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
《着色剂的基础知识》课件

常见的食品工业着色剂包括焦糖 、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天然色素 以及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 。
着色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 糖果、饮料、烘焙食品、调味品 等领域。
化妆品工业
01
化妆品着色剂主要用于为化妆品提供颜色和增 强视觉效果,以美化皮肤和妆容。
。
02
半天然着色剂颜色鲜艳 、稳定性较好、安全性
较高。
03
半天然着色剂价格相对 天然着色剂较低,但比
合成着色剂略高。
03
着色剂的特性
溶解性
1 3
溶解性
着色剂的溶解性决定了其在应用中的可操作性。良好的溶解 性有助于着色剂在各种介质中的均匀分散。
溶解速率
2
溶解速率快的着色剂能更快地达到均匀溶液状态,提高生产
竞争格局的变化
技术创新的挑战
着色剂行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以满足市场和环保的需求,这对企业 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着色剂行业 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新的市场参 与者将不断涌现。
06 结论
着色剂的重要性和影响
食品着色剂对食品的外观和吸引力起到关键作用,能够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着色剂在食品加工中有助于保持食品的色泽,防止褪色,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保存 性。
着色剂在糖果、饮料、冰淇淋等产品中广泛应用,为产品增添丰富多彩的色彩。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着色剂的生产和使 用应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合规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发新型天然、环保、安全的着 色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满足
安全性
6 第一节 着色剂

第一节 着色剂
6、铬黄(铅铬黄) 、铬黄(铅铬黄)
化学成分
铬酸铅或碱性铬酸铅与硫酸铅的混合物 铬酸铅或碱性铬酸铅与硫酸铅的混合物
性质
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之鲜艳粉末,有毒; 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之鲜艳粉末,有毒; 不溶于水和油,可溶于无机酸和碱,贮存时应与酸 不溶于水和油,可溶于无机酸和碱,贮存时应与酸 性和碱性物质隔离。
4、镉红(硒红) 、镉红(硒红)
化学组成
硫化镉和硒化镉的混合物 (CdS/CdSe) CdS/CdSe)
性质
火红色粉末,色彩鲜艳;
色光随硒化镉含量而异,有纯红色、橙红色、暗色和蓝 光红色等不同色光品种。
耐光性、耐热性、耐水性、耐溶剂性、耐碱性优良 ,溶于酸中放出硫化氢和硒化氢等有毒气体。
第一节 着色剂
1、二氧化钛(钛白粉) / TiO2 、二氧化钛(钛白粉)
性质
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 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 根据结晶形式,分为金红石型和锐钛型;
用途
白色颜料中着色力最强的品种,具有优良的 遮盖力和着色牢度; 用于干橡胶时,用量可达40份。 用于干橡胶时,用量可达40份。
Titanium dioxide
第一节 着色剂
三、有机着色剂
1、1001 汉沙黄 3、1138联苯胺黄 1138联苯胺黄 5、5302橡胶大红 5302橡胶大红 7、酞青绿G 、酞青绿G 9、醇溶苯胺黑 2、耐晒黄10G 、耐晒黄10G 4、3138甲苯胺红 3138甲苯胺红 6、立索尔宝红BK 、立索尔宝红BK 8、酞青蓝B 、酞青蓝B
第一节 着色剂
浓缩色料(色母料)
是以树脂为载体,经混配而配入大量的颜料或染料; 市售的产品有粒料和方粒料;并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两类。 专用型浓缩色料的化学结构能与所加工之树脂相匹配;通用型浓 缩色料可用于数种不同的树脂。
常用着色剂

常用着色剂着色剂亦称食用色素,是使食品直接着色,以改善食品色泽的呈色物质。
根据产品来源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由天然的动植物体中分离而得,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稳定性较差;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的着色剂,虽然具有色泽稳定、鲜艳、成本低、色域宽的优点,但在合成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及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残留等问题,难免对产品的质量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在使用中应严格控制使用。
