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校本教材..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民间游戏》第二节《竹竿舞》。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竹竿舞的起源、基本步伐、节奏感培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竿舞的起源,感受我国民间游戏的魅力。
2.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感培养。
难点: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以及步伐与节奏的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对竹竿(可适当调整长度),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民间故事《竹竿舞的由来》引起学生兴趣,展示竹竿舞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
2. 基本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如:走、跑、跳、转圈等,以及步伐与节奏的配合。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步伐,邀请一位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完成动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强调团队协作。
5. 小组展示(5分钟)各小组进行竹竿舞展示,互相观摩、学习,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2. 内容:竹竿舞的起源基本步伐:走、跑、跳、转圈节奏感培养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竹竿舞,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在视频中展示基本步伐和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民间游戏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感培养。
竹竿舞教案

竹竿舞教案竹竿舞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竹竿舞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竹竿舞教案11.教材分析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教学理念,注重技能与体能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努力实现体育课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最优化。
本课以竹竿舞和拍毽子为载体,发展学生协调平衡及控制身体等能力,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2.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竿舞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使学生乐于参与动作的学习。
2.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体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拍毽子技术动作,以及学会欣赏竹竿舞。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讲授、展示教学法4.教学过程师出示图片导入,出示几幅民间体育游戏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要讲的是另外两种民间体育游戏,请看!师出示毽子图案师:毽子可以怎么玩?生:踢毽子师:那我们来欣赏一段踢毽子的视频。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师:请问,毽子除了可以用脚踢,还可以怎么玩儿?生:用腿踢,还可以用拍子拍。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拍子拍毽子。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拍子和一个毽子。
师讲解拍毽子的握拍方法以及拍毽子的动作要领教师示范,请同学上前体验动作师:这毽子还可以怎么拍?生:背后拍,胯下拍....师:请大家课后在继续研究,接下来我们要讲另外一种民间体育游戏,猜猜是什么?师出示竹竿舞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竹竿舞,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竹竿舞的基本技术:1.基本姿态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系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竿舞》通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竹竿舞》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多元智能》中的《竹竿舞》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竹竿舞这一民间舞蹈,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竹竿舞,知道竹竿舞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
2.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教学难点:竹竿舞的动作协调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舞蹈视频。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竹竿舞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出自己对竹竿舞的认知。
2. 讲解教材:教师简要讲解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竹竿舞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
3. 动作学习:教师演示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练习。
4. 节奏练习:教师教授竹竿舞的节奏,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5.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进行竹竿舞的团队协作练习。
6.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进行竹竿舞的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六、板书设计竹竿舞:1. 起源与发展2. 基本动作3. 节奏4. 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画出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竹竿舞的小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写一篇关于竹竿舞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竹竿舞比赛,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竹竿舞的起源与发展:教材中介绍了竹竿舞起源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插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舞蹈形式。
三年级体育课件-竹竿舞 全国通用(共13张PPT)

结束部分:
进行舒缓的放松,对整节课进行小结,积极评价。
八、效果预测
1. 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练习。 2. 小组合作能积极讨论,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意见。 3. 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成员之间协调配合,积极合作。
准备活动
• 准备活动为短竿的竹竿舞动作。即复习了之前所学内容又为动 作搭配音乐,在课的开始就能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情绪。
基本部分:
1. 打竿节奏为开合和开开合合的跳竿动作的复习与练习。巩固之 前所学动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并使打竿动作与开开合合的跳竿动作进行创编。这项 任务即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她们的创造力,更对打竿与跳竿者 之间的配合有很大的挑战和锻炼。
二、教材分析
•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 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竹 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 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 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种 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竹 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 强韵律感。
竹竿舞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 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 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的同时,特别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提 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运动技能等方面 有个别差异,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 体验到跳竹竿舞的乐趣。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想象的创造空间,让 其大胆创造、发挥。教学中设计了多处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 性,通过合作配合创造完成。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 潜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教案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舞蹈活动教材第四章《民间舞蹈》,详细内容为《竹竿舞》。
通过学习《竹竿舞》,让幼儿了解我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舞蹈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和基本动作,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热情,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视频。
学具:舞蹈服装、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和民间习俗,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参与模拟民间竹竿舞活动,初步感受舞蹈氛围。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指导纠正。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一段竹竿舞视频,讲解动作组合和节奏。
(2)幼儿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教师指导并纠正。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竹竿舞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舞蹈展示(10分钟)(1)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舞蹈展示,其他幼儿观摩。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民间舞蹈的特点。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练习竹竿舞,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班级群,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亲子竹竿舞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舞蹈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竹竿舞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2)

