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合集下载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叠词是指古典诗词中由相同读音或者相同的字或音组合而成的有重复的词句。

它是古典诗词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产生强烈的语音韵律效果,使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下面就来探讨叠词在古诗中的作用。

一、体现情感的强烈在古诗中,叠词多用于描绘人物痛苦、悲伤、愤怒等强烈的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两句,“离离”、“一岁一”等叠词的运用,使荒原上草木枯萎的景象更能深深感染人心,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二、营造氛围的效果叠词还可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效果,使诗词的气氛更加浓郁鲜明。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百寻愁煞尽,千载客心惊”两句,通过“百寻”、“千载”等叠词的运用,表现出诗人在高处登楼时,周围万物瞬间缩小,令人生出心惊胆颤的感觉,体现出长城深奥的历史文化气息。

三、增强语言的美感在古诗中,叠词不仅可以表现情感,也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语音效果。

唐代诗人杜甫的《蜀道难》中“崩山侧岭路微盘,千层叠翠障重叠”一句中的“叠翠障重叠”就是运用重叠的词语,增强诗句的语言节奏,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音韵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形象描述的效果叠词还可以产生出形象鲜明的效果,使诗歌更加具有视听效果。

例如《离骚》中“又觏于女乐,饮酒减五斗”一句,古人称五斗粮为“大斗”,“减五斗”中的“减减”两词的重叠生动地描绘出新婚之夜新郎饮酒失态的场景, 表达出诗人的愤慨和痛苦。

《长恨歌》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通过“生紫烟”、“遥看”等叠词,生动描述出了美好的山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总之,在古诗中,叠词无疑是演绎情感、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增强语言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能够使诗歌达到意境、听觉和视觉的多重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声声慢中叠词在诗词中的作用

声声慢中叠词在诗词中的作用

声声慢中叠词在诗词中的作用声声慢中叠词在诗词中的作用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音韵和用词的默契组合传达情感,展示美感。

声声慢中叠词就是其中一个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其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仅增加了诗词的艺术吸引力,还能够有效地加深读者对于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这种叠词形式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是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的。

首先,声声慢中叠词能够表达出情感的深远和持久。

叠词的循环重复及音韵的交错贴合,通过声音的延续和回荡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

比如《古朗月行》中“静夜思”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光影在床前的倒映和冷冽感触的表达,叠词“明月光”和“地上霜”反复描绘了孤寂的夜晚和苍凉的情愫,使读者在细腻的表现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沉思和寒冷。

其次,声声慢中叠词能够加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重复的叠词,诗人能够创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意境,给人以震撼和共鸣。

比如在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中,“烛”和“秋”以及“轻”和“扇”都呈现出叠词的形式,使得诗人在短短的几个字中展现出秋夕夜晚的寒冷和落寞,打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情境,使人感到身临其境,情感更加立体深刻。

再者,声声慢中叠词能够给诗词带来一种富有音乐感的旋律性。

在古诗中,叠词往往是与韵律相呼应的,通过重复音节的运用,产生出曲调舒缓、韵律优美的音乐感。

比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汉水东流至此回,控弦犹得泪沾裳”,叠词“东流”和“泪沾裳”通过韵律和律动的表现,使诗句具有了一种流动的节奏和唱腔,让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仿佛能够听到歌者的歌声。

总而言之,声声慢中叠词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传递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以及创造优美韵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使得诗词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更加凸显,给读者带来了更加深刻、生动和动人的审美体验。

因此,叠词在诗词作品中的应用不仅具有广泛的艺术效果,也对于创作者与读者的沟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这古诗词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让语言更具韵律之美,让情感更深沉,那就是——叠词。

叠词,顾名思义,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者短语的修辞手法,也称为“重言词”。

它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不仅赋予了诗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还在深化情感、描绘景象、强调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叠词可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表达了她对爱人的苦思之情,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叠词可以表达一种强调或渲染的效果,使诗词更加深刻和有力。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使用了叠字,表达了两情相悦不在乎时日长短的深刻含义。

叠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产生不同的语义和语气。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中“青青”一词既形容衣服颜色,又表达对友人的敬重。

接下来,详细介绍两句使用叠词手法的诗词,让大家感悟诗词中的叠词之美。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开头一句,也是这首词最著名的一句。

这句话用了七个叠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

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亡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悲哀。

