常见原因包括脑肿瘤、脑出血、脑水肿等。

二、症状表现1. 头痛: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经常是阵发性的、搏动性的,并呈现晨起或睡醒时较重;2. 恶心和呕吐:由于颅内良性肿瘤或脑脓肿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常伴随恶心和呕吐;3. 视力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4. 神经系统症状:颅内良性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出现一侧身体运动不协调、言语不流利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1. 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扫描和MRI是确认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手段;2. 腰穿术:通过脊柱穿刺腰椎腔,收集脑脊液进行检测,以评估颅内压力是否增高;3.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评估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四、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给药,以减轻脑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2. 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压增高的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脑膜切除术、脑室分流术等;3. 放射治疗:对于颅内恶性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放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4. 中医中药治疗:中草药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五、护理措施1.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2. 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嘈杂和刺激对患者的影响;3. 规律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4. 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睡眠和休息。

结语:颅内压增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教案提供了关于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综合指南,并介绍了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3.视乳头水肿: 早期视乳头充血、 水肿、边界不清,后 视乳头水肿:早期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不清, 期萎缩,苍白,伴视力损害。主要因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期萎缩,苍白,伴视力损害。主要因眼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 二 ) 血压升高 , 脉搏变慢 , 呼吸浅 血压升高, 脉搏变慢, ——Cushing Cushing三联征 慢——Cushing三联征 ( 三 ) 意识改变: 嗜睡、 烦躁不安 、 意识改变 : 嗜睡 、 烦躁不安、 意识模糊、昏睡、 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四) 其他症状:复视、双侧外展神 其他症状:复视、 经麻痹;头围增大、囟门饱满, 经麻痹;头围增大、囟门饱满,头皮静 脉怒张; 脉怒张;癫痫发作
颅内高压的诊断
一、确定有无颅内压增高
1)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三主征:头痛、呕吐、
2)婴幼儿 :前囟张力增高,颅缝分离,叩诊如破水壶声 前囟张力增高,颅缝分离,
音。
3 ) 脱水试验治疗 :20% 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 或速尿 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快速静点,
40mg静推。 40mg静推 静推。
二、脑疝形成
(一)小脑幕切迹疝 :多见于小脑膜以上病变。 多见于小脑膜以上病变。 为部分颞叶或/ 为部分颞叶或/和脑中线结构经小脑幕切迹向下 疝出。 疝出。 1.意识障碍 :由清醒逐渐进入嗜睡,甚至昏迷, 由清醒逐渐进入嗜睡,甚至昏迷, 或由浅昏迷突然发展为中度或深度昏迷。 或由浅昏迷突然发展为中度或深度昏迷。 2.瞳孔变化:早期病灶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 瞳孔变化:早期病灶侧瞳孔可短暂缩小, 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瘫痪:病灶对侧肢体出现瘫痪。晚期也可呈去 瘫痪:病灶对侧肢体出现瘫痪。 大脑强直 。 4.生命体征改变 :初期呼吸深而慢,继之出现 初期呼吸深而慢, 潮式呼吸,过度换气或双吸气;晚期呼吸不规律, 潮式呼吸,过度换气或双吸气;晚期呼吸不规律, 浅快而弱直至呼吸停止。脉搏先慢而后快, 浅快而弱直至呼吸停止。脉搏先慢而后快,血压 先升而后降。 先升而后降。

良性颅内高压症

良性颅内高压症

疾病名:良性颅内高压症英文名: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缩写:别名: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假脑瘤症;良性颅内高血压;prima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pseudocerebri tumor疾病代码:ICD:G93.2概述:良性颅内高压症(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又称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prima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假脑瘤症(pseudocerebri tumor),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

常以头痛起病,可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由Quincke 于1891年首先报道,病因至今不明。

流行病学:本症多发于肥胖者、青春期或年轻女性。

据报道90%以上患者为女性,并且90%以上患者为肥胖症患者。

在美国,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每年1/10万,但在20~44岁的肥胖女性中为每年19/10万(Durcan 等,1988)。

病因:究其病因可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药物及毒素等,也有原发性良性颅内高压,即原因不明者。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在数周或数月内发展起来的颅内高压。

至于引起颅压增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脑实质本身的肿胀,抑或是脑脊液变化所致现仍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但证据不多。

Karahalios 等(1996)发现:所有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患者都有脑静脉压增高,在这种情况下脑脊液吸收受阻,可引起颅压增高,但脑静脉压升高是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抑或是结果尚不清楚。

在对良性颅内高压症患者进行持续脑脊液监护时发现,脑脊液压力存在着不间断地、无规则地波动性升高,当压力升高呈平台状持续20~30min 后,会突然降至正常水平,就像把增加的CSF 引流出去(Johnston 与Paterson ,1974)。

