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
聚氨酯介绍

LOGO
分类——离子型分类法
分子侧链结构 中一般存在季 铵盐
同时含有两种 不同的基团和 链段
阴离子型 聚氨酯
分子侧链结构 中大多存在磺 酸基和羧酸基
阳离子型 聚氨酯
非离子型 聚氨酯
具有聚醚链段
5
混合型聚 氨酯
LOGO
其他分类方法
固化特性 分类法
热固性聚氨酯 热塑性聚氨酯
组成 分类法
低聚物多元醇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异氰酸酯的母体 结构 脂肪族聚氨酯& 芳香族聚氨酯
聚氨酯的回收利用
20
LOGO
聚氨酯泡沫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综合了一般多孔型材料的吸声 机理和柔性材料的阻尼吸声机理,具有较好的 吸声、隔声性能,是一类颇受欢迎的新型声学 材料。
21
LOGO
聚氨酯泡沫塑料吸声材料优势
密度小
吸声系数高
加工方便
优势
无粉尘污染
防水、防潮、防蛀
适应范围广
22
LOGO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声学方面的研究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24
LOGO
聚氨酯泡沫塑料国内外发展状况
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外开始发展以聚氨酯泡 沫塑料为主要吸声材料的现代多功能化复合材料。 国外发展状况 ▪ 如德国Terson公司开发的减震、吸声、隔声复
合材料 ▪ 日本的Takanisawa Cybernetics,公司开发的
一种将一层片状材料与一块聚氨酯泡沫塑料组 合,则构成二层复合材料 ▪ 英国等国的科研人员用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制 作吸声预制件
2
LOGO
分类——形态分类法
溶剂型聚氨酯
双组分型 单组份型
形态分类法
聚氨酯

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
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
聚氨酯(简称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
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
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主要又包含热塑性TPU和热固性―多以浇注工艺实现CPU)、油漆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该单元由异氰酸基和羟基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N=C=O+HO-→-NH-COO-聚氨酯涂层剂聚氨酯涂层剂是当今发展的主要种类,它的优势在于:涂层柔软并有弹性;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涂层多孔,具有透湿和通气性能;耐磨,耐湿,耐干洗。
其不足在于成本较高,耐气候性差;遇水、热、碱要水解。
TPU涂层剂按组成分类有: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聚氨酯。
按使用上采用的介质分为溶剂类和水系类。
在大分子主链上含有—NHCOO—基团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统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PU)。
它是由有机多异氰酸酯与聚醚型或聚酯型多元醇反应制得。
人们常见的聚氨酯塑料多以软、硬泡沫体的形式出现。
硬质聚醚型塑料(Rigid Polyether Polyurethane Foams)理化性质密度:0.04~0.06g/cm3(25 摄氏度),拉伸强度:0.147MPa,弯曲强度:0.196MPa,导热系数:0.035W/(m.K) 。
该制品最大特点是:可根据具体使用要求,通过改变原料的规格、品种和配方,合成所需性能的产品。
第四讲——聚氨酯简介

HDI IPDI 聚氨基甲酸酯 Polyurethane芳香族聚氨酯脂肪族聚氨酯 一、聚氨酯简介:聚酯 丙烯酸 双组分聚氨酯单组分聚氨酯PUPU聚酯 丙烯酸 聚醚 氨酯油湿固化聚氨酯封闭聚氨酯PUPUPU二、异氰酸酯单体: 1、芳香族异氰酸酯聚氨酯漆中最常用的原料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有二种异构体:工业产品有单独的 2,4 体,也有 2,4 与 2,6 体的混合体,有三种规格见下表:TDIM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规格指标 规格2,4 体含量 2,6 体含量沸点,℃〔5 毫米汞柱〕 沸点 〔10 毫米汞柱〕65/35 65±2% 35±2%106~107 12080/20 80±2% 20±2% 106~107 1202,4 体 ≮97.5% ≯2.5% 106~107 120除了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外,涂料中有时也可承受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OCNCH 2NCO,分子量 250.1。
工业产品规格如下:纯度 ≮99.5% 凝固温度 ≮38.0℃ 比重〔50/4℃〕 1.19 沸点〔5 毫米汞柱〕190℃ 〔15 毫米汞柱〕215~217℃2、脂肪族异氰酸酯OCN(CH 2) 6NCO ,1,6-已二异氰酸酯。
其他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尚有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已二异氰酸酯、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等。
