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

合集下载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
1. 什么是路由选择协议:
指的是一系列用于控制网络中流量转发的网络路由算法,协议一般是分组转发算法。

它以一种自动化、可靠的方式,选择和整合复杂的网络路由信息,它们可以传递给路由处理器以实现数据传输,其中数据传输的路径是按照最优的的标准确定的。

2. 路由选择协议的类型:
(1)静态路由选择协议:是指路由选择规则是通过路由器配置文件事先确定,而无需根据网络环境而随时调整。

(2)动态路由选择协议: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感知网络中线路发生变化,自行重新为数据包的流量找到最佳的转发路径,从而达到高效的数据传输。

目前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等。

3. 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
(1)减少运营商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2)减少网络中的冲突和延迟;
(3)降低网络上的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4)实现带宽有效利用,增加网络稳定性;
(5)实现节点自动感知环境,保证数据流路由的最优性。

缺点:
(1)由于网络节点状态改变和信息更新发生较多频繁,所以维护和计
算成本会比较大;
(2)同时,会出现一些在网络的应用行为上未经用户允许,发生了变化,造成用户的不快。

4. 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
(1)用于多址流量的分发和可靠的路由切换,从而实现多层次的网络
结构;
(2)用于网络拓扑地址空间、路由表,实现转发表及路由器地址不变;(3)用于共享网络资源,控制出口网关转发流量,更有效的使用网络;(4)可以用于实现自动化网络路由选择,以降低运维成本;
(5)可以根据现有网络环境,调整路由策略,提高带宽利用率等。

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
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路由选择指的是在网络中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使得分组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到目的地。

分组转发是指在路由器中进行的将分组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关键环节,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路由选择中,常用的算法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管理员手动指定路由路径,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稳定、流量较小的场景;动态路由则是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动态地选择最佳路径,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频繁、流量较大的场景。

在分组转发中,路由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包括解析分组头部、查找路由表、修改分组头部等。

路由器的处理速度和效率对于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路由器的硬件性能和算法设计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总之,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网络管理员和研究人员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 1 -。

路由选择的原理

路由选择的原理

路由选择的原理路由选择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根据特定的算法和策略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的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内容来解释。

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Distance Vector Routing):- 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距离发送更新信息。

- 路由器之间以周期性、递增的方式交换距离矢量信息,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 路由器通过比较邻居的距离矢量信息以及加入整个网络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

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Link State Routing):- 每个路由器将自己相连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

- 路由器通过收集来自邻居的链路状态信息以及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在路由计算中构建网络的拓扑图。

- 根据拓扑图,每个路由器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如Dijkstra算法)来确定最佳路径。

3. 路由选择算法(Routing Algorithms):- 数据包根据特定的路由选择算法在网络中传输。

-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算法等。

- 这些算法根据网络的特性、需求和性能考虑,选择最佳的路径来传输数据。

4. 路由选择策略(Routing Policies):- 路由管理员通过制定特定的路由选择策略来影响路由选择过程。

- 路由选择策略可以基于多种因素,如路由器的负载、链路的带宽、成本等来选择路径。

- 通过调整路由策略,可以优化网络的性能、提高安全性等。

总的来说,路由选择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和策略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这是一个根据网络状况、拓扑结构、需求等因素进行决策的过程,以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传输到目的地。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一、基本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是指在多个可选择的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来传输数据包的过程。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为了实现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二、最短路径优先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常用的路由选择原则。

它基于路径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径,距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衡量,例如物理距离、链路负载、网络拥塞等。

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能够保证数据包沿着最短路径传输,减少传输延迟和丢包率,提高网络性能。

三、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原则。

它的目标是在多条路径之间均衡地分配网络流量,避免某条路径的负载过高,导致网络拥塞和性能下降。

负载均衡可以根据流量大小、链路利用率等因素来动态调整路由选择,使得网络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

四、带宽优先带宽优先是一种以网络带宽作为路由选择的主要依据的原则。

它优先选择带宽较大的路径来传输数据,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带宽优先的路由选择可以避免网络拥塞和带宽浪费,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五、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路由选择可以根据网络拓扑来确定最佳路径,以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出现环路或死锁现象。

合理的网络拓扑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一种根据网络状态和拓扑变化自动调整路由选择的原则。

