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古代诗歌四首》(思维导图九图导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文体字词积累通读课文思考问题思前想后贯通文意

把握结构概括层意理清脉络绘制图示

反思阅读质疑问难回扣结构圈画批注

细读语段品味揣摩结合问题对话交流走出文本归纳感悟知人论世明确主旨

《天净沙?秋思》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

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

2.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

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

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

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

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

中来,肝肠寸断。

【原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凄凉、冷清

游子之悲

情景

交融

《观沧海》

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2.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合作交流】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合作交流】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4.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句诗。

【合作交流】“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之词;“竦峙”,是高高屹立的样子。句意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动荡,一望无垠,只有山脚下的山岛突兀耸立在海心。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海显的神奇壮观。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合作交流】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虚景。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6.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合作交流】(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7.《观沧海》“诗言志”,曹操是怎样借助诗句来抒发他的豪情壮志的呢?

【合作交流】诗人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合作交流】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合作交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

和恋恋不舍之情。

4.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5.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

【合作交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作者发挥奇特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诗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到那边远荒凉的地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合作交流】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

【合作交流】不能。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合作交流】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5.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合作交流】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6.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合作交流】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天净沙?秋思》

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合作交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

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已不难想象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

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连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图画,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合作交流】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前三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

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5.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6.《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合作交流】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观沧海》主旨归纳《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抒发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主旨归纳本诗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

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