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4)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4)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4)及答案【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一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一一冰磧湖、冰磧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链接-----(2019 •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题。

*、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o【点睛】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1)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1)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1)及答案链接----(2019 •新课标I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 o、T i、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 o>T2>T i。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 o。

据此完成6-8题。

1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2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 T3形成时期B. T2形成时期C. T1形成时期3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答案】1.A 2.A 3.D【解析】8•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o>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o,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

故选D o【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1.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A • T o B. T1C. T2D. T o形成时期D.间歇性抬升2.(2019岳阳模拟)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C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如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A. 高温变质B. 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D. 喷出冷却.2. 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D. 风化作用.解析:1.B 2.D 第1 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练(五) 考查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建议时间 / 45分钟久负盛名的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图G5-1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图G5-11.和田玉属于图中哪类岩石( )A.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b1+b2)→aB.(e1+e2)→dC.e1D.e2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这个位置称为热点。

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G5-2所示,数字表示火山锥形成年代)。

读图,回答3~5题。

图G5-23.下列时段中,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60×106~100×106年B.距今100×106~120×106年C.距今120×106~140×106年D.距今140×106~160×106年4.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5.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图G5-3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h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图G5-36.图示区域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7.图G5-4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图G5-4A.①B.②C.③D.④汤泉乡地处河北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图G5-5为汤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8~10题。

图G5-58.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9.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10.图中岩石界面起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图G5-6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

第2讲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河南焦作模拟)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

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A.盛行风风速大B.地表坡度大C.土壤颗粒大D.植被覆盖率低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解析:第1题,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影响“风蚀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度”。

第2题,从描述中的“浍”“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

答案:1.D 2.D(2017·安徽淮南二模)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4.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5.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解析:第3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

2019届一轮复习(课标版)高考地理: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案+Word版含答案

2019届一轮复习(课标版)高考地理: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案+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纲解读主题内容考点要求高考示例常考题型预测热度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岩石圈物质循环Ⅱ2016江苏单科,21,3分2015天津文综,3—4,8分选择题★★☆2.内力作用与地貌Ⅲ2017天津文综,3,4分2016浙江文综,5,4分2015福建文综,9,4分选择题★★★3.外力作用与地貌Ⅲ2017课标Ⅱ,9—11,12分2016课标Ⅰ,7—9,12分2015课标Ⅰ,10—11,8分选择题★★★4.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Ⅰ2015广东文综,10,4分选择题★☆☆分析解读近三年来,全国课标卷连续高分值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地方课标卷也是高密度考查本部分内容。

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形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复习时要加大对获取图文信息能力的锻炼,以及对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过程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6江苏单科,21,3分)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答案AD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2.(2015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答案 C3.(2015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答案 A教师用书专用(4—5)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3)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3)及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地表形态的塑造(3)及答案链接---(2019 •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1 —2题。

1 •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 .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 .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1.D 2.A【解析】4•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BD。

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复习】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相关练习一、(2019重庆南开中学月考)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读图回答1 2题。

1 •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

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A .深海B .浅海C .陆地D.无法判断2. 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解析:1.C 2.D第1题,读图可知C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

第 2 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别为E、F、G 分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 E 到G 经历了深海到河湖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

地理.新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理.新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19四川遂宁实验中学月考)“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

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

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

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2.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B.凝灰岩质地疏松,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2.B1题,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代表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①变为甲,则①代表堆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由②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⑤代表熔融作用。

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①②④,A项正确。

第2题,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B项正确。

(2019山东济南高三5月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

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堆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4.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5.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堆积B.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堆积D.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4.D5.B3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单兀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阶战| 阶段n 阶段II2•平顶海山()A. 为褶皱山B. 由沉积岩构成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3—4 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 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4•该板块边界()A. 甲处形成裂谷B. 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 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 沿经线方向发育B. 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 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 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 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A. 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B. 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 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 — 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 (南纬30。

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 ,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 ,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据此回答 8—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2016北京文综卷,4,4分]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下题。

2.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考点2板块构造学说[2018河北衡水中学调研,47—48]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4.该板块边界()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考点3外力作用与地貌[2018广州调研,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岩石主要由()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7.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2018河南南阳八校联考,15—16]“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

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

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

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

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

据此回答8—9题。

8.“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9.“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17四川成都七中测试,6—7]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

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

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是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