色淀是由某种合成色素在水溶液下与氧化铝混合吸附后,再经过滤、干燥、粉粹而制成的改性色素。
1、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₂,俗称钛白粉,多用于光触媒、化妆品,能靠紫外线消毒及杀菌,现正广泛开发,将来有机会成为新工业。
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
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
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二氧化钛可制作成光催化剂,净化空气,消除车辆排放物中25%到45%的氮氧化物,可用于治理PM2.5悬浮颗粒物过高的空气污染。
食品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二氧化钛可以作为所有的食品白色素,最大的使用量为1g/kg Sec. 73.575二氧化钛。
色素添加剂二氧化钛可以安全用于一般着色食品中,服从下列规定:(1)二氧化钛的数量不超过食物重量的1%。
(2)按照法令的401条所公布的特殊标准,不得使用的着色食品,除非有类似的标准允许添加色素。
(3)对于着色食品,食用的色素添加剂二氧化钛可以含有适当的稀释剂,作为安全的色素添加剂,如下:二氧化硅,作为分散助剂,含量不超过2%。
产品适应:凉果类、果冻、油炸食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巧克力制品、硬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制品包衣、蛋黄酱、沙拉酱、果酱、固体饮料、魔芋凝胶食品等[2]2、红曲红:红曲红(Monascus colours,red rice starter)红曲色素。
着色剂

5.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为红曲菌产生的色素,为混合物,属于氧茚并类化 合物。 红曲色素均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水溶液、乙醇和乙醚等 溶剂。 红曲色素可具有较强的耐光、耐热等优点,并且对一些 化学物质有较好的耐受性。 红曲色素是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之 一。 该产品应用于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雪糕、冰棍、 冰淇淋、饼干,果冻、果汁、膨化食品、调味类罐头、酱 菜、糕点、火腿的着色,也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着色, 为红色着色剂。
5.日落黄sunset yellow
日落黄(sunset yellow FCF)的呈橘黄 色 ,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 于油脂。 耐光、耐酸、耐热,在酒石酸和柠檬酸 中稳定,遇碱变红褐色。 ADI为0-2.5mg/kg体重。可用于饮料、 配制酒、糖果等,最大允许使用量为 100mg/kg食品。
4.叶绿素铜钠盐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叶绿素铜钠盐是将提取的叶绿素,经过皂化、铜化等反应,并 经过精制而成。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一切绿色植物中,现在多以植物(如菠菜等) 或干燥的蚕沙为原料提取出叶绿素,再经科学方法加工提纯得到天 然叶绿素衍生物――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钠盐已被国际有关卫 生组织批准用于食品上,也是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 已列入到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 性状:暗绿色水溶性液体或墨绿色粉末。 特点:具有天然绿色植物的色调,着色力强,对光、热稳定性 稍差,但在固体食品中稳定性较好,在PH<6的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本产品比较适用于中性或碱性(PH值7~12)食品中。 应用范围:青豌豆罐头、果蔬汁、果肉饮料、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冰淇淋、冰棍、果冻、糕点上彩装、饼干、糖 果。 参考用量:一般为0.2‰~1‰。
《食品着色剂》课件

饮料
为饮料提供各种颜色, 满足消费者对视觉享受
的需求。
烘焙食品
为糕点、面包等烘焙食 品提供颜色,使其更具
吸引力。
肉类加工品
为肉类加工品提供特定 颜色,使其更接近天然
肉的颜色。
食品着色剂的安全
02
性
食品着色剂的毒性
急性毒性
食品着色剂在大量或长期摄入后可能 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急性中毒、 肝脏损害等。
食品着色剂的作用
01
02
03
提升食品外观
为食品提供鲜艳、诱人的 颜色,提升消费者购买欲 望。
增强食品感官体验
通过改变食品颜色,影响 消费者对食品的口感、风 味等方面的感知。
标识与区分
用于区分不同产品或产品 阶段,如新鲜度、加工程 度等。
