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工艺学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机制工艺学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机制工艺学思考题和习题 第二章 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1

一、基本概念

加工精度 加工误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工艺系统 原理误差 误差复映系数 工艺能力系数

工艺系统刚度 调整误差 误差敏感方向

二、问题

1、加工精度与加工成本是什么关系?

2、假设机床、夹具、刀具都绝对精确,工件的加工误差应该为零吗?

3、工艺系统刚度与单个物体刚度相比有何特性?

4、哪些因素影响工艺系统刚度?

5、工艺系统刚度怎样对工件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6、 卧式车床的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和在铅垂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有何影响?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7、机床主轴误差分为哪几种?车削和镗削加工中主轴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有何不同?

8、工艺系统受热变形造成的加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

9、工艺方案或工艺系统的工艺能力系数越大越好吗?

10、由误差复映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的性质一定与加工前的误差性质相同?

11、通过测量可画出工件的尺寸分布曲线,该曲线上可以反映哪些问题?

12、尺寸分布曲线分析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1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4

15关键点是什么?

三、习题

1、在车床上用两顶尖定位加工细长轴时,或消除?

2、已知某工艺系统的误差复应系数为0.25工序前有圆度误差0.45mm ,度误差为0.01mm 格?

3措施。 4、在车床上加工丝杠,工件总长2650mm 部分长2000mm ,工件和母丝杠的材料都是45工前室温为20℃,加工后工件温升至45升至30℃。积误差。

5

2 什么?哪些因素引起外圆的圆度和锥度误差。

6、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外圆,要求外径: 。 抽样一批零件,经实测后计算

得到 其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试分析该工序的加工质量。

7、在两台型号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销轴,直径的精度要求为 mm 。

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寸服从正态分布, 。第二台加工

600件,其直径尺寸也服从正态分布,且 。试求:

a 、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工件尺寸分布图,并指出那台机床加工精度高。

b 、计算哪台机床加工的废品率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8、车削一批设计尺寸为Φ400180-.mm 的小轴,若加工后零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其标准差

σ=0.025,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的左侧0.05mm ,试求工件的合格率和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降低?废品率最低是多少?

