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坦克
第四代坦克热浪来袭——未来坦克发展之浅见

第四代坦克热浪来袭——未来坦克发展之浅见作者:郭正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7期郭正祥2016年9月15日,是坦克这个怪物首次降临索姆河战场100周年。
自坦克问世以来的百年间,坦克从青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为“陆战之王”,最终发展为陆战突击决胜兵器之一,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进入新世纪后,信息化战争热潮来袭,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新研发坦克的脚步明显放慢,有的国家军队坦克装备数量在减少。
其主因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所谓“高技术战争”的“样本效应”被放大,人们在重视海、空军、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兵器,尤其重视陆军航空兵、反坦克导弹发展的同时,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质疑。
坦克作用不可替代坦克这个机械化战争的王者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真的过时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近十几年来,经历伊拉克战争、俄格冲突、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冲突等事件后,各国军方对坦克的作用有了新的理性认识,多个国家军队装备坦克的数量在逐步增加,更多的是对现装备进行改进升级,多个国家有了新的坦克发展规划,几款新坦克样车已经问世,坦克发展进入了新的活跃期。
可以肯定,坦克在未来百年中依然重要,还将得到适度发展。
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未来坦克,将会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其理由是:首先,现代坦克集高新技术于一身,攻防兼备于一体,机动性与火力俱佳,在未来战场的地位仍将举足轻重。
坦克具备强大的地面突击力,两栖战车还擅长海上突击,空降战车可在敌后方和战略要地实施空降突击。
经过改进升级的现代主战坦克,可服役到2035年以后,而后陆续问世的未来坦克及其改进型将延续“陆战之王”的又一个百年辉煌。
其次,坦克在攻城略地、控制疆域、全域机动(包括沼泽水网地、山地和城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巩固、发展和转化火箭兵、海、空军的火力打击、核突击与信息作战效果至关重要。
可以说,只要战争的最后胜利离不开占领和控制疆域,就离不开坦克为首的装甲装备。
坦克的发展趋势简答题

坦克的发展趋势简答题摘要:一、坦克的起源和发展1.坦克的定义和作用2.坦克的起源:一战期间的英国“马克”坦克3.坦克的发展:二战期间的坦克技术和数量增长二、现代坦克的技术特点1.动力系统: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应用2.防护系统: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运用3.火控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4.武器系统:火炮和导弹的结合三、现代坦克的分类和性能比较1.重型坦克:强大的火力和防护2.中型坦克:较好的平衡性和适应性3.轻型坦克:快速机动和侦察能力4.坦克的性能比较:火力、防护、机动和信息能力四、未来坦克的发展趋势1.无人坦克:自主作战和智能化2.网络化作战:信息化和数据链技术3.高性能材料:轻质、高强和耐磨4.新型能源:高效、清洁和可持续正文:坦克的发展趋势简答题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地面战斗的重要兵器。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坦克的发展趋势。
一、坦克的起源和发展1.坦克的定义和作用坦克是一种具有强大火力、坚实防护和优越机动性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作用是突破敌方防线、摧毁敌方火力点和支援步兵战斗。
2.坦克的起源:一战期间的英国“马克”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和工程师为了突破德军的堑壕防线,研发了一种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履带式装甲车,命名为“马克”。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开创了陆战的新纪元。
3.坦克的发展:二战期间的坦克技术和数量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和生产坦克。