食品着色剂的应用领域
糖果
为糖果提供丰富多彩的 颜色,增加其吸引力。
它具有鲜艳的蓝色调,能够给 食品带来清新的外观。
亮蓝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稳定 性,能够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保持颜色。
诱惑红
诱惑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食品着 色剂,通常用于给糖果、饮料、
果酱等食品着色。
它具有鲜艳的红色调,能够给食 品带来醒目的外观。
诱惑红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稳定 性,能够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保
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创新研究
合成食品着色剂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着色剂,如柠檬黄、日落黄等。虽 然合成食品着色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对其研 究和使用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安全性问题,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创新研究,探索新型 的合成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在研究 如何将合成食品着色剂与其他食品添加剂进行复配,以提高其应用效果。
第九章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

(4)叶绿素铜钠 ) 天然叶绿素稳定性差。 叶绿素经提取后,再经铜化、成盐可得到稳定的叶绿素铜钠。 墨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 1%溶液pH为9.5 ~ 10.2。 着色能力强,色泽鲜艳。 LD50:小鼠口服>10g/kg; ADl 0~15 mg/kg 配制酒、糖果、青豌豆罐头、冰淇淋:0.5g/kg 注意事项:遇硬水或酸性食品或含Ca食品,可产生沉淀。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4、亮蓝(水溶性非偶氮类色素 、亮蓝 水溶性非偶氮类色素 水溶性非偶氮类色素) 食用色素1号 红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有金属光泽;无臭; 0.05%中性水 溶液呈亮监色;可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耐光、耐热性 强;在柠檬酸、酒石酸,碱中均稳定;耐氧化性、微生物性 均强。 LD50:小鼠口服>2g/kg(bw) ADI:0--12.5mg/kg(bw) 安全性高 使用同前。 最大用量:0.3g/kg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二)着色剂溶液的配制 着色剂粉末直接使用时不方便,在食品中分布不均匀,可能形 成色素斑点,经常需要配置成溶液使用。 食品有液态、酱状及固态之分,对液态、酱状食品一般使用混 合法(食品与色素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对不能搅拌的固态食品 (将色素溶液涂刷在欲着色的食品表面)。 合成着色剂溶液一般使用的浓度为1%-10%,过浓则难于调 节色调。 溶液应按每次的用量配制。 配置时,着色剂的称量必须准确。 配置着色剂水溶液所用的水,通常先将水煮沸,冷却后再用, 或者应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 配制溶液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剩余溶液保存时应避 免日光直射,最好在冷暗处密封保存。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五、常用食用着色剂
(一)食用合成着色剂 1、苋菜红 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苋菜红(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酸性红、杨梅红、鸡冠花红、蓝光酸性红、食用红色2号 紫红或暗红棕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 0.01%水溶液里玫 瑰红色;溶于甘油及丙二醇,不溶于油脂;耐光、耐热性强;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在碱液中则变成暗红色。 与Fe、Cu接触易褪色,易被细菌分解,对氧化、还原作用敏 感,故不适用于发酵食品及含还原性物质的食品。 LD50:小鼠口服>10g/kg(bw) ADI:0—0.5mg/kg(bw) 可用于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糖果、糕点等,最大使用 量0.05g/kg 冰淇淋、雪糕:0.025g/kg
着色剂

I O
I O I SO3 Na
属于夹氧杂蒽类水溶性色素。 属于夹氧杂蒽类水溶性色素。
性
状
