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逆温选择题专题训练有详细答案
大气受热过程选择题

大气受热过程选择题一、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受热的主要来源之一。
下列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能直接加热大气层B.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 大气逆辐射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 大气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答案)二、在大气受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 大气逆辐射B. 地面反射C. 大气散射D. 臭氧层吸收(答案)三、下列哪一项不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A. 纬度位置B. 季节变化C. 地球自转D. 下垫面性质(答案)四、关于大气逆辐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C. 大气逆辐射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D. 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与大气温度无关(答案)五、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平流层B. 散射作用使天空呈现蔚蓝色C. 吸收作用主要吸收紫外线D. 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答案)六、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的主要差异在于?A. 辐射能量的强弱B. 辐射的波长C. 辐射的方向D. 辐射的源头(答案)七、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地面辐射大部分被什么吸收?A. 对流层大气B. 平流层大气C. 高层大气D. 臭氧层(答案)八、下列关于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增强地面的辐射损失B. 降低地面的温度C.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 使地面辐射增强(答案)九、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的主要热源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D. 大气自身辐射(答案)十、下列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B.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D. 大气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统考版)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练习一、选择题[2023ꞏ山东鱼台县高三月考]下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为无锡市2021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2.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④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①增强,④减弱[2023ꞏ宁夏青铜峡市测试]“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
据此完成3~4题。
3.“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C.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D.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4.“阳伞效应”可能会造成()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 ②降低地面温度③降低夜间气温 ④减小昼夜温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23ꞏ全国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和冬季不同下垫面的地表温度比较图。
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珠江三角洲D.江汉平原6.甲、乙、丙、丁表示的下垫面依次为()A.水泥、草地、嵌草砖、沥青B.水泥、嵌草砖、草地、沥青C.沥青、草地、嵌草砖、水泥D.沥青、嵌草砖、草地、水泥7.昼夜温差最大的下垫面最可能是()A.甲 B.乙C.丙 D.丁[2023ꞏ云南月考]当处于晴朗无云或少云的气象条件下时,山地与平原之间的昼夜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称为山地—平原风。
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在2013~2015年观测到的秋季山地—平原风平均风速(箭头长短表示大小)和风向日变化示意,夜间以偏北风为主。
据此完成8~9题。
8.就秋季平均而言,该城市()A.平原风风速整体小于山地风B.山地风持续的时间比平原风长C.平原风在12时左右风速最大D.平原风在10时左右转为山地风9.该城市周边地形的分布()A.东部为山地B.南部为山地C.北部为山地D.西部为平原[2023ꞏ河北唐山月考]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耗电、耗气量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
(完整word版)逆温练习题

大气受热—逆温专题练习题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图完成1—3题: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A.16℃ B.-6℃ C.4℃D.-4℃2、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A.①时段 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3、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的时数缩短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4.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A 16.3℃16.6℃16.8℃17.0℃17.1℃B 21.0℃21.0℃20.9℃20.9℃21.0℃C 20.9℃20.8℃20.6℃20.2℃20.0℃D 15.2℃14.8℃14.7℃14.9℃15.2℃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类型,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5~6题。
5.下面四种烟流扩散类型,与大气状况图对应正确的是() 6.波浪型烟流多出现在(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中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回答7-8题。
7.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8.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 B.② C.③D.④对流层在一天中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高三地理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地理总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中应用广泛,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主要是因为地膜()A.增加了①辐射B.增加了②作用C.减少了③的散失D.减弱了④的补偿2.夏季午后,农民在菜地上方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A.减弱①辐射B.减弱②作用C.增强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3.秋季,果农在日出前给果园熏烟可以减轻霜冻灾害,主要是为了增强()A.①辐射B.②作用C.③辐射D.④辐射下图为南疆沙漠腹地夏季晴天与沙尘日的地表温度与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4-6小题。
4.图中表示晴天地表温度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5.据图信息可知()A.地温高于气温B.地气温差夜晚小于白天C.沙尘日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晴天气温变化幅度D.地气温差沙尘日大于晴天6.沙尘日的最低气温高于晴天,是因为沙尘日大气()A.大气逆辐射作用强B.白天时吸收太阳辐射作用强C.反射作用强D.透明度差,地面辐射强煤电行业曾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建成了10.6亿千瓦煤电机组并实现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大气受热过程()A.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②—晴朗天气比多云天气作用弱C.③—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D.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8.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减弱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河北保定摸底考]云对地气系统的辐射传输和能量平衡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
随着云量加大,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底高度越低,大气逆辐射增强的效应越显著。
据此完成1~2题。
1.高云(云底位置高的云)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高云()①温度低②规模小③大气逆辐射散射比例大④大气逆辐射传播路径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推测以下四种气候类型区中,云对大气逆辐射增强效应最显著的是()A.苔原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022·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
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
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二、综合题5.[2023·甘肃月考]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练习试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2.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是〔A. 离太阳近B. 太阳高度角小C.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且夜晚大气逆辐射弱D. 云层厚而且夜长3. 青藏高原日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且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4.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A. 大气吸收作用B. 大气反射作用C. 大气散射作用D. 大气折射作用5.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00℃的原因是〔A. 月球昼夜变化周期短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没有大气的热力作用且昼夜变化周期长C. 月球体积质量太小D. 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散射作用D. 折射作用7、在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云层的反射强烈B、大气的吸收强烈C、大气的散射强烈D、地面反射强烈8、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9、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 <b<a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10、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逆温专题练习(1)

