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种分布
人种及分布

黄色人种人是一种人种分类。
黄种人大多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
黄色人种或蒙古利亚人种是历史上为人类分类学说里的一种人种。
其肤色呈黄色。
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
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型有扁平的,还有窄长的。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
颧骨突出。
鼻宽度中等,鼻梁中等;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
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
白色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广的人,其以显白人种日耳曼、凯尔特、斯拉夫、高卢、法兰克、盎格鲁撒克逊、土耳其为代表。
肤色较浅,柔软波状的头发,眼窝较深,毛发较为发达,颧骨低,颚骨较平,鼻梁高挺,嘴唇较薄。
毛发颜色主要分为:白、金、红、棕、黑等五种大色调。
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著,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美洲。
他们在全世界的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其次是北非、西亚以及大洋洲和北美洲等地区的犹太人等。
在南美洲以伊比利亚亚种为主,所占的人口比例,在南美洲各国都不一样,其中以阿根廷的数量占本国人口数量的比例最大,巴西的白人数量为南美洲的最大;而这其中又以俄罗斯的白人数量为世界的最大。
黑色人种即黑种人,又称尼格罗人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赤道人种,是根据体质上可遗传的性状而划分的人群,人类分类学说里的一种。
黑种人一般肤色黝黑,头发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宽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横径较大,凸唇,口宽度大,嘴唇厚,胡子和体毛较少。
黑人的种族分类主要有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两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绝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罗人、库希特尼格罗人(属于黑白混血种族)、澳大利亚原住民等。
在中世纪时期和中世纪以前,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湘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专项训练 专题08 世界的人种(解析版)

专题08 世界的人种知识讲解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色。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人种虽有体质差异,但绝无优劣之分。
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是()A.欧洲西部B.拉丁美洲C.西亚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析】赤道周围的人处在热带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多为黑种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人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之间,多为黄种人,极圈附近的人处在亚寒带和寒带之间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小,多为白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解答】解: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是黑种人,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
故选:D。
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A.风俗习惯B.语言文字C.经济生活、文化程度D.人体体貌特征【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
【解答】解: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与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经济生活、文化程度等的差异等无关。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这首《龙的传人》中描述的人种,主要分布在()A.大洋洲和北美洲B.亚洲西部和南部、南美洲东部C.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D.亚洲南部、南美洲中部、北美洲南部【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不同的人种

美洲的奴隶种植园制度是极其残酷的。奴 隶种植园主奉行的信条是从黑奴流汗得到 的钱能抵上买他们的钱,就不怕把他们累 死。所以,美洲黑奴的死亡率很高,例如 圣多明各岛每年要死3万人。如果不从非洲 每年运进大批黑人加以补充的话,不但奴 隶种植园不能扩大,即使已有的种植园也 不能继续存在下去。贩卖黑人的暴行,几 个世纪盛行不衰,原因就在于此。
黑人为什么不逃跑呢?
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的奴隶,奴隶贩 子会施加他们能够采取的任何处罚,轻者以皮鞭 抽打,重者被砍头、挖心、断其手足、以绳索活 活勒死以及扔到一望无际的海水之中等。这些手 段残忍、毒辣,令人触目惊心。不少奴隶不堪忍 受这种非人待遇,一有机会他们就奋然反抗奴隶 主,殴打奴隶贩子,或者是逃亡,有些奴隶则宁 愿跳海自杀!奴隶们在用种种方式方法表示着他 们对这种残忍的贩奴制度的反抗。
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 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非、西亚、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大洋洲(集中于澳大利亚东南部)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西北部
想一想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那些影响?
(请同学们读课文72页“阅读材 料”)
结
论
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等因素影
响着人种的特征。人的肤色大致 从赤道到极地逐变浅,与太阳 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 与气候有关。
人人平等
人种的区分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 没有优劣和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形式的 种族歧视和压迫行为都是错误的,不 少被白人称为劣等的人种也做出了伟 大的成就。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 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黑种人种人有何体质特征?