9、 一长方形薄板钢件(假设加工前工件的上、下面是平直的),当磨削平面A 后,工件产生弯曲变形,试分析工件产生中凹变形的原因。

10、保障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哪些?你见过哪几种?举例说明。

016.0043.012--=φd mm mm x 005.0,974.11==σ02.011±=φd mm mm x 004.0,005.1111==σmm mm x 0025.0,015.1122==σ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 为使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事故处理、扣罚管理有所依循,提高产品制造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质量检验规定 1.1外购件检验:所有外购件(包括原材料、标准件(主要指材质和外观)、带图外购件)都必须交检,外购件到厂后由仓库管理员向检验人员报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并做好文件依据存档(按日期、批次编码),不合格件不能入库,由检验员开具不合格单报采购部及时处理。 1.2加工件检验 ①凡一次性投产大件2件(单件重量20公斤以上)以上及小件5件以上的零件称为批量加工件,批量加工件必须进行首检,首检合格(质检员必须在生产质量卡上签首检合格意见)后方可批量生产。同时,操作者在随后的批量生产中,还必须随时自检加工出的产品以避免报废。 ②自检:a) 各道工序(包括搬运)都要自检经手零件有无表面划伤、摔坏、压烂等外表质量问题;b)操作者在加工前检测与本工序直接关系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c)操作者对自己所加工的工件必须严格进行检验,自检合格后方可送检验员检验。 ③巡检: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员应按照工艺文件对关键加工件、关键工序或岗位每天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状况及时通知操作人员停止操作,同时通报工艺主管和有关领导,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直到正常运行为止。同时,施工组、生产车间主管也应加强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预防报废品跟踪及采取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等工作。 详见《产品质量奖罚细则》的有关规定。 1.3主机检验:要求产品报检前必须所有配置齐全,经班组自检合格后方可报检,否则不予检验。报检产品由检验人员按照企业标准和合格证各项目进行检验,并做好详细记录,操作者根据检验记录对不合格项进行细致整改,班组自检合格后再由检验员进行复检直至合格后方可出厂。详见《产品质量奖罚细则》的有关规定。三次以上交检不合格再报检的给予该班组每次罚款100元。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点及预防措施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特点及预防措施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工件的表面质量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工件的使用性能,进而影响到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中各项工序的影响会产生振动,由此影响到刀具的加工质量,降低工件的表面质量。为了保证工件的表面质量,要对引起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解决的措施,减少振动的发生几率,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 标签:机械加工;强迫振动;自激振动;预防措施 引言 在进行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振动,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最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距离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固定的,如果产生振动,将会对刀具产生附加的动荷载,由此在工件的表面会出现振痕,影响到工件的表面品质以及使用性能。此外,这种振动会严重的磨损到刀具,从而降低刀具的精度和刚度,缩短刀具的使用寿命。振动还会导致机床各连接部位的松动,从而加大间隙,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到加工的持续。振动所产生的噪声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所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少振动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机械加工振动的表现和特点 1.1 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是物体受到一个周期变化的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如在磨削过程中,由于电动机、高速旋转的砂轮及皮带轮等不平衡,三角皮带的厚薄或长短不一致,油泵工作不平稳等,都会引起机床的强迫振动,它将激起机床各部件之间的相对振动幅值,影响机床加工工件的精度,如粗糙度和圆度。对于刀具或做回转运动的机床,振动还会影响回转精度。强迫振动的特点是:①强迫振动本身不能改变干扰力,干扰力一般与切削过程无关。干扰力消除,振动停止。②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周期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它的整倍数。③干扰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的比值等于或接近于 1 时,产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值。 1.2 自激振动 是由振动系统本身在振动过程中激发产生的交变力所引起的不衰减的振动,就是0激振动。即使不受到任何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振动也会发生。如在磨削过程中砂轮对工件产生的摩擦会引起自激振动。工件、机床系统刚性差,或砂轮特性选择不当,都会使摩擦力加大,从而使自激振动加剧。自激振动的特点是:①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按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颤振及低频颤振。②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及其振幅的大小,决定于每一振动内系统所获得的能量与阻尼消耗能量的对比情况。③由于持续自激振动的干扰力是由振动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机械加工精度.doc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 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一、摘要 机械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在进行了机械的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设计后计算出了基本尺寸,接下来就要进行尺寸的精度设计。 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特征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零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要求尺寸在某一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相互结合的零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极限”用于协调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零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孔和轴 1)孔 (hole)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所形成的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内表面上D1、D2、D3、D4各尺寸都称为孔。 2)轴 (shaft)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外表面上d1、d2、d3各尺寸都称为轴。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孔、轴都是由单一的主要尺寸构成,例如圆柱体的直径,键与键槽的宽度等。 图2.1 孔与轴