词人在国破家亡、丧夫之后,孤身一人南渡,生活艰难困苦,心中空虚寂寞。

她苦苦地寻找着失去的一切,却只见到冷清的景物和人情,没有任何温暖和安慰。

她的心情如同秋天的气候,乍暖还寒,难以平静。

她用酒来麻醉自己,却无法抵挡傍晚的寒风。

她看到大雁飞过,更加伤心,因为那是她和亡夫曾经相识的信使。

她看到满地的菊花凋零,也如同她自己一样憔悴不堪。

她孤独地守着窗户,等待着漫长的黑夜。

她听到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更加凄楚。

她觉得这样的光景和心境,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开篇的叠词先声夺人,展现了词人对音律的高超掌握和运用。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个叠字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声律交错的感觉。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叠词是指在一个汉字中重复同一个音节,如“心心相印”中的“心心”、“风风雨雨”中的“风风”、“雨雨”等等。

古诗中常使用叠词,这种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修辞效果。

首先,叠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反复的同音词可以强调句子中表达的情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离骚》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叠词均是为了强调女子的美貌。

其次,叠词还可以起到增强语感的作用。

叠词的重复可以让读者在阅读古诗时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语感。

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

最后,叠词还可以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叠词的重复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如《虞美人》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些叠词使人们感受到了春花飘零,水流不息的自然景观,更加形象生动。

总之,古诗中叠词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够强调情感,也能够增强语感,还能够使描写更为形象生动。

它是古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

- 1 -。

赋得暮雨送李胄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赋得暮雨送李胄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赋得暮雨送李胄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叠词表达效果如下:
1.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叠词的运用使诗歌在音韵和节奏上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2. 生动形象地描绘景象。

叠词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暮雨中船帆沉重、飞鸟迟缓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雨中世界的氛围。

3. 强调情感。

叠词的运用可以强调诗歌中的情感,使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更加浓重和深沉。

4. 丰富诗歌的艺术效果。

叠词的运用可以使诗歌在语言、音韵、节奏等方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叠词表达效果是通过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生动形象地描绘景象、强调情感以及丰富诗歌的艺术效果等方面来体现的,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诗歌叠词知识点总结

诗歌叠词知识点总结

诗歌叠词知识点总结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指在一个词语或词组中,由两个或更多的相同的词叠合而成,形成具有独特语音和语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花花世界、滔滔不绝、叮叮当当等。

二、叠词的形式1. 单字重叠:即在一个词语中,通过重复一个字的方式形成叠词。

例如:啾啾呤呤、虫虫雨声。

2. 词组重叠:在词组中通过重复的方式形成叠词。

例如:一去不回、天南地北、雨雪霏霏。

3. 字母重复:通过重复词语的字母形成叠词。

例如:哒哒啦啦、蹦蹦跳跳。

三、叠词的功能1. 丰富表现力:叠词能够增加诗歌的音韵美感,使诗歌更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感。

2. 增强情感表达:叠词能够加强语言的情感力度,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

3. 表达特定的情境:叠词能够呈现出一种生动、真切、活泼的语言形象,表达特定的情境和氛围。

4. 强调某一特定词汇:通过叠词的使用,可以对某一特定词汇进行强调,增强表达的效果和力度。

四、叠词在诗歌中的运用叠词在诗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不同的叠词运用能够呈现出诗歌的不同风格和氛围。

叠词可以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充满活力,使读者更容易被诗歌所吸引。

叠词的运用需要注意不要过多,过多的运用会使诗歌显得单调和呆板,影响到诗歌的艺术效果。

五、叠词的例句1. 晚风啸啸,轻舟掠掠。

2. 春雨绵绵,吾心荡荡。

3. 惊雷轰轰,夏雨润润。

4. 呀呀乐乐,童心悠悠。

5. 星星点点,夜色静静。

综上所述,叠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叠词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有音韵美感和表现力,丰富诗歌的表达形式。

希望大家在诗歌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叠词,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诗歌作品。