坦克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量也迅速增长。
这一时期的坦克战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现代坦克的技术特点1.动力系统: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应用现代坦克采用内燃机或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具有较高的功率和扭矩,能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
2.防护系统: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运用现代坦克采用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提高了对敌方火力的防护能力。
同时,现代坦克还采用了隐蔽防护技术,降低被发现的几率。
3.火控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现代坦克的火控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能迅速捕捉目标、自动跟踪和精确射击。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

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坦克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简述坦克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化坦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智能化坦克可以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自主决策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目标识别、路径规划和打击等功能。
这将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减少人员伤亡。
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二是模块化设计。
传统的坦克往往是一体化设计,难以进行灵活的改装和升级。
而模块化设计可以将坦克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可以独立更换和升级,从而提高坦克的适应性和维修性。
模块化设计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组装不同配置的坦克,提高作战的灵活性。
第三,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三是电力化。
传统的坦克通常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但内燃机存在噪音大、排放高等问题。
而电力化坦克通过采用电动机和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可以实现零排放、低噪音的特点。
另外,电力化坦克还可以利用电池组储存能量,实现能量回收和储能,提高坦克的续航能力。
第四,坦克的发展趋势之四是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坦克将更加注重与其他作战单元的信息互联。
通过搭载通信设备和数据链路,坦克可以与其他坦克、士兵和指挥中心实现实时通信和信息共享。
这将极大地提高坦克的战场感知能力和指挥协同能力,提高作战效率。
第五,坦克的发展趋势之五是无人化。
随着无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坦克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无人坦克可以通过搭载无人驾驶系统和遥控系统,实现远程操控和自主作战。
无人坦克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同时还可以进行更加危险和复杂的作战任务,提高作战效果。
坦克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模块化设计、电力化、网络化和无人化。
这些趋势将大大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并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坦克的发展趋势可能还会有新的突破和变化。
我们期待着未来坦克的更加先进和强大。
未来坦克设计创意大赛获奖名单

未来坦克设计创意大赛获奖名单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9期在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与专家的大力帮助下,未来坦克设计创意大赛作品评选会于2月下旬在北京召开,对征集到的384件参赛作品进行了最终评选。