它通过路由协议来实现网络中路由表的动态更新,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动态路由可以根据链路状态、链路故障等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提高网络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七、安全性安全性是路由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路由选择应该避免通过不安全的网络路径传输敏感信息,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安全性的路由选择原则可以包括使用加密通信、访问控制等措施来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

八、容错性容错性是指网络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的恢复能力。

路由选择应该考虑网络的容错性,避免单点故障和单链路故障导致网络的不可用性。

容错性的路由选择原则可以包括备份路径的选择、故障检测和快速恢复等技术手段。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协议是指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换路由信息、选择最佳路径的一种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的选择对于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最早的路由选择协议,它通过交换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然后根据收到的路由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路由选择协议,它将网络抽象成一个图,每条链路的状态都会被广播到整个网络中。

通过收集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每个路由器都能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3. 路由信息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用于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它不仅考虑了最短路径,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AS路径、策略等,因此在互联网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4.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用于组播通信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包传输到多个接收者。

常见的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有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和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选择路由的标准

选择路由的标准

选择路由的标准选择路由的标准是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包的传输效率和网络的稳定性。

在选择路由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标准:1. 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 Path First, SPF):这是最常用的路由选择算法之一,它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计算出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并将数据包沿着这条路径进行转发。

SPF算法能够保证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距离最短,从而减少传输延迟和带宽消耗。

2.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是一种将网络流量均匀分配到多条路径上的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稳定性。

在选择路由时,可以根据每条路径的负载情况来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转发。

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轮询、加权轮询、最小连接数等。

3. 带宽利用率(Bandwidth Utilization):带宽利用率是指网络中每条路径的实际带宽与最大带宽之间的比值。

在选择路由时,可以选择带宽利用率较低的路径进行转发,以避免网络拥塞和丢包现象的发生。

4. 链路稳定性(Link Stability):链路稳定性是指网络中每条路径的连接状态和传输质量。

在选择路由时,可以选择连接稳定、传输质量较高的路径进行转发,以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5. 路由跳数(Routing Hops):路由跳数是指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在选择路由时,可以选择路由跳数较少的路径进行转发,以减少传输延迟和丢包率。

6. 网络拓扑结构(Network Topology):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选择路由时,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转发。

例如,在星型拓扑结构中,可以选择中心节点作为路由转发点;在树形拓扑结构中,可以选择根节点或叶子节点作为路由转发点。

千兆路由器怎么选

千兆路由器怎么选

千兆路由器怎么选
选择千兆路由器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品牌和信誉:选择知名品牌的路由器,比如华为、小米、TP-Link等,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2. 功能和性能:千兆路由器应具备高速传输和处理能力,支持快速的互联网连接和多设备同时使用。

3. 无线覆盖范围:选择具有强大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路由器,以确保在整个居住区域内都能得到良好的无线信号。

4. 安全性:选择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路由器,如支持WPA3加密协议、防火墙和家长控制等功能。

5. 扩展性和可配置性:选择支持插件和可自定义配置的路由器,以满足日后可能的网络扩展需求。

6. 价格: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性价比高的路由器。

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需求和特殊要求进行调查和比较,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千兆路由器。

路由选择三条规则

路由选择三条规则

路由选择三条规则路由选择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核心过程,它决定了数据包在网络中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

以下是路由选择的三条基本规则,每条规则都对于确保网络的高效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规则一:最短路径优先最短路径优先(Shortest Path First,SPF)是路由选择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

根据这一规则,路由器会优先选择路径最短的路由来转发数据包。

这通常意味着选择跳数(即数据包需要通过的路由器数量)最少的路径。

SPF有助于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因为数据包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最佳选择,因为网络状况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网络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规则二:避免环路在路由选择中,避免环路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数据包在网络中陷入无限循环,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可能造成网络拥堵。

为避免这种情况,路由器使用诸如距离向量或链路状态等算法来构建网络拓扑图,并确保每条路由都不会形成环路。

这些算法会定期交换路由信息,以确保网络拓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规则三: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路由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当存在多条可行路径时,路由器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如路径成本、带宽利用率等)来分配数据流量,以避免某条路径过载而其他路径空闲的情况。

负载均衡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还能增加网络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施负载均衡需要复杂的策略和算法,以确保流量的均匀分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路由选择的三条基本规则——最短路径优先、避免环路和负载均衡——共同构成了网络路由的核心逻辑。