用量: 用量:50ppm
红色至红褐色颗粒或粉末, 红色至红褐色颗粒或粉末,赤藓红铝色淀为紫红色粉末 易溶于水( 室温),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 ),溶于乙醇 易溶于水(10g/100ml 室温),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 中性水溶液呈红色,酸性时有黄棕色沉淀, 中性水溶液呈红色,酸性时有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 沉淀,不溶于油脂。 沉淀,不溶于油脂。 赤藓红耐热( 耐还原性好, 赤藓红耐热(105℃)、耐还原性好, ℃)、耐还原性好 耐光、 耐光、耐酸性差 赤藓红具有良好的的染着性,特别是对蛋白质染着性尤佳。 赤藓红具有良好的的染着性,特别是对蛋白质染着性尤佳。 在需高温焙烤的食品和碱性及中性食品着色力较其他色素强。 在需高温焙烤的食品和碱性及中性食品着色力较其他色素强。 吸湿性强。 吸湿性强。
2.溶解度(分散性,均匀程度) 溶解度(分散性,均匀程度) 溶解度 3.着色度 (染着性) 着色度 染着性) 4.坚牢度(稳定性) 坚牢度(稳定性) 耐热 耐光 耐酸碱
三、天然、合成色素比较 天然、
耐氧化、 耐氧化、还原
三、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比较
(一)天然着色剂
[优点] 优点] 天然色素多来自动、植物组织,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 天然色素多来自动、植物组织,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安全性 高; 有的天然色素具有生物活性(如β—胡萝卜素、VB2),因而兼有营养强 有的天然色素具有生物活性( 胡萝卜素、 ),因而兼有营养强 胡萝卜素 化作用; 化作用; 天然色素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颜色,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天然色素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颜色,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有的品种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添加到食品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有的品种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添加到食品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缺点] [缺点] (1)色素含量一般较低,着色力比合成色素差; )色素含量一般较低,着色力比合成色素差; (2)成本高; )成本高; (3)稳定性差,有的品种随pH值不同而色调有变化 )稳定性差,有的品种随 值不同而色调有变化 (4)难于用不同色素配出任意色调; )难于用不同色素配出任意色调; (5)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劣变; )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劣变; (6)由于共存成分的影响,有的天然色素有异味、异臭。 )由于共存成分的影响,有的天然色素有异味、异臭。 (二)合成色素
着色剂

电线电缆
4.1.1 对电性能的影响
无机颜料一般不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某 些颜料如柠檬黄等还能提高塑料的绝缘电阻,而 有机颜料大多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所以用无 机颜料填充的塑料要比用有机颜料填充的塑料的 电绝缘性好,这是因为无机颜料中的不纯物可溶 解于增塑剂而形成离子性物质,从而降低塑料的 绝缘电阻率。炭黑、钛白粉、铬黄、酞菁蓝、酞 菁绿、永固红等均系较适用的电缆用颜料。
颜料
染料:可溶于水、油、有机溶剂,分子内一般 都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具有强烈的着色力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主要用于纺织印染,在 塑料中着色应用很少,原因是耐热性、耐光性、 耐溶剂性差,即在塑料的加工温度下易分解;制 品使用过程中容易渗出、迁移导致串色等。使用 于纺织印染中的水溶性或反应性染料不适用于塑 料着色;仅油溶性、醇溶性染料可考虑使用。如 耐热性要求不高时,可用偶氮染料等。
以PVC塑料为例;一般稳定剂对颜料的影响最大 ,所以在配方中要根据稳定剂的类型来选择着色 剂。另外,金属猛、铁、钴、镍、铜、锌对PVC 的脱氯化氢起促进的作用,使PVC发生降解,因 此不宜使用含这些金属的颜料。炭黑在软质PVC 中有防止热老化的作用,在硬质PVC中能促进热 老化,因此在使用中必须使用有效热稳定剂来加 以改善。
4.2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塑料主要是通过添加 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 来着色的,要求其具 有较高的着色强度和 艳度,良好的透明性 、遮盖性、分散性、 耐候性、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电气性 能和环保性能。