世界人口的分布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印度教人口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和孟 加拉国等南亚地区。
语言人口分布
汉语人口分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新加 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
区。
英语人口分布
英语是全球最通用的语言之一 ,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 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
影响
难民和移民对输出国和输入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社 会、政治等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世界人口的分布
contents
目录
• 世界人口概述 • 世界人口地理分布 • 世界人口经济分布 • 世界人口文化分布 • 世界人口迁移
01 世界人口概述
世界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数量
据统计,全球人口数量已超过70亿,并且仍 在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球人口增长 速度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非洲人口分布
01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数量 超过1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约 16%。
02
非洲人口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 地区,尤其是尼日利亚、埃塞俄 比亚、刚果(金)等国家。非洲 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也较高。
欧洲人口分布
欧洲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数量超过7亿,占全球总人口的 约10%。
欧洲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德国、法国、 英国、意大利等国家。欧洲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 低。
法语人口分布
法语是法国、比利时、瑞士等 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同时在非洲许多国家也有大 量使用者。
西班牙语人口分布
西班牙语是西班牙、拉丁美洲 国家和美国等地的官方语言,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1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乌拉尔、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北南亚、东南亚及少数美洲和大洋洲。
黄种人约占世界人口的37%。
黄种人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蒙古人种、蒙古人种,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
其数量在四大赛事中排名第二。
黄种人主要讲乌拉尔语、汉藏语、蒙古语、通古斯语、爱斯基摩-阿留申语(古西伯利亚语)、南亚语、印尼语、印地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扩展数据:物理特征:黄种人的肤色是白色或淡黄色,大部分有黑色的头发,深棕色或浅棕色的眼睛,只有少数是金发。
而且黑发更细更直,胡须体毛更少,狐臭更轻。
下巴不凸,有人尖有人平。
鼻翼宽度中等,鼻尖指数中等。
眼睛中度皲裂,虹膜褐色,上眼睑褶皱发达。
大多数眼睛有覆盖泪腺阜的内眦皱襞。
上门牙舌的铲状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美洲印第安人的脸不像北亚蒙古人那么扁。
他们大多长着长长的头骨和略大的鼻子。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3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黄种人也叫东亚人种,皮肤黑白相间,主要分布在东亚和欧美,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
在欧洲,“黄种人”的概念起源于17世纪晚期,作为对耶稣会士记录黄色象征价值的回应。
“黄种人”的概念在19世纪西方文学中迅速普及,并通过传教士传播到中国。
黄种人的分布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基瓦克(Michael Keevak)的研究,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人的各种旅行报告都认为东亚人是白人,对东亚人(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肤色的描述多为白色、略呈暗白色、橄榄色等。
,但绝不黄。
然而,在林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亚洲人的肤色被用作一个模棱两可的拉丁词fuscus,通常可以理解为深色或棕色。
在1740年的德文译本中,这两个词被译为德语的gelblich flallow。
林奈在1758年将亚洲人的肤色由栗色改为栗色,可以翻译为黄色、淡黄、蜡黄、苍白等。
后来,尽管白人至上主义学者布鲁门巴哈认为肤色分类不准确、混乱,而且他只注重头骨分析,但他仍然将流行的肤色分类与他的头骨分类结合起来,并在1795年首次使用了黄色蒙古人种的概念。
世界的三大人种

印度人 爱斯基摩人
世界人种的分布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等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及南美洲(因纽特人、印第安人)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及南美洲(因纽特人、印第安人 非洲中部和南部、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
世界的三大人种
根据肤色、头发、面部特征等可将人类划分 成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人
头发
波状 卷曲 黑直
面部
鼻子高 嘴唇薄 嘴唇厚 扁平
体毛
多 少 中等
色浅 黑色 浅黄色 棕黑色
考一考:他们属于哪个人种?