2、有关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1)尺寸(size) 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称为尺寸。如直径、半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等都是尺寸。在机械行业中,一般常用毫米(mm)作为特定单位。2)基本尺寸(basic size) 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用D和d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如图2.2 (a)所示。基本尺寸是从零件的功能出发,通过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计算或结构需要,并考虑工艺方面的其它要求后确定的,一般应按标准尺寸(GB 2822—81)选取并在图样上标注。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制造误差,而且在不同的应用条件对孔与轴的配合有不同的松紧要求,因此工件加工完成后所得的实际尺寸一般不等于其基本尺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本尺寸是用以计算其它尺寸的一个依据。 3)实际尺寸(actual size)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用Da和da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实际尺寸。由于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所以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例如一个轴,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为φ25.987mm,测量误差在±0.001mm以内,则实际尺寸的真值将在φ25.988-25.986mm之间。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不知道的,因此只能以测得的尺寸作为实际尺寸。 图2.2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影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原因进行了逐一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个人经验出发,建设性地提出了针对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对应控制办法。希望通过此次经验交流,本文能够为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有价值的参考,并且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发挥出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加工;常见问题;控制办法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机械化水平成程度逐渐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人对于机械设备零件的加工质量便有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和所组成的机械设备质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在从事零件表面机械加工的过程当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保障所生产的零部件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对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机械加工零件其表面质量,往往同该零件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若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必定会在机械运转的过程当中,产生诸多的问题。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对于增强机械零件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结合个人经验,本文认为造成机械零件表面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质量产生的影响。在机械加工零件当中,其零件表面的粗糙性会对该零件产生直接的质量影响,分析造成粗糙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机械零件加工材料的特点和在切削作业当中对材料使用量存在有差异形成的。若机械零件在生产过程当中,材料的质量存在有差异性,便会直接对所制作机械零件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例如:若机械零件在生产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塑性材料,那么在针对刀具进行加工作业的过程当中,便很容易出现塑性变形现象,又因为在切削作业的过程当中,又会对零部件产生撕裂分离作用,所以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便会得到增加。所选择的机械零件材料的韧性材料越优秀,在零件加工和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更加剧烈的塑性形变,致使零件的表层结构更加粗糙。而如果所选择的机械零件材料是脆性材质,针对零件进行切削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

机械加工质量管理 (林雪锋2017/4/27) 机械加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交货承诺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如何保证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质量,机械加工企业小规模时由企业主直接管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适宜采用事业部管理制,事业部承担了销售、生产、质量、成本等职能,以下我按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谈谈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职责:1)事业部负责人承担事业部质量管理主要职责,2)事业部品质经理承担事业部质量管理的常务工作,3)各部门负责人承担质量管理的部门工作; 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事业部质量管理的部门与岗位具体职责和分工,2)选定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人员,包括生产人员和检验人员,3)制定质量管理的流程和管理细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验收规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常规项目质量控制指引、特殊项目质量控制指引,4)对重要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确定关键控制点及进行控制,过程重大问题的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顾客投诉的处理; 质量管理分工:1)品质部负责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成品的检验,接收顾客的投诉和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半成品的抽检,2)生产部负责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半成品检验,3)工程(工艺)部负责控制图纸的准确性,与生产部确定制作工艺,从设备和工艺上达到制作精度及避免质量问题,编写成《工序流程卡》,4)根据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推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的方式; 常规产品的质量管理:1)事业部负责人会同品质部、采购部进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包括确定原材料的要求和检验标准,及进行检验,2)事业部负责人会同生产部和品质部进行过程的质量控制、半成品检验,3)事业部负责人会同品质部进行成品的检验,处理顾客的投诉,4)事业部负责人与品质经理会同工程部编写《检验卡》,内容包括:关键控制点、检验设备、量具、检验频次等内容,生产部根据《检验卡》进行检验,品质部根据《检验卡》进行抽检; 新产品的质量管理:1)事业部负责人和品质经理会同工程部、生产部、客户确定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原材料要求等,有必要的会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 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一、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加工精度是指加工后的零件在形状、尺寸、表面相互位置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符合程度。它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组成。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 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零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的符合程度。(二)机械加工精度获得的方法 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再调整,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2)调整法是按试切好的工件尺寸、标准件或对刀块等调整确定刀具相对工件定位基准的准确位置,并在保持此准确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对一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3)定尺寸刀具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法。 4)自动控制法通过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切削机构以及控制系统组成的控制加工系统,把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调整和切削加工等工作自动完成,从而获得所要求的尺寸精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 机械加工中获得一定形状表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轨迹法此法利用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即成形运动。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机床的成形运动精度。 2)成形法此法利用成形刀具代替普通刀具来获得要求的几何形状的表面。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所取代,从而简化了机床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表面形状精度既取决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又有赖于机床成形运动的精度。3)范成法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是在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运动中,由刀刃的包络面形成的。因而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扼曲面,成形运动间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加工齿轮常用此种方法。 3.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下述两种。 1)一次装夹法工件上几个加工表面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来的。 2)多次装夹法即零件有关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是由刀具相对工件的成形运动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亦是工件在前几次装夹时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的。在多次装夹法中,又可划分为: ①直接装夹法即通过在机床上直接装夹工件的方法。 ②找正装夹法即通过找正工件相对刀具切削成形运动之间的准确位置的方法。 ③夹具装夹法即通过夹具确定工件与刀具切削刃成形运动之间的准确位置的方法。 二、表面质量 (一)表面质量的概念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不仅指加工精度,而且也包括加工表面质量。表面质量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层的几何结构,以及受加工的影响表面层金属与基体金属性质产生变化的情况。表面层一般只有0.05~0.15mm。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 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表面是影响机械产品性能的重要环 节,故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影响 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做到有效控制。本文就机械加工 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伴随着近几年现代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自能化 设备及机械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工具,使得各种机械 零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速、高压环境,为此,当前各行 各业对机械零件加工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一旦出现零件 质量问题,势必会导致原有工作性能因此受到影响。通过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导致零件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的关键因 素当属零件表面质量,由于其可能对零件上的物理动能造