竹竿舞?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培育同学对传统民族健身活动的爱好,让同学更多地了解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引导同学乐观参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熬炼同学的学习力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学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注意同学的实践体验,重视同学的主体地位,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培育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竹竿舞两人对跳练习〔一〕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有节奏的左右脚交替跳,上肢协作协调难点:转身时重心稳,转身准时四、教学目标:1、参加学习跳竹竿的玩法,更深化的熟悉民族传统体育工程:“竹竿舞〞。
2、通过练习85%以上的同学能够有节奏地完成竹竿舞两人对跳练习〔一〕的动作,开展同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养,培育同学的节奏感。
3、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练习中培育合作、创新精神,增加同学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喜爱。
五、学情分析:高一〔2〕班同学之前根本学会竹竿舞的根本跳法,对竹竿舞也有肯定的了解,这个班的同学整体身体素养和体育力量较好,纪律性也不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接受度较高,但由于是录像课,在教学中可能会消失课堂气氛不够活泼,放不开的现象,需要老师不断的调整课堂气氛,鼓舞同学。
六、教材分析:竹竿舞是我国黎族、傣族、京族等少数民族的一项民间体育消遣活动,又称“跳竹竿〞,舞者在敲动的竹竿中来回跳动穿梭,人、声、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洁易学,它开阔了同学视野,使同学在丰富的教学过程中享受美、制造美。
竹竿舞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为了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深化挖掘竹竿的健身功用,传承绚烂的民俗文化,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竿舞〞健身单元,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高一班级同学的身心特点,将“竹竿舞〞这一民间体育消遣活动作为本次课的主教学内容。
竹竿舞校本教材

杜宝霞 王双笑 程悦 \编静宁县实验小学【竹 竿舞】目录1 、简介 (1)2、起源与发展 (1)3、分类佤族竹竿舞 (2)黎族竹竿舞(打柴) (2)4、基本技术 (3)5、健身价值 (3)6、竹竿舞图册 (5)一竹竿舞 -- 简介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
二竹竿舞 -- 起源与发展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
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