这些规则确保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高效、可靠和有序传输,为现代互联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测试相邻路由器的可达性,比如通过 HELLO分组。 (2)测试链路花费,通过向邻居节点发送分 组,计算邻居节点的响应时间。 (3)利用Flooding向临近路由器传播本路由 器的路由表项,每个路由表项设置一个序 号。
三 链路状态路由

链路状态路由的特点
每个节点根据同样的状态信息独立地作出路由 计算的。 节点在本地计算路由,能够保证其收敛性、且 收敛更快。 传播的链路状态信息只包含了节点直接连接的 链路信息,信息量小,且和网络的规模无关。 因此可扩展性要比距离向量算法要好。 节点计算路由的工作量要比距离向量算法大。
4.3 路由选择
4.3.1 路由选择概述

路由选择 给定一组路由器和连接路由器的 链路,找出一条从源端到目的端的“好” 的路径。
路由选择概述

路由选择算法



谁确定路由表? 用什么信息确定路由表? 路由表生成后何时修改? 路有表存放在哪里? 路由表大小如何控制? 为什么路由表能确定一条路径?

路径中的第一条链路连接到源。 路径中的最后一条链路连接到目的地。 对应所有的i,路径中的第i和i-1条连接到同一个节点上。 最小花费路径:源到目的地之间所有可能的路径的链路花费总和 最小。(若所有的链路花费相同,则最小花费路径即最短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分类

非自适应的 ---- 静态路由
一 DV路由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表示
1)初始化。对于每个节点G,对所有它直接连接的目的地N,路 由表中的表项用三元组(N,G,0)来表示,即从节点G到目的地N 无需经过转发。 2)节点G定期发送它的路由表给相邻节点。更新信息中对应着每 一个目的地N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N,V,D),即到目的地N的 路由上的下一节点为V,G到N的距离为D。 3)节点G收到G’送来的路由信息,对于更新信息中给出的每个目 的地,在G的路由表中查找相对应的表项,设它为(N,V,D), 而更新信息中的三元组为(N,V’,D’),C为节点G和G’之间的 距离。
4.3.3 动态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Static Routing)
路由很少变化,由网管人员人工配置。 常用于规模很小的网络。因节点故障时没法自 动发现和调整路由,需要人工干预。


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
又称自适应(adaptive)路由:路由器之间交 换路由信息,根据它所了解到的网络信息计算 最佳路由,以设法适应网络流量、拓扑的变化。 现代计算机网络更多地使用动态路由方式

分布式路由:每个节点都负责为到 达的包选择一条输出链路 集中式路由:由某些指定节点(如 网络控制空心)负责决策 源路由:路由决策由源点而非网络 做出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到一条从源到目的地的一条“最好” 路径(通常是指具有最小花费的路径)。 花费可能是距离、信道带宽、平均通信量、通信开销、 队列平均长度、测量到的时延和其它一些因素的综合 给定一个代表该网络的图,找到一条由一系列链路组成的 路径,其中:
目的 1 3 4 5 6

优点


缺点

简单 对具有稳定负载的可 靠网络效率高
缺乏灵活性
二 最短路径选择

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最小跳计数 最短距离 信道带宽 传输延迟 平均通信量

子网图

节点代表路由器 弧线代表两个路由器之间的一条链路 找出一个节点到所有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


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
每个节点把它的路由表定期向它的相邻节点(直接
连接)传递。
一 DV路由
基本思路(续)
当节点K从节点J接收一个更新消息后,它对
到每个目的地的路由和距离度量进行检查。
如果J知道一条到目的地的更短的路径,节点K
更新该目的地对应的下一节点标识和距离度量; 如果J列出了一个K还没有记录的有关某个目的 地的路径,节点K会向表中增加一项; 如果K记录的下一节点标识为J,并且J所报告的 到目的地的距离改变了,也会更新路由表中的距 离度量。即如果J报告到目的地的距离为N,则 节点K所计算出的距离为N+d(J,K) 。


分布路由选择
根据来自于相邻节点的信息,通过一个最短花 费路由算法计算出到每个目的地的路由,分布 路由选择算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只知道直接连接的链路花费。 根据从相邻节点了解到的到目的地的路径花费来计
算。信息交换量大。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了解全局网络拓扑(链路状态)和链路花