考点对接鉴赏古诗歌中的叠音词-完整版PPT课件

考点对接鉴赏古诗歌中的叠音词-完整版PPT课件
退出
解析:本题考查“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两个字相加, 往往呈形容词词性,其意思常常可解释为“……的样子”, 有强调意味;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具体意思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 强表达效果。
叠音词作用不外两种,赏鉴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人手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上面诗中的 “葱葱”“靡靡”就有这方面的作用。 2有些拟声词属于叠词,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对接:鉴赏古诗歌中的叠音词
鉴赏古诗歌中的叠音词
诗歌中运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 种特殊的形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 缠绵的感情。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 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诗中“凄感伤,“袅袅”形容秋日的苍凉和惨淡。这两个叠词不仅 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把那一份惜别之情表现得
又如《孔雀东南飞》中:
例句
分析
“纤纤”给人一种女子的形态美,表达诗人 纤纤作细步
对刘兰芝外貌的赞赏之情
“时时”“久久”表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感 时时为安慰,
情之深,表达了二人分离前的难分难舍之 久久莫相忘

200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芜,丛生的草。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是指在一个字的基础上,重复其音节或部分音节的词语。

古人常常利用叠词来表现情感、描绘景象、烘托氛围、增强语言的韵味等。

首先,叠词可以表现情感,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叠词加强了孤寂、清冷之感。

再如《离思》中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用叠词强调了孤独、凄凉的气氛。

其次,叠词还可以描绘景象,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用叠词表现了异乡的孤独;《登高》中的“昆仑无一土,何处觅踪迹”,用叠词形象地表现了登高者的孤独。

另外,叠词还可以烘托氛围,如《赠汪伦》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用叠词营造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山水环境;《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用叠词营造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氛围。

最后,叠词还能增强语言的韵味,如《长恨歌》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咏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用叠词使语言更加流畅。

总之,古诗中叠词的作用多种多样,不仅丰富了表现手法,也增添了诗词的韵味,是古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语言元素。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纪楚标的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常见设问形式问法:
A
品味某句中某个词的精妙之处。

B
体味某个词的精妙之处
C
对某某词加以赏析
D
某句话作批注并赏析
E
找出文中某类词语并赏析
上面5种问法中的A、B、C、D种问法其实可以归为一类,就是让考生对某些词语在形式和内容上作出理解、赏析和评价。

第E种问法与前四种稍有不同,它要考生在赏析文字之前,还要做一些提取性或者应用性的操作。

即让我们先提取出文中的有用信息再作赏析。


方法指导
怎样赏析词语的妙处呢?
1、叠音词的妙用
在现代汉语语汇中,最能突出表现事物特征的要数叠音词。

叠音词的作用:
A、叠音形容词在写景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红红的苹果”、“蓝蓝的天空”这两个短语中“红红”和“蓝蓝”两词,不仅包含着“红”、“蓝”之意,而且包含着“很红很红”、“很蓝很蓝”之意。

写出了物象色彩红的程度和蓝的程度。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叠音形容词不仅描绘出景物的特征,而且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B、叠音动词,在描写人物中能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它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让人顿时感到词人心神不定,怅然若失的精神状态;
C、叠音词在表达人物及感情时,使情感更浓烈。

当我们用一个或几个叠音形容词去描绘物象时,实际上就表达了我们自己对所写对象的爱憎情感。

例如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写的: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首儿歌描绘了物象的形态之美,更表现出的喜爱之情。

假如我们将这首儿歌中叠音词都改成单音词,整首儿歌就变成:
弯的月儿小的船,
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的船里坐,
只见闪的星蓝的天。

改变后的儿歌所描绘的对象就不那么可爱了,对它的感情色彩就不见了,那种喜爱、向往之情荡然无存。

总之,叠音词的表达效果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强化、突出了所写事物的特征及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感情,形象逼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在写景抒情的文章中,如果叠音词连用,会有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一唱三叹的美感。

三答题技巧
例3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故乡》)
典型题例
请就词语运用方面对上面这段话进行赏析。

解题思路
因为叠音词的表达功效是“形容尽致”,所以我们在赏析文段中的叠音词的时候,可以用“极言”、“写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力透纸背”“形象逼真”、“具体可感”等等字眼。

例3中有三个叠音词,。

“愤愤”,极言杨二嫂因要不到她所想要的木器家具而气恼地回身就走的情态;“絮絮”写尽她一张利口在无休止地发泄怒气的嘴脸,“慢慢”则点出她伺机想拿点什么丑恶心态。

一个尖酸刻薄、贪小自私的“圆规”形象跃然纸上。

温馨提示:
如果是叠音词连用,可先赏析每个词的表达作用,然后总括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