评选会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主持,专家评委会由来自军委科技委、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装甲兵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和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15位专家组成。
未来坦克设计创意大赛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坦克装甲车辆》杂志、《国外坦克》杂志和复杂地面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华网军事协办的全国性比赛。
大赛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支持,征集到许多有特点、有创意的好作品。
大赛作品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
大赛组委会首先组织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和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的专家对全部作品进行了预先评选,对所有作品逐一审查评选。
为突出公平、公正、权威的原则,在终审阶段,大会组委会将专家评委会规模扩大到15人,而且参评专家来自十余家坦克装甲车辆研发、管理和教学单位,全部是在坦克装甲车辆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
15位专家根据作品的创意创新性、创意可行性、资料描述情况、功能完整和协调性及其他加分项,对作品进行了量化分析,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0名,鼓励奖100名,特别鼓励奖7名(年龄在13岁及以下的小选手),其他参赛作品获得参与奖。
同时,根据网友对未来坦克设计创意大赛参赛作品网络展示互动平台展示的参赛作品的投票情况,评选出网络人气奖10名,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获奖作品名单如下:特等奖(1名)多功能高通过性主战平台赵若石包春伟曹立邢艳明一等奖(3名)守护者全数字主战坦克温晓通ZTZ-19中型坦克周润生“飞鲨”Fly-Shark坦克周德良袁星杜万里帅志斌刘翼杜甫党睿娜二等奖(10名)“主宰者”分体概念主战坦克周文治未来陆战平台陈磊“守望者”计划朱汉宇“群狼”主战坦克柯志芳陈卓群娄伟鹏于亮“猎神”坦克集群高天云秦超恒李程鹏宋昱王旭冉NEOTANK造型设计张明曦“龙魂”坦克——变位履带式高通过性半自主坦克郑晟黄泽安林博侯旭朝王叙麟铰接式高机动越障坦克设计贾克泛战区通用战车临?幻影数字装甲战斗系统聂爱岩三等奖(30名)高效模块主战车辆张宏艺未来3000型坦克何登科“潜伏者”区域封锁概念坦克王志冲未来轻量化全电主战坦克吕绍正四代坦克方案黄笛钊陆战2000中型坦克吴岗“汗血马”车族鲍迪“李”式主战坦克设计构想刘曦张金鑫郎卓涛范亚康王洋洋“战锤”主战坦克张昕宇“飞镰”战车项目发展构想孙桐“圆锯”坦克杨倩四代坦克WZ-X“玫瑰马普龙”样车宋建尧中国2020主战坦克马世强未来巷战主战坦克创意设计郭坤义ZTZ-X第四代主战坦克概念方案马晓凯未来装甲单位提案阙瑞义2030式模块化高机动全电主战坦克胡慧民守护者-15第四代多用途主战坦克林振新司富豪王佳滨“陆锋”坦克李琛MBT-2030主战坦克马浩“天豹”坦克宋加荣韩娟“狙击手”主战坦克概念方案沈岩T-虎威主战坦克郎旭弘新型战斗车辆设计姜辰泽祖运予刘文迅吴为赵梓圳于心瑞STORM“风暴”坦克潘洪运陈柄言乔峻凌亮黎晓波李申崔涛“雪枫”坦克邹烨翰蒋林佑祖运予杜书剑X-TANK伴飞侦察超视距攻击四代坦克刘中晅蒲伟攀延平屈强尹亮凌超张大鹏207工程坦克冯烨嘉冯叶阳刘英琪余航暗影“综合火力突击平台陈世威李烁鲍龙IGCP理想地面战斗平台聂响鼓励奖(100名)未来坦克方案设计李雄未来单兵作战单位——“天叉”坦克杨德辉 15式主战坦克陈宇奥双向行驶、隐身炮弹攻击舱、深潜坦克杜首峰隐形高速新型坦克谢慧群概念坦克设计金铭“前卫”主战坦克张思pan(上斌下全)XW-Ⅰ玄武坦克胡晗大V坦克郑翔未来坦克设计葛双启第四代主战坦克方案设计张玒王中王(WZW)主战坦克马晓辉对未来坦克设计的展望与建议冯天恩“野狼”坦克苏润桂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15式设计张帆“羿弓”隐形主战坦克雷语坦克设计方案覃志钧“双子星”水平铰接可分离主战坦克卢意未来坦克马式晗未来主战坦克创意设计方案张正宇X-508主战坦克刘旭冬智能战神王凯21X“闻仲”主战坦克晏腾坦克2020——“重装机动火炮”概念构想孙吉未来坦克参赛项目谢晓山TK15A式主战坦克方案邓茗楷未来模块化升级主战坦克设计方案刘丹未来坦克刘文达“玄武”主战坦克陈宝龙陈志超T-2030玄武概念坦克奚小龙“毒蝎游骑兵”概念主战坦克张展硕30号工程徐淼斐张开天孙宏旭未来坦克设计赵奕文未来坦克设计——“猛犸”陈玮宇“液氮”2030型突击系统asdsa我的坦克设计宋泰成TT全电坦克陈奂超ZTZ15主战坦克韦锡田T-1型轻型主战坦克骆诚铰接式(可快速分离组合)