Dijkstra算法

7 B 2 A 6 1 C
2
E 2 F
3
3 D 2 2
G
4
H
三 扩展法(flooding)
将入境报文输出到所有输出线路(除入境线 路以为) 广播思想


扩散法

一个网络节点从某条输入线路收到一个分组之 后,把该分组从除了分组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 其他输出线路上发出。
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分组。 用于健壮性要求很高的场合。 还可被用来分发信息、判断可达性、找到最短路径
路由技术元素

1 性能标准


2网络信息源

跳计数 最小成本 延迟 吞吐量
无 局部 邻接节点 全部节点
路由技术元素

3 信息更新时间


4 决策时间

连续 定期 负载变化 拓扑变化
数据报:为每个包单 独决策 虚电路:在虚电路建 立时决策
路由技术元素

5 决策地点
随机路由选择

随机路由选择



当分组到达节点后,随意选择一条输出线路进行转发。 节点为分组选择的输出线路是在所有相邻节点中随机 选取的,使用概率数,使得每个输出线路的选择符合 预定的概率。若概率相等,则只是简单地循环选择下 一节点。 概率数的分配考虑到了网络的拓扑与容量,但是还是 有随机性的,而且可能分组会一直在网络中传递,从 而无法到达目的地。 由于实际选择的路由不一定是最佳路由,因此增加了 不必要的负载,而且分组传输延迟也不可预料,所以 这种方法很少使用。

层次路由选择:将整个网络分成若干个区 域,各个区域内的节点只考虑本区域内的 路由,而区域之间的路由选择由各个区域 中某几个节点(通常称为边界路由器)负 责完成。 在实际实施路由选择时,往往还需要从策 略上进行考虑,即所谓策略路由,有时更 多地称为基于策略(policies-based)的路 由。

不根据实测或估计的网络的当前通信量和网络 拓扑结构来做路由选择。

自适应的 ----- 动态路由
根据网络的当前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结构来做路 由选择 前提: 网络节点可以交换网络状态信息 优点:提高网络性能,有助于拥塞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自适应路由影响路由选择的因素:


自适应路由的前提


故障:当一个节点故障 或者一段干线故障后, 就不再作为路由的一部 分了 拥塞:当网络的一部分 严重拥塞时,要求路由 包要绕开而不要通过拥 塞区域
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路由选择算法的特性



正确性(correctness) 简单性(simplicity),减小路由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系 路由系统的开销 健壮性(robustness),能够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保 证路由选择的有效性 稳定性(stability),能够适度反映网络的变化,不会 因为网络结构的变化而导致动荡的路由选择。 公平性(fairness),找到一种合适的网络路由选择策 略 最优性(optimality) 高效性(efficiency),能够充分利用网络链路资源, 减少分组在通信子网中的传递时间
费。 根据从全网络其他节点了解到的全局网络情况来计 算。计算量大
一 距离向量(DV)路由

DV(Distance Vector Routing)选择 基本思路
每个节点都保存有一张路由表,每一项对应着一个
目的地,包括:

到对应的目的地的路由中的下一节点标识 测量出的到目的地的距离的度量值(metric) 初始化时,对于它所能直接相连的目的地,置为0(表 示直接连接,无需经过别的路由器);其它置为。


动态路由算法在节点间交换的信息和所带 来的开销间要有一个平衡。
交换的信息越多,交换的频率越频繁,节点越 能更好地作出路由选择。 与此同时,这些交换的信息也会对网络的负载 有影响,如果信息过多会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


精心设计的动态路由算法必须考虑到:
路由选择算法非常复杂,故可能增加网络节点 的处理负担。 大多数情况下,动态方式会使用别的节点来的 状态信息来进行路由选择,因此会增加网络中 的负载。 一个动态路由算法有时会因反应太快而引起振 荡,或者反应太慢而起不到作用。


根据网络状态信息的来源,动态路由方式 分为三类:
孤立路由选择 集中路由选择 分布路由选择


它们分别对应着网络状态信息的三种来源:
本地 所有节点 相邻节点


孤立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并不利用其它节点来的网络信息,仅 仅根据它自己所看到的情况来确定路由。 最短等待法,具有最短队列的链路作为最好路 由 逆向学习算法(backward learning) ,根据逆 向的路由节点数,逆向节点数最少的链路做最 好路由。
例子网络
F
一 DV路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