2024年《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有趣传统游戏”,具体内容为“竹竿舞”。
通过学习,让幼儿解竹竿舞起源、基本步伐和节奏,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竹竿舞起源和基本步伐,感受民间游戏乐趣。
2. 培养幼儿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基本步伐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竿、音乐播放器、教学视频。
2. 学具:每人一对竹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竹竿搭建一个小桥,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过桥,激发幼儿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竹竿舞起源和意义。
(2)讲解竹竿舞基本步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竹竿舞教学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练习,两人一组,手持竹竿进行基本步伐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5. 团队协作(10分钟)(1)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进行竹竿舞比赛。
(2)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舞蹈。
(1)让幼儿谈谈学习竹竿舞感受。
(2)教师对幼儿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起源和意义2. 竹竿舞基本步伐3. 团队协作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竹竿舞,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竹竿舞基本步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竹竿舞基本步伐,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解其他民间游戏,如踢毽子、跳绳等,丰富幼儿课余生活,提高对传统文化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深度和生动性3. 例题讲解清晰度4. 随堂练习个别指导5. 团队协作引导和评价6. 作业设计实际操作性和家庭参与度1. 实践情景引入我在引入实践情景时,要确保活动既安全又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孩子们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桥中学校本课程竹竿舞(2010——2011年度)竹竿舞的由来在黎族竹竿舞又叫“打柴舞”、“跳柴舞”。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的祭祀方式。
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
酒酣饭饱后,众人结伙来到山坡上,点燃篝火,跳起竹竿舞。
竹声叮咚,庆祝稻谷丰登,祝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
“跳柴”每年从开春之日起,直至元宵,几乎夜夜篝火通明,欢跳不息,热烈气氛充溢着山坡村寨。
课外链接:早在宋代,大文学家苏武在结束流放生活离开海南时,得到黎族父老乡亲的“黎歌变舞祝公归”的欢送,写下了“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的诗句。
可见,黎族的歌舞不但历史长,而且有其独特的魅力。
竹竿舞的道具和服装一般竹竿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平地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现在跳竹竿舞,多是娱乐,对杆的要求并不统一。
敲杆与垫架的长短粗细完全可以根据条件自己选择。
人数也没有固定的,少则几个,多则上万。
复杂的竿课外链接印度东北部某部落曾创造了一项集体竹竿舞世界纪录,10780名村民随着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起舞,欢庆夏季的到来。
农历三月三,万人竹竿舞。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
竹竿舞的服装竹竿舞来源于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欢庆隆重的场合中进行的。
所以,都是穿着本民族隆重的节日盛装。
今天,竹竿舞已经不仅仅只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凡是节庆场合都可以借热闹的集体跳竹舞来活跃气氛,但是为了体现效果,服装仍然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
各民族的“竹竿舞”1、黎族竹竿舞(打柴)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现有人口一百三十余万。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中国南方的壮、布依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黎族人喜欢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谷场上跳这种舞。
舞时,两边各蹲4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美妙动作,舞蹈颇为热烈,引人入胜。
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竹竿舞也叫,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外国的游客又称作“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这个运动项目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
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之为“男女混合打跳”。
过去,“三月三”为黎寨的山恋节,现今也增进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
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逐渐流传演变。
如今,它的祭祀色彩逐渐消失,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
过去那种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如今也换成“男女混合打跳”。
现在,跳竹竿已经成为“三月三”黎寨山恋节中一项健康的活动内容。
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增进情谊。
小小竹竿为青年男女架设起了“鹊桥”。
2、苗族竹竿舞竹竿舞是贵州省南部罗甸县董王乡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竹竿舞的演出要求并不十分苛刻,道具要求也相对简单化。
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进行演出。
一般是8对男女青年进行,演出时男子著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著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由苗族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
竹竿舞一般分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都流露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与饱含着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3、佤族竹竿舞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缅、泰三国都有分布。
中国佤族近三十万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等县和西双版纳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两县的佤族人口约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
中国境内的佤族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展布的地段。
在这一地段里,山峦重叠,平坝极少,故又称阿佤山区。
傣族服饰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
即两根大竹竿平傣族泼水节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
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
”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4、畲族竹竿舞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
他们自称“山哈”。
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She),意为刀耕火种。
解放后,改称为“畲族”。
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畲族在立夏或平时亦会身着漂亮的名族服饰,跳竹竿舞。
且、节奏为“开、合、开、合、开开合。
”畲族服饰竹竿舞的节奏跳法“竹竿舞”中,男舞者以“探路步”为基本舞步,而女舞者多用向左右两则横挪微颠及动作幅度较小的“开荒地”为基本舞步,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较清晰地展现出来。
传说以往跳“竹竿舞”,男,女舞者共需三十六人,场面宏大,较为壮观。
以后由于参舞者减少,现已缩减为四男四女起舞。
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
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的节奏和敲法节奏一、一合二分二、二合二分三、一合三四、二合三分五、三合三分六、合分合分合分分分七、分合分合分分合敲法开:两两相对蹲下或坐着,两手各握一竿,双竿分开,同时敲打地上的圆竹筒。
合:双竿并拢并敲打圆竹筒。
竹竿的提法开:竹竿分开约和肩同宽,向下敲打圆竹筒。
合:竹竿往内推靠,我握竿时不要夹到手跳法一、一合二分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合开开跳法:1、敲者合竹竿,跳者做好准备2、右脚踩入竿内3、左脚踩入竿内4、右脚向外跨出竿外,左脚随之二、二合二分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合合开开跳法:1、两脚分开站立准备好,竹竿在胯下2、两脚原地垫一步3、跳起并踩入竿内4、两脚在竿内原地垫一步5、跳出竿外两脚分开,竿在胯下三、一合三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合开开开跳法:1、敲者合竹竿,跳者做好准备2、右脚踩入竿内3、左脚踩入竿内4、右脚向外跨出竿外5、左脚向外跨出竿外四、二合三分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合合开开开跳法:1、左脚支撑,右脚脚尖前点地2、左脚支撑,右脚脚尖前点地3、右脚踩入竿内4、左脚踩入竿内5、右脚向外跨出竿外五、三合三分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合合合开开开跳法:1-3、原地左——右——左踏步4、右脚踩入竿内5、左脚踩入竿内6、右脚向外跨出竿外5、左脚向外跨出竿外六、合分合分合分分分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合开合开合开开开跳法:1、右脚提起成脚尖点地2、右脚升入竿内点地3-4、重复1、2动作5、右脚踩入竿内6、左脚踩入竿内7、右脚向外跨出竿外七、分合分合分分合的基本跳法竹竿的敲法:开合开合开开合跳法:1、右脚伸入竿内点地2、右脚提起成脚尖在竿外点地3-4、重复1、2动作5、右脚踩入竿内6、左脚踩入竿内7、右脚向外跨出竿外,左脚随之大家来跳竹竿舞一组器材多人跳法1、同组竹竿内可以两两相对不同脚跳2、同组竹竿内可以多人同方向搭肩同时跳3、多副竹竿可以多人向圆心手拉手跳动脑筋以上介绍的是几种节奏和跳法,可以从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同队形、组合的变化,编创更多有趣的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