四代坦克方案赵志颖下一代坦克设计白洁纯模块化陆战平台李睿葛立坤刘入源“天幕猞猁”战车马勇20式主战坦克设想蒙建安“龙骑”模块化主战坦克李云海844工程刘伊天《机械手》坦克概念方案任强未来坦克设计陈明涛“轩辕盾”信息物理坦克系统鲍文斌分体式坦克设计杨升未来坦克设计李水姣nutbomb的未来概念坦克设计方案许舸ZTZ20主战坦克鈡移風轻量化全地形小型多功能坦克董培方谢磊王腾尚宇晴丁一凡朱朔周光东“胸甲骑兵”主战坦克张志扬124坦克谢德宁“意志”号主战坦克苏金旺新型坦克设计詹友安未来坦克设计侯锶俊15式主战坦克设计方案黄立程中国三代半主战坦克赵普隐形坦克崔前军“牛头”式中型主战坦克王一鹏NX-15ZR陆军第四代主战坦克朱文达“贝塔”坦克杜雨松新型多用途轻型坦克毕陆飞MBT-X型主战坦克李元望DZT-1Project主战坦克刘小萌“联合战车X-1”战车张济海2020海外干预部队主站坦克陈思男“巨齿鲨”未来隐身坦克章富永Z-30玄式中战坦克程超xhh-15“天蝎”坦克设计徐桓桓可投送前线支援坦克王威绿松石(突击装甲型)庞佳ZTZ-2015(试)主战坦克设计草案苗文尧未来战斗系统FFS韩菁“火麒麟”1号坦克金立峰ZTZ-20主战坦克周立TJ-2000新型坦克设计张文锦未来地面装甲作战系统构想郭晓林陈德民野战坦克刘海强“点穴”式主战坦克苏远见“蝎”式坦克粟洋08式重型主战坦克王明强未来坦克刘民ZTZ15主战坦克李汶锋未来坦克设计方案薛鸿辉巨型悬浮坦克设计钱鹏“重锤”导弹坦克马朝东多用途通用装甲车辆孙昕潜水坦克崔东平崔理立未来坦克“将军”号刘飞新型坦克设计方案郭文飞未来水陆两栖坦克马兆凯MBT-yayiII坦克崔威未来地面有人主战装备设想黄晋坤CXT系列坦克薛志林未来地面战斗系统(DZX)李松未来坦克设计高国榕对我军未来地面作战装甲车辆发展的构想杨杰特别鼓励奖(7名)“死神”式核动力坦克田文TQ05坦克王睿昕未来坦克丁禾洋新型坦克设想杨林翰z-39坦克张笑语TCA-1水陆两栖轻型坦克周偌琛梦想雷烎网络人气一等奖(1名)“李”式主战坦克设计构想刘曦张金鑫郎卓涛范亚康王洋洋网络人气二等奖(3名)“狙击手”主战坦克概念方案沈岩“重锤”导弹坦克马朝东“雪枫”坦克邹烨翰蒋林佑祖运予杜书剑网络人气三等奖(6名)隐形高速新型坦克谢慧群“巨齿鲨”未来隐身坦克章富永高发展性未来陆战平台陈磊“龙魂”坦克——变位履带式高通过性半自主坦克郑晟黄泽安林博侯旭朝王叙麟未来坦克设计黄谭喜李水姣彭碧涛吕程程万俊斌《机械手》坦克概念方案任强。
科幻未来坦克作文六年级下册

科幻未来坦克作文六年级下册
20年后的我成为一名发明家,发明了许许多多东西,其中让人们最喜欢的是钻地坦克。
钻地坦克大约场4米,宽2米,高2米,又小又轻巧。
坦克是长方形,前面小后面大,是用链条连接成的,链条很硬,是用钢塑材料做成的。
坦克皮是用硬铁做的皮防热防冻。
前面有一个很大很坚固的实心的大钻头,大约长5米,像宝塔形状,下面宽,上面窄。
它是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制的,在内部有很好的控制系统,有可以测定前方石头硬度的测硬系统,有测定前方目标有多远的目标系统,在一个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前方的情况。
这种坦克可以坐2至3人。
它的钻头还可以发射激光,在石头太硬的情况下可以发射激光把石头击碎,这样什么也当不住钻地坦克的前进了。
另外,钻头还可以发射冷却光束。
钻地坦克的作用很大。
一次,火山喷发了,岩浆以每秒100米的速度向居民区漫延。
这时,专业人员驾驶着钻地坦克,全日地底,找到了岩浆喷发的原因和喷发口,对准喷发口,发射了冷却光束,将喷发口冷却了。
阻止了岩浆的迅速漫延,让人们放下了心。
一次,发生了战争,人们驾驶钻地坦克潜入了敌人的主基地,一个翻身翻到了地面上,用激光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也使这场仗大胜。
钻地坦克也给考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古学家们要考察地底的对考古有价值的东西,可以驾驶钻地坦克挖掘出一个地道,然后,人们沿着地道走就能收集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让考古学家省了许多事。
钻地坦克的发明给人
们带来了方便,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写未来坦克的作文

写未来坦克的作文
嘿,朋友们!今天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坦克的样子吧。
对了,你们想过没有,未来的坦克会是什么模样?会不会长得酷毙了,拥有超然的火力和装甲?会不会自己会思考,甚至自己做决定?啧啧,有点期待啦!
我觉得未来的坦克一定会是全自动操控的,说不定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指挥它去任何地方。
没准儿坦克里面就没有驾驶员,取而代之的是一台超级电脑,负责控制这个重型钢铁巨兽。
啥?你说那还不如打游戏?哈,也对,不过未来坦克的"大脑"可得强太多了,别说打游戏,它搞不好能自己下国际象棋呢!
至于火力嘛,我估计未来的坦克主炮一定猛得很,起码得是能打穿一堆水泥墙的激光炮或者等离子炮之类的。
当然啦,防护也得相当牛逼,全身上下包裹着分子级防护罩,任何普通武器都伤不到它。
最酷的是,它说不定能变形,从一辆笨重的陆战怪兽瞬间变成机动飞行器,太科幻了吧?