成影响,故本文就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进行探索,旨在为机械加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零件加工的原材料 机械加工中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部分,在进行机械加工时,不管拥有何种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若加工材料欠佳那么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也势必会受到影响。为此,机械加工企业要重视长远发展就必须对原材料有更深的认识,并尽可能选择良好的原材料。 1.2 零件加工的技术 零件加工本身就需要采用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除去原材料可使机械加工表面受到影响,加工技术也是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可使机械加工原材料上的小缺点受到影响;但若技术非常落后,那么即使拥有再好的原材料也是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问题详解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C.工件刚度不足 D.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 7.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D )。 A.机床 B.工件 C.刀具 D.切屑 8.工艺系统刚度( B )其实体刚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1 工艺过程 10.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①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②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③零件的加工,如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④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和油漆等;⑤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目前很多产品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单独生产,而是由许多专业工厂共同完成的。例如:飞机制造工厂就需要用到许多其他工厂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器设备、仪表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过程即可以指整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是某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 (2)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主要容。 10.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毛坯就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而变成为成品的。 (1)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容是否连续。如图4.1所示的零件,孔1需要进行钻孔和铰孔,如果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都是在一台机床上依次地先钻孔,而后铰孔,则钻孔和铰孔就构成一个工序。如果将整批工件都是先进行钻孔,然后整批工件再进行铰孔,这样钻孔和铰孔就分成两个工序了。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订工时定额,配备工人,安排作业和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 (2) 安装与工位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工件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装夹误差,而且增加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中常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等,以便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可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加工。为完成—定的工序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