读图,完成10—11题。

10.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①地形起伏较大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③有充足的水分④气温在0 ℃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地貌的是()A.撒哈拉沙漠B.云贵高原C.西西伯利亚平原D.亚马孙平原考点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7—8]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有一块著名的“金刚宝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

据考证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的。

据此完成12—13题。

12.“金刚宝石”最可能是()A.玄武岩B.砾石C.花岗岩D.石灰岩13.“金刚宝石”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B.风力搬运C.流水沉积D.冰川侵蚀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4.关于图中a、b、c、d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①a指化学沉积作用②b指搬运作用③c指成岩作用④d指火山喷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①断层的发生②砂岩沉积③页岩沉积④岩浆的侵入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④⑤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④②①16.读图可知,()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B.花岗石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考点5主要的地质构造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下题。

17.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题。

18.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2018湖南湘中名校联合体联考,14—16]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19—21题。

19.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A.L1线B.L2线C.L3线D.L4线20.读图可知,()A.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C.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D.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21.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⑤页岩油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油页岩经低温干馏获得的,被称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

下图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布。

据此完成22—23题。

22.油页岩属于()A.喷出岩B.变质岩C.侵入岩D.沉积岩23.传统石油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A.a处B.b处C.c处D.d处考点6河流地貌的发育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挟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

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挟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

读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24—25题。

24.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河流的流域面积B.河流的落差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25.图中黄河①—③河段()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B.春季可能有凌汛发生C.径流量①<②<③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0—11]下图中1为河床(常年有河水),2为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3为阶地(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

读图回答26—27题。

26.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的,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

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减少B.植被破坏C.地壳抬升D.地壳下降27.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A.上游河源处B.中上游的河流弯曲处C.山口冲积扇处D.河流入海口处28.(1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冬春季节河谷地带盛行强劲的西风。

在中游宽阔河谷中水流分汊呈辫状,出现了心滩、沙洲广布以及沙丘连绵起伏等奇特的景象。

下左图为中游区域部分河段示意图,右图为曲水段某地区影像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左图中加查河段的河流特征。

(4分)(2)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右图中沙洲的成因。

(6分)(3)简述右图中沙丘景观的形成过程。

(6分)答案1.B图中岩层弯曲变形,是一个大型褶皱,其成因主要是地壳运动。

2.D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

3.B由该板块的形状与位置可知,该板块为印度洋板块。

该板块的西南部为生长边界,板块北部和东部为消亡边界,由此推断,该板块的运动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

4.C甲处位于消亡边界,裂谷多形成于陆地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误;乙处位于消亡边界,海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B错误;丁处是生长边界,岩石是新涌出来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形成年代最晚,C正确;甲处位于陆地,丁处位于海洋,甲处地壳厚度较丁处大,D错误。

5.C南美洲西部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而安第斯山脉为南北走向,与上述两板块交界地带的走向一致。

6.B根据文字信息“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可知,该地岩石为岩浆岩,主要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对。

7.C据图可知,石林景观岩体裸露,没有堆积物分布,因而不存在堆积作用,A、D错;当地海拔只有1 200米,没有冰川分布,不会受到冰川侵蚀,B错;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易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C对。

8.A结合题干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9.D结合题干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南纬30°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10.B从材料中可以判断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

该地貌的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且经过反复冻融,气温徘徊在0 ℃有利于冻融的多次发生。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地形起伏不大。

11.C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西西伯利亚平原气温有在0 ℃上下波动的情况,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云贵高原最低气温都在0 ℃以上,不符合条件。

12.C由材料中信息“据考证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的”,可知“金刚宝石”最可能是花岗岩。

13.A由图中“金刚宝石”的形态可知,其是侵蚀作用形成的,所以排除B、C;由舟山群岛可知,与冰川侵蚀无关,应是海浪侵蚀形成的。

14.D a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①对;b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②错;c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③错;d箭头显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④对。

15.C据图可知,花岗岩断成两段,说明岩浆的侵入在断层出现之前;花岗岩侵入砂岩,说明砂岩沉积早于花岗岩的侵入;沉积岩越靠近底层其形成时间越早,即页岩沉积早于砂岩沉积;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存在于页岩岩层之下,即侵蚀面的侵蚀作用发生在页岩沉积之前。

16.C页岩属于沉积岩,A错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B错误;断层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即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正确;该地有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出现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即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曾经可能下沉,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