逆温专题练习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A. ①④B. ③⑥C. ②③D. ⑤⑥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 山地B. 谷地C. 平原D. 丘陵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4~5题。
4.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5.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画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7.四条曲线依次表示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是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C.甲、丙、丁、乙D.甲、乙、丙、丁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8~9题。
8.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9.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下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2025年高考地理鲁教版考点练习含答案解析7大气圈与大气受热过程

考点练习7大气圈与大气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逆温现象(2023浙江余姚中学月考)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
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左右,滑翔比约为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
据此完成1~3题。
1.当运动员在中纬度地区30千米高空滑翔时,下降到对流层,滑行的水平距离约为()A.18千米B.33千米C.48千米D.57千米2.运动员在下滑过程中,感觉到水平滑行距离比理论值大,可能进入了()A.高层大气B.平流层C.电离层D.对流层3.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和A、B两层相比,C层更需要准备的是()A.防辐射衣B.御寒服C.氧气瓶D.雨衣(2023山东青岛海山学校阶段检测)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5.图中所示大气现象()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2023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月考)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读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示意图,完成6~7题。
6.导致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距海远近7.下列城市中,逆温层厚度最大的是()A.郑州B.阜阳C.安庆D.赣州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永康市是浙江省金华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
冻害是永康市柑橘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若能摸清山地逆温层(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充分利用“逆温效应”这一气候资源,将为柑橘安全越冬获得稳定产量开拓新前景,为合理布局柑橘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选择题练习(大气受热过程,逆温)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
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
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 D.④处2、某晴天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A.①--②段B.②--③段 C.③--④段D.④--①段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
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对太阳辐射吸收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
完成第3小题。
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冬季白天室内热力循环的是()。
A.图aB.图bC.图cD.图d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4)。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图5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 “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 9-10米B、7-8米C、 6-7米D、4米以下5. 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以下6~7小题。
6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7.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 太阳辐射较弱 B: 气温较低 C: 暖湿水汽充足 D: 风力较弱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9.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10.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B.经度位置不同 C.大气环流不同D.下垫面状况不同图中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回答下列问题。
11.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1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下图分别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和该地采用的攀爬网种植山药。
读图完成13~14小题。
13. 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14. 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 有利于田间排水C: 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 便于果实的收获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16.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月月月月17.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
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18——20小题。
18. 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 0一6时 B: 6一12时C: 12一18时D: 18一24时19. 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A: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 沿线工业污染严重C: 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D: 临近河湖与林草地20.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21小题。
2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22、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反射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1…D解析【小题1】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①、②、③位于南坡,为向阳坡,④为北坡,为背阴坡。
结合材料,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发生冻裂。
所以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背阴面,即④处,而①、②、③处都位于向阳面,故D正确。
【小题2】某晴天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山体的东南面,图中②--③段,B正确;①--②段位于西南面,光照较少,A错误;③--④段、④--①段主要位于背阴面,光照也少,C、D错误。
故B正确。
考点:区域自然现象的季节性特征及成因,地图上的方向,太阳视运动位置。
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阳房的目的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
冬季,太阳房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温度较室内高,形成热源;而室内温度较低,为冷源。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太阳房内气流上升,室内气流下沉,靠近地面处气流由室内吹向太阳房,靠近屋顶处,气流由太阳房吹向室内,形成热力环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 B5. D解析1. 如图5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所以“放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7-8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 如图5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
关于③项,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 C7. D解析1.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迅速冷却,密度较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冷气流的下沉使谷地气温低,暖湿空气经过寒冷下垫面,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浓雾,这一过程与C项所示环流特征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河谷地区相对两侧地势高的地区而言,地势较低,因此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气流不畅,水汽不易消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解析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近地面同一高度陆地的气压比海洋高,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④地吹东南风。
读图可知,①②两处有云层,云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有保温作用,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小;但图中①处位于海洋,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①处昼夜温差最小。
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上,且②地位于大陆的东岸,④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因为②地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④地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所以是大气环流不同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
11D 12A解析11、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吸收,故A项错误;②是地面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B项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故C项错误;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项正确。
—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实际,可排除。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13D 14C13. 由题干可知山药幼苗期不耐寒、喜光。
读图,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及弯曲形态,甲地是山脊,但东南面有一高峰阻挡,光照较差,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
乙地位于山谷中,丙地地势低洼,排水不便。
丁地位于山脊上,且位于山体的阳面,光照较好,受冷空气影响少,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攀爬网不能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与田间排水无关,且其果实是地下的根茎,与收获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B 16B 17A15.温室效应即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大气的逆辐射导致的。
温室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所以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选项B正确。
16.辐射差额﹥0,大气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气温将升高;相反,气温将降低。
8月——次年4月份,辐射差额﹤0,大气支出热量大于收入热量,气温一直在降低,所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4月份气温最低。
选项B正确。
17.该地年辐射差额是负值,说明通过大气收入的辐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而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由此证明大气从其他途径获得了热量;由于该地属沿海地区,获得热量的途径最有可能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平衡功能。
18A19C20C18. 根据材料内容“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可知团雾受局部区域温差影响较大。
结合该特点,在一天之间,可知团雾多发生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而凌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更易形成团雾。
结合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9. 根据材料可知,团雾与局部小气候关系密切,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引起的,因此可知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
高速公路受下垫面(水泥、沥青等比热容小)等因素影响,其路面白天温度较高,夜间降温快,导致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而公路上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沿线工业污染严重,能够给团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凝结核;临近河湖与林草地能够给团雾的形成提供水汽,但这不是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可知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昼夜温差较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