五颜六色的塑料
着色力
着色力大小决定着着色剂的用量。一般来说,着色力 随着着色剂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有机颜料的着色力比无机 颜料的高,当彩色颜料与白色颜料并用时,着色力可以得 到显著提高。目前,超细有机颜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遮盖力 是指颜料涂于物体表面时,遮盖该 物体表面底色的能力。遮盖力可以用数值表 示,它等于底色完全被遮盖时单位表面积所 需的颜料克数。 C:耐热性 颜料的耐热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 料的颜色或性能的变化。一般要求颜料的耐 热时间为4~10min。 D:耐迁移性 颜料的迁移性是指着色塑料制品 经常与其它固、液、气等物质接触颜料从塑 料内部迁移到制品的自由表面上,或迁移到 与其接触的物质上的现象。
浅蓝、湖蓝等深浅不同的颜色;加不同量的
黑色,又可调出棕、深棕、黑绿等明亮度不
同的颜色。
②着色剂的主要性能 主要性能主要是指着色力、遮盖力、耐热性 、耐迁移性、耐候性、耐溶剂性,以及与聚 合物或添加剂的相互作用。 A:着色力 着色剂的着色力是指得到某一定颜 色制品所需的颜料量,用标准样品着色力的 百分数来表示,它与颜料性质及其分散程度 有关。
2.着色剂与色母粒
学习目的:
1 、 熟悉塑料工业常用着色剂的品种、
性能及应用
PVC 具有什么特性 ? 2、 了解色母粒的组成及配制方法,掌
握其应用特点。
塑料常用添加剂有稳定剂、增塑剂、润滑
剂、着色剂、阻燃剂、发泡剂、偶联剂、
改性剂、.填充剂等、 用白原色标注的请同学们完成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考虑1.定义、作用、常用 的化合物种类、应用、有机理也可写 出它的机理等。
A色母粒 B:颜料
:
料加工助剂,在橡胶工业中使用尤多。
炭黑主要由碳组成。工业上用完全燃烧和
烃的裂解方法生产炭黑,其品种极其繁多,性
能相差较大。着色常用的品种有炉法炭黑、热
裂炭黑和槽法炭黑。
C:有机颜料与染料 有机颜料具有着色力强、分散性好、色泽鲜 艳等优点,同时在耐热性、耐光性等方面也得 到了突破性进展,因此在塑料工业界受到广泛 的重视。同时,由于无机颜料往往因含重金属 对人体带来一定的毒害,有机颜料在应用方面
A:钛白粉及其它白色颜料 钛白粉 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TiO2), 有金红石型(简称R型)和锐钛型(简称为 A型)两种晶型。
R型钛白粉着色力高,遮盖力强,耐候性
好,而A型钛白粉的白度较好。塑料着色中
以使用R型二氧化钛为多。钛白粉的牌号众
多,性能各异,用于着色的主要性能是着
色力、色泽和遮盖力。
B:炭黑 炭黑除了具有着色功能外,还具有提高耐 候性、导电性等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
E:耐光性和耐气候性 是指在光和大自然条件 下的颜色稳定性。 F:耐酸、碱、溶剂、化学药品性 工业用塑料
制品常用于贮存化学药品及用作输送酸、碱
等化物质,因此要考虑颜料的耐酸、碱等性
质。
G:毒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愈来愈多,
例如包装糖果、各种饮料、油脂类容器,塑
料玩具等,因此就愈要重视着色制品的毒性
C:分散剂 其主要作用是对颜料进行包覆,有利
于颜料的细化和分散,从而促使颜料能均匀分 散在塑料之中。同时它与树脂的相容性良好, 不影响产品质量。通常以硬脂酸盐居多,也可 有用白油、PE蜡等。
②色母粒的生产工艺 色母粒的制造方法有四种:油墨法、冲洗法、
捏合法与金属皂法。现分别简述如下。
:
A:油墨法
(4) 着色剂的应用技术 颜料在塑料中的分散过程可分为三步:润 湿、细化、混合分散 (5)着色剂的使用方法 干混着色 液糊状着色
色母粒着色
(6) 色母粒 色母粒 :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地载附于树脂 之中而制得的塑料颗粒。国外从 20 世纪 70 年 代开始采用色母粒着色,我国于 1975 年开始 着色母粒的研究,目前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能 力,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用色母粒着色除成本稍高外,优点如下: 颜料分散均匀,色泽准确,着色质量高;使 用方便;操作几乎无粉尘,生产环境清洁; 生产效率高。
应该考虑着色后的电性能,尤其是PVC因其本
身电绝缘性较PE差,故颜料的影响就更大。
(3) 常用塑料着色剂
常用塑料着色剂习惯上指无机颜料、有机 颜料和特殊颜料大三类。 ①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通常是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硫 酸盐、铬酸盐、钼酸盐等盐类,以及炭黑。 与有机颜料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和光稳 定性优良,但其着色力则较差,密度较大, 一般为 3.5 ~ 5.0g/cm3。下面是几种常用无 机颜料。
应量选用( )进行着色。 A色母粒 B:颜料
9. 常用无机颜料有哪些?