浅谈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6851888.html, 浅谈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张大伟 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7期 摘要: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的质量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零件的质量严重影响整个机械的功能。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机械的质量和性能都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机械加工零件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的正常使用,影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逐渐增加,如果不及时进行质量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机械的性能。本文主要是对机械加工零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提高机械加工零件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machine component surface affects the use of the component directly, and influences the function of the entire machin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the quality and function of machine have been improved greatly, but some quality problems influences the use of machine seriously. The machine function will be impacted severely if the increasing factors which affect machine component surface can't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quality of machine component and gives some proper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措施 Key words: machine component surface;measures to control the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38-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对于机械加工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机械质量与其组成零件表面加工质量之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由于机械加工零件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加工零件的质量,进而保障机械的正常使用,需要严格控制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 1 影响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与零件的性能和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当前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加工零件的使用受到一定的影响。了解机械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加强对零件的控制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影响机械零件加工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机械工程在各行各业中 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机械工程而言,其加工质量是十分 重要的,直接影响机械工程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文章对机械工程加工质量的控 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有关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提高机械工程加工 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研究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产品加工出现不 同质量问题,造成企业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企业必须深入分析加工质量问题发生的相关 原因,及时采取优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机械加工质量,并尽可能提升机械产品的加工精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保障我国机械加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持续和谐 稳定发展。 1机械加工表面的内涵 一般情况来说,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有两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是零件的加工密度,还有 另一方面是零件表面质量。在这其中零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则是指机械加工表面的完整程度。 除此之外,在实际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最终机械加工质量与实际会存在偏差,极有可能 改变材料本质的性能。对于零部件加工表面的一些质量来说,零部件的配合性、可靠性以及 耐磨性他们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零部件在加工完成之后,其表面的细微裂痕或者 缺陷则会更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在机械运转过程中出现,也可能会使得零部件的使用期限受 到一定的影响。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任何的一部分机械零件,不管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材料, 经过机械设备的一些加工处理之后,零件表面都会出现一些几何形状,使得机械加工表面没 有办法达到预想之中的最佳状态,与预期的差距相对来说较大。在一些情况之下,还会使得 材料表面的物理层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机械零部件的质量会影响机械零件的性能。具 体地体现在零件的耐使用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经过机械加工之后,零件的表面会变得无 比光滑。然而,从一些侧面上来看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说:裂痕;比如说:波纹。在机械的运转过程中机械所存在的这些缺陷,一定会对运转之中的设备造成很多的危险,机械零件的自身使用情况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也推动着 各行各业的发展步伐。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在科技的促进下,引进一些比较精密的科技,并得 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些精密高科技的设备对机械零件的加工表面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科学从全面的,多方位的分析,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造成反应因素的研究,使得机械加工表 面这一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控制,以及改善措施,进一步地提高表面质量,为机械企业未来发 展奠定基础。 2机械工程加工质量影响因素 2.1工艺程序影响 机械工程加工的工艺对于整体加工质量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机械工程的 加工工艺程序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加工,就能够有效的保证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 水平,如果加工工艺中出现问题和不规范,就会导致加工的环节精度下降。具体而言,工艺

机加工质量管理规定

机加工质量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质量管理规定1操作者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机床设备各部位运行是否正常,工装、夹具、量具的精度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标准。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是否有效并注意妥善保管,不得出现油污及破损、划伤、丢失等现象。整理本工位周边环境,消除影响加工过程的不良因素,保持现场整洁。 2操作者进行加工前必须仔细审阅图纸及工艺,检查转入本工序的毛胚或在制品是否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并通过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影响工件的后续加工及质量要求,发现问题首先向班长报告,问题没解决前本工件不得继续生产。 3每班加工的首件产品或者更换生产图纸后加工的第一个产品,加工者必须经过自检、互检确认合格后,主动交质检进行首件检验,经质检检验合格并在首件检验单上签字确认后,加工者才可继续进行后续生产。如果没有进行首件检验就将本批次工件加工并完成,经质检终检确认没有质量事故的,只取消加工者工时,不再进行额外考核。若出现质量事故的将对加工者除去取消工时外,根据质量事故影响大小进行相应的考核。 4质检员在对加工者送检的首件产品必须根据图纸工艺要求进行及时,准确的检验,并做好首件检验记录,对发现的质量事故或技术问题不能现场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处理。对有质量事故的首件进行单独存放,做好相关记录,在工件上贴好标签,记录上交检日期、加工者以及不合格原因。并将不合格原因告诉加工者,