不过你们说,未来的战争还需不需要坦克?如果双方都有这种超高科技武器的话,战争还打不打得起来啊?我估摸着未来的坦克大概率是用来对付外星人入侵地球吧。
到时候指不定还会出现一支"地球聯合坦克军团"之类的存在呢!
未来坦克一定会酷炫无比、高科技无比。
它们会变成人类战力的最后象征,捍卫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尊严。
当然啦,我们更应该期待的是和
平的到来,不再需要这种武器的存在。
不过作为男孩子,难免会对这种机甲战车产生无穷的遐想,这也是我们青春年华的一部分啦!。
未来磁能坦克创意功能说明

未来磁能坦克创意功能说明火力、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
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
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
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
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700毫米。
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
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
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优于导弹。
二、清理系统二、清理系统就是装有清除地雷装置的坦克,用于战场上排雷开路任务,而扫雷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种,现在的扫雷设备大多可直接安装在战车上在必要时使用,不需额外编组。
一、防护系统一、防护系统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
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三、动力系统三、动力系统它可以两栖使用,是指“水陆两用”可以在水里和路面行动,推进系统由动力、传动、行动和操纵等装置组成。
用方向盘就可以传动、变速、转向、停车制动和侧传动等机构组成。
行动装置用以支承车辆,保障坦克平稳行驶和克服障碍,它包括由弹性元件、减震器等组成的悬挂装置和由履带、主动轮、负重轮、托带轮等组成的履带推进装置。
操纵装可以简单的控制推进系统各机构动作,并保障发挥技术性能。
四、火力系统四、火力系统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
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
论未来坦克火控系统的新特点

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陈玉强(62 ),男,河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坦克火控系统与炮控系统。
文章编号:1002206402(2006)增刊20004202论未来坦克火控系统的新特点陈玉强,王志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100072) 摘 要:在简述坦克火控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军事强国陆战装备的发展实践和构想,论述了未来坦克火控系统的新特点。
关键词:火控系统,操作平台,弹炮一体,数据采集,目标跟踪中图分类号:TJ811 文献标识码:ANew Character ist i c of Tan k F ir e C on tr ol System s i n Futur eCHEN Yu 2qiang,W AN G Zhi 2jun(A ca demy of A rm ored F orce E ng ineer ing ,B e ijing 100072,China ) Abstra ct:Ba ses on tank fire cont r o l syste m statu s the pape r p re sent s a m o re deta iled d iscussi on about ne w cha racte rist ics of fu ture tank fire cont ro l system s from t he w estern m ilit ary pow ers m ar ine equipm ent developm en t pract ice s and idea s 1Key wor ds:fire con tro l system ,operate s the p latfo r m ,m issile and shell integra t i on,dat a acquisition,ta rget t racking引 言坦克火控系统是实现坦克(非制导)武器系统射击过程自动化和提高射击精度的人2机系统,它是充分发挥坦克火力、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坦克
坦克是一种能用履带行走的装甲战斗车辆,它集火力、保护性和机动性于一身,主要用于和敌人的坦克和战斗车辆作战。
坦克在战场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尽了风头。
二战以后的多次战争中,坦克同样也是陆战的主角,被称为“陆战之王”。
坦克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了。
它的诞生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战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刚刚诞生,技术不够成熟,火力较弱,装甲较薄弱,机动性能也差。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战术、战技逐步成熟,坦克技术受到各国的重视,飞跃发展。