三、多异氰酸酯组分:对甲组分的要求:(1)良好的溶解性以及与其他树脂的混溶性;(2)与乙组分并和后,可使用期限较长;(3)足够的官能度和反响活性,NCO含量高;(4)低毒。
直接承受挥发性的二异氰酸酯〔例如TDI,HDI等〕配制涂料,则异氰酸酯挥发到空气中,危害工人的安康,所以必需把它加工成为低挥发性的产品,使二异氰酸酯或本身聚合起来,或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并要求到达产品中游离的二异氰酸酯在0.7%以下。
加工成为不挥发多异氰酸酯的工艺有三种:(1)二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例如三羟甲基丙烷〕加成;(2)二异氰酸酯与水等反响,形成缩二脲;(3)二异氰酸酯三聚,成为三聚异氰酸酯。
聚氨酯简介

聚氨酯的性能
• 聚氨酯的性能取决于链的化学组成,长度,刚性,
交联程度以及连段间的相互作用 • 线性结构的聚氨酯具有热塑性、强度高、伸长率大 、回弹性好、耐磨、耐油、耐老化、耐低温等性能 好的优点,制成的薄膜制品耐油、易热封,又无毒 、无异味,可用于食品包装。由于强度高、耐油脂 因此仅用0.025毫米厚的聚氨酯即可满足金属防锈 包装的要求。 • 体型结构的聚氨酯是热固性的强度很高、弹性极佳 、化学稳定性好等,多用于生产硬聚质泡沫塑料、 弹性体、粘合剂及涂料等。
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
2001年到2006年,世界聚氨酯产能年平均增长率为4%,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为3.4%。2006年世界聚氨酯的产品产量达1165万吨,聚氨酯消耗量达979万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其产 量占世界的40%左右,也是最大的聚氨酯 消费国
中国聚氨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 代至新世纪初,聚 氨酯弹性体的适用 范围进一步扩大, 产品品种及产量稳 步增长,原材料、 新技术、先进设备 正在协调配套生产 成为新世纪初的一 个朝阳产业。
•
三、交联的影响 聚氨酯弹性体基本上属于具有线性分子特征的热塑性树脂,但也可由多 官能团扩链剂或脲基等方式引入一定程度的交联。适当交联可以改善材料的 物理机械性能,提高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但也有研究表明,高交联度导 致处于橡胶态的聚氨酯弹性体模量下降,原因是硬链段微区里的交联会阻碍 链段的最佳堆砌和降低玻璃态或次晶微区的含量。 • 四、微相分离结构的影响 聚氨酯的特殊性能来源于其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不同大分子链的硬段 聚集成晶区,起到了物理交联的作用,提高了体系的强韧性、耐温性和耐磨性 能。硬段微区与软段基质存在氢键等形式的结合,因此起到活性填料的作用, 是材料强韧化的根源。影响聚氨酯微相分离的因素很多,包括软硬嵌段的极 性、分子量、化学结构、组成配比、软硬段间相互作用倾向及热力史、样品 合成方法等。相互分离的微相中也存在链段之间的混合,从而导致软段玻璃 化温度的提高和硬段玻璃化温度的减小,缩小了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并使材 料耐热性能下降 • 五、氢键的影响 聚氨酯弹性体在硬段与硬段之间和硬段与软段之间都能形成氢键,室温 下聚氨酯分子中大约75%~95%的NH基都形成了氢键。氢键的作用在于能使聚 氨酯耐受更高的使用温度,使聚氨酯弹性体在较高温度时可以保持橡胶态时 的模量。
聚氨酯是什么材质

聚氨酯是什么材质聚氨酯是一种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使得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由部分异氰酸酯与部分聚醚、聚酯或聚醇等聚合反应生成,可以形成泡沫、胶粘剂、弹性体和涂料等不同形态。
聚氨酯的制备过程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要求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通过将异氰酸酯与聚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聚氨酯。
该反应是一种聚合酯化反应,所以也被称为聚酯型聚氨酯制备方法。
除了聚醇和异氰酸酯外,可以使用一些助剂来改变聚氨酯的性能,如催化剂、稳定剂和增容剂等。
聚氨酯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特点。
首先,聚氨酯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
其次,聚氨酯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此外,聚氨酯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刚度,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弹性体和结构件。
聚氨酯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聚氨酯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材料,具有较低的热导率和电导率,因此可以用于制造电气绝缘件。
其次,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粘附性能,可以与许多不同的材料粘合,例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此外,聚氨酯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耐候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而不受影响。