印第安人
世界人种分布情况及分布地图

世界人种分布情况及分布地图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人种的形成主要由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遗传变异等诸多因素所决定。
不同人种之间不仅在外貌特征上有所差异,还存在着遗传上的差异。
本文将介绍世界人种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分布地图直观展现。
一、亚非人种亚非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亚洲地区的人种主要有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马来人种等。
蒙古人种分布广泛,包括中亚、北亚、东亚等地,他们多数具有黄褐色肌肤和黑色或深棕色的头发。
高加索人种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地区和西亚,他们通常具有较浅的肤色和浅色的头发、眼睛。
马来人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他们通常拥有黄肤色、黑色头发和眼睛。
非洲是世界上人种分布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主要有黑人种、尼罗人种和巴秘人种等。
黑人种分布较广泛,占据了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他们通常拥有深黑色的肤色和咖啡色的眼睛。
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地区,他们的肤色较亮、头发较长。
巴秘人种分布在非洲的赤道地区,他们的肤色较黑、头发较卷曲。
二、欧洲人种欧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包括北欧人种、地中海人种和东欧人种等。
北欧人种主要分布在北欧地区,他们通常具有较白皙的肤色、金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
地中海人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他们通常拥有橄榄色的肤色、黑色的头发和棕色的眼睛。
东欧人种主要分布在东欧地区,他们的外貌特征介于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之间。
三、美洲人种美洲人种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包括印第安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等。
印第安人种是美洲原住民,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他们的肤色较黝黑、头发较黑。
白种人主要是欧洲人在殖民和移民过程中到达美洲以后形成的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和南美洲一些发达国家,具有欧洲人的外貌特征。
黑种人主要是非洲黑人通过奴隶贸易被迫移民到美洲地区,主要分布在南美、中美和加勒比地区。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世界各地人种的分布情况。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这些分布情况,下面将附上一幅世界人种分布地图。
世界的人种

肤色: 黄色或黄棕色 眼色: 呈棕色 毛发: 又黑又直 脸型: 宽平 鼻梁: 中等高度 身材: 中等
和自己对照一下,有哪些共同特征
世界的人种
• • • • • •
肤色: 呈白色或浅棕色 眼色: 比较浅 毛发: 发色都比较浅,呈波浪状 头型: 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脸型: 身材: 比较高大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人种
体育明星
世界的人种
影视明星
世界的人种
黄种人 划分依据:
白种人
黑种人
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
世界的人种
比 尔 盖 茨
世界的人种
威 廉 王 子 和 凯 特 王 妃
奥巴马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人种
科比
世界的人种
孙 杨 奥 运 夺 冠
世界的人种
• • • • • •
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 亚洲东部 和东南部 美洲的印第安人
世界的人种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 被殖民主义者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在美洲以 加勒比地区、巴西和美国相对集中。
世界的人种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总称。 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于黄色人种 。 因纽特人是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分布在从西伯利亚、 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属于黄色人种 。
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
世界的人种
世界的人种
(1)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填写下表。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美洲 黄色人种 的印第安人。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欧、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澳大利亚中西部。
(2)说一说,南美洲和北美洲为什么也分布有一定数量 的黑色人种? 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黑奴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人种分布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
人种的概念,最初于1684年由法国博物学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最早的人种分类,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它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人类,将人类分为四种:第一,将埃及人涂以赤色;第二,亚洲人涂以黄色;第三,南方尼格罗人涂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涂以白色。
成为今日将人类分成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褐色人的基础。
瑞典杰出的科学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类中,将世界人种划分为:野蛮种——菲拉斯,怪物种——蒙斯托拉斯,理智种——塞比恩斯;进而按当时众知的洲数,把理智种进一步分为欧洲白种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和美洲人红种人四大种族。
法国著名学者居维叶主张划为三大人种,并以《旧约全书》中的诺亚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命名为:闪人种、含人种、雅弗人种。
这种从文化上、宗教上对人种进行划分,人们很难接受。
被誉为“西方人类学鼻祖”、“人类之父”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鲁门马赫,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他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色、身高、头型等体质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现生人类划为五大人种:
①高加索人种(白种)。
皮肤白色,头发栗色,头部几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狭细,口校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居民属之,但芬兰人、拉普兰人等除外。
②蒙古人种(黄种)。