让其返回岗位调整后进行第二件产品的加工,加工完成后继续进行首件检验。 5加工者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所加工的产品进行自检、互检,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粗加工(焊后需要再加工件)及半精加工(图纸没标注公差要求)要求工序自检率达到20%以上,精加工工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的精密加工,试验件、以及出口件的加工)必须进行100%自检。 6加工者、质检、库管员、外协等人员在加工、搬运、周转、检验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摆放整齐,严禁出现碰伤和划伤。质检员对摆放混乱的交检产品有权拒绝检验,责令加工者摆放整齐后再进行检验,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图纸要求的倒角,去毛刺概念要分清楚,特殊工序处理经车间和质检同意后可以转入下道工序进行后续加工。 7质检人员在加工者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巡检抽查,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协助操作者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问题未解决前不得进行后续生产。如果现场出现解决不了的技术性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8加工者在加工完本工序后必须进行自检,将合格品,超差品分开,(超差品标注好超差尺寸,并注明超差原因以及后续改正措施,)将工件摆放整齐,与干净清晰的图纸一起交质检处。质检员要第一时间对工件进行检验,质检员需对有质量异议的工件上报评审处理,若确认本批次工件为超差品或废品,则质检部直接根据公司质量处罚条例开具处罚单,经质检部副经理,操作者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浅析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浅析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7-08-17T14:31:41.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尹艳平 [导读] 摘要: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部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状态下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四维尔丸井(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部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状态下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有效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误差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误差分析,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加工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精度,达到加工质量要求。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1导言 一般而言,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对机械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有直接影响。在机械模具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通过对机械模具生产工艺的合理选择、对机械模具加工刀具的有效控制、对机械模具形状形成的有力控制,可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从而提升其工作性能。 2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控制的重点 对于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控制而言,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加工器械的选择、加工手段的完善和调整等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1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 对于机械模具的加工而言,精密度控制至关重要,其中,加工工艺的选择对其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机械模具的具体加工中,可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在众多机械加工工艺中,可选择合适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来提升加工的精密度。在实践操作中,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有钳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车床加工工艺等。这些机械加工工艺各有利弊,因此,要依据加工的需要和模具性能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2.2加工器械的选择 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较为复杂,会用到大量的加工器械,而加工器械的类型和质量会影响加工精密度。比如,在使用钳工加工工艺时,要用到大量的锉刀工具。此时,锉刀工具类型的选择会影响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密度。因此,要想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密度,就需要甄选和调整加工器械。 2.3加工手段的完善和调整 在机械模具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加工器械,这些工具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柱形、锥形、不规则形等。因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参照生产需求选择加工器械,且为了实现满足既定的需求,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各种生产方式,以确保加工精密度的提升。 3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要点探析 3.1合理选择机械模具加工工艺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过程中,可以针对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需要,进行对于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从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类型中筛选出最适合机械模具加工的加工工艺。截至目前为止,广泛使用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已经包含有车工加工工艺、钳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等技术手段。这些机械加工工艺在应用到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具备着自身独特的加工特点,对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的影响也存在着极大的干扰作用。因此,要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优化,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3.2合理选择机械模具加工器械 机械模具加工过程所使用到的加工器械数目相对较多。具体的来说,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模具加工器械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使用锻工加工工艺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就会使用到装出炉夹钳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选型将直接的关系到机械模具加工的加工精度控制过程。在使用钳工加工工艺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则会使用到锉刀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选型也将对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形成有效控制。为了有效的保证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对使用的加工器械进行有效处理,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3.3优化不同结构的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控制手段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所要进行加工生产的机械模具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有柱形的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也包括锥形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不规则形状机械模具加工也时有出现。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机械模具加工所使用的加工原材料也是不相同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实际需求,促进机械模具加工效率的提升。 4机械模具加工精度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提升措施 4.1加工工艺 机械模具的加工工艺很多,包括车工加工工艺、铣工加工工艺、钳工加工工艺、锻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等。每种加工工艺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范围,且加工出来的机械模具的精度也各不相同。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不同机械模具所要求的加工精度、模具物力力学性能、车间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及可接受的经济技术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可以不断优化现有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提升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实际可操作性,以进一步提高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最终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性能。 4.2加工器具 用于机械模具加工的器具种类很多,不同的加工器具要和具体的加工工艺相匹配才能保证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如,为了保障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当采用钳工这种加工工艺加工机械模具时,往往会选用锉刀等设备来控制精度;而当采用锻工这种加工工艺来加工机械模具时,则常会选择煅烧出炉的夹子、钳子等设备来控制加工精度。因此,在进行加工器具选择时,要根据具体加工工艺来针对性地选择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