在建筑和装饰领域中,聚氨酯被广泛应用于泡沫材料的制备。
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和抗压性能,可以用于建筑物的保温和隔音。
此外,由于聚氨酯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成型性能,因此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泡沫材料,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在汽车和交通工具制造领域中,聚氨酯广泛用于制造座椅和缓冲材料。
由于聚氨酯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软度,可以提供良好的座椅舒适性和减震效果。
此外,聚氨酯还可以制作各种密封件和橡胶支撑件,用于汽车和交通工具的密封和减振。
总之,聚氨酯是一种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特性,因此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制备方法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防水材料聚氨酯

防水材料聚氨酯
聚氨酯(Polyurethane)是一种常见的防水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1. 强大的粘接能力:聚氨酯材料能够与多种其他材料牢固粘接,例如混凝土、钢铁、木材等,有效防止水分从接缝渗透。
2. 弹性和耐久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材料遭受压力或变形时回复原状,并且能够长期保持弹性,不易老化和损坏。
3. 耐化学腐蚀:聚氨酯对多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不易被酸碱等物质侵蚀。
4. 高强度和耐磨性:聚氨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经受一定的外力和磨损,不易破裂或磨损,能够长期使用。
5. 超低温性能:聚氨酯具有良好的低温柔韧性,即使在极低的温度下,材料依然能够保持柔韧性和防水性能。
6. 施工简单方便:聚氨酯材料施工简单方便,可以通过刷涂、涂覆、喷涂等方式进行,不需要额外的复杂工具和设备。
聚氨酯材料常用于各种防水领域,包括建筑防水、船舶防水、地下室防水、屋顶防水等。
在建筑防水中,聚氨酯涂膜被广泛应用于屋面、地下室、浴室等区域的防水工程,有效地防止水分渗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聚氨酯作为一种优秀的防水材料,具有粘接能力强、耐久性好、抗化学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水场合,为建筑、工程和船舶等提供可靠的防水保护。
聚氨酯简介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为大分子链中含有氨酯型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英文全称为 Polyurethane,简称 PU或 PUR。
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聚醚型或聚醋型多元醇在一定比例下反应的产物, 最早于 1937年由德国公司合成。
它不像 PE、PP 那样具有十分清楚的结构,而通常指含有特定基团的一类 聚合物。
因两种合成单体的种类及组成不同,可分成线型的热塑性 PU和体型的热固性 PU两类。
PU可分 成弹性体和泡沫塑料两大类,以前一直以泡沫塑料为主,目前弹性体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用途也越来越 厂。
聚氨酯的合成原料及方法1、PU 合成用原料(1)异氰酸酯 主要品种有:甲苯二异氰酸酯 (TDl),分 2,4 和 2,6 两种异构体,混合比例为 80/20(TDI80)和 65/35(TDI65)两种,可用于软质到硬质泡沫制品;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l),用于半 硬和硬质泡沫制品;多亚甲基对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它含有三官能度,可用于热固型的硬质泡沫、混 炼及浇铸 PU制品。
(2)多元醇 一般不指直接用多元醇,而用末端含有羟基的低聚物,有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两种。
聚醚多元醇为多元醇、多元胺或其他含有活泼氢的有机化合物与氧化烯烃开环聚合而成,它具有粘度 低、弹性大等优点,常用于软质 PU中。
聚酯多元醇由有机多元酸与多元醇经缩聚反应而成,二元酸与二元醇合成的线型聚酯多元醇主要用于 软质 PU,二元酸与三元醇合成支型聚醋多元醇主要用于硬质 PU。
聚酯多元醇的粘度大,不如聚醚型应用 广,常用于绝缘、耐油、耐热、尺寸稳定及力学性能高的 PU制品。
(3)添加剂A、催化剂作用为加速聚合反应,有胺类和锡类两类;胺类如三乙烯二胺、N烷基吗啡淋等,有机锡 类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一般两者协同加入。
B、发泡剂用于发泡制品,具体有水、液态二氧化碳、氟氯烷烃、氢氯氟烃、氢氟烃、戊烷、及环戊 烷等。
聚氨酯介绍

的应用越来越广。MDI的化学结构主要为4,4-MDI,此外还包括2,4-MDI和 2,2-MDI。其沸点、凝固点见下表:
聚氨酯介绍
聚氨酯及塑料
聚氨酯为大分子链中含有氨酯型重复结构单 元的一类聚合物,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PU 或PUR。是由多异氰酸酯与聚醚型或聚酯型多羟 基化合物在一定比例下反应的产物。一般分为热 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或分为弹性体和泡沫塑料 两大类。