(1)塑料着色的基本知识
①色彩的形成
色彩的产生
一个白色的平衡光源,包含了波谱
或辐射的全范围,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
仅仅是波长约为 380 ~ 780nm 波谱范围
里的很窄一部分 :
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 绿、青、蓝、紫七色。
油墨法顾名思义是在色母粒生产中采用油墨色
浆的生产方法,即采用 PE 蜡、白油、液体石
蜡,通过三辊研磨,在颜料表面包覆一层低分
子保护层,其流程如下:
用三辊研磨机的剪切作用,使色浆中的颜 料颗粒团聚体打开,生成原生颗粒的理想状态。 颜料经三辊研磨后,其颗粒大小仅能达到 10 ~ 30μm左右。
实际生产中要给塑炼着色, 应量选用( )进行着色。
①色母粒的组成
色母粒大多数为某类塑料着色专用。如聚烯
烃类色母粒、尼龙色母粒、ABS(包括AS、
PS)类色母粒、PVC色母粒等。它们均含有
着色剂与载体两部分,有些色母粒还根据需
要添加分散剂等。
A:着色剂 可用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特殊颜
料,透明色母粒则需用染料。 B:载体 是色母粒的基体,可使色母粒呈颗粒 状。
2.着色剂与色母粒
(1)塑料着色的基本知识 ①色彩的形成 ②着色剂的主要性能 (2)着色剂对塑料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常用塑料着色剂 (5)着色剂的使用方法 (4) 着色剂的应用技术
(6) 色母粒 ①色母粒的组成 ②色母粒仅仅是波长约为380~
780nm波谱范围里的很窄一部分 :
2.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 青、蓝、紫七色。 3.红、黄、蓝色称作三原色
4. 常用塑料着色剂指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特殊
颜料大三类。
5.着色剂的主要性能指的是哪些性能
6.色母粒定义: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地载附
于树脂之中而制得的塑料颗粒。
7.色母组成:均含有着色剂与载体两部分,
有些色母粒还根据需要添加分散剂等。 8.实际生产中要给塑炼着色,
尽管世界是多彩的,但各种色彩都可以由
红、黄、蓝这三种基本颜色相拼而成,因而
常把红、黄、蓝色称作三原色。
原色 间色 复色 红 橙 黄 绿 黄灰 蓝 紫 蓝灰 红 橙 红灰 黄
红
紫
橙
黑
黄
绿
蓝
配色即是用三原色配出所需颜色,两种原 色相拼为间色。间色也有三种,两间色相混 所产生的颜色称为复色,如橄榄、棕色、蓝 灰等。 此外,在原色或间色的基础上,用白色 冲淡,饱和度降低,便可配出浅红、粉红、
逐步代替无机颜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染料: 染料不同于颜料,能溶于水或油,一般都 是油溶性的,具有透明性。它的特点是色 彩光亮而鲜艳,通常适用于透明塑料,例 如 PS、PC、聚酯类等。但它的耐光、耐 热性及耐迁移性较差。 特殊颜料: 金属颜料\银粉 \金粉 珠光颜料 : 荧光增白剂 、荧光颜料、干扰颜料 、.温变颜料
问题。
(2)着色剂对塑料材料性能的影响 人们为了获得绚丽多彩的制品,必须添加着 色剂,一般用量较少,但仍会对制品性能产生
一定的影响。
颜料中的某些金属离子会促进树脂热氧分解。
如PP对铜离子极为敏感,颜料中存在铜离子则
会加速其分解。炭黑,既是主要的黑色颜料,
又是光稳定剂;作为电缆材料的 PVC 和 PE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