皮肤黄色,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
西亚以外的亚洲人和北部的因纽特人、拉普兰人和芬兰人属之,但不包括马来人。
③非洲人种(黑种)。
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厚,多数人有八字脚。
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属之。
④美洲人种(红种)。
皮肤铜色,头发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宽,颧骨突出。
除因纽特人外,其他美洲原住居民属之。
⑤马来人种(棕种)。
皮肤黄褐色,头发黑而缩,头部中等狭细,鼻阔、口大。
太平洋诸岛和马来半岛居民属之。
这个划分可说是人种的地理分类。
其实,美洲的红种人并不存在,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的一大分支,由于他们崇敬红色,常用红颜料涂脸,被误为红种人。
再者,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血液特征、遗传疾并遗传基因等,所以,学者们都用各自不同的标准对人种进行分类。
因此,对现代人种的分类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不过50年代以后,在布氏分类基础上又增加了指纹、血型等指标,使人种的划分逐渐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目前公认的人种划分标准。
黑种人起源于热带赤道地区,该地区在一年之内受到太阳的直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烈。
长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经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一系列适应性特征: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内部结构免遭损害;体表汗腺密度特别大,以便在极度炎热时能维持或迅速恢复正常体温;鼻低宽,鼻孔通道短,嘴唇厚、嘴裂大、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象羊毛一样卷曲,使每根卷发周围都有许多空隙,空隙充满空气,空气传热性差,因此,卷发有隔热作用,保护头脑不受伤害等。
白种人起源于较为寒冷地区,该地区阳光斜射,光线较为微弱,紫外线也弱,当地居民体内黑色素含量低,皮肤呈浅色;身体较粗壮高大,以减少热量散失;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较长,以预热吸进的冷空气;体表毛发密稠,以防寒冷等。
黄种人起源于温带地区,其肤色和身体特征的适应性具有黑白两色人种的过渡性。
近几百年来历史证明,以上三大人种的相互混合,又长期地稳定在一定的地域内,也能产生新的人种。
如美国黑人其祖先来自非洲,它们与欧洲去的美国白人长期混合,现美国黑人体内已有20%以上白种人遗传因子,所以,在体质上已明显地区别于非洲黑人,构成新的人种。
在巴西,则是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国人等的混合,经过相当长的时期,也形成了新的人种——混血人种。
美国科学家S·M长恩,在经过长达10年的酝酿和调查之后,他认为全世界有9大地理人种,并划分出32地域人种。
1.美洲印第安人种
指欧洲人、非洲人到来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个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
他们散布在偏僻的地区,以狩猎、采集或半农业为主,人口不多,在遗传上常呈完全独立的状态。
其特征是具有棕黄色皮肤,黑色粗直的头发,铲形门牙,突出的颧骨,鼻梁较突,体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频率高,明显地不同于有联系的亚洲地理人种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直至新西兰一带的人群。
3.美拉尼西亚——巴布亚人种
指分布在新几内亚岛、斐济群岛和西色为棕色,宽鼻型,黑色头发呈直或卷曲状,体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少。
太平洋其它岛屿的人群。
其特征是皮肤呈暗棕色,圆型头,毛发卷曲,眉脊发达,鼻尖呈钩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亚人种
指欧洲人到来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
其特征是褐色皮肤、波状或卷曲状头发,线状体型,有很大的牙齿、明显的眉毛脊,颌骨外突,体毛中等浓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 型频率很低。
5.亚洲地理人种
主要指分布在亚洲大陆,乃至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婆罗洲群岛等地的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种。
其特征是皮肤呈浅黄色,头发黑而直,胡须与汗毛稀少,脸形扁平,颧骨较高,眼皮有波浪状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频率很高。
6.印度地理人种
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区的人群。
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头发呈黑色或黄色、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人种相似。
7.欧洲人种
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种。
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浪形、呈金黄色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
男子秃顶频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Rn型频率高。
8.非洲人种
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在内的若干地域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
其特征是皮肤黑至深褐色,头发短而卷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宽,颌部明显突出,体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频率高,体内常具有对疟疾有相对免疫力的镰刀形血球。
9.密克罗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
其特征是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长头型,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
血型频率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相似,
但B型频率较高。
长恩的九大地理人种分类的长处是简便好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
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体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考虑分开归属问题。
再如长恩的人种划分都局限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人种分类和分布,忽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及其以后,欧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迁移,由此引起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澳洲人种分布等事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愈来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划为北美地理人种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种,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还有报道称在热带雨林地区,考古探险队员曾发现罕见的绿色人种和蓝色人种,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