2
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1. 聚氨酯(Po1yurethane, PU)的发展
8
1.芳香族多异氰酸酯 聚氨酯树脂中90%以上属于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与芳基相连的异氰酸 酯基对水和羟基的活性比脂肪基异氰酸酯基团更活泼。基于TDI的聚氨酯 由于高的苯环密度,其力学性能也较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更为优 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产品。 (1)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lene diisocyanate,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二异氰酸酯单体; 根据其两个异氰酸酯(—NCO)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可分为2,4-甲 苯二异氰酸酯(2,4-TDI,简称2,4-体)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2,6-TDI, 2,6-体)。
10
O O C NH
H2N
CH3 O
NH C O hv
CH3 O
NH C O [O]
[O] HN
H3C O O C HN
NN
CH3 O
NH C O
CH2 O
NH C O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氨酯
聚氨酯的工业生产主要是由多元有机异氰酸酯和各中氢给予体化合物(通常如含端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备。
选择不同数目的官能基团和不同类型的官能基,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能制备出性能各异、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聚氨酯产品:泡沫塑料,弹性橡胶,油漆、涂料,合成纤维、合成皮革、胶黏剂等。
应用范围从航空飞行器到工农业生产,从文体娱乐
器械到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水因此被用作为最廉价的化学发泡剂,但该反应放
热量大且会产生脲基。
异氰酸酯与羧酸反应的反应活性较低,远低于伯醇或水与异氰酸酯间的反应活性,在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很少能参与反应。
异氰酸酯与胺的反应,胺类化合物大多都呈现一定的碱性,反应速度远快于异氰酸基与羟基的反应速度,即胺类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含活泼氢化合物高得多。
异氰酸酯与脲基、胺酯基等的反应,能在生成的聚合物中提供一定支链结构,改善了聚
氨酯制品的力学性能。
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异氰酸酯二聚体的生成反应仅局限于芳香族异氰酸酯,而异氰酸酯三聚体在芳香族和脂肪族异氰酸酯中都可以由反应制备。
三聚体的碳氮原子六节环结构热稳定性好,使得聚氨酯具备更好的耐热性能,可用于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
异氰酸酯的自缩聚反应,二异氰酸酯在加热和有机磷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自缩聚反应生成碳化二亚胺,可用于制备抗水解稳定剂;制备液化MDI;提高聚氨酯材料的耐水解能力。
屏蔽型异氰酸酯衍生物
特种化学结构的异氰酸酯同一分子结构中既有异氰酸基团又有可供进行聚合反应的乙
烯双键。
重要的异氰酸酯及制备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API是MDI低聚体,又称聚
合MDI、粗品MDI)
MDI的优点:1 体系熟化速度快;
2 使用MDI较TDI安全,蒸汽压低,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对人体损害性小;
纺织加捻器等制品的生产。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俗称氢化TDI,HTDI)化学结构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相似,对光的作用稳定,不会产生黄变的生色团。
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俗称氢化MDI,H12MDI),具备非黄变性,主要用于聚氨酯涂料、弹性体、织物涂层等场合。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有良好的互溶性,反应活性低,使用时需要提高反应温度或添加适当的催化剂,合成路线较长,难度大,其具备特殊性质,合成的聚氨酯材料不产生黄变,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光、耐天候老化性、较长的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弹性等。
主要用于高档涂料,耐候、耐低温、高弹性聚氨酯树脂,高档皮革涂饰剂。
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能在分子结构中产生致密性很高的硬链段区,具有极高的内聚力,使聚氨酯聚合物产生极好的相分离,从而使生成的聚氨酯比传统聚氨酯具有更高的耐磨性,更好的力学性能,更优秀的耐温、耐溶剂、耐水性能以及十分突出的回弹性能。
是制备高性能注浇型和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的重要异氰酸酯。