火力进一步加强,装甲和动力系统也进一步增加,同时也加入了电台通讯。
而冷战开始至今,在当初设计的三个主要的方面:强大的火力系统、坚固的铁甲、高度的机动性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矛“与”盾“的共同发展——如各种穿甲弹、动能弹和合成材料、主动防御装甲;悬挂系统的迅猛发展——从被动悬挂系统到主动悬挂系统;坦克运动领域的扩展——从陆战到水路两栖···各种方面的进步都使的坦克在陆战方面显现了其陆战之王的风采。
但同时,坦克并不是以一种“无敌“的姿态存在的,在坦克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仍然有着预期相对抗的武器。
例如在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反坦克导弹给了坦克一次狠狠的打击,之后又比如20世纪 60 年代诞生的武装直升机在越南战争中展现出的惊人风采, 标志着反坦克武装直升机对坦克构成了新的更大的威胁。
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这些新型武器的出现以及大规模陆地战的减少,坦克似乎正在一步步地淡出历史舞台。
但我认为,未来战争不能缺少坦克,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不能离开坦克,坦克不仅不会淡出历史舞台,还会与时俱进、不断进化,继续在“陆战之王”的宝座上称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坦克技术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在火力系统方面,可以采用顶置火炮的方式来改变炮塔式坦克的传统模式,使之更矮更安全,也会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
在弹药方面,也可采用液态发射药,液体发射药的爆炸温度,比固体发射药低 1000℃左右,最大膛压明显降低,这就减少了燃气对火炮身管的磨损与烧蚀,延长了身管的使用寿命,还能减弱炮口火焰和二次冲击波,有利于火炮隐蔽。
另外,坦克可能要
多少增强一些导弹发射的能力,利用改进的电磁炮或者火炮、其他类型的发射器发射炮射导弹或者普通导弹,当然也可增加性能非常好的激光、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
坦克的武器将来可能要实现多功能化、集成化,以应对花样更加繁多的敌人。
在火控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大闭环控制原理,提高发射弹的命中率,尤其是大幅度提高对在越野地形上做高速机动运动的目标命中率,缩短坦克炮射击准备的时间。
另外,也可以发展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实现目标搜索、识别和跟踪自动化,缩短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提高行进间射击的命中率,提高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
在坦克的空射和远战能力上,也可以发展高平结合、弹炮一体化的火控系统。
同时,将坦克火控系统纳入车辆综合电子系统,提高整个车辆系统的可靠性,便于与整个战场C3I系统连接。
当然,也要将火控系统进行组件化、小型化,提高火控系统的再生率,从而提高主战坦克的战斗力和生存力,同时也为坦克整体的小型化、轻型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在装甲防护方面,可以采取新一代复合装甲,比如枣钢凯夫拉合成纤维板,或者是电磁装甲,能够在炮弹飞近时利用电磁场变化将其引爆。
当然主动防御系统也会继续发展,其反应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烟幕弹还会保留,但是成分会进一步改进,能够提高更高的干扰能力。
隐形技术也将要应用,结合复合材料,光学技术来制造隐身性能良好的车身实现整个坦克在可见光及红外线方面的双重隐身,另外小型电子干扰设备也会逐渐普及到坦克身上,用于对付反坦克导弹等武器。
在机动能力方面,研制更大动力的发动机,采用最新的耐高温陶瓷来实现绝热式发动机可取消庞大的冷却系统,将发动机体积缩小 1/3 左右,同时加入新能源与石油的双重燃机,为坦克提供更多动力。
当然减轻坦克重量也可提高坦克机动性,实现快速部署。
采用轻质材料制造车体、炮塔等结构件,缩小战车外形尺寸都是坦克机动性提高的方法。
所以,未来的坦克在生产上应是单一底盘,不同炮塔,多种模块化的复合装甲。
未来的坦克应该是火力强劲,火控最优,持续射击能力强,中等防护,中等速度,中等最大行程,大功率发动机,通用底盘,模块化附加装甲,并且通过换装不同炮塔和附加装甲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生产简单,能大量装备,又能通过
添加或改进某些设备从而大幅度提高性能的坦克。
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坦克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对未来的坦克而言,智能化、信息化就是通过各种技术装备在坦克上的应用,达到代替或减轻车组乘员脑力劳动的效果,提高坦克的作战效能。
其发展将主要集中在准确测距、弹道解算、感知预警、主动防护、夜间观瞄、敌我识别等方面,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实现,坦克将看的更远、打的更准、跑的更稳。
信息化是未来坦克的最重要的变化,坦克的目标发现能力是融入到一个指挥打击网络中的,很多的指挥系统和传感器都会实时地将有用信息传递过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坦克仍然有着其发展空间,还有着可以挖掘的潜力,坦克仍然会继续活跃在未来的战场上,未来坦克将继续在“陆战之王”的宝座上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