相当一部分患者据报道有月经不调或闭经,有些是孕妇,有些有内分泌系统功能不调,还有的服用过四环素、吲哚美辛、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也有报道与维生素A 中毒有关。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名词解释
颅内压增高三主症指的是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位于额颞部,也可牵涉到枕部或后颈部,呈胀痛或搏动性疼痛,为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清晨加重或下半夜痛醒为其特点,屈颈、咳嗽、用力排便时均可使头痛加重。

呕吐常发生在清晨空腹时,或与头痛剧烈时伴发,与饮食无关。

呕吐前多无恶心,典型者呈喷射性呕吐,有时头位改变可诱发。

后颅窝和第四脑室的病变易发生呕吐。

视乳头水肿是颅高压最重要而可靠的客观体征。

其发生与颅高压的发生发展速度和时间有关。

急性颅高压的视乳头水肿可不明显,但急剧发生的广泛脑水肿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慢性者可有典型眼底改变,但多在发病数周后才形成视乳头水肿,表现为眼底静脉充盈,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严重者视乳头周围出现火焰样出血或有出血点等。

此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多种,如颅内占位病变或脑组织肿胀引起颅腔容积与颅内容物体积之间平衡失调等。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样本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样本

颅内压增高诊断原则诊断检查:颅内压增高症初期诊断非常重要,可觉得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进预后,避免浮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一方面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原发疾病;同步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也许性(特别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测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关于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并发症,如各种类型脑疝;若是脑水肿均有颅内压增高,观测其严重限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和颅内压增高。

2.临床诊断当浮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此外可体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变化、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内压监测普通仅用于颅脑外伤后颅内压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状况。

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要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

颅内压持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1.高颅压综合征鉴别(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因素引起颅脑损伤而致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初期即可浮现颅内压增高。

少数患者可以较迟浮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

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浮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

颅脑CT能直接地拟定颅内血肿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重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用。

普通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体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别名: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假脑膜瘤;良性颅内高血压
概述:是一组病因不同的、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综合征。

流行病学:本症多发于肥胖者,青春期或年轻女性。

病因:究其病因可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药物及毒素等,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

(1)内分泌和代谢障碍。

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导致水电介质平衡失调,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而引起颅内高压。

多见于肥胖患者(可能为肾上腺皮质或雌激素的失调)、甲状腺功能不足、妊娠或产后、阿狄森氏病、撤停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等。

(2)颅内静脉窦引流障碍。

如中耳炎并发横窦血栓形成,乳突炎和产后继发的静脉窦血栓形成,以及原发性静脉窦血栓形成。

(3)药物作用。

维生素A过多会产生颅内压增高。

婴儿服用四环素偶有继发颅内高压。

硫二苯胺类、奈啶酸类、庆大霉素等药物也可致颅内压增高,停用药物可使颅内压下降。

(4)其他。

如缺铁性贫血、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炎、结缔组织病等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头痛是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程度中至重度,多为钝痛,弥漫于整个头部,有时呈博动性,晨起或用力咳嗽后明显,可伴恶心呕吐。

体征仅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和颈项抵抗,严重者可有复视、眼球外展受限等外展神经麻痹症状,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及神志精神状态正常。

诊断标准:1存在有颅内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2神经检查无局部定位体征。

3神经诊断性检查除脑脊液压力增高外,无其他异常(脑室系统无变形、移位或阻塞)。

4患者神志清楚。

5无其他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存在。

6若脑脊液检查异常则诊断不成立。

对良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慎重。

要通过临床详细而全面的检查,排除了引起颅内压高压的其他原因(肿瘤、炎症、脑积水等)之后,再根据临床上仅有颅内高压症状、脑脊液细胞生化检查正常、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未能发现颅内局部病灶等特点而做出诊断。

以后仍需一段时间的严密观察和随访。

治疗:腰穿不仅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良性颅内增高压症的主要手段。

在1至数天内
重复穿刺。

经过数次重复腰穿,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被治愈。

大约1、3的患者经过重复穿刺能保持正常脑脊液压力,在6个月内治愈;余下的大部分患者需要同时应该用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减少脑脊液形成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500mg,2次、d;呋塞米20-80mg,2次/d;也有用激素(波尼松,40-60mg/d),高渗脱水剂甘油(15-60mg,4-6次/d),但疗效颇有争议。


少数患者对以上治疗均无反应,则需要用腰椎腹腔分流、脑室腹腔分流或颞下减压术进行治疗。

良性颅内高压症患者的减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有些患者通过减肥就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预后:多数预后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