相对于聚酯多元醇在聚氨酯制品的生产中,尤其是在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生产中显示出更加优越的加工性能,制品具有良好的手感特性及价格优势。
主要合成原料:聚合反应的主体;起始剂(控制生成的聚醚多元醇分子量的大小;利用起始剂所含活泼氢原子数的不同,合成不同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赋予合成聚醚多元醇以各
种特殊性能);催化剂
特种聚醚多元醇:
1 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伯羟基类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端氨基类高活性聚醚多元醇。
2 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
3 阻燃型聚醚多元醇
4 接枝型聚醚多元醇
5 芳胺及芳(杂)环聚醚多元醇
1 蓖麻油、木焦油类聚醇化合物;
2 淀粉基聚醚多元醇;
3 植物油基聚醚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突出的耐油、耐化学品等特性,被广泛用于聚
氨酯橡胶、微孔弹性体、涂料、黏合剂等相关产品。
聚己内酯多元醇(PCL)特点:不会产生低分子化合物,杂质少,含水量低;制备的聚氨酯产品除了具备传统聚酯基聚氨酯材料的高机械强度,优异的耐磨性、耐油等性能外,同时还兼备了聚醚基聚氨酯产品优越的耐水性和低温柔顺性;具有一定的自然分解能力。
特别适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聚氨酯纤维、涂料和弹性体等。
聚碳酸酯多元醇(PCDL)制备的PU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抗氧化、耐磨、耐化学品、耐热等性能,耐水解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极为优越。
最常用的有机锡催化剂是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和辛酸亚锡
三聚化反应催化剂
表面活性剂在泡沫的形成过程中,影响着原料各组分的互溶、乳化,影响着气泡核化、生成、分散及稳定,对泡沫体的结构,泡孔的大小,开、闭孔率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发泡剂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使用的发泡剂主要有两类,即水和低沸点化合物。
低沸点化合物:
1 一氟三氯甲烷(CFC-11)毒性低,不易燃,与聚醚多元醇组分互溶性优良,沸点低
且适中;
2 二氯甲烷(MEC)原料易得,合成简单,价格低廉,泡沫体除回弹性稍有降低,其
他性能均和CFC-11制备的泡沫性能相似;
3 全水发泡技术:在配方中增加使用新型软化剂;在高水量配方中降低异氰酸酯指数;
氢氧化铝水合物无毒,安全性好;
三聚氰胺低毒
三(氯乙基)磷酸酯(TCEP)阻燃性能优异并具有优良的抗低温和抗紫外线性。
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对水和碱的反应性较低。
三(1,3-二氯-2-丙基)磷酸酯(TDCPP)
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
扩链剂
扩链剂在聚氨酯的合成中能使聚氨酯反应体系迅速地进行扩链和交联;具有能与反应体系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基团;引入特性基团结构。
按化学结构基本可分为醇类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
扩链剂的配比问题: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基本都是两官能团的,所以只有NCO的数量与OH(或NH2)为1:1或接近1:1时,聚氨酯的分子量才能扩大。
但事实上聚氨酯还会有一些副反应:NCO之间会发生自聚,NCO与氨基甲酸酯键继续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
副反应可以增大聚氨酯的官能度,提高产品的强度,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扩链系数一般会选择0.95
的原因。
脱模剂
聚氨酯常见技术指标:硬度;拉伸强度、M100、M200、M300;撕裂强度;伸长率;
弹性;永久压缩变形;磨耗;内生热;压缩模量。
聚氨酯橡胶
按基础原料成分分类
聚酯型——以乙二酸等二元酸与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等反应生成的端羟
C、CM系列;Vulkollan; Millathane。
C-PUR
C-PUR的主要优点:1 加工方式简单、方便、易于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2 C-PUR的耐磨性能极佳;
3 C-PUR配方的可调性大,硬度变化范围广;
4 C-PUR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5 C-PUR的耐油性能优越;
6 C-PUR耐氧、耐臭氧性能突出;
7 C-PUR的负荷能力高。
C-PUR存在的缺点及待改进:1 原料成本高;
T-PUR
主要的T-PUR:聚氨酯类、聚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酯类和其他材料。
T-PUR完全摆脱了传统橡胶工业的多工序、多人力、生产程序繁杂、劳动强度大的加工方式,可以使用普通塑料的加工方式,采用注射、挤出、压延等极为简便的方式生产出橡胶弹性制品,材料性能优异,加工方式更加简便、快捷。
页眉内容
T-PUR制备中主要使用聚醇、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固化剂)。
T-PUR的制备方法:间歇法和